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离骚).ppt_第1页
先秦两汉文学(离骚).ppt_第2页
先秦两汉文学(离骚).ppt_第3页
先秦两汉文学(离骚).ppt_第4页
先秦两汉文学(离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兩漢文學,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顧曄峰,先秦两汉文学,學習先秦文學(古代文學)的基本方法,1,注意文學史和作品相結合,以史為線,而以閱讀作品為主。 2,知人論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後知文。 3,培養研究型學習的習慣,為將來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学习先秦文学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先秦两汉文学,先秦文學總論,先秦”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先秦”是指秦統一中國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狹義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原始口頭文學是中國文學史的開端,它包括原始歌謠和神話。先秦文學的主體部分則是詩歌和散文。詩歌主要包括詩經和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楚辭。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諸子之文。史家之文主要有尚書、左傳、國語、戰國策;諸子之文主要有論語、墨子、老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先秦散文都是不同體裁的實用文,但由於其中一部分寫得相當活潑很有文采,所以被後世當作文學作品傳播。,先秦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它包括原始歌谣和神话。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则是诗歌和散文。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史家之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之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播。 文学总论,先秦两汉文学,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學的產生可以上溯到文字產生以前的遠古時期。遠古時期產生的神話傳說和歌謠,我們稱為傳說時期的文學。這些神話傳說和歌謠由於時間久遠、口耳相傳導致變異,後世見諸文字記載的原始文學很難說是其原貌。,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这些神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先秦两汉文学,先秦文學形態,第一、詩、樂、舞緊密結合 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最初的詩歌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這是早期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呂氏春秋古樂記載了上古一個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動:,先秦文学形态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徵。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动:,先秦两汉文学,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先秦两汉文学,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時期,文化呈現一種綜合態勢。先秦文學並非純文學,某些作品是史學著作,如左傳、戰國策;或哲學著作,如孟子、莊子。這些史學和哲學著作也富有文學意味。,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着作,如左传、战国策;或哲学着作,如孟子、庄子。这些史学和哲学着作也富有文学意味。,先秦两汉文学,第三、作者和時代難以確定 先秦有些文學作品,並非一時一人所作,它們或由集體創作,或經過後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創作年代都難以確指。先秦文學的本來面目,使之存在許多可爭議之處,這也是先秦文學作品不同于後代作品之處。,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先秦两汉文学,原始歌謠的特點,內容:一、反映勞動生活。彈歌。二、反映幻想指揮自然服從自己的願望,有宗教意識。蠟辭。 藝術形式。語言古樸,節奏簡單(一般是二言一拍形式),與音樂、舞蹈三位一體。,内容:一、反映劳动生活。弹歌。二、反映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有宗教意识。蜡辞。 艺术形式。语言古朴,节奏简单(一般是二言一拍形式),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先秦两汉文学,神話,神話的定義。 中国古代神話的分類。 中國古代神話的特色 。 神話的意義。 講解具體篇目。,神话的定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 神话的意义。 讲解具体篇目,先秦两汉文学,一、神話的定義,中國學者一般認同馬克思所下的神話定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又說神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因此,隨著這些自然力的實際被支配,神話就消失了。”據此,神話定義為: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中国学者一般认同马克思所下的神话定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又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据此,神话定义为: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先秦两汉文学,這一段話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遠古時代”,指神話產生的時代,一般理解為階級社會之前。人類進入階級社會,神話就不再產生。二是“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的解釋和描述”:這是神話在內容上的特點,神話主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因為當時的主要矛盾是人與自然間的矛盾。多數神話屬於解釋性神話,並且主要是對自然現象的解釋。,这一段话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远古时代”,指神话产生的时代,一般理解为阶级社会之前。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神话就不再产生。二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描述”:这是神话在内容上的特点,神话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係,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多数神话属于解释性神话,并且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先秦两汉文学,神話的作用,(一)保持社會習俗或社會制度。 (二)將個人與集體聯繫為一體。 (三)幫助人們宣洩情緒。,(一)保持社会习俗或社会制度。 (二)将个人与集体联繫为一体。 (三)帮助人们宣洩情绪。,先秦两汉文学,二、中国古代神話的分類,1、自然神話:有關解釋日月星辰、風雲雷電、鳥獸草木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物的神話。如有關太陽來歷、行蹤和活動的神話。 2、創世神話:對於世界形成和人類起源的探索,構成了創世神話的基本主題。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1、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如有关太阳来历、行踪和活动的神话。 2、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如盘古开天闢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先秦两汉文学,3、英雄神話:有關同自然力和權威進行抗爭的神話。如後羿射日、鯀禹治水、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斷首等。 4、傳奇神話:有關民族來源、祖先誕生、氏族部落戰爭和部族中能人、首領等人類社會生活方面的神話。