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ppt_第1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ppt_第2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ppt_第3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ppt_第4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解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断 句,考点解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1、通读全文,粗通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寻找标志,巧妙断句,一、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二、找虚词,定句读。 夫、盖、凡、窃、请、唯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也、矣、乎、耳、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苟、纵、则、是以、是故、然则、纵使等连词常用在分句句首。,例1:(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hn抵御)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例2: 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 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 土 者 则 其 人 虽 生 与 死 之 鬼 何 异,四、找顶真,定句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夫 奢 则 不 逊 不 逊 必 侮 上 侮 上 者 逆 道 也 (汉书霍光传),五、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例1: 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拥 雍 州 之 地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有 席 卷 天 下 包 举 宇 内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当 是 时 也 商 君 佐 之 内 立 法 度 务 耕 织 修 守 战 之 具 外 连 横 而 斗 诸 侯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过秦论,例2: 及 之 而 后 知 履 之 而 后 艰 乌 有 不 行 而 能 知 者 乎 披 五 岳 之 图 以 为 知 山 不 如 樵 夫 之 一 足 谈 沧 溟 之 广 以 为 知 海 不 如 估 客 之 一 瞥 疏 八 珍 之 谱 以 为 知 味 不 如 庖 丁 之 一 啜,/,六、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有词语重复、短语和句子重复以及句式重复几种情况,这是断句的标志之一。断句时,先找到重复的部分,然后找到前后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断出完整的句子。,例1 : 天 子 三 朝 诸 侯 三 朝 天 子 外 朝 在 皋 门 之 外 诸 侯 外 朝 在 库 门 之 外 天 子 内 朝 在 毕 门 之 内 诸 侯 内 朝 在 路 门 之 内 汉代刘敞天子五门议,/,/,/,/,/,例2 : 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七、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 :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例2: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八、找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例1: 齐 威 王 魏 惠 王 会 畋 于 郊 惠 王 曰 齐 亦 有 宝 乎 威 王 曰 无 有。,/,/,/,/,例2: 上(刘邦)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韩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 士 家 作 文 亦 何 独 不 然 盖 意 乘 间 则 巧 笔 翻 空 则 奇 局 逆 振 则 险 词 旁 搜 曲 引 则 畅 虽 古 今 名 作 如 林 亦 断 无 攻 坚 摭 实 硬 铺 直 写 而 其 文 得 佳 者。 08朝阳期末,练习:,/,/,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叔向问晏子德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德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德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民也,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刘昆反火 后汉刘昆字桓公 陈留东昏人。建武初,除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辄向火叩头 多能降雨止风。稍迁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风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帝异之,征为光禄勋。诏问昆: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笑其质讷。帝叹曰 此乃长者之言也。命书诸策。,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曰作脯坐定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文言文断句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例如: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十则) 答案:“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应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垓下之战) 答案:“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的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应为: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04高考北京卷) 答案:亡,走失。而,连接“亡”和“入”。应为: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例如: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答案: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三、找虚词,定句读。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例1: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例2: 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 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 土 者 则 其 人 虽 生 与 死 之 鬼 何 异,答案: 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 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 土 者 则 其 人 虽 生 与 死 之 鬼 何 异,/,/,/,/,断句口诀: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四、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例2: 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例3: 夫 奢 则 不 逊 不 逊 必 侮 上 侮 上 者 逆 道 也。 (汉书霍光传),/,/,五、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例1: 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拥 雍 州 之 地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有 席 卷 天 下 包 举 宇 内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当 是 时 也 商 君 佐 之 内 立 法 度 务 耕 织 修 守 战 之 具 外 连 横 而 斗 诸 侯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过秦论,例2: 及 之 而 后 知 履 之 而 后 艰 乌 有 不 行 而 能 知 者 乎 披 五 岳 之 图 以 为 知 山 不 如 樵 夫 之 一 足 谈 沧 溟 之 广 以 为 知 海 不 如 估 客 之 一 瞥 疏 八 珍 之 谱 以 为 知 味 不 如 庖 丁 之 一 啜,/,六、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有词语重复、短语和句子重复以及句式重复几种情况,这是断句的标志之一。断句时,先找到重复的部分,然后找到前后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断出完整的句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例1 : 天 子 三 朝 诸 侯 三 朝 天 子 外 朝 在 皋 门 之 外 诸 侯 外 朝 在 库 门 之 外 天 子 内 朝 在 毕 门 之 内 诸 侯 内 朝 在 路 门 之 内 汉代刘敞天子五门议,/,/,/,/,/,例2 : 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七、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 :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例2: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八、找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例1: 齐 威 王 魏 惠 王 会 畋 于 郊 惠 王 曰 齐 亦 有 宝 乎 威 王 曰 无 有。,/,/,/,/,例2: 上(刘邦)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韩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 士 家 作 文 亦 何 独 不 然 盖 意 乘 间 则 巧 笔 翻 空 则 奇 局 逆 振 则 险 词 旁 搜 曲 引 则 畅 虽 古 今 名 作 如 林 亦 断 无 攻 坚 摭 实 硬 铺 直 写 而 其 文 得 佳 者。 08朝阳期末,练习:,/,/,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07北京),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翻 译,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 2.“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 3.“雅”,则要求译文要有文采,尽量形象、生动 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高考对文言翻译的要求是:准确、通顺。,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2.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鸟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对、留、补、换、调、删。,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方法:单音节词翻译成为双音节词。,例1: 郑 人 使 我 掌 其 北门 之 管。 郑国人 让 我 掌管 他们的 北门 的 钥匙。,例2: 臣 诚 恐 见 欺 于 王 而 负 赵。 我 确实 害怕 被 大王 欺骗(不译) 辜负了 赵国。,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例1: 郑 人 使 我 掌 其 北门 之 管。 郑国人 让 我 掌管 他们的 北门 的 钥匙。,例1: 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纪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例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纪年、人名、古地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例1: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例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3.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被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句子更顺畅。,补出的内容一般要加上括号。,4.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划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2: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5.调。就是调整语序。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 例1:故天下人未之奇也。 (05东城一模) “未之奇也”就是“未奇之也”,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译为:所以,天下的人没有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此外还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以及通过“之”“之为”“是”等词语作标志的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例2:何陋之有? (陋室铭) 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定语后置。 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计策还没有确定,(想)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来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例3: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 要按“铿然有声之石”来译:发出铿铿声音的石头 例4: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03海淀一模) 要按“有之市而醉归之丈人”来译: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酒回家的老人,(3)状语后置。 例1: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译为: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例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语好乐”前面作状语。译为:您曾经 把喜欢音乐的事 告诉了庄暴,有这回事吗? 例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观”前面作状语。 译为:古人 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的观察,往往有心得。,(4)主语后置 例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句中的“甚矣”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前在主语部分“汝之不惠”之前了。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例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句序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译为: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6.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 表敬副词; 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 句中:“以、于、则、而、为”等表顺接的连词; “之、者”等起补足音节、结构作用的助词; “也”等表停顿的助词。 这些虚词均可略去不译。,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例3:师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