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3.doc_第1页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3.doc_第2页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3.doc_第3页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3.doc_第4页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西市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草产业是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为了将定西市建成甘肃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加快草产业发展步伐,使草产业在促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草产业发展现状(一)天然草地我市有天然草原1082.89万亩,可利用草原987.77万亩,其中:暖性灌草丛草原面积12.8万亩、可利用面积11.86万亩,年产鲜草2651.51万吨;温性草甸草原面积146.69万亩、可利用面积117.04万亩,年产鲜草3556.63万吨;温性草原面积458.94万亩、可利用面积428.31万亩,年产鲜草9434.13万吨;温性荒漠草原面积4.2万亩、可利用面积3.24万亩,年产鲜草418.17万吨;高寒草甸面积131.73万亩、可利用面积109.47万亩,年产鲜草14771.11万吨;高寒灌丛草甸面积328.53万亩、可利用面积317.85万亩,年产鲜草92753.02万吨。(二)人工草地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牧草留床及种植面积达366.222万亩,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326.27万亩,其中紫花苜蓿119.98万亩,红豆草118.38万亩,岷山红三叶32.74万亩,岷山猫尾草3.79万亩,沙打旺28.66万亩,其他22.72万亩;2011年种植一年生牧草39.95万亩,其中燕麦19.2万亩,草高粱10.34万亩,草谷子10.41万亩。(三)牧草加工情况全市先后已建成通渭天耀、岷县方正、岷山草业、通渭康民、安定民祥五个草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草粉、草捆、草颗粒、草块系列产品4大类7个产品,加工草产品能力达到4.5万吨,年加工销售草产品3.5万吨,实现产值5250万元。已建成草产品加工点501个,这些加工点除了为当地农户提供服务外,安定、通渭等地牧草加工点还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将苜蓿草粉、草捆运销到上海、江苏、四川等地,销售价格在1500元/吨以上。(四)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仍不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牧草种子质量难以保证,良种化程度较低。二是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措施不到位,科技、市场信息不畅,生产盲目性大。三是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草产品加工原料供应相对滞后。四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在生产和市场之间相互脱节,投入不足,信息不灵,制约着草产业的发展。五是草产品档次较低,品质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商品化程度低。二、草产业发展前景我市是全省最具有发展草产业潜力的市之一,又是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的原产地。市内有1000多万亩的天然草场资源和300多万亩的人工牧草基地。近年来,退牧还草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都为推动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苜蓿草产业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面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苜蓿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多种家畜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苜蓿为直根系多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我市又是陇中紫花苜蓿的中心产区,种植面积100多万亩,一般鲜草产量17502100kg/亩,干草产量500600 kg/亩。在干旱地区一年可刈割23次,水肥条件较好地区,可一年刈割34次。苜蓿抗旱性强、耐瘠薄、抗寒性中等,产草量中等,株高低,生长势、再生能力强。(二)特色草产业1、岷山红三叶和岷山猫尾草岷山红三叶和岷山猫尾草是我市的特色牧草。岷山红三叶是我市特有的地方优势品种,在岷县已有60余年的栽培历史,形成了具有抗寒耐湿、优质高产、药草兼用品种,年可刈割鲜草23茬,亩产鲜草30004500公斤,亩产干草600900公斤,亩收入1300元,纯收入810元。据近年来研究分析,红三叶异黄酮的主要成分是芒柄花素、鹰嘴豆芽素、染料木素和大豆素,约占干重的0.7%0.9%;具有植特雌激素样作用,能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防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降低血脂,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防治骨质疏松症、抗癌,并能止痛消肿、延缓衰老。因而使岷山红三叶草产品身价倍增,市场前景广阔。岷山猫尾草是我市岷县独具特色的禾本科优质牧草,也是赛马和奶牛理想的长纤维干草,亩产鲜草20003000公斤。岷山猫尾草也于2003年开始以青干草2元/公斤价格畅销北京和香港富禾贸易公司,至2005年上升至2.4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尤其日本、韩国对猫尾草的需求量很大,每年需5060万吨。按当前的种植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据调查,岷县同一农户种植一亩岷山红三叶的亩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岷山猫尾草的亩均纯收入在400元以上;而种植小麦的亩均纯收入在20-88元之间,年景不好(旱、涝)时还会亏本;种植洋芋亩均纯收入在70-270元之间;种植蚕豆亩均纯收入在10-50元之间(秸秆尚未计算),甚至亏本。因此,在岷县高寒阴湿条件下,最适宜种植牧草,只要加工龙头企业以稳定价格敞开收购鲜草,农民都愿意种当家优势牧草,发展特色草产业。 2、甘肃红豆草 甘肃红豆草性喜温凉干燥气候,耐干旱、寒冷、早霜,适应栽培,在年平均气温812,年降水量为400550mm,无霜期140180天的地区生长良好,适宜海拔2800m以下地区种植。甘肃红豆草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一般利用57年,株高80130cm,茎粗0.50.6cm,绿或红色。每株有分枝1020个,是干旱地区的优良草种。产草量因地区和生长年限不同而不同。一般第一年每公顷鲜草1000公斤,第二年2300公斤,第三、四年2700公斤以上。