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电气工程系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3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和条件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电路基础是电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并为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等)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电路与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基尔霍夫定律等。2 掌握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常用定律的应用,包括:等效变换法;节点电压法;网孔与回路法;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替代定理等内容和应用。3 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计算,含耦合电感的电路的分析计算,重点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向量分析法及各种功率计算。4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一般计算。5 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图解分析法,分段线性化方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基本方法。6 掌握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包括:初始值的确定;三要素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了解二阶电路的暂态过程。7 了解磁路及其基本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变磁通磁路以及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一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第四章 电路定律第五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第六章 一阶电路第七章 二阶电路第八章 向量法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十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第十二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阻简介附录A 磁路和铁心线圈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第一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6学时)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2.1 电流及电流的参考方向1.2.2 电压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2.3 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3.1 功率1.3.2 功率的计算1.3.3 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5.1 电阻元件1.5.2 欧姆定律1.5.3 电阻元件的功率1.6 电容元件1.6.1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1.6.2 电容元件的储能1.7 电感元件1.7.1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7.2 电感元件的储能1.8 电压源与电流源1.9 受控电源1.10 基尔霍夫定律1.10.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10.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基本性质,学会各种元件的功率计算。掌握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两类约束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及正确列写方程。 教学重点: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压源与电流源,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2.3.1 电阻的串联2.3.2 电阻的并联2.3.3 电阻的混联2.3.4 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2.4 电阻的Y-变换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5.1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2.5.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的基本思想,掌握电阻各种联接方式的等效化简,电源的等效变换,及用等效变换方法分析电路。教学重点: 电路的等效变换,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三章 电阻电路一般分析(5学时)3.1 电路图,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3.3 支路电流法3.4 网孔电流法3.4.1 一般电路的网孔法 3.4.2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网孔法 3.4.3 含受控源支路的网孔法 3.5 回路电流法3.6 节电电压法3.6.1 一般电路的节点法 3.6.2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法 3.6.3 含受控源支路的节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正确列写网孔(回路)电流方程,正确列写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学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网孔电流法,节电电压法。第四章 电路定律(6学时)4.1 叠加定理4.1.1 叠加定理及其条件4.1.2 叠加定理的应用4.2 替代定理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4.4 特勒根定理4.5 互易定理4.6 对偶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的使用,基本掌握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的使用。教学重点: 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第五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3学时)5.1 运放电路模型5.2 比例电路分析5.3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运放的原理,掌握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第六章 一阶电路(7学时)6.1 电路的动态方程及其初始条件6.1.1 换路定则 6.1.2 电路初始条件的计算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6.4.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其计算6.4.2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6.5 阶跃响应6.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计算,掌握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与全响应的确定,重点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理解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过程,基本掌握求解。学会快速简捷地分析一阶电路。教学重点: 电路的动态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第七章 二阶电路(3学时)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7.3 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二阶电路暂态方程得列写,基本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电路参数与响应形式的关系,了解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教学重点: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第八章 向量法(3学时)8.1 复数8.2 正弦量8.2.1 正弦量的三要素 8.2.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8.3 相量法的基础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8.4.