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doc_第1页
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doc_第2页
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doc_第3页
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doc_第4页
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纤维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王时博(江南大学 纺织工程0701班,江苏无锡,214122)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纳米纤维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主要讨论了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纺丝方法(如:静电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分子喷丝板法) 的改进以及新兴的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关键词 纳米纤维,技术,进展,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应用前景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nofibersWang Shibo(Jiangnan University textile engineering 0701 class ,Wuxi,Jiangsu 214122,China)Abstract The conception ,character and application of nanofiber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oth the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such as ,electrospinning ,sea island bycomponent spinning , molecular spinneret spinning , and new biosynthesis, chemical synthesis a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Keywords nanofiber ,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 biosynthesis , chemical synthesis,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1 前言 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纤维技术已成为纤维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并在电子、机械、生物医学、化工、纺织等产业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纳米纤维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必将提升传统产业。纳米纤维主要包括2 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即纳米尺度的纤维,一般指纤维直径小于100 nm的纤维。另一概念是将纳米微粒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采用性能不同的纳米微粒,可开发抗菌、阻燃、防紫外、远红外、抗静电、电磁屏蔽等各种功能性纤维。2 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的进展2. 1 静电纺丝法14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并发生形变,然后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于是得到纤维状物质,这一过程简称电纺。目前电纺技术已经用于几十种不同的高分子,即包括大品种的采用传统技术生产的合成纤维,如 :聚酯、尼龙、聚乙烯醇等柔性高分子的电纺。此外,包括蚕丝、蜘蛛丝在内的蛋白质和核酸(DNA) 等生物大分子也进行过电纺实验。尽管所用的材料十分广泛,但是目前电纺纤维总是以在收集板负极上沉积的非织造布的形式而制得的,其中单纤维的直径可以随加工条件而变化,典型的数值为40 nm2m ,甚至可以跨越10 nm10m 的数量级,即微米、亚微米或纳米材料的范围。电纺纤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所得纤维的直径较细,新形成的非织造布是一种有纳米微孔的多孔材料,有多种潜在用途。但是,目前的电纺技术在推广上存在一定技术问题:第一,此法得到的只能是非织造布,而不能得到纳米纤维彼此可分离的长丝或短纤维;第二,目前静电纺丝机的产量很低,难以大规模应用;第三,由于多数条件下静电纺丝中的拉伸速率较低,纺丝路程很短,结果电纺纳米纤维的强度较低。目前对电纺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产量,其中转子纺丝机则是在原有静电纺丝机上使用多头喷丝来提高电纺产量;另一种改变使电纺流体带电荷的方法是等离子放电法或电荷直接注入法,例如电晕放电或场发射电子枪。采用这一类新方法,电纺中纺丝液的流量可达50 ml/ s , 比实验纺丝机产量提高了几个数量级。2. 2 复合纺丝法1将复合纺丝法生产的超细纤维推向极至,可以得到纳米纤维。例如,美国Hills 公司的超微细旦纺丝技术,在每根海岛纤维上有900 个岛,经过充分拉伸使岛相成为纳米直径的微原纤,再将海相用溶剂洗去,剩下的即是纳米或亚微米纤维。日本东丽公司用此法得到0. 0011 dtex 的纳米纤维(约100 nm) ,这种纤维的织物完全达到麂皮的效果。2. 