如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征蚩尤等。,3、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如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 4、传奇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族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征蚩尤等。,先秦两汉文学,中國古代神話的特色,中國古代神話由於歷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種種原因,以致零星散亂。現存者既無鴻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只是一些較短的篇章或片斷。但儘管有這樣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鮮明的民族特色: 緊緊圍繞人的生存主題,重視人的力量和人的社會性; 神話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滿激鬥志、神異能力和英雄氣概; 熔鑄了濃烈了情感,塑造了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者既无鸿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但儘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英雄气概; 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先秦两汉文学,神話的意義,首先,神話中樂觀進取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氣概,對後世文人及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次,神話是我國非寫實文學的源頭。想像、誇張、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成為非寫實文學的基本特質。 第三,神話是我國古代文學素材和文學形象的寶庫。,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像、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 第三,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先秦两汉文学,上古神話的散失和演化,一、古人不重視。 中國農耕文化發達較早,史官文化也很發達,因此中國古人務實輕虛,沒有記錄下眾多的神話。 二、神話的歷史化 曾有過的一些神話,往往受到古人的改造,使之符合“情理”。把神話歷史化就是古人改造神話的重要方式。他們將神話看成歷史傳說,將神改造為人(通常是變為人的祖神,並把神話故事當做史實理解,構成了一些虛幻的始祖以它的發展譜系。 如孔子對“黃帝四面” 的解釋。 三、神話的仙話化 中國神話發展變化的另一條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為仙話的一個來源。仙話一般是講述通過修煉或仙人導引,達到長生不老或幻想成仙的故事。其文化意蘊要比神話淡薄得多。在仙話中,我們能發現不少古代神話人物,如西王母、嫦娥、黃帝等等。,一、古人不重视。 中国农耕文化发达较早,史官文化也很发达,因此中国古人务实轻虚,没有记录下众多的神话。 二、神话的历史化 曾有过的一些神话,往往受到古人的改造,使之符合“情理”。把神话历史化就是古人改造神话的重要方式。他们将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将神改造为人(通常是变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理解,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它的发展谱系。 如孔子对“黄帝四面” 的解释。 三、神话的仙话化 中国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仙话一般是讲述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达到长生不老或幻想成仙的故事。其文化意蕴要比神话澹薄得多。在仙话中,我们能发现不少古代神话人物,如西王母、嫦娥、黄帝等等。,先秦两汉文学,書目 1、山海經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國創世神話,陶陽、鐘秀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神話與中國社會,田兆元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国创世神话,陶阳、钟秀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神话与中国社会,田兆元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先秦两汉文学,詩經,先秦两汉文学,一、名稱 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漢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漢書武帝紀),崇詩為經,稱詩經。 二、篇數 詩經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乃所謂“笙詩”,有目無辭,故實有305篇。墨子公孟:“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說明詩經是可以配樂演唱的樂歌總集。,一、名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先秦两汉文学,三、作者 詩經只有少數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墉風載馳據左傳閔公二年所記為“徐穆夫人”所賦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難確考。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所謂“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種臆測。現在可以斷定的是,詩經的作者身份十分廣泛,有上層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層的“士”,“風”類詩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層的平民百姓,同時這類詩歌大多是集體創作的。 四、產生的地域 詩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周頌出於鎬京,“二雅”乃王畿之樂(西周都鎬京,東周都洛邑及其周圍地區),至於“十五國風”,其名稱大都標明了產生的地域;唯豳風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難確指。總之,詩經產生的地域甚廣,大抵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擴展到江漢流域,延及當時的中國大部。,三、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墉风载驰据左传闵公二年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难确考。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种臆测。现在可以断定的是,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有上层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层的“士”,“风”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 四、产生的地域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徵。周颂出于镐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先秦两汉文学,五、產生的時代 確切年代已難一一確考。可大致確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至前6世紀)約五百年間。“三頌”最早,商頌5篇,大約是殷商中後期的作品。國風中,豳風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數產生於西周外, 大部分是東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初期,小部分作於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周頌31篇,是西周初期的詩。周頌不同於其他詩的體例,不是由數章構成,每篇只有一章。魯 頌4篇,產生于春秋中葉魯僖公時。,先秦两汉文学,六、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诗经实包括了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的乐歌。