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8.4.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R、L、C元件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以及R、L、C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教学重点: 正弦量,相量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6学时)9.1 阻抗和导纳9.1.1 阻抗及其求取9.1.2 导纳及其求取9.2 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9.3 电路的相量图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9.5.1 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9.5.2 正弦稳态电路的复功率 9.5.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提高9.6 复功率9.7 最大功率传输9.7.1 正弦稳态电路计算的网孔法、节点法、戴维南定理的分析方法等9.8 串联谐振9.9 并联谐振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导纲与阻抗概念,掌握求取等效导纳与阻抗的方法,利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数办法。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方法及最大平均功率传输的处理方法。掌握电路发生串联与并联谐振时特点。教学重点: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第十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4学时)10.1 互感10.2 含互感电路的计算10.2.1 一对耦合电感的串联 10.2.2 一对耦合电感的并联 10.2.3 去耦等效变换 10.2.4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0.3 空心变压器10.4 理想变压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互感线圈串联、并联时的等值电感,掌握互感消去法分析含互感的电路。掌握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端口伏安关系及电路分析教学重点: 含互感电路的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4学时)11.2 三相电路,11.2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11.2.1 对称负载星形联接11.2.2 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11.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1.3.1 负载星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1.3.2 负载三角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1.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11.5 三相功率的计算与测量11.5.1 三相电路的功率11.5.2 三相功率的测量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对称、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及三相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功率的计算与测量。第12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3学时)12.1 非正弦周期量12.1.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 12.2 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12.2.1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2.3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12.3.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计算12.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2.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处理方法。教学重点: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阻简介(2学时)17.1 非线性电路17.2 非线性电感和电容17.3 非线性电路的方程17.4 小信号分析法17.5 分段线性化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非线性元件的基本特性和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本分析方法。附录A 磁路和铁心线圈(3学时)A.1磁场与磁路A.2铁磁材料和磁化曲线A.3磁路的基本定律A.4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A.5交变磁通磁路简介A.6铁心线圈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磁路及其基本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变磁通磁路以及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三、考核办法见考试大纲。四、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学 项时 目 数 章 节讲课实验上机(平时考试)合计第一章66第二章44第三章55第四章617第五章33第六章77第七章314第八章33第九章77第十章44第十一章415第十二章33第十七章22附录A33复习11总计613学时64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邱关源 主编 电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1. 周长源主编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周守昌主编 电路原理(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Willian H. Hayt, Jr等著 王大鹏等译 工程电路分析(第六版)电子工业出版社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64学时)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是一门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予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为此,在本课程中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都作了尽可能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来深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二、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限于确定性信号对线性、时不变系统激励的基本理论。学习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从时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力求以统一的观点阐明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级数、复变函数等。1. 信号与系统(10学时)本章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分类方法,并学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深入地研究阶跃函数、冲激函数及其性质,它们在LTI系统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6学时)本章主要学习LTI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即对于给定的激励,根据描述系统响应与激励关系的微分方程求得其响应的方法。在用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学习零输入响应,特别是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在引入系统的冲激响应后,零状态响应等于冲激响应与激励的卷积积分。冲激响应和卷积积分概念的引入,使LTI系统分析更加简捷、明晰,它们在系统理论中有重要作用。3.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6学时)本章主要学习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离散系统分析与连续系统分析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平行的,它们有许多类似之处,学习本章,可以借鉴连续系统的分析,但也要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在LTI离散系统中,以单位序列为基本信号来分析较复杂的信号,LTI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等于激励与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的卷积和。