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烧穿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高炉烧穿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高炉烧穿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高炉烧穿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高炉烧穿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J/LT103.12GL042006高炉烧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炼铁厂基本状况概述 攀钢炼铁厂位于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采用普通大型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钢铁企业。目前拥有1200m3高炉3座,1350m3高炉1座,2000m3高炉1座,总容积6950m3。带式烧结机6台,总有效烧结面积853.6m2。共有设备2821台套,总重量4.8万吨。固定资产20亿元。具备年产烧结矿880万吨,生铁600万吨的规模。主要产品有生铁、渣、烧结矿、高炉煤气和瓦斯灰等。2 高炉工序概况2.1高炉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将各种炉料由矿槽经过筛称量后卸入沟下皮带,进入料车或皮带,由料车、皮带装入炉顶大、小钟之间或料罐,炉料从炉喉进入炉内。煤粉经喷吹站送入高炉与焦碳作为炉内燃料,氧气、热风送入炉内助燃。冶炼后得到的铁水、炉渣经铁口、渣口从高炉排出。铁水送往炼钢厂,炉渣送至排渣场存放。高炉尾气经除尘后得到的洁净煤气送往其他用户。除尘得到的瓦斯灰用作它用。高炉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见图:除尘器净煤气焦炭烧结矿矿槽卷扬铁水炉渣炉前鼓风机喷吹站热风炉制粉间煤高炉杂矿氧气高炉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2.2高炉重点部位结构简介高炉是用于冶炼液态铁水的主要设备。其横断面为圆形的炼铁竖炉,用钢板作炉壳,里面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部分。炉喉之上设置装料设备,炉缸上部沿圆周均匀设风口,热风通过热风围管、支管和弯管、直吹管,由风口鼓入炉内,风口平面之下有出渣口和出铁口。2.2.1高炉炉壳:高炉使用焊接的钢板炉壳。炉壳的作用是固定冷却设备,保证高炉砌体牢固,密封炉体,承受炉顶载荷,还要承受热应力和内部的煤气压力,有时要抵抗崩料、坐料甚至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炸的突然冲击,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炉壳外形尺寸应与高炉内型、炉体各部厚度、冷却设备结构形式相适应。QJ/LT103.12GL0420062.2.2炉身: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上向下逐渐扩大,用以使炉料在遇热发生体积膨胀后不致形成料拱,并减小炉料下降阻力。炉身角的大小对炉料下降和煤气流分布有很大影响。2.2.3炉腰:高炉直径最大的部位。它使炉身和炉腹得以合理过渡。由于在炉腰部位有炉渣形成,并且粘稠的初成渣会使炉料透气性恶化,为减小煤气流的阻力,在渣量大时可适当扩大炉腰直径,但仍要使它和其他部位尺寸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比值以取上限为宜。炉腰高度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不很显著,一般只在很小范围内变动。2.2.4炉腹:高炉熔化和造渣的主要区段,呈倒锥台形。为适应炉料熔化后体积收缩的特点,其直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形成一定的炉腹角。炉腹的存在,使燃烧带处于合适位置,有利于气流均匀分布。炉腹高度随高炉容积大小而定,但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为3.03.6m。炉腹角一般为7982度;过大,不利于煤气流分布;过小,则不利于炉料顺行。2.2.5炉缸:高炉燃料燃烧、渣铁反应和贮存及排放区域,呈圆筒形。出铁口、渣口和风口都设在炉缸部位,因此它也是承受高温煤气及渣铁物理和化学侵蚀最剧烈的部位,对高炉煤气的初始分布、热制度、生铁质量和品种都有极重要的影响。2.2.6炉底:高炉炉底砌体不仅要承受炉料、渣液及铁水的静压力,而且受到14001500的高温、机械和化学侵蚀;其侵蚀程度决定着高炉的一代寿命。只有砌体表面温度降低到它所接触的渣铁凝固温度,并且表面生成渣皮(或铁壳),才能阻止其进一步受到侵蚀,所以必需对炉底进行冷却。高炉一般采用碳砖及粘土砖综合炉底,并采用水冷方式,大大改善了炉底的散热能力。2.2.7高炉冷却装置:高炉炉衬内部温度高达1400,一般耐火砖都要软化和变形。高炉冷却装置是为延长砖衬寿命而设置的,用以使炉衬内的热量传递出,并在高炉下部使炉渣在炉衬上冷凝成一层保护性渣皮。高炉采用镶砖冷却壁和冷却水箱的冷却方式。3指挥机构与职责: (指挥机构图见附录1)成立厂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生产抢险组和后勤组,由厂长、相关副厂长及生产技术科、设备科、技改办公室、厂办公室、 人力资源科、工会、政工科、保卫科及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设在生产技术科调度室,负责指挥、协调、抢险、抢修、处理重大事故。