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docx_第1页
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docx_第2页
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docx_第3页
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docx_第4页
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无为”思想正是他在道德经中提出来的,是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精髓。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现代警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无为”思想在警察管理中的价值意义。学习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警察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老子哲学;“无为”思想;警察管理 Abstract:Lao Tzu is on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Chinese philosopher and thinker, he is the founder of Taoism. Inaction Thought it was his TaoTeChingput forward, is the essence of the whole ideology of Lao Tzu. From three aspects mediator Inaction Thought the true meaning of modern poli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Inaction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police management. Learning Lao Tzus inaction Thought for modern police manag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Lao Tzus Philosophy;Inaction thought;Police management所谓“无为”并非不做,消极,而是应该有所不为,不乱为,达到更好的“有为”。这一思想要求我们抛弃杂念,无私无欲,与社会和谐相处。“无为”思想不仅在老子当时所处的年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至今仍对当代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深刻理解“道”的真正含义,将老子的“无为”思想科学辩证的运用在现代警察管理当中。1、 老子的“无为”思想(1) “无为”思想的提出 老子当时所在的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争,百姓苦不堪言的时代。诸侯统治者相互讨伐,不顾百姓安危,。连年的战争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逐渐形成了贫富差距巨大,尊卑有别的社会。当时大多数的王室统治者都是极其腐败无能,残酷黑暗的,百姓流离失所,而统治者却生活在糜烂奢侈,骄奢淫逸的世界里。 当时许多有心的隐者亲身经历了这些状况,想要找些救过的方法,把百姓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这其中的代表者便是老子。这些隐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学的才识,并且都有一颗救世安民的心。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同于儒家的入政方式,只对统治者提出救世良策,却又不与他们合作。他们隐姓埋名,不愿降志屈节,客观看待社会发生的一切,冷静分析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经验教训。对统治者的不公坚决反抗,大胆发表见解和批判社会不公现象。这些隐者文化对老子的“无为”思想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子看到百姓生灵涂炭,内心十分痛苦,他想这都是各国统治者野心太大,一心只想这王室利益,导致烽火连天。于是老子提出了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奉劝各国统治者好好治理国家,多为百姓着想,不要改变社会发展规律,不要发动战争,不要过多干预百姓的生活,顺其自然。(2) “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涵 道德经一共有八十一章,大多数的章节里都提到了“无为”一词。长期以来,对于“无为”的本意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一些不太了解老子的学者,对于“无为”思想总是存在许多偏颇的见解。也许是“无为”这个词从表象上很容易给人一种消极,无所作为的感觉,他们就认为这是消极无为的主张,甚至有些思想较为激进的学者认为“无为”就是为所欲为。 所谓“无为”并不是提倡什么都不做,实际是指不乱为,不妄为,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的思想,首先应该尊重事物的客观法则和本性,接着注重事物的变化规律,强调随感而应,与时俱进。并非像人们从表象误解的那样消极等待,毫不作为,只是顺应命运的安排。老子真正的想法是通过“无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无不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道德经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大致的意思是:“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所以,“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让一切回到初始状态。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慢慢寻找到其规律,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他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三)“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 几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曾被君王用于治理国家。例如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些君王非常重视“无为”思想,减赋税,轻法刑,让百姓修身养息,大大缓解了春秋战国几百年以来的连年战争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创伤,从而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盛世的社会便由此产生。 1.“无为”思想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无为”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对待生活。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成败得失。在老子看来,这一切都是道之所然。只要心自然了,所谓的悲欢,所谓的成败,就皆随他去吧。老子一直注重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人又具有一定的欲望,单纯的压制欲望是在背道而驰,所以还是应该从别的地方入手。改变人们的追求,使人们认识到自由欢快的心境才是真正的人生追求目标。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和谐安定的生活。 2.“无为”思想还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子曾在道德经里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效法自然”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之一。我们既然生活在自然之中,便是其中的一份子,保护好大自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我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处理跟自然界的关系。在对大自然的改造过程中应该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本性,不能为了一己私利随意改变。这样才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然,“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不仅是这些,在其他领域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 现代警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就特别注重警察队伍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力度也在逐年增强。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就目前警察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警察管理者理念的落后 一个队伍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管理的理念。一旦理念存在缺失落后,整个队伍的管理就会出现诸多问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施行理念的管理者在一件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不是科学的规律,不是做事的流程,不是操作的规范,而是往往优先考虑个人的权威性,下属是否一心听从指挥,组织下达的任务能否尽快完成。而在官本位的文化背景下,下属大多不敢据理力争,更不敢公然抗拒,常常侥幸过关或随便了事。一次两次冒风险做了,也完成了,也没有出事,也就助长了管理者不良风气。缺少科学理念的管理者是很难发挥出整个队伍的有效作用的(二)警察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警察队伍管理的体制存在许多的弊端。一是存在权利交叉真空,缺乏有效管理。