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 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 存下来的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 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先秦两汉文学,七、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七、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先秦两汉文学,八、用詩和傳詩 編輯成書後,廣泛流行於諸侯各國,運用於祭祀、朝聘、宴飲等各種場合。在當時的政治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左傳中大量記載了諸侯君臣賦詩言志的實例(舉晉公子重耳之亡中秦穆公和重耳賦詩的例子)。 論語陽貨: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這裏所謂“興”,起也,這裏指感染作用;“觀”,觀察、認識;“群”,聚集,猶現在所說的“團結”、凝聚;“怨”,怨刺,諷刺,諷諫。孔子還特別強調詩的實用價值。,八、用诗和传诗 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实例(举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秦穆公和重耳赋诗的例子)。 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先秦两汉文学,詩遭秦火之後,因易於記誦的特點,特賴口耳相傳得以保全。漢代有齊(齊人轅固生)、魯(魯人申培公)、韓(燕人韓嬰)、毛(大毛公魯人毛亨和小毛公趙人毛萇)四家傳授詩經。齊、魯、韓“三家詩”當時並列於官學,書寫用漢代通行的隸書,稱為“今文詩”;毛詩晚出,用先秦古文字書寫,稱為“古文詩”。“三家詩”盛時,毛詩受壓,“三家詩”東漢趨於衰微,毛詩代之而興,“三家詩”後先後失傳,存者唯毛詩,即今之詩經。東漢大經學家鄭玄為之作毛詩傳箋,唐孔穎達作毛詩傳箋作疏為毛詩正義,宋朱熹作詩經集傳,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詩毛氏傳疏等都是詩經研究的權威讀本。,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大经学家郑玄为之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作毛诗传笺作疏为毛诗正义,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等都是诗经研究的权威读本。,先秦两汉文学,詩經的內容,一、婚姻愛情詩 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詩經中佔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 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 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一、婚姻爱情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佔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 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 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先秦两汉文学,二、頌歌和怨刺詩 古詩素有“美刺”傳統,具有鮮明的功利性和實用性。詩經首開其端。其中廟堂和宮廷樂歌多歌功頌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樂工之手,在頌詩中保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有的頌揚文王之德。在雅詩和國風中,與頌歌異調的,是怨刺詩。亦即前人所謂“變風”、“變雅”。毛詩序指出:“至於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漢書禮樂志也說:“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這些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怨刺詩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倫理因素。,二、颂歌和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毛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汉书礼乐志也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先秦两汉文学,三、農事詩 豳風七月這是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豳地在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這首詩就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農業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三、农事诗 豳风七月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豳地在今陝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这首诗就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先秦两汉文学,四、戰爭詩 周族創造的是農業文明,周人熱愛和平穩定的農業生活環境。因此,更多的 戰爭詩表現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如小雅采薇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歸途中所賦。,四、战争诗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 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嚮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先秦两汉文学,诗经采薇全文赏析,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先秦两汉文学,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先秦两汉文学,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先秦两汉文学,艺术手法:,(1)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 (2)以植物的生长,写出时间的延长,薇:作柔刚。以时间的逐渐延长来表现心中痛苦的逐渐加深。思想感情的变化十分细腻。 (3)末句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造成强烈的对比。乐景与乐情对比,哀景与哀情对比,深刻揭示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4)重章叠唱,反复渲染。符合“歌”的特点。,先秦两汉文学,六、周部族史詩。 被認為是周族史詩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讚頌了後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 武王的業績,反映了西周開國的歷史。生民寫始祖後稷的神異誕生和他對農業的貢獻。公劉寫公劉率領周人由邰(今陝西武功)遷徒到豳(今陝西彬縣、 旬邑一帶),開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綿寫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遷至岐(今陝西岐山縣)之周原,劃定土地疆界,開溝築壟, 設置官司、宗廟,建立城郭,創業立國,並敘及文王的事蹟。皇矣先寫太王、 王季的德業,然後寫文王伐崇伐密勝利的經過。大明先敘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後寫武王在牧野大戰。,六、周部族史诗。 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讚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 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陝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陝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绵写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陝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蹟。皇矣先写太王、 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先秦两汉文学,生民汇释,禋祀: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 武: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先秦两汉文学,形声。