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oc_第1页
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oc_第2页
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oc_第3页
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oc_第4页
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果总结报告中医妇科学专业构建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韩凤娟 王秀霞 张春芳 姚美玉 邱丽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产科【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调查等方法,提出以调整现有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为重点,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并以国内外教学模式为依据,提出了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内涵及实质及教学目标,探讨符合中医妇科教学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回顾性资料与目前学生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研究的结果比较提示,采用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中医妇科学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自学和信息利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基本技能和适应岗位时间等指标的优良率都在95%以上,较近两年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这说明本研究在加强中医妇科基础教学时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通过修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和整合课程资源,同时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使基础医学课程紧密联系临床,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教学联组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临床的教育倾向和较固定的教育思维定势,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可更好的培养医学生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临床学习与临床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并能较快的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关键词】中医妇科学教育;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临床医学专业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综合整合科技、医学新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自主更新知识结构、处理突发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通过修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和整合课程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医学模式发展变化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医妇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因此,本研究拟提出以调整现有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为重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试图建构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要求的中医妇科临床医学教学新模式一一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应未来的变革6。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首先从课程开发及改革着手,全面加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中心载体,抓住课程的开发和改革也就抓住了根本,在抓课程开发中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综合训练。其次,采用新型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全面评价中医妇科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还没有规范性可行的的标准内容及体系作为依据,来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这对中医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必然带来许许多多的盲目性、不规范性。制定科学可行的中医妇科人才质量标准意义十分重大。1明确中医妇科人才培养目标 进行医学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研究中医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在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15。随着社会发展,中医妇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体现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双重性。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当然包含着培养造就一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流中医妇科医学专家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应是培养中医学领域的通才,即“多潜能的个体气使之既有一定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从终身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妇科人才培养。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将不同类别和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一次设计转变为终身教育的设计,从而进一步进行中医妇科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中医妇科学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应当是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宽厚的中西医妇科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及竞争意识的中医妇科学专门人才。2推进中医妇科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更新和充实妇科教学内容,适当创建和增设一些新课程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解决学科间重复的问题;加强学科纵向的整体联系,适当进行相关学科讲座。在中医妇科医学基础教学阶段,要加强和增设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妇科肿瘤学等内容,同时解决知识重复和学科过细过窄的问题。充实和加强预防医学、医学社会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边缘学科。针对专业目标,要重视增设富于专业特色的、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前沿知识的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要努力处理好几种关系,如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的关系,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设置、内容深度和广度与中医妇科目标的关系,体现专业要求和专业特色。 强化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从长远的人才培养出发,加大自然科学教学的力度,不能单纯理解为课程门数和学时的增加,而重点在于改变原有知识体系的内涵,时时更新充实最新科技成果,把新的科学内容渗透进来,剔出陈旧过时的理论,搞好中医妇科与形管学科内容的衔接,减少课程间的不必要重复,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与拓展与西医妇科知识结构的相关性,提高教学效益。其次要加大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力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社会、人文、心理等广泛的知识结构,有较宽的专业口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加强一方面要改革思想教育和哲学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和方法,同时适当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比重,增设社会科学、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课程,实现文理交融。特别是要提高学生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实际水平。 构建合理的中医妇科课程体系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除了精通他所从事的本专科之外,都必须同时了解其它有关各科。目前的课程体系基本包括普通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四个组成部分。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共同前提下,要以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体,以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为外延构成核心稳定、富于专业特色的综合化课程体系。在此思想指导下,要进一步明确中医妇科的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合并一些划分过细的专业课程,并逐步加强本学科基础、临床、实习三者之间的知识渗透,依据中医妇科学的特点以及与之联系的学科的相关程度,适当进行一定程度的课程综合,如内科的脾虚泄泻、肾虚泄泻与妇科的经行泄泻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上就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近似之处可互相启发、参照、以利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注重人文、社科和交叉学科的渗透。搞好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在采撷西医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办出中医特色。在课程组合方式上,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必选课、自选课以及专题讲座等四种形式,使教学安排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和专业特色,在保证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具有适合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真正把中医妇科学学活学好。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1. 论述进行中医妇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着重论述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2. 探讨中医妇科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质。3. 提出中医妇科专业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4. 将对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医妇科专业综合能力本位的教学过程改革以及实现本位教学模式的过程。5. 将对中医妇科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与教学资源进行论述。论述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充实,确立中医妇科课程结构改革的途径和改革的初步实践。6. 