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山东省金乡县金育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育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题本试题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选择题70分;非选择题3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35题,每题2分,满分70 分)1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2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A B C D3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4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5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是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6“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具有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性质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7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9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_ _的分歧。()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10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以上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的 (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物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 B C D12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多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3.右边漫画的寓意为“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 便无笼”。下列观点与之相类似的是( ) A上帝造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14.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15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 B C D16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7语文期刊咬文嚼字2012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接地气”。近几年来,约有7 000条新词产生。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来源于人脑18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意识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9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A精神可以直接转变为物质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决定作用20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21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著有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2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23.下面两幅关于纺织的图片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计划性 C.物质性 D.娱乐性2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25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上述材料体现了()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条件的变化,真理会转化为谬误ABCD26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路桥说,却被大多数数学家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CD27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看法和根本观点A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28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下列说法在世界观上与此相一致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A B C D2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意识对物质有没有能动作用 D. 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何者是本原30.“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是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仿佛把我们带到一种空灵恬淡的意境中。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B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C艺术创作可以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D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31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水平,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反映的对象并不都是客观存在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A. B. C. D. 32清朝诗人刘岩在杂诗中说道: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下列与该诗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A.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33漫画如此做好人好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主观意愿是否正确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C.方法选择决定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34当今气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对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性越来越强。这说明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认识水平有极大提高 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决定因素 借助现代科技,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借助现代科技,便于我们更好地改造规律免遭自然灾害的伤害A B. C. D.3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满分30分)36.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突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六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着,百折不回。我现在遭遇到一点挫折,能气馁、能退缩吗?”乙却禁不住说:“可悲的小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你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我现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也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像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请你探究:问题:你从甲、乙的见解中分别受到什么哲学启示?甲、乙两人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5分)37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