4.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2学时)任意信号可表示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或虚指数函数之和或积分。本章主要学习信号如何表示为正弦函数的线性组合,着重学习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研究信号的频域特性,然后学习信号通过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即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最后给出频域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取样定理。5.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12学时)以复指数函数为基本信号,任意信号可分解为众多不同复频率的复指数分量,而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输入信号各分量引起响应的积分(拉普拉斯逆变换)。本章主要学习拉氏变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拉氏逆变换的求法,用拉氏变换求微分方程的解,拉氏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并导出系统函数,拉氏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比较。6.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12学时)在LTI离散系统分析中,Z变换的作用类似于连续系统分析中的拉氏变换,它将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变换为代数方程。本章主要学习Z变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与拉氏变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给出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利用Z变换求差分方程的解。7. 系统函数(部分内容)(2学时)本课程主要学习本章的前面一部分内容,即连续或离散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系统函数与频域响应。三、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没有安排实验。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精选讲课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提倡学生看参考书,扩大知识面。2对学生学习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每次课后布置习题45题,通过练习帮助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做规定的习题以外的练习题。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激发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方面的学习志趣和热情,使它们有信心也有能力逐步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五、说明1本课程为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电路,教学时数为64学时。2教材的篇幅很大,全部讲解是不适当的,也没有必要,其中第七章的大部分内容和第八章的全部内容可安排在后续的控制理论课程中学习。教材中没有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傅里叶分析,将在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讨论。3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掌握、理解和了解。掌握是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清楚,具有分析、计算问题的能力;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具有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教学大纲(总学分:4 总上课时数:64 实验时数:32)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数字逻辑设计的基本技术,为学习计算机类的其它课程和通讯、电子、控制、信号处理直至电力电子等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思路去考虑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数字电路的能力,用CPLD方法设计数字模块以及运用数字模块构成数字系统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1) 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字处理方式的优点。(2)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运行和指令的执行过程。(3) 了解计算机与数字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码制(1) 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码制,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2) 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与格式,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3) 了解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3逻辑函数与门网络(1)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则;掌握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了解逻辑运算的完备集概念。(2) 掌握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3) 了解门电路基本知识,掌握典型TTL、CMOS、ECL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4) 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5)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定义和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理解用混合逻辑电路图的方法描述组合逻辑电路;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语言描述方法;掌握几种常用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6) 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基本结构;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与逻辑模拟的基本方法。(7) 了解门网络的竞争与险象的概念,以及消除险象的方法。(8) 了解故障检测与可测试设计。4.时序逻辑电路(1) 了解触发器的原理、特性和功能描述;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动态特性。(2) 理解锁存器与寄存器的区别;掌握锁存器与寄存器的应用;掌握典型时钟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触发方式。(3)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与描述方法。(4) 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5) 掌握数据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6) 掌握含中规模集成模块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7)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含用中规模集成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8) 了解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在实验中完成)。5算术逻辑运算电路(1) 理解加法、移位、比较等基本算术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用通用逻辑器件实现这些电路的方法。(2) 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实现和ALU组织结构;掌握加法ALU的基本结构与操作过程。(3) 了解实现逻辑运算的中等规模集成ALU模块。(4) 理解BCD码算法。6存储器(1) 掌握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和译码方式;(2) 掌握存储器的容量扩展;(3) 理解静态RAM的概念,掌握读写过程;(4) 理解动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的存储原理,掌握读写过程。