建立中医妇科学专业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三、 具体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的设计根据WFME的颁布的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有关“虽然世界各学校之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能力必须要求一致”的指导思想,借鉴EOS量表(目标包括临床技能、行为和态度等方面)和三个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基础上自行设计中医妇科学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调查表。调查研究的对象调查我校五年制中医妇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阶段的四年级全体学员。发放中医妇科学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调查表 (无记名调查)11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93.6%,有效回收率93.6%。学员平均年龄22.3岁,其中男生40人,占总人数的38.8%,女生63人,占总人数的61.2%。回顾性对照研究对象采取问卷信访与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对调查对象中所有能找到通讯地址的统招毕业学员,发出调查问卷共99份,收回83份,回收率83.8%。学员平均年龄24.6岁,其中男生33人,占总人数的39.8%,女生50人,占总人数的60.2%。表一:中医妇科学综合能力调查表(l)综合素质 总体评价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1.1对现行各项相关政策的理解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1.2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1.3职业道德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1.4事业心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1.5工作责任心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2)身心状况总体评价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2.1身体健康状况 a. 健康 b.较健康 c.一般 d.差2.2心理素质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业务素质总体评价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1基础理论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2专业理论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3自学,信息利用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3.4临床思维能力 a. 好 b.较好 c.一般 d.差3.5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3.6临床基本操作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3.7专业外语水平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8科研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3.9创新意识与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3.10人文社会知识 a. 扎实 b.较扎实 c.一般 d.差3.11执业相关学科知识 a.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差3.12适应岗位时间 a. 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以上(4)非认知素质总体评价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4.1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的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4.2团队精神及合作交流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4.3区分和评价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4.4信息读写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4.5学习与研究能力 a. 强 b.较强 c.一般 d.差表二:中医妇科学本位教学新设选修课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分分子生物学 40 1.5医学影像学 30 1.5饮食治疗学 20 1.0医学法学 30 1.0医学社会学 20 1.0肿瘤概论 20 1.0卫生管理学 20 1.0科研选题与论文撰写 30 2.0文献检索与利用 20 1.5医学心理学 30 1.5医学伦理学 20 1.0妇科学进展 30 1.0注: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成绩列入学员学籍档案。选修课内容应与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加强能力培养。 3调查结果分析方法本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法、统计分析。采取同类横向和纵向比较、定性与定量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鉴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的异同,认识中医妇科学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规律性。(三)调查测试结果及统计中医妇科学采用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自学和信息利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基本技能和创新性思维等指标的优良率都在95%以上,较近两年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指标的优良率在84%以上。检验结果经统计分析,采用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学生在 临床思维、临床基本操作能力和适应岗位时间三项的优良率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5。四、 成果的创新点 本成果提出的中医妇科学本位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导, 构建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果的研究内容反映了培养现代中医妇科学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要求;成果研究结构反映了中医妇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的实施反映了中医妇科学教师的先进教育观念。创新点1:中医妇科学本位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力。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滞后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本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此成果提出以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体制为重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构建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点2:中医妇科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构建的创新, 有效地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目前主要由各个专科医生介绍中医妇科学知识,教材以学科为中心编写,同时部分内容存在着简单重复、内容陈旧等情况,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自然科学、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三维结构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往“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教学中,使医学生除了关注疾病本身之外,还要注重患者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加强预防医学、自我保健、健康教育等教育,将预防教育贯彻到医学教育全过程。其次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重组进而整合优化,建立系统的中医妇科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选修课与专题讲座,重点介绍新动态、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点3:在中医妇科学综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创新, 有效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服从老师,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作笔记、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固定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封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在本位教学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健全的创新人格、创新教学的能力等特征;具备良好的人文涵养。教育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师将一门有感染力的艺术作为职业必须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基础, 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点4:中医妇科学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的创新, 有效地建立全程式考核机制。传统教学采用书面考试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以此来评价他们临床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这样的评价系统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潜力,忽视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评价。现代评价的发展趋势强调: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关注个性、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发展性评价为依据,建立全程式考核机制,立足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性评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改革考试手段,合理应用论文、课题设计、病案分析、病例处理等方法。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创新热情,保障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五、 成果的应用效果在近三年的中医妇科学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中, 采用的本位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强自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学会了相互激励,相互赞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环节,旨在传递种观念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单靠课堂独立思考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思考”应拓展延伸到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会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深思、思维敏捷的人。而本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身临其境,全身心融入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三)教学方面成果显著通过本位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现授课班级整体上基础理论较扎实,临床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在实习过程中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