甘肃红豆草产草量高、草品质好、反青早、枯黄迟、饲用价值大,青饲喂反刍家畜食不得臌胀病。 甘肃红豆草亩均纯收入在150200元。相对于传统农作物小麦等而言,其收入高,抗旱抗病,只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价格稳定,种植面积一定会越来越大,再者现在农户饲养家畜数量也有一定增加,自身就需要一定数量的牧草。所以,种植甘肃红豆草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草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抓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启动振兴奶业苜蓿产业发展行动、完善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规划等重大机遇,按照“扩大规模、拉长链条、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思路,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草产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为方向,以农业结构调整、技术支撑和工作创新为动力,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动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草业大市、畜草强市。 (二)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完善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投入草产业,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草产业开发格局。二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北四县和南三县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各个区域的发展重点。三是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原则。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对草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影响大的项目,并在重点项目区培植典型,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四是草地保护与建设并重原则。加强天然草地保护和资源管理,强化草原监理,严禁开垦、毁坏、挤占草原,严禁在草原区乱挖滥采野生保护植物。在保护的同时,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场改良,建立基本草地。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草原生态建设与牧草产品开发、牛羊养殖及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六是龙头带动原则。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化的观念。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三)目标与任务到2015年,全市优质高产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8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达到350万亩,苜蓿及红豆草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特色牧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植面积55万亩,牧草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草产品加工产能达到18万吨,牧草种子田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优质牧草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站1处,分别在安定、岷县建设区域品种试验基地2处,分别在通渭、岷县建设草种加工厂2个。改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5个,新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3个,年生产加工优质牧草干草18万吨;生产牧草种子6800吨。草产业实现产值17亿元以上。建成集信息发布、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草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在七县区及岷山种畜场各建立一支机械服务队;建成草产业发展专业协会7个;建设草产品加工点713个,购置小型收割机7539台,粉碎机1449台、铡草机2116台、打捆机185台。到2020年,全市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38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达到350万亩,苜蓿及红豆草种植面积达到290万亩,特色牧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植面积60万亩,牧草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草产品加工产能达到50万吨,牧草种子田面积达到11万亩,把我市建成甘肃中部优质草产品生产基地、防灾减灾饲草料储备基地,成为草业大市和草业强市。(四)区域布局 结合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建立商品饲草基地。重点建设定西北部紫花苜蓿、通渭红豆草、岷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三个特色牧草种植区,安定苜蓿、通渭红豆及岷县红三叶、猫尾草等三个草产品深加工区及优质牧草种子核心繁育区。1、 三个特色牧草种植区(1)定西北部紫花苜蓿种植区。在安定北部白碌、石峡湾、鲁家沟、葛家岔、新集、称钩驿、巉口、西巩驿、石泉、青岚山、团结等乡镇建立核心区54万亩。辐射带动陇西、通渭、临洮、渭源等县乡镇,到2015年全市达到153万亩。在安定西巩驿等乡镇建立紫花苜蓿种子繁育基地3万亩。(2)通渭红豆草种植区。以陇阳申家山现有2千亩红豆草种子繁育基地为基础,到2015年建成包括5村15社的2万亩优质红豆草种子繁育基地。在马陇公路、310国道建成两条万亩红豆草绿色长廊,每年更新扩繁1.5万亩,到2015年两条长廊红豆草留床面积各5万亩。以“三陇”为核心,通渭红豆草留床面积达到17万亩。(3)岷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植区。在岷山种畜场、岷县麻子川、寺沟、禾驮、闾井等乡镇发展岷山红三叶18万亩,岷山猫尾草16万亩;到2015年建成3万亩优质红三叶、猫尾草的种子繁育基地。 2、三个草产品深加工区 (1)安定苜蓿草产品加工区。依托现代草业有限公司、民祥草业有限公司,以紫花苜蓿为主,年生产加工草粉、草块、草捆、草颗粒等系列草产品9万吨。 (2)通渭红豆草、苜蓿产品加工区。依托甘肃天耀草业有限公司,以红豆草为主,年生产加工草产品达到6万吨。 (3)岷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产品加工区。