3 分子喷丝板法2分子喷丝板由含盘状物构成的柱形有机分子结构的膜组成,盘状物在膜上以设计的位置定位。盘状物是一种液晶高分子,是由近年来聚合物合成化学发展而来的。聚合物分子在膜内盘状物中排列成细丝,并从膜底部将纤维释放出来。盘状物特殊的设计和定位使它们能吸引和拉伸某种聚合物分子,并将聚合物分子集束和取向,从而得到所需结构的纤维。3 生物合成法实际上,自然界中一直存在着纳米纤维,由于受到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只是在最近二十年中才得以认识并受到重视,特别是天然纤维对人类及环境的友好性,更促进了科学界对天然纳米纤维的研究。其中,蜘蛛丝和细菌纤维素纤维是较典型的例子。3. 1 蜘蛛丝1较细的蜘蛛丝直径只有100 nm 的数量级,是真正的天然纳米纤维。蜘蛛丝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好的结构材料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蜘蛛丝的优良综合性能是各种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其比模量优于钢而韧性优于Kevlar 纤维。蜘蛛丝优异的力学性能源于其链状分子的特殊的取向和结晶结构。晶粒尺寸为2 nm 5 nm7 nm 的微晶体分散在蜘蛛丝无定形蛋白质基质中起到了极好的增强作用。2002 年1 月, 加拿大Nexia 生物技术公司(NXB) 与美国陆军战士生物化学指挥部( SBC2COM) 的科学家合作,成功地模仿了蜘蛛产丝。他们采用蜘蛛基因,制备了重组的蜘蛛丝蛋白质,并用这种蛋白质与水组成的体系完成了接近于天然蜘蛛丝的蛋白质组成和纺丝的过程,从而生产出世界上首例“人造蜘蛛丝”。 表1 人造蜘蛛丝与天然蜘蛛丝力学性能的比较1样品拉伸介质拉伸比韧性(cN/dtex)模量(cN/dtex)断裂伸长(%)强度(cN/dtex)ADF-3样品1M/ W50.78937.759.61.68ADF-3样品2M/ W50.75097.543.41.99ADF-3样品3M40.56955,745.01.59天然蜘蛛丝空气不详0. 51. 2346719306.29.7注: ADF23 为十字圆蛛(araneus diadematus) 重组蛋白质所纺的纤维。M 代表70 %80 %甲醇,W代表水。3. 2 细菌纤维素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正在受到材料科学界关注的新成员,即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 ,简称Ax) 等菌类产生的细菌纤维素(简称BC) 。1886年Brown 最先对细菌纤维素的形成过程和形态做了报道。Ax 菌细胞壁侧有一列50 个80 个轴向排列的小孔,在适宜条件下每个细胞每秒钟可将2 105 个葡萄糖分子以21 ,42糖苷键相连成聚葡糖,最后形成直径为1. 78 nm 的纤维素微纤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 ,并随着分泌量的持续增加平行向前延伸。几根微纤丝之间由氢键横向相互连接形成直径为3 nm4 nm 的微纤丝束(bundle) 。微纤丝束进一步伸长,束间仍由氢键相互连接,多束合并形成一根长度不定的细菌纤维丝带( ribbon) ,其直径和宽度仅为棉纤维直径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57 。图1 纳米细菌纤维的SEM 照片Ax 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紧密相连的纤维素丝带随着体壁不断延伸而增长。纤丝带互相交织形成不规则网状或絮状结构,在液面形成凝胶状菌蹼。每个菌体犹如一只梭子,在培养液上层自行编织成天然的非织造布。与植物来源的纤维素相比,细菌纤维素最突出的优点,一是木醋杆菌产生的纤维素极纯;二是细菌纤维素不同于植物纤维素,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如高结晶度、高聚合度和优良的分子取向,机械强度高。由于其内部有很多“孔道”,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能吸收60 倍700 倍于其干重的水分,即有非凡的持水性,并具有高湿强度。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静置培养,另一种为搅拌发酵。目前,虽然绝大部分高产菌株均适于在静态培养条件下产纤维素,其纤维素聚合度、杨氏模量均大大高于振荡培养产物8 ,理化性状也好于振荡培养物。而传统的液盘静态培养法的生长方式和纤维素产生方式,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是不可行的,因此改进发酵工艺以得到理想的纤维素产品已成为细菌纤维素应用研究的热点910 。由于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亲水、持水性、凝胶特性,可制成特殊的人造皮肤、纱布、绷带和创可贴等伤科敷料产品5 ,1113 。另外,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很具吸引力的食品基料和保健食品。将细菌纤维素加入纸浆,还可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耐用性而造出高品质的特殊用纸4 化学合成法纳米纤维性能优异,但传统的方法难以制备小于100 nm 的纤维,而依靠生物合成的纤维也仅仅局限于很少量的品种,因此科学家们设法寻求化学合成的技术方法,在合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纳米尺寸的纤维。当然,不同类型的纳米纤维其合成方法也有区别,这里仅举例介绍。4. 1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管壁由单层石墨六角网面以其上某一方向为轴卷曲360而形成的中空管。根据对碳纳米管热振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研究并结合经典的弯曲理论得出,多臂碳纳米管的平均弹性模量为1. 8TPa 。碳纳米管的强度实验值为30 GPa50 GPa 。