(5) 了解只读存储器ROM和其它存储器;(6) 了解存储器的层次化体系与管理;了解虚拟存储器的概念。7终端、总线与接口(1) 了解外部信息与二进制代码之间转换的基本原理,学会考虑和设计接口逻辑;(2) 掌握数模转换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案;理解D/A转换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并能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原因;(3) 掌握模数转换基本原理和常见的A/D方案,能从成本和速度上做比较,从而能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案;理解A/D转换技术指标,掌握变换全过程,特别要建立量化误差的概念,弄清量化误差对精度的影响,从而能合理选择设计分辨率等指标。(4) 了解终端与存储器之间的通讯的一般概念;理解总线、外设的地址模式等概念;掌握数据在总线上的传送方式;(5) 掌握计算机与终端的信息交换方式,了解常用的接口电路;(6) 了解计算机数据的远地传送概念,掌握原理及其电路实现。8控制器(1) 了解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及其控制信号;(2) 掌握指令执行过程;(3) 了解控制电路的硬件的任务,掌握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4) 理解其它类型指令的执行过程,进一步掌握控制器设计方法;(5) 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并能推广到其它指令;(6) 了解全硬件数字系统控制器的设计。9计算机结构(1) 了解微处理器发展概况;(2) 了解计算机指令格式、堆栈结构、寻址方式、标志码条件码和状态寄存器等概念,学会应从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去考虑,同时与如何用硬件实现挂钩。(3) 理解多程序和多指令运行的概念和原理;(4) 了解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0数字集成逻辑电路及其应用(选讲,可供学生参考)(1) 理解晶体管开关电路的原理与应用;(2) 理解门电路的基本结构、传输特性与技术指标;了解几种常用的门电路的工艺与结构,理解各电路工作原理,了解动态门的概念、作用和使用特点;(3) 了解掌握张驰振荡原理,掌握双稳态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自激多谐振荡器的功能与应用;(4) 掌握555定时器的原理与应用;(5) 了解负阻器件及其应用。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分析常见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数字电路的能力。2. 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EDA软件进行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以及对设计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上 机绪论 1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码制1逻辑函数与门网络 142时序逻辑电路 142算术逻辑运算电路6存储器8终端、总线与接口8控制单元6计算机结构4数字集成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0机动2总计:64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六、教材及参考书1 黄正瑾主编.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黄正瑾主编.在系统编程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 阎 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附:实践性环节(由电工电子中心执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理论,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实验如下:实验一脉冲示波器的使用3实验二门电路(包括OC门、三态门、总线)3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包含SSI、MSI设计)3实验四触发器及其应用3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3实验六脉冲信号发生器3实验七存储器3实验八CPLD的使用(组合逻辑电路)3实验九CPLD的使用(时序逻辑电路)3实验十CPLD的使用(综合)3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64学时)一、基本情况课内学时:64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1:1.5学分:4学分适用范围:电类专业本科生对先修课程要求:大学物理(含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对实践类课程要求:电子电路实验、EDA软件应用(与课程同步开设)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要求的电子电路级层次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开设是为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应用方面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并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主要参数、等效模型及合理偏置的方法。2. 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调试手段。3. 熟悉相关通用集成电路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参数,掌握通用集成电路构建应用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对其进行EDA分析、设计的方法。三、各章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1学时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挑战课程的性质及学习内容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及具体要求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概述 6学时知识点1. 半导体及PN结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电路模型及主要参数3. 特殊二极管4. 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5. 三极管的基本特性电路模型及主要参数6. 结型场效应管 、绝缘栅场效应管7.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及电路模型8. 运放的基本特性、理想运放学习目标1.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开关特性。2.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理想运放的主要参数,包括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和极限参数。3. 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及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第二章 基本运算电路 7学时知识点1. 基本逻辑运算2. 二极管与门及或门、非门电路3. DTL与非、或非门4. T T L与非门电路5. 其它形式的TTL门电路6. CMOS反相器7. CMOS逻辑门、CMOS传输门8. 理想运放构成的各种运算电路学习目标1. 掌握TTL与非门电路原理、分析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熟悉其它形式的TTL与非门电路。2. 掌握CMOS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特点及参数,熟悉CMOS传输门。3. 掌握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线性运算电路,包括比例、求和、微分、积分、对数运算等。第三章 基本放大电路 8学时知识点1.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2. 温度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3. 分压式偏置电路、电流源偏置电路4. 各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与比较5. 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学习目标1. 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偏置方法,包括分压式偏置、电流源偏置,了解其它偏置方式。2. 掌握共基、共射、共集、共源、共漏五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3.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分析方法,了解低频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第四章 组合放大电路 8学时知识点1. 