相关单位在厂指挥部领导下按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有序的工作。动员职工积极参与,紧急处置,上下结合,协调落实,从实际出发减少事故损失。3.1 指挥机构3.1.1 成立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厂长任总指挥,相关副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室。如厂长不在厂,由副厂长任总指挥,生产技术科、设备科科长任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QJ/LT103.12GL0420063.1.2 成立生产抢险组,组长:生产、设备副厂长及助理;成员单位:生产技术科、设备科、技改办公室、保卫科及各有关车间。3.1.3 成立后勤组,组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成员单位: 人力资源科、生产技术科、厂办公室、工会、政工科及各有关车间。3.2职责3.2.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3.2.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2.3 厂级应急处理指挥部3.2.3.1 下达应急指令,督促预案落实;3.2.3.2 协调抢险抢修工作(包括:人员施救、设备抢修、恢复生产等有关指令);3.2.3.3 向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发布有关信息;3.2.3.4 对各工作小组及相关单位应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3.2.3.5 确保生产、生活秩序和厂内治安稳定;3.2.3.6 组织应急抢险的演习和训练。3.2.4 生产抢险组3.2.4.1 按指挥部的抢险指令,对遇险人员进行全力抢救;3.2.4.2 做好现场的应急、调度工作,防止事故损失扩大;3.2.4.3 统一指挥、部署外援抢险力量,全力进行抢险、抢修及恢复生产工作;3.2.4.4 做好交通、消防和现场治安保卫工作;3.2.4.5 开展对受损设备、设施、建(构)筑物进行调查、统计,评估损失程度,提出处置方案,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3.2.5 后勤组3.2.5.1 协调进行伤员的救治工作;3.2.5.2 负责安置伤亡人员及相关的善后工作;3.2.5.3 做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3.3 应急工作纪律3.3.1 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都必须以最快速度赶赴并投入到指定岗位;所有重要、关键要害岗位人员必须坚守岗位。3.3.2 在岗人员必须沉着、冷静、谨慎操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停机或脱逃。3.3.3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指挥和调遣,以提高抢险抢修的整体效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协调一致。4事故预防措施QJ/LT103.12GL042006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预防工作是事故救援工作的基础,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应急行动的关键。防止高炉炉底(缸)烧穿采取的主要措施:4.1 成立安全生产特别维护小组,生产副厂长任组长,相关副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有关科室领导及专业人员组成。4.2工作职责与分工4.2.1设备科:负责高炉设备维护计划的制订,组织准备炉体维护所需备品备件,高炉冷却系统及安全设施所需风水电气供应,安排专业点检员每天对炉皮进行温度检测,督促检查高炉、检修一车间对炉皮温度的检测情况,保证炉皮温度准确无误,将检测情况汇总后及时通报。4.2.2生产技术科:制订生产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根据高炉炉体各部位情况对各项操作制度进行调整,监督各单位执行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调查、收集国内同类高炉炉体维护相关参数及成功经验供高炉操作调剂参考。4.2.3检修一车间:负责高炉炉前四大件维护、进风系统检查处理、冷却系统加压泵维护、重要设备隐患监护处理。4.2.4高炉车间:负责各项预防措施的实施落实、炉体各部位检测点的监控并做好原始记录。4.2.5检修三车间:负责高炉冷却壁压板、螺栓及高炉炉皮焊补,对已损坏的冷却壁进行灌浆处理。4.2.6计控车间:炉体检测设备的检查、维护,保证温度、流量、压力显示数据真实、可靠。5高炉生产中发生异常情况模式描述及应急行动5.1炉底部分5.1.1高炉密切注意炉底温度和炉底冷却水温差的变化,严格执行汇报制度,生产技术科通过对高炉操作制度的调整,严格控制炉底温度上升速率。5.1.2当炉底冷却水温差呈上升趋势时,需半小时测一次水温差,炉底冷却水温差0.8必须十分钟内汇报至生产技术科科长,超过2.0,高炉作休风准备。5.2炉缸部分5.2.l炉缸冷却热流强度警戒值12000Kcal/m2h,临界值为15000Kcal/ m2h。当热流强度大于警戒值时,逐级汇报至公司总调。5.2.2当炉缸水温差呈上升趋势时,需半小时测一次水温差,当炉缸水温差大于2时,减富氧至2000m3/h并汇报至生产技术科科长,当炉缸水温差大于3,15分钟测一次水温差,汇报至厂长助理和生产副厂长,并做好测试记录,炉内采取减风降顶压操作;当水温差大于3.5热流强度又达到15000 Kcal/ m2h时,组织休风凉炉,避免烧穿事故,休风凉炉过程中不准倒水头。