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一、考点突破1. 结合教材相关图表,能够描述“人口爆炸”现象;2. 举例说明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性。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性。难点: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性。一、“人口爆炸”1. 描述对象:“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地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拥挤,人口也从来不像近100多年来增长得这样快。2. 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3. 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长的特点是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图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世界人口增长过程来看,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快。但因受到资源的制约,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决不会长期持续下去。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资料严重短缺,反过来会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二、环境的限制性1. 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将其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2. 自然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3. 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表现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数量是有限的。4. 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出来的。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地增加,导致自然资源供应不足,从而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5. 几种重要资源的重要性及利用中的问题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自身发展也是有害的。资源种类属性重要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可再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使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由于人口增长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导致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淡水资源可再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生产、生活耗水增多,导致需水量增多,又由于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导致供水量减少;从而使水资源出现供需矛盾森林资源可再生具有美化环境、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使森林大面积减少,从而导致大气污染加剧、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反常事件增多,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随堂练习】1. 目前愈演愈烈的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D. 全球火山活动频繁答案:B思路分析: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目前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答案:A思路分析: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人类为了生存开垦耕地,从而导致植被的破坏,使植被的生态功能下降,产生自然灾害。例题1 (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2)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思路分析:第(1)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GDP水平最高的为浙江,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据表还可读出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却比河南小,故A项错误;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故B项错误;人均GDP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故D项错误。第(2)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答案:(1)C (2)D例题2 (吉林省长春市统考)读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说明由汉代到唐明期间人均耕地面积增大的原因。(2)分析说明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思路分析:第(1)题,据图可知,汉代到唐明期间,人均耕地面积增大,这是由于此时期人口增长缓慢,大量开垦荒地的结果。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与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生态退耕,以及人口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系。答案:(1)大量开垦荒地;人口增长缓慢。(2)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等占用耕地;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使耕地退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生态建设,使耕地减少;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产生次生盐碱化;不合理施用农药等使耕地污染;人口增长。【难点剖析】自然资源种类与数量的变化趋势自然资源具有动态性,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数量都在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会越来越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从而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资源开采增多,会导致某些资源储量减少,尤其是矿产资源减少,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品位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减少。如钻探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广阔的前景。【方法提炼】资源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某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等。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开发资源、寻找替代资源、跨流域调配);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储备等。思考: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1)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2)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水浪费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