尽管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极高,但它们的脆性不像碳纤维那样高。碳纤维在约1 %变形时就会断裂,而碳纳米管要到约18 %变形时才会断裂。碳纳米管的层间剪切强度高达500 MPa14 。图2 碳纳米管的SEM 照片电弧放电法是最早用于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方法15。它是在真空反应器中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或氢气,采用较粗大的石墨棒为阴极,细石墨棒为阳极,在电弧放电的过程中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同时在石墨阴极上沉积出含有碳纳米管的产物。催化热裂解法是通过激光等将过渡金属微粒和碳氢化合物同时加热到高温而使碳氢化合物发生热解而产生碳纳米管的。催化热裂解法产量较高,但同电弧放电法相比,制备出的碳纳米管质量较差,存在较多的结晶缺陷,这对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应采取一定的后处理,如高温退火处理可消除部分缺陷,使管变直,石墨化程度增大。除了以上两种碳纳米管主要的制备方法外,还有激光蒸发法、热解聚合物法、水热法、火焰法、离子(电子束) 辐射法等。4. 2 锰钡矿型MnO2 纳米纤维具有大量隧道及孔隙的锰钡矿型MnO2 纳米纤维为2 2 隧道结构,截面为0. 46 nm 0. 46nm ,为尖晶石型隧道的四倍。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在选择了一定的pH 值、温度、陈化时间后,MnO2 纳米纤维可以通过KMnO4 与MnSO4 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4. 3 SiC纤维SiC纤维突出优点是耐高温性,它是目前的增强材料中工作强度最高的。连续SiC 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 即化学气相沉积、超微细粉烧结法、碳纤维转化法和先驱体转化法。其中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SiC 纤维的最主要方法,利用其可溶可熔等特性成型后,经高温热分解处理使之从有机物变为无机材料。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SiC 纤维具有适于工业化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5.纳米纤维应用广泛纳米纤维独特的性能使其在膜材料、过滤介质、催化剂、电子产品、生物制品、复合增强材料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1)超级过滤介质纳米纤维复合制品具有阻隔高渗透悬浮粒子的性能,可大大提高过滤效率。可在制药、实验室、医院、食品、化学及化妆品工业中使用,也可用于制作防化服或生物战地服装(2)医疗卫生产品纳米纤维可用于人造血管、药物输送材料等中。在做细胞工程支架材料时,其作用是提供传导性能结构支撑,并改进支架的多空性;卫生领域,纳米纤维广泛应用于揩布、纸巾等个人护理产品中。(3)吸音材料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声学和吸音特性,因此可作为吸音材料,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音乐厅、剧院、电影院以及体育场馆等设施中。(4)复合增强材料将纳米纤维应用于增强材料中,可提高产品的抗裂性能,用于飞行器和宇航制品。(5)高档革制品底布在ITMA 2007上,德国Fleissner(福来司拿)公司展出了双层或三层裂片型PET纺粘非织造布与静电纺纳米纤维网片经水刺处理后的复合产品,该产品可用作高档合成革基布,在运动器材、汽车内饰、装饰织物及制鞋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6)功能性服装面料日本帝人纤维公司采用复合纺丝法制成的PET纳米纤维织物,质地轻薄,具有优秀的防水透气性能,是制作运动服、夹克衫等的高档面料。此外,纳米纤维还可应用于光学器材、能源产品等中。6小结具有极大比表面积结构的纳米纤维的特点是表面能和活性的增大,从而在化学、物理(热、光、电磁等) 性质方面表现出特异性。利用纳米纤维的这些特性开发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服装等领域。然而纳米纤维的许多潜在用途还等待着人们的开发, 这就迫切需要对纳米纤维制备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参考文献1 吴大诚,杜仲良. 纳米纤维.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 33372 安林红,王跃. 纳米纤维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当代石油石化, 2002 , 10 (1) : 41453 Ross S E. 电子纺丝:探索纳米纤维. 国外纺织技术,2002 , (9)4 Buer A , Ugbolue S C, Warner S B.Electrospinning and Properties of Some Nanofibers . Textile Res. J ,71(4) : 3233285 马承畴,顾真荣. 细菌纤维素生物理化特性和商业用途. 上海农业学报,2001 , 17 (4) : 93986 贾士儒,欧弘宇. 细菌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2 , 10 (3) : 25307 卞玉荣, 余晓斌等. 细菌纤维素的性质与结构研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1 , 9 (1) : 17208 周媛,邵伟等. 巴氏醋酸杆菌纤维素合成条件初探.生物技术, 2000 , 10 (6) : 20229 胡晓燕, 曲音波.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1998 , 6 (4) : 566410 A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