比如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多部门在共同管理,出现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大家相互“扔皮球”的现象。二是程序化的形式规定过多,许多突发的紧急案情需要调动设备和资金的时候,由于申请和批复的程序规定太多,造成了案件不能及时处理。这些繁杂的规定虽然有一定的存在意义,但是缺少系统科学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导致了警察队伍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目标混乱。三是制度的落实工作不到位。走在警察队伍的各个机构里,随从都能见到大量的宣传栏和宣传资料,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的宣传,能够真正了解并且做到落实这些制度的人员实际上却是寥寥无几。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是管理不了队伍的。(三)警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现在整个警察队伍出现了民警思想态度消极,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够高的现象。一是业务能力不足。基本上就是小部分可以干,大部分跟着干,有很多不能干。由于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缺少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致使办案效率太低,定性不准确等执法方面诸多问题。二是少数民警服务宗旨的意识不强。个别民警往往把自己定位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对待群众蛮横和冷漠,丧失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关系,导致出现警民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三是心理素质不稳定。遇到突发事件会慌乱,处理不够果断。加上平常工作任务繁重,负荷过大,很多都出现了倦怠厌战的情绪。还有一部分觉得自己干的多却比别人拿的少,福利待遇不相称,以致逐渐产生失落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警察队伍是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的,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整个队伍的形象。3、 “无为”思想与警察管理 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论在任何时代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里也都可以妙用。要在警察管理中运用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能一尘不动的照搬过来,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的,辩证的妙用。(1) “无为”是为了达到“有所为” 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提倡什么都不做,实际上是指不妄为,不强为,顺乎自然规律,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永远是顺乎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一直以来,我们的警察队伍都喜欢用非常规的手段和形式化的“运动”来管理队伍。比如,为了学习某个精神就大搞排场,兴师动众。因为这种形式化的“运动”是短期暂时的,缺少长期的制度规范和一定的科学性,所以这只能是劳警伤财,收效甚微。其实,我们警察队伍的日常事物和管理都是常规性的工作,管理者应该学会去探索研究并且遵循其中的自然规律。一是要按照常规的运行机制,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不能因此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二是要清静简政。老子推行的“无为”思想,本意就是极力反对君王统治者不遵循管理的自然规律而妄为,甚至胡作非为。老子觉得正是因为君王统治者太想管,管得又多,所以百姓才难以管理,天下才被管得一团糟。因此他主张“以正治国”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无为”、清静去治理国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这里面就包含了老子对清静简政治国的一种期许。我们的警察队伍表象上是在不断壮大,实则是过度发展,内部编制混乱。造成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基层一线和精干的精力严重不足,民警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低。 我国对警察队伍实行的是双重领导,这就造成了被多头管理,要有相当一部分的警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许多程序化的繁琐工作事务。管理的实质是科学的,高效的协调活动。管理过程中的环节和程序越是繁杂,就越难以实行,也就更不便于人们的接受和认识。因此应该运用老子的“无为”思想,进行适当的科学改革,清静简政。尽量取消或减少形式化的环节、会议、程序等。要把最主要的力量用于执法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许多人的眼中,警察管理就应该根据职业的特殊性,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严格掌控。这跟老子的主张是恰恰相反的,他认为越是控制,越是约束,就越发制约警员的潜力,缺乏创造力。“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大概意思是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所以,在现在的警察管理中不能一味的运用各种制度加以约束,除了制定适度科学的制度,更应该相信警员,尊重警员,激发出警员的全部潜能。“无为”思想要求管理者要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二)“顺乎自然,无需管理” 对于管理,老子向来的主张都是“顺乎自然,无需管理”。“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是老子所说的一句传颂很广的名言。这是个比喻,“烹小鲜”就是煎烹小鱼。这是用烹鱼比治国。小鱼很鲜嫩,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频搅动,肉就碎了。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老子认为,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换言之就是管理一个国家,要充分尊重百姓的自由发展,管理者之需要从旁辅助,无需过多的干预,如果企图掌控一切,反而会适得其反。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时期实行的是“商鞅之法”,各种法条多不胜数,百姓心存怨言却不敢反抗。结果失去民心的秦朝被汉高祖刘邦取而代之。而刘邦妙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清静简政,与民同休,不做过多的规定,让百姓自由发展,民间反而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到后来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文景之治”。我们的警察管理也应该这样,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充分相信并尊重警员,让警员自由发展,帮助其激发出潜力。 老子的“无需管理”并不是什么都不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整个管理让人们感到很轻松,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老子认为,只有到了必要之时再进行适当的管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在警察管理中,当组织出现毛病或者失去道义不公的时候,需要有担当的管理者勇于站出来提倡仁义以挽颓风。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适当科学,不得妄加管制,多加干预。(3) 管理者要具备好品德1.要不相争,无所欲。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他主张管理者要具备水那样的好品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同样,在警察管理中,管理者要像“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要谦下,尊重下属,把个人的利益放在最后面。这样才可以和警员和谐相处,吸引更多的人才,政通人和。2. 要懂得善待他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此内容表达了有道者无弃物,无弃人的心怀。物无弃物,人无弃人,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处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抛弃他,一方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成为善人借鉴的作用。管理者在警察管理中也要懂得善待他人,善于换位思考,对于能力欠缺的下属不抛弃,取长补短,帮助其激发出潜能。要做到物尽其用,这样才可以鼓舞士气,赢得民心。3. 要放低姿态。“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正因为圣人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放低姿态不是怯弱,也不是自卑,而是一种无私无畏的气度,是正直坦诚境界的流露。一个身处高位的管理者如果还会把自己“看低”,他便不是一个贪婪和蛮横的人。这样往往能显现出管理者的君子风度,让下属觉得可敬可亲。作为警察队伍的管理者要兼容并蓄,不认为自己非常伟大,放低姿态与下属同等相处。这样才可以团结队伍,取得警员的信任和尊重。4. 要“慈”,“俭”,“谦”。“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仁慈宽厚”,“节俭收敛”,“谦虚礼貌”,这些好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警察队伍的管理者手握着一定的权利,肩负着神圣的责任。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是对警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