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外汉语教师浅谈汉字笔画.docx_第1页
专业对外汉语教师浅谈汉字笔画.docx_第2页
专业对外汉语教师浅谈汉字笔画.docx_第3页
专业对外汉语教师浅谈汉字笔画.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对外汉语教师浅谈汉字笔画作者:黄金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终身会员。 在系统的汉字教学中笔画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汉字有哪些笔画、怎么称呼却分歧很大。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发布过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文件,却并没有能够改变这种局面。诚如徐莉莉(2005)所说的那样:“现行汉字有多少种笔画形状?这是现代汉字学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她还指出:(1)笔画形状的总数不统一;(2)笔画名称不统一;(3)笔画形状的概括归类尚待进一步完善;(4)笔画变形的系统有待进一步规范。 解决笔画分类,必须明确分类标准。施正宇(1998)认为笔画分类主要有三种情况,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分类标准;张威( 1997)认为有“笔形,笔向,笔势”三个标准,王攀(2011 :292 )认为有四种标准:字体统一标准,笔画定义标准,笔画走向标准,约定俗成标准。甚至还包括对汉字简化的追求等(费锦昌1997)。王宁(2001:65)主张,“笔形划分可粗可细,如果为了检索、排序、教学或信息处理则宜粗,如果为了教授书法或描述写法则宜细”。由于标准混杂,不同的课本、不同的老师对笔画的表述不同,特别是“并入”的规定(“提”并入“横”等),让学生无所适从。现代汉字学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在在对外汉字教学领域里表现出来。让我们看看几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的情况。 第一类,汉语专业教材书名作者基本笔画派生笔画现代汉语概论陈阿宝等6种:横,竖,撇,点,捺,提25种现代汉语概论(留学生版)刘焱等5种:横(包括“提”),竖(包括“竖钩”),撇,点,(包括“捺”),折未提及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施春宏5种:单一笔形4种:横(包括“提”),竖(包括“竖钩”),撇,点复合笔形1种:“折”仅列出“折”的派生笔形24种 第二类,汉语课本书名编者基本笔画派生笔画跟我学汉语陈紱,朱志平5种:横,竖,撇,点,折总计笔画20多种新实用汉语刘询6种:横,竖,撇,点,捺,提复合笔画12种当代中文吴中伟5种:横,竖,撇,点,捺合计笔画近30种 上面两份材料显示了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笔画分类与归类的复杂情形。不过,在我们看来,以下事实对汉字教学尤为不利: 第一笔画教学只讲显性规则,不讲隐性规则。 显性规则说明“什么是对的”,隐性规则说明“什么是不正确的”。历来人们只关心显性,即“应该怎么写”。但教学实践反复证明,隐性规则即“不能怎么写”,对外国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书写的正确,也涉及到“字感”的养成。只讲显性规则的规则不是完整的规则。 比如,讲笔画时一般只介绍“横,竖,撇,捺”之类。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应该告诉学生汉字没有“圆”和三角形之类的笔画。否则学生常常会把“中”画成一个圆插上一根棍,或者把“云”的第三笔画成一个三角形。又比如,宋体字“横”的尾端有小三角,楷体字“竖”也并不是头尾一样粗细。这些都是毛笔书写的结果,中国人习以为常。注重图形的外国学生难免会觉得奇怪。只有部分有经验的老师会及时向学生解释。实际上,这些问题都能够而且应该通过隐性规则加以说明。 第二. 对笔画的描述不适合外国人的认知方式。 拿现代汉字的笔画跟一千多年前的“永字八法”比较,主要是多了一个“折”笔。这说明笔画概念是建立在毛笔楷书基础上的。外国学生很少有机会学写毛笔。他们没法体会其中的奥秘,只能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非常的被动、枯燥。众所周知,初次接触汉字的外国人常常把汉字看成图画。我们主张笔画规则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汉字作图形分析,因为这符合他们的认知方式。 第三现有的笔画种类数量庞大,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老师也难以把握。 据王攀(2011)对国内高校使用的10种现代汉语教材的统计,共得笔画达51种之多。这种情况对外汉字教学带来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首先,笔画大类的划分没有必要。张静贤先生1987年提出区别汉字基本笔形(笔画)和复合笔形,王汉卫根据笔画个体使用频率的不平均性和笔画系统的生成性提出三分法,即“基础笔画、教学笔画和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笔画”。这些做法在现代汉字学理论上固然有其价值,但是对外汉字教学完全没有必要搞得如此复杂。因为汉语教学复杂化的结果必然是“吓跑学生:一旦进入汉字教学,往往出现低谷现象,最后几乎70-80% 的人由于汉字难学而不再继续学习汉语” (陆俭明 2013)。连学生都没了,还谈何教学? 其次,派生笔画(派生笔形)的划分更是繁复。少的也有十几种,多则达三十余种。课堂教学中有关派生笔画的内容常常会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遇到复杂的派生笔形时,不少老师自己也会糊涂。实际上对外汉字教学大可简化。比如“凸”的第四笔,不必说成“横折折折”,只需说成“横,竖,横,竖”就行了,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当然,只讲基本笔画、不讲派生笔画的做法会影响到笔画数的计算,进而影响到辞书编写。这就需要通盘考虑、认真处理,好在这里没有特别大的困难。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折”笔。上面说过,“永字八法”没有“折”笔,这个笔画出现得比较晚。现在很多汉字教材都有“折”笔。有的算为基本笔画的一种,有的以派生笔画出现。易洪川折笔的研究与教学(2001)展示了有关折笔的种种复杂情形。其实“折”并不是一种笔形,它只是一个运笔转向的动作,对于“折”,不仅外国学生难以掌握,就是中国学者自身,也往往认识不一。比如“乃”字的第一画,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作“折”笔。陈阿宝(2001:73)则称作“横折折折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