以甘肃方正草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实行订单种草,年加工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草捆等草产品3万吨。 四、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一)优良牧草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站建设项目。建立1处以引进、筛选、培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牧草新品种为目的的牧草引进培育试验站,通过有计划地对新品种定点试验,有效提高试验牧草种子质量,加速优良牧草新品种的培育推广,有利于品种结构调整,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牧草品种类型,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定西市牧草区域品种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试验实施方案精耕细作、规范管理的牧草区域品种试验基地2处,建设地点分别在安定区、岷县。以牧草品种区域试验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健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和评价体系,实现对草品种科学、客观和公正评价,促进良种推广应用。(三)岷县特色牧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立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植基地2500亩,其中:麻子川乡200亩、寺沟乡300亩、十里镇100亩、茶埠镇100亩、梅川镇100亩、维新乡500亩、禾驮乡200亩、申都乡300亩、闾井镇600亩、锁龙乡100亩,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四)定西市草种加工厂建设项目。在通渭县、岷县建设以生产特色牧草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为主的草种加工厂,年设计生产紫花苜蓿种子4000吨,甘肃红豆草种子2000吨,岷山红三叶种子400吨,岷山猫尾草400吨。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特色牧草种子,牧草生产中的优质牧草种子瓶颈问题。(五)定西市特色草产品产业化集成示范项目。在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岷县等县区,改扩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5家,新建牧草生产加工企业3家,新建牧草加工点33个,配套牧草加工机械33台,运输机械33辆。年生产草颗粒、草块、草粉捆能力达到18万吨。(六)定西市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在市上建设防火机械及器材库4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35台(套),后勤保障车1辆,防火运兵车2辆,防火指挥车1辆。建设地点在市区。(七)科技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每年在全市七县区开展科技培训50期。建立14个专业化牧草收集贮运流动服务队,购置专业化牧草收割贮运机械设备14台(套),建立14个农村牧草加工专业合作组织。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草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各县区要成立草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特色草产业开发中的具体政策。同时,各级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把发展草产业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层层落实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科学规划,严格组织实施。各县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区域的草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组织实施。草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应当与小康社会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农、林、水、牧长远发展规划相协调。(三)创新机制,加快草产业开发。以“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基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既可使农户的利益得到保证,又使企业有充足、稳定、合格的原料来源,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做到企业与农户利益双赢、相得益彰。同时组建龙头企业集团,通过强强联手,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化效益的目标;企业也可按融资要求,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尽快打通上市融资渠道。组建草业协会,制定规章制度,创建“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也有利于组织千家万户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地发展特色草产业。(四)加强技术协作,提高科技含量。为高标准、规范化完成基地建设和草产业开发任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同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和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的联系,取得技术上的协作和指导,切实提高草业开发的科技含量,并把草业技术的培训、实施与科技创新、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和科技承包紧密联系起来,着力对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商品基地的丰产栽培和草产品加工及异黄酮提取技术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进行科技创新,为草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做大做强特色草产业。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外商和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投资开发草产业。建议在我县建立特色草产业发展基金,将草产业规模开发纳入支柱产业范畴予以贴息贷款扶持;对草产品加工企业按照饲料工业企业对待,减免有关税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外引内联,疏通产后加工流通渠道,做大做强特色草产业。(六)强化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