组合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组合放大电路的增益2. 组合放大电路分析3. 差动放大电路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5. 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实际电路模型学习目标1. 掌握由五种基本组态组合而成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分析、计算方法及其传输特性。3. 熟悉通用集成运放的电路原理。4. 熟悉运放的主要参数及误差分析模型。第五章 反馈放大电路及其稳定性分析 8学时知识点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及频率补偿学习目标1. 熟悉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 掌握四种类型负反馈电路的判断及估算。3. 掌握负反馈电路稳定性判据及滞后补偿、超前滞后补偿方法。4. 了解针对特殊情况的补偿方法。第六章 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 7学时知识点1. 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条件、组成及分类2. RC文氏电桥振荡电路、LC三点式振荡电路、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3. 电压比较器、4. 5 5 5 集成定时器5.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6. 单稳态触发器电路7. 矩形波振荡电路8. 三角波振荡电路学习目标1. 熟悉正弦振荡的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及判断方法。2. 掌握RC文氏电桥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的原理及分析估算方法,熟悉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原理。3. 熟悉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定时器的电路原理及功能。4. 掌握由集成比较器、集成定时器构成的波形产生及整形电路,并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第七章 信号处理电路 8学时知识点1.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二阶有源滤波电路3. 状态变量滤波器4. 对数式模拟乘法器、变跨导式模拟乘法器、模拟乘法器应用举例5. 锁相环的基本概念6. 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 掌握低通二阶有源滤波的电路实现方法及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二阶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电路实现及计算方法。2. 了解高阶滤波器的工程设计方法。3. 掌握对数运算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及分析方法,熟悉变跨导集成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4. 熟悉锁相环电路的原理及集成锁相环的应用。第八章 功率电路 9学时知识点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与分类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3. 稳压电路的主要指标、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4. 三端集成稳压器5.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路的特点和分类6.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7. 开关型集成稳压器学习目标1. 熟悉乙类功放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2. 熟悉集成功放电路的原理及应用(OTL,OCL电路)。3. 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4. 掌握开关稳压电路的原理,熟悉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稳压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总复习2学时四、上课及考试方式: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配合网络“在线学习系统”等教学手段;考试采用半开卷的方式,允许学生带一张自己总结的纸做参考,所用纸张统一发放,不准复印,考试时不准传阅。五、主要参考书:1刘京南主编:电子电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衣承斌、刘京南编:模拟集成电子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3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谢嘉奎、宣月清编: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微机系统与接口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48学时,上机32小时)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为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校级平台课程,也适用于机械专业。今天微机已经嵌入到各种通行系统、电子器材、仪器仪表、控制设备、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等之中,本课程是该类技术的入门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系统原理的专业基础课。 前导课程是平台课程 C+程序设计、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基础。要求C+程序设计课程能讲清一般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方法。要求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能讲清一般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二进制及其转换运算方法,存贮器工作原理以及数模与模数转换的基本原理。除此以外,在实验技巧上希望学生具备设计、制作和调试简单数字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并能正确使用常规电子仪器。 后续课程包括综合电子设计、单片机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本课程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对培养形式逻辑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以处理器、总线、接口、通道和监控(管理)程序为线索,正确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理解硬软件间的辩证关系。 具体要求:掌握 CPU和基本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用汇编语言编程;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具体要求来确定系统尤其是实时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合理选用存贮器和接口芯片;初步了解如何设计监控(管理)程序来统一管理系统硬软件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一般了解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单元概念与基本知识(讲课 5) 讲课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数字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808688CPU内部结构;*808688CPU外部信号;*808688系统组成和总线时序。 第二单元 808688系统指令与汇编程序设计(讲课10,实验8) 讲课内容:概述;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举例;BIOS与DOS功能调用。实验内容: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全过程;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 BIOS与DOS功能调用方法。 第三单元存储器(讲课 4) 讲课内容:概述; RAM;ROM;Flash;*存贮器在微机系统中的使用 第四单元 基本输入输出(讲课 4,实验2) 讲课内容: *输入输出数据传送方法;*端口选址译码方法; *应用举例 实验内容:简单输入输出(键盘与 LED显示) 第五单元 中断(讲课4,实验2) *中断原理;*中断响应及中断处理;*8259A中断控制器。 实验内容: 8259A。 第六单元常用数字接口芯片(讲课 7,实验8) 讲课内容: *8255A并行接口芯片; *8253定时计数接口芯片;*8250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37DMAC接口芯片; 实验内容: 8255A; 8253;串行通信;8237DMAC。 第七单元常用模拟接口芯片(讲课 4,实验4) 讲课内容: *DA与AD接口芯片,模拟通道(MUX,S/H)。 实验内容: DA;AD转换。 