5.2.3休风过程中继续测量水温差,若休风后水温差继续上升,当水温差大于3.5时,辅助人员撤离现场,当水温差大于3.8时,全部人员撤离现场到警戒线以外,当确认没有烧穿危险以后再继续测温,凉后,热流强度低于警戒值可恢复送风。5.2.4炉缸、炉皮局部过热,要及时增加喷水冷却,由高炉配管执行,工长检查。QJ/LT103.12GL0420065.3炉腹以上5.3.1炉腹以上各部位炉皮温度控制在200以内,超过200必须对该部位打水冷却。5.3.2若炉皮已经发红,炉内必须全停富氧并酌情减风,待炉皮打上水后回风,确认炉皮温度下降无烧穿危险后用氧。5.3.3一旦发生炉皮吹漏或烧穿,高炉立即停氧减风改常压,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休风处理。6炉皮吹漏、炉缸烧穿类事故模式危险源辩识(FMECA)辅助系统:高炉本体 危险源名称:高炉本体 危险暴露时间:24 工时/日 同类危险源个数:1危险严重度: 固有危险指数: 9 危险频度指数: 342 管理级别:C危险形态及控制本质安全化水平描述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环境缺陷危险部位作业名称事故模式事故类别应采取的措施炉皮正常生产炉皮吹漏引起的烧烫伤事故灼烫1、加强检查,发现炉皮发红及时打水降温。2、炉皮吹漏打水时应站好位置,确认风向,专人监护。3、炉皮吹漏打水封不住时,休风处理。1、多人现场作业。2、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和失误风险。1、设备、设施老化严重有缺陷。2、使用或生产有害物质。3、故障频繁。1、温度、噪声不符合要求。2、照明、视线、能见度不符合要求。3、作业空间狭小。4、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5、空气质量不良(含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炉皮吹漏引起的煤气中毒事故中毒和 窒息1、处理炉皮时要戴风罩。2、专人监护。 3、严禁单人现场作业。炉底(缸) 烧穿检查维护炉底(缸)烧穿引起的烧烫伤事故灼烫1、放渣、出铁时严禁作业。2、互保对子做好监护。3、穿戴好劳保用品。因煤气泄漏引起的中毒事故中毒和 窒息1、互保对子做好监护。2、作业前检测CO浓度。3、必要时戴风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容许浓度分别为20 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7应急响应与行动7.1 炉底(缸)烧穿事故发生后的安全应急处理7.1.1炉前作业人员执行以下程序7.1.1.1高炉炉台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通道,当高炉炉底(缸)出现烧穿,炉前各岗位人员,应立即就近选择安全通道撤离到安全地带;7.1.1.2各单位应指定专人清点当班人员,并将清点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7.1.1.3如有伤员应转移到安全地点,根据受伤情况,对伤者进行现场简单紧急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QJ/LT103.12GL0420067.2事故报告7.2.1炉底(缸)烧穿事故发生后,当班操作人员立即通知厂调,拨打救护电话。7.2.2厂调接到通知后,安排专人接车并协助运送伤员,同时上报厂领导和公司总调。7.3信号规定厂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联络报警。厂 调:3390031 3394789 3390021 3394124攀钢总医院:3390120 3393939 煤气救护站:3394777 3394888危险边界警戒线为:红白色带7.4 伤员抢救和恢复生产7.4.1 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本着先救人的原则,及时通知职工总医院救护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对轻微伤者就地临时处置,危重伤人员迅速安全转运到总医院急救中心抢险治疗。7.4.2 重大事故造成设备设施重大损失的,在厂应急处理指挥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制定抢险(修复)方案,在抢险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在抢险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7.4.3 在厂应急处理指挥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生产抢险组制定生产恢复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对修复的设备设施、动力管网等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尽快恢复生产。8有关规定和要求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平时应做好事故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8.1落实救援组织,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分工、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8.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质器材的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消防、抢险等器材及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