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讲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doc_第1页
专题活动讲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doc_第2页
专题活动讲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doc_第3页
专题活动讲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doc_第4页
专题活动讲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市九方小学 情系你我,梦圆九方“科学探究中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交流”专题研讨活动发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汇报、交流” 环节的有效指导株洲市九方小学 郑旺军(412001)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与交流,不仅是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描述物体和事件,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并且把自己的发现传达给别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观念,训练技能。这个环节,组织指导得好,画龙点睛,会很出彩,很多课的所谓高潮往往出现在这个时段。但一些课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只有个别学生对才是的汇报,没有全体同学的交流,或是流蜻蜓点水,草草收兵,流于形式,匆匆而过,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如何加强“汇报交流”环节的有效指导呢?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研讨水平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探究活动,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品质。我们经常见到,汇报交流时,课堂里嗡嗡作响,什么声音都听得见,唯独汇报同学的声音听不见。没有良好的习惯,汇报交流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甚至难以正常推进。1、用多种表达形式进行汇报。如指导利用实验报告、图片展示、操作演示、口头表达等方式把自己或小组的科学探究结果向大家汇报;汇报不局限于汇报员,其他组员根据需要,应当协助、补充。2、建立汇报交流的有关常规。各组的汇报员在汇报表达时声音要响亮,让大家都听得见、听得清,尽可能把自己的探究结果表达清楚,并且运用收集的信息和实验数据作有说服力的解释,让大家明白信服。在别人发言时,要倾听,目光紧盯说话人,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发言是否合理完整准确,如有疑问或补充,待其发言完毕后,举手示意,请求发言。允许对探究过程和成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表示怀疑,能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二、指导学生对整理和分析数据(证据)“让数据说话”证据就是科学事实,数据是通过测量以数字形式反映的科学事实。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应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搜集科学事实和可靠证据。尊重证据是基础性的科学素养,尊重证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要在探究学习过程落实的。摆的研究出现三次运用数据,一是让学生在玩摆后把自己组的数据公布与众。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摆,都是在十秒钟时间,所以学生根据数据很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摆动的次数会不一样?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问题的假设。二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记录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三是在向大家汇报交流时能向大家阐述自己证据获得的经过,依据可靠的数据来解释。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数据,让数据说话。课例摆的研究片断: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摆锤的轻重这个条件,刚开始放一个球,10秒钟摆动次数都是8次;放两个球,有两次是8次,1次是9次;放三个球,也都是8次。我们发现摆动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 师:其它小组呢?有没有做法不一样的? 生:我们组研究的也是摆锤的轻重,只不过第1次不放球,分别是9次、9次、10次;第二次放2颗球,9次、8次、9次;第三次放4颗球,9次、9次、8次。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没有关系。师:那你们对数据中出现的10次、8次是怎样想的呢?生: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和计时员计时有关系,因为他掐时间不是10秒整。生:也可能和操作摆的同学有关系,计时员叫开始,操作摆的同学快了或者慢了都有可能影响数据。(评:对于数据中出现的极个别的现象,教者也把它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极个别的数据虽然不影响最后结论的得出,但我们也要对他们出现的原因进行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师:研究摆线长短的有什么发现呢?生:我们第1次摆长27厘米,10秒钟摆动10次、9次、10次;第二次摆长17厘米,摆动11次、11次、12次;第三次摆长5厘米,发现摆动18次、16次、18次。最后我们发现:摆线越长,摆的次数就少,摆线越短,摆的次数就越多。生:我们三次研究的摆长分别是8厘米、15厘米、32厘米,结果发现8厘米的最快,也就是摆线越短,摆动越快。师:其它研究摆线的小组同意这个结论吗?生:同意。(师板书: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三、指导学生整合梳理概括各类信息,形成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等,获取到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表面的、杂乱无章的。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获得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获得对问题较为完整的认识,建构起有关知识,使之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水平的科学概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学生在本堂课中的探究过程,是对“溶解”概念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学生经历了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后,对“溶解”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原有认知的水平上了,较课前相比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是大大丰富了,深刻了。但学生在经历每个这样的感性活动后,形成的“溶解”概念是不同层次的。如何让这些不同层次的概念融会贯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呢?这就需要做理性的整理。所以在汇报交流中,要通过表格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溶解”概念。通过整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溶解”概念: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四、指导学生对探究进行反思 科学探索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不管实验成功与否,对学生来讲,其实都是意义重大,面对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要发挥其教育价值,需要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认真反思,进行归因分析才能得以更好的提升。否则,多次的失败或挫折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和勇气。所以教师在汇报交流中,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认真反思,查找探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下表是一位老师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9个小组“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记录的数据:组次123456789量(勺)19221825勺以内1916191920分别是:19勺、22勺、18勺、25勺以内、19勺、16勺、19勺、19勺、20勺。从数据分析,50毫升水能溶解19勺食盐的小组最多,50毫升水能溶解18勺、20勺食盐的小组也相当接近,据此可以得出结论“50毫升水大致能溶解19勺食盐”。这个结论与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饱和度基本相符,大部分小组的探究实验是成功的。面以16勺、22勺、25勺以内这三个小组的数据,这位教师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反思,进行归因分析。反思后查找出了原因:“16勺的小组”还可以继续溶解,由于时间到了没有完成。“22勺的小组”不知道具体原因。通过分析,学生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可能重复记录、水多了一些。 “25勺以内的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没有等前一次加的盐完全溶解就第二次加盐,最后杯底还留着许盐没有溶解,这是一个不按实验计划操作的教训。通过分析,认真反思,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五、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表达。1、及时地帮助学生表达。当交流中学生词不达意时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不清话语中的真实意图,并用精炼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如路培琦老师教小车的运动一课,老师问:“载重汽车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一生答:“车的质量。”老师帮助:“车的质量?说的是车的好坏,是吗?一辆破车肯定开不来,对吧!”又一生答:“还有驾驶员。”师追问:“驾驶员怎么啦?”生答:“合格的驾驶员。”师帮助:“驾驶员的技术也影响车的速度。”教师在此处的参与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理清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效率。2、指导学生准确规范的表达。课例冷水和热水师:今天老师带来两杯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一杯热水,一杯凉水。 生:一杯水冒烟,一杯水没有冒烟。 生:一杯热水冒出的烟是水蒸气,没有毒,另一杯冷水没有水蒸气。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倒成四杯不同的水? 生:能,我可以把它分成同样多的四杯水。 生:我可以把它分成温度不同的四杯水。师:你能否给我们演示一下。(学生根据自己要求把这二杯水分成了四杯温度不同的水)师:那请你用手触摸一下,说说你的感觉,把它描述一下。 生:(想了片刻)第一杯水像春天那样温暖,第二杯水像夏天那样炎热,第三杯水像秋天那样凉爽,第四杯水像冬天那样寒冷。(此时台上台下掌声四起,一片欢腾) 师:刚才的掌声,可以说对这位同学回答的肯定,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还有其他说法吗? 这个片断中,学生很多语言如果放在语文课堂中,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科学课,就要强调符合科学课的特点,讲究科学、严谨、准确、规范、简练。但是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长此以往,危害不浅。六、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之后的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科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促进学习、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价,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比较公正地评价他人,并从评价中产生自醒和超越的愿望,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创造性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表示赞赏,并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科学学习看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这些对你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是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和决心。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因此,在注重整体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