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doc_第1页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doc_第2页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doc_第3页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doc_第4页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山东省泰安东岳中学 王代庆摘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和途径。【关键词】人文关怀,信息技术教学【正文】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理应肩负起人文教育的重担。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而且应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体现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学科整合综合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技术操作实践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1将各学科融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音乐、美术等。我们可以适时安排某节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专门到网上查找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知识点的疑惑,或者延伸学科的学习内容。这需要事先要求他们收集问题,然后要带着问题来上这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堂上通过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去寻找答案,这样他们上网就不再是漫无目的的了。老师在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检查和监管工作,鼓励和督促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比如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和其它各学科相结合。 2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专题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获取大量的资料,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对于很多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信息高速获取有着巨大的优势,特别是搜索引擎的熟练使用,使得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比如在息技术课开展“奥运北京”的网上专题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让同学们了解奥运知识,介绍首都北京的风景名胜和文化,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奥运热情和爱国热情,使奥林匹克教育得到升华。 随着学习的不断开展,学生在相应的活动中大量地运用着网络来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使到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搜索技巧,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使得通过网络更有效获取信息的概念渗透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一旦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感兴趣的问题,他们知道,除了书本、老师和同学以外,还可以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上网更多地开始去浏览一些资料性、知识性更强的网站,学生也意识到网络除了悠闲娱乐外还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学习。 3.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祖先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文化。我们将这些优秀的、美丽的、动人的信息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合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项目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信息的获取、分类、编辑、整理、利用。比如利用word作一份电子小报,介绍二十四节气。学生们不但可以展示电脑技能,还可以加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传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课程的设计上有意识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大家都知道200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暴雪严寒的洗礼,疆独藏独台独的挑衅,屡次矿难之痛和四川及青海震灾的考验!在这些事件中,中国及中国人民显示出了卓越的民族力。中华民族曾经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中国人从未倒下,我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同渡过难关,团结一心,让所有人看看中国人的团结与力量。这其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学生的切入点,从每一件事件中,同学们可以关注不少东西,有学习,有认识,有思考,有共鸣。 如面对四川和青海的两次震灾,我设计了震撼的大地解读地震,让学生上网搜集整理资料,介绍地震危害及各地抗震救灾情况。在交流和共享中,既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震防灾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得到熏陶,受到感染、体验并蕴积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二、创新和实践自主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动画时,讲首先选定目标,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再单击自定义动画命令,选择效果选项,打开下拉菜单。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如果学生程度较好,也可只讲到选自定义动画,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同一任务有多种通道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个体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三、创设教学情境愉快学。愉快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奇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乐学、好学,并从中体味到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在信息技术课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样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幻灯片制作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中外旅游团前来旅游,让学生们当导游,通过制作幻灯片作品,向游客们介绍美丽的旅游景点”这一情景,学生们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合作,有从网上搜集资料的,有制作幻灯片的,还有的同学体验了一把当导游的滋味。整节课在学生们愉快的查阅、整理、创作、朗诵的气氛中结束了,然而他们好象仍意犹未尽似的,一个个手握鼠标坐在座位上不肯离去。学生们在愉快的交流中学会了制作幻灯片,学会了调色和布局,通过搜集资料,也在网上旅游了一番,欣赏了祖国大地无处不有的风景奇观,培养了学生热爱美丽祖国、共建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四、互相帮助协作学。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者与环境的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建立协作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个个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讨论与辩论,形成伙伴、竞争等学习关系,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启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建构。例如在学完了word2003后,我布置了一项普及性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一个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图文并茂的板报,并打印好文档。该活动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自编或选取文章,然后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图片,调整页面设置后打印。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团结协作,主动自觉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外实践活动,架起了人与人之间团队协助、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的人文关怀。总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而且应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要以人文主义的眼光审视工作的方方面面,用人文主义的热情把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媒体等亲和在一起,一切以人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精神,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1 Yanglei 主题2:信息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