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之四之廉蔺列传.ppt_第1页
必修三之四之廉蔺列传.ppt_第2页
必修三之四之廉蔺列传.ppt_第3页
必修三之四之廉蔺列传.ppt_第4页
必修三之四之廉蔺列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葬花吟 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寻觅文言津梁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010级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复习目标,1.积累语基,落实课文中的重点实虚词。 2.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学习积累课文素材的方法,锻炼运用课文素材写作的能力。,2010级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前检测:解释关键词,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6、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赵王以为贤大夫 1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课前检测:翻译下列句子,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4.但是我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5.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把国家的利益紧急情况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个人的恩怨问题。,自主学习:明确特殊句式,1、臣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大王见臣列观 舍相如广成传 请奏盆缻秦王 2、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不辱于诸侯 3、求人可使报秦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何以知之 4、其人勇士,有智谋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词类活用(一),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大王必欲急臣 4、秦王恐其破璧乃前曰 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7.且庸人尚羞之 8、以先国家急而后私仇也,词类活用(二),1.卒廷见相如 2.相如廷斥之 3.吾得兄事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怒发上冲冠 6.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7.间至赵矣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辇来于秦 名词一般不直接修饰动词,但文言文中一旦某一个名词出现在动词之前,且不作为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具有对此动词的修饰功能,在文言语法中称名词作状语。名词一旦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词类活用(二),1.左右欲刃相如 2.范增数目项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怒发上冲冠】 5.秦王恐其破璧乃前曰 于是相如前进缶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8.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9.舍相如广成传 10.吾从而师之 11.置人所罾鱼腹中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规律总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名词用在“所”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规律总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高考链接,【2008年广东】翻译句子: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薄,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2008年山东】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吃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2012年北京】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莫舍我/吾宁舍之而受祸 2011年山东卷: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妻:名词活用动词,嫁给,饵:名词活用动词,给吃,樵: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柴。,霸王、事:名或用作动词,舍:名活用作动 安排住宿 【舍相如广成传】,引 1、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2、左右欲引相如去 3、相如引车避匿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丁壮者引弦而战,一词多义,延请,牵、拉,可解释为掉转,率领,拉开弓,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负荆请罪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7、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趋,负,依仗,违背,背弃,辜负,对不起,背着,失败,背着,使担负,“因”的用法: 1、不如因而厚遇之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4、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趁(机),经由,通过,动词,沿袭,因为,依照,根据。“因势利导”,于是,就,合作探究,1、由已掌握的知识联想判断 2、借助成语俗语中意义推断 3、分析词语短语结构来确定 4、语法分析而推断词性词义 5、结合语言环境来揣摩词义,实词词义如何推断?,用心积累 注重方法 重在落实,故绝江河者托于船。 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之,鄙视,横渡,连线高考,(2010山东)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D,A项的“濒”是一个常用词,联想到“濒临”,文中词义是“临近”,B项的“客”句中为动词,后面跟了表示地点的“州人刘翁廷传所”,故“客”解释为“寄居”正确;C项可联想成语“日薄西山”,可推断此处的“薄”是动词“迫近、接近、逼近”之意;D项根据上下文语境,这一句的主语应该是申甫,“卒”不能理解为“步兵”,申甫是临危受命,“越三日”,时间又紧急,所以,“卒”应通“猝”,是“仓猝”的意思。,连线高考,(2011山东)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B,A项的“已”,联想到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停止”,B项的“渝”,可联想到成语“矢志不渝”,故“渝”解释错误,应为“改变”正确;C项可联想岳阳楼记中的“乃重修岳阳楼”,“治理”;D项可来你想到成语“同舟共济”,是“渡河”的意思。,文本探究,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写作素材,请你加以概括,并思考这些素材能适用于哪些话题。 烛之武退秦师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风流之士,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选择、爱国、责任、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廉颇蔺相如列传,事件,人物,蔺相如:,廉颇:,次要人物,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赵王:,缪贤:,主要人物,宽容、忍让、勇气与谋略、 国家利益、人生发展,知错能改、国家利益,宽容、用人,举荐人才,诈术与诚信、勇气与谋略、外交,勇气与谋略、团结合作,宽容 (将相)和、摩擦 双赢,人物、事件之素材梳理表,【写作素材运用】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用话题:宽容、大局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保大家、合作、沟通 【精彩运用】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写作素材运用】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用话题:知错能改、团结 精彩运用: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有关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合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高考范文展示尽显双赢智慧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以一颗包容之心,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 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正是他的包容,使得他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一材可多用,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整理思考:如何利用课本素材,1.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及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本】 2.根据主题需要适当取舍,灵活概述。【用】 3.要恰如其分地扣紧主题展开论述。【析】,迁移应用,【2011山东】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自选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请利用本节课的素材写一段与上述题目有关的文字,不少于100字的文段。,若不是你,若不是你的机智英勇,天下至宝,怎能完整回归,怎会有完璧归赵的史诗传奇;若不是你,若不是你的临危不惧,赵王岂不受辱于外,怎会有渑池会的外交尊严;若不是你,若不是你的宽容大度,大将廉颇怎能负荆请罪,怎会有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相如,你是一个大智大勇之人,赵国不能没有你。千百年后,你的人格魅力仍然熠熠闪光。在当今这个大改革大变革的社会,更是需要你这样的人,你的机智,你的勇气,你的宽容。愿我们的世界有更多的蔺相如。 这个世界需要你,积累课文素材: 1、分清角度人物、事件 2、深挖内涵人物/事件的本质、变化、变化的原因及结果,13【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14【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15.【答案】D【解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