第八单元 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讲课10) 讲课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技术;*32位微处理器硬件结构与特点,保护模式下存储器的段页式管理机制,cache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特权保护机制;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课程讲授与实验课程相配合,主要采用单元教学和强化实践两种教学手段。整个课程按内容相对独立性划分为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思考题、习题和重点内容的验证型实验相配合,习题一般还结合实验预习的内容布置。学生通过自学、听课、网络、借助思考题复习、做习题、强化实验、总结等教学环节以达到从入门到掌握,最后得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32学时)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磁场是电气工程系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继以“电路”观点开设的若干门课程之后,又以“场”的观点开设的对电磁运动规律更加本质了解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矢量分析、场论、数学物理方法等工具,对电、磁的基本实验定律进行理性地分析与推广,归纳出静电场、恒定电场及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并掌握其物理本质、数学内涵及在处理典型电磁场问题中的应用。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1学时)了解电磁场理论的发展简史,了解电磁场理论的学习方法;2、矢量分析(讲课3学时)(1)熟练掌握矢量及其代数运算,矢量函数,矢量微分算子;(2)熟练掌握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3)掌握矢量积分定理:高斯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格林定理;(4)掌握三种常用坐标系,及其广义正交曲线坐标系中梯度、散度、旋度及拉普拉斯表达式。3、静电场 (讲课12学时)(1)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理解电场强度定义、场的叠加原理和库仑定律,掌握电力线的原理及画法;(2)电位掌握电位的定义,理解电场强度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性质,电场强度与电位之间的关系;(3)导体和电介质掌握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极化强度和电位移向量;(4)高斯定理掌握高斯通量定理和无旋性构成的静电场的基本方程;(5)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理解电场强度、电位和电位移在不同媒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了解求解边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和场的实验研究;理解边值问题解的唯一性;(6)电轴法和镜象法熟练掌握电轴法和镜象法原理,利用电轴法和镜象法计算电场问题;(7)部分电容了解电容的计算原则及导体系统部分电容的概念,能够计算对称分布部分电容;(8)静电能量与力理解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和电场力的概念,会用虚位移法计算电场力问题。4、恒定电场 (讲课6学时)(1)电流与电流密度理解电流与电流密度的定义、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功率密度和电流连续性原理;(2)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掌握导电媒质中的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3)静电比拟法理解导电媒质中的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比拟,能用静电比拟法求解恒定电场问题;(4)电导与接地电阻了解接地电阻与跨步电压的概念,能够使用电轴法和镜象法计算、以及静电比拟法计算对称情况下的接地电阻。5、恒定磁场 (讲课10学时)(1)磁感应强度掌握真空中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求法;(2)磁通连续性和安培环路定律理解磁通连续性原理和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熟练使用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求解磁场问题;(3)媒质的磁化了解磁偶极子、偶极矩、磁化率和磁化电流的概念。理解并会用媒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化强度三者间关系;(4)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掌握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以及分界面条件。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5)标量磁位与矢量磁位理解标量磁位和矢量磁位的定义,理解标量磁位、矢量磁位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6)镜象法理解镜象法的物理意义,会用镜象法求解恒定磁场问题;(7)电感了解电感的定义和计算原则,熟练计算对称情况下的电感。(8)磁场能量与力理解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和磁场力的概念,会用虚位移法计算简单的磁场力问题。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精选讲课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电磁场经典理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扩大知识面。2、对学生学习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用场的观点对电气工程中的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的初步能力;4、了解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各种较复杂的电磁场计算方法打下基础;5、通过电磁场理论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6、教师应不断地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水平,以提高教学效果。四、说明1、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选课。2、本大纲中的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等级。掌握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澈并有良好的应用能力;理解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澈并能用以分析问题;了解指对教学内容有基本认识,为以后学习有关内容打下基础。3、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和课外习题。通过各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堂教学l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l 教学手段:采用黑板板书方式,以后拟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l 外语要求:在讲课过程中给出各章节主要专业名词的英语单词。(2)习题课习题课的类型包括计算题、简单电磁场应用题、以及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讨论等。(3)课外习题课外习题内容以计算及简单的电磁场实际应用问题为主,也有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思考题。信息通讯网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讲课48学时,上机16小时)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通信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材必须掌握的技术。在理工科专业中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类别属于计算机、电子通信方面的高级课程,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适合理工科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深入理解信息通讯网络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管理、设计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树立现代信息通信处理的一般方法和先进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的常识性基础和基本的算法语言以及电子技术相关理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实验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