从刀,畐( f)声。( p )本义:用刀剖开。,会意兼形声。从宀( mi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先秦两汉文学,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 )本义:闻气味。,先秦两汉文学,藝術成就,第一、賦、比、興的手法 賦、比、興是前人總結的詩經的三種表現手法或是藝術技巧。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敍地。 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對於賦、比、興的解釋,歷來不同。朱熹的解釋比較準確。他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序),艺术成就,第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或是艺术技巧。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敍地。 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对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不同。朱熹的解释比较准确。他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序),先秦两汉文学,第二、句式和章法。 詩經以四言為主,其間雜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節奏感強,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詩經多重章迭句。詩經中的重章,許多為整篇中同一詩章重迭,每章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迭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詩經中多用迭句、迭字、雙聲迭韻。詩經的重章迭句的複遝結構,造成反復詠歎,回環往復,增強了抒情效果,而迭字、雙聲迭韻的使用又增強了音樂美和形象美。詩經中的詩歌大多押韻。常見的也是我國後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的押韻方式。還有句句用韻的方式。,第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节奏感强,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诗经多重章迭句。诗经中的重章,许多为整篇中同一诗章重迭,每章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迭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诗经中多用迭句、迭字、双声迭韵。诗经的重章迭句的複遝结构,造成反复咏歎,回环往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迭字、双声迭韵的使用又增强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常见的也是我国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的押韵方式。还有句句用韵的方式。,先秦两汉文学,第三、多種修辭手段的成功運用。 詩經中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已相當成熟。對偶,如穀風“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文字變化多姿,聲音和諧美妙,語句婉轉流暢。誇張,正如劉勰所說:“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刀,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文心雕龍誇飾)指出崧高、河廣、雲漢等詩恰當地運用誇張,更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產生了讓人感覺更真切、更強烈、更深刻的藝術效果。其他手法如對比、排比、設問、頂真、呼告、擬人、借代等靈活運用,表情狀物,不勝枚舉。,第三、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如穀风“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文字变化多姿,声音和谐美妙,语句婉转流畅。夸张,正如刘勰所说:“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刀,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文心凋龙夸饰)指出崧高、河广、云汉等诗恰当地运用夸张,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产生了让人感觉更真切、更强烈、更深刻的艺术效果。其他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顶真、呼告、拟人、借代等灵活运用,表情状物,不胜枚举。,先秦两汉文学,關 雎,1、結構: 此詩依鄭玄分為五章,每章四句。 首章,以雎鳩和鳴比興,引出一位幽閒的好姑娘,她正是君子適宜的配偶。 次章,以采荇為喻,采到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求得“窈窕淑女”也不容易,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追求她。 三章,接著二章遞進一層,求之既不可得,則更加深了對她的思念,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想她(“服”,懷也)。這思念是如此悠長,以致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了。 四章、五章,複以采荇為喻,想像一旦求得她,則必以和美的音樂迎接她,使她高興。全詩以追求和思念為主旋律,展示了一個男子的癡情,中和平正中含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詩經的總體風格。,1、结构: 此诗依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 首章,以雎鸠和鸣比兴,引出一位幽閒的好姑娘,她正是君子适宜的配偶。 次章,以采荇为喻,采到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求得“窈窕淑女”也不容易,不管醒着还是睡着都在追求她。 三章,接着二章递进一层,求之既不可得,则更加深了对她的思念,不管醒着还是睡着都在想她(“服”,怀也)。这思念是如此悠长,以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了。 四章、五章,複以采荇为喻,想像一旦求得她,则必以和美的音乐迎接她,使她高兴。全诗以追求和思念为主旋律,展示了一个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诗经的总体风格。,先秦两汉文学,2、主題: (1)毛詩序“後妃之德”說。曰:“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這裏所謂後妃指周文王妃太姒。毛詩序認為關雎的主題是頌美後妃之德,她見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縱恣己色以求專寵。 (2)申培魯詩故“諷刺康後”說。曰:“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後不然,詩人歎而傷之。”認為這首詩諷刺康後不遵禮法,以致康王晚起誤了朝政。毛、魯、韓三家對此詩的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認為與王、妃有關,是一首關乎政治教化的作品。這種解釋一直被承襲下來,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固然是如此,宋朱熹的詩集傳也是如此。,2、主题: (1)毛诗序“后妃之德”说。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里所谓后妃指周文王妃太姒。毛诗序认为关雎的主题是颂美后妃之德,她见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纵恣己色以求专宠。 (2)申培鲁诗故“讽刺康后”说。曰:“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诗人歎而伤之。”认为这首诗讽刺康后不遵礼法,以致康王晚起误了朝政。毛、鲁、韩三家对此诗的解释虽有所不同,但都认为与王、妃有关,是一首关乎政治教化的作品。这种解释一直被承袭下来,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固然是如此,宋朱熹的诗集传也是如此。,先秦两汉文学,(3)詩集傳“歌頌文王夫妻恩愛”說。曰:“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閒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認為關雎是宮中之人頌美她和文王相與和樂而恭敬的關係,這與毛詩的講法大同小異,仍然是一脈相承的。 漢儒解詩有很大的弊病,他們主觀地認為詩經都是為聖道王功而作,是先王用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所以對詩的解釋多有穿鑿附會之處,而且常常往政治教化的大題目上牽扯,於是許多作品被曲解了。 (4)聞一多情歌說。聞一多風詩類鈔說:“女子采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余冠英詩經選擇說:“河邊一個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條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熱熱鬧鬧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編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也說:“這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顯然,這種解釋比漢儒、宋儒的解釋更切合實際。,(3)诗集传“歌颂文王夫妻恩爱”说。曰:“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閒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认为关雎是宫中之人颂美她和文王相与和乐而恭敬的关係,这与毛诗的讲法大同小异,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汉儒解诗有很大的弊病,他们主观地认为诗经都是为圣道王功而作,是先王用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所以对诗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之处,而且常常往政治教化的大题目上牵扯,于是许多作品被曲解了。 (4)闻一多情歌说。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余冠英诗经选择说:“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说:“这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显然,这种解释比汉儒、宋儒的解释更切合实际。,先秦两汉文学,中國原始的絲絃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絃樂器 。,先秦两汉文学,蒹 葭,1、體裁:我國最早一首朦朧詩。朦朧詩的三個特點:一是主題朦朧;二是景物朦朧;三是意境朦朧。 主題朦朧:有人說是愛情詩;有人說是哲理詩,理想與現實之間、結果與期望之間的矛盾;生活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等。主題不確定。 景物朦朧:從夜晚到淩晨的蘆葦蕩之景,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 意境朦朧:朦朧的愛與朦朧的失落,一種難以表達的心緒。,1、体裁:我国最早一首朦胧诗。朦胧诗的三个特点:一是主题朦胧;二是景物朦胧;三是意境朦胧。 主题朦胧: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哲理诗,理想与现实之间、结果与期望之间的矛盾;生活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等。主题不确定。 景物朦胧:从夜晚到凌晨的芦苇荡之景,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 意境朦胧:朦胧的爱与朦胧的失落,一种难以表达的心绪。,先秦两汉文学,2、結構: 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歎,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2、结构: 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彷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歎,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先秦两汉文学,3、藝術手法 (1) “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3、艺术手法 (1) “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物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先秦两汉文学,(2)以時間、空間的推延與詩人情感的逐層加深相統一,特殊的時空轉換來表現詩人內心的等待與無奈。白露從霜到晞再到已。時間的延長來表現詩人一直在苦苦等待;蒼蒼淒淒采采,空間的轉換來寫出天越來越亮,視覺效果越來越清晰,既符合生活經驗,又忖托內心的失望。當朦朧越來越清晰的時候,美就漸漸在消失。,(2)以时间、空间的推延与诗人情感的逐层加深相统一,特殊的时空转换来表现诗人内心的等待与无奈。白露从霜到晞再到已。时间的延长来表现诗人一直在苦苦等待;苍苍凄凄采采,空间的转换来写出天越来越亮,视觉效果越来越清晰,既符合生活经验,又忖托内心的失望。当朦胧越来越清晰的时候,美就渐渐在消失。,先秦两汉文学,(3)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遠,就有距離,寫出距離即美的美感效果。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對岸望去,看到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裏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麼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後終於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於“朦朧”和距離感。,(3)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远,就有距离,写出距离即美的美感效果。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麽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和距离感。,先秦两汉文学,氓,1、結構: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1、结构: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先秦两汉文学,藝術分析 (1)對比手法。衛風氓中的“我”是在回憶中敍事,抒情的,在回憶中主要運用對比手法。 婚前婚後對比。 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前婚後的態度的對比。 婚前:“氓之蚩蚩”,“來即我謀”,“信誓旦旦”。 婚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二三其德”。 (2)詩歌常選擇典型的情節來烘托具體的氣氛和情調。典型情節:“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乘彼垝垣,以望複關”“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情感特徵:所遇非人的悲憤與義無反顧的決絕。,艺术分析 (1)对比手法。卫风氓中的“我”是在回忆中敍事,抒情的,在回忆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婚前婚后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前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来即我谋”,“信誓旦旦”。 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2)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烘托具体的气氛和情调。典型情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乘彼垝垣,以望複关”“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情感特徵:所遇非人的悲愤与义无反顾的决绝。,先秦两汉文学,(3)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賦”的表現手法:如從戀愛婚變決絕的過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用賦的手法寫男子向女子求婚。這個男子一臉憨笑、耍著小小的花招,假裝賣絲,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點嬉皮笑臉不太嚴肅,另一方面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喬裝冒險。這一句描寫既表現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為下文兩人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並構成對比。 “比”的表現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說,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另一說,喻男子情意的衰落。“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