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营养与相关疾病,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第二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第三节 营养与高血压 第四节 营养与糖尿病 第五节 营养与癌症,问题:以上大家看到的人都是肥胖症吗?,一、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1.定义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 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 表现为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身体测量法: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 (公斤)=身高(厘米)100 适用成年,实际体重(kg)一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kg),肥胖度(),100,严重瘦弱 +20%,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判断标准:,单位为kgm2,BMI,体重(kg),身高(m)2,皮褶厚度(估计体内脂肪含量) 腰围 我国 男性:85CM 女性:80CM,可增加患慢性疾病的危险性,脱掉上衣露出腹部,松开腰带 选取肋骨下缘与髂前上棘的中点,将软尺环绕腰部一周 放松,待呼气末读取软尺数据 记录腹围,腰臀比:腹部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女性 0.80 危险度增加,男性 0.90 危险度增加,二、肥胖发生的原因,外因 内因,(一)肥胖发生的外因 社会因素、饮食因素、行为心理因素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 由于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最终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二)肥胖发生的内因 1.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罕见畸形肥胖(15号染色体有缺陷) 2. 有些基因突变可导致肥胖,三、肥胖症的危害,腰带长 寿命短,心血管系统:血粘稠度增高、高脂血症 呼吸系统:肺活量、每分钟通气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激素分泌异常;免疫功能降低。 智力和发育的影响: 肥胖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显著早于正常体重儿童。反应速度低、阅读量慢、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等指标的均值低于对照组,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号,循环系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慢性肾炎等 消化系统:脂肪肝、胆囊疾病、胰腺炎等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呼吸系统:肺心综合征、剥夺睡眠综合征 其他系统:变形性关节疾病、腰椎疾病、妇科疾病等,全方位、涉及各系统,四、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超重、肥胖在全球呈流行趋势, 全世界肥胖症患者正以每5年增长1倍的趋势日益增多,目前全球至少有肥胖者25亿多。被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肥胖人数也在快速增多, 致使肥胖的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亦逐年增加。,我国肥胖症的流行特点:,新闻直击,据上海市统计局日前提供的最新统计信息显示,该市中小学生中肥胖儿童检出率分别达11.36和13.53,每百人中就有近14个“小胖子”。 新华网消息:据一项调查表明,京城小胖墩儿已由1990年的3上升到去年的13.8。 东南早报五月二十日讯: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据了解,在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肥胖发生率逐年升高,有些地方高达15.3。 (2005年) 在青年期BMI超标者,以后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可能比中老年后才肥胖者更高。,总发病情况: 北方高于南方:气候、饮食、生活习惯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性激素、劳动强度 经济发达地区偏高,其中以北京最高,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1.1%、8.7%。,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终生坚持。 宣传教育,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 必须同时注意防止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五、肥胖症的干预与治疗,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肥胖症的治疗,1.控制总能量摄入 循序渐进,控制减重速度 使每日总能量摄入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1/3(男性12001500kcal/日,女性10001200 kcal/日) 调整供能营养素比例: 蛋白质25% 脂肪10% 碳水化合物65%,膳食调整原则,2.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新鲜蔬菜、粗杂粮,增加食物体积,减少饥饿感 3.保证非热能营养素的充分供应 各种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4.限制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 5.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一定要少。,十三种公认减肥食品 : 牛奶、葡萄、苹果、大蒜、韭菜、洋葱、香茹、胡萝卜、冬瓜、海带、燕麦 、玉米和牡蛎。 流调提示,膳食钙与体重之间呈负相关。钙摄入少的人群,易出现体重增加或肥胖的现象。,持之以恒 有氧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有氧运动中的1、3、5、7,1:每天至少运动1次 3: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5:每周确保运动5天 7: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对心脏负担相对较小,不需要特殊条件,经济 便于执行,简单有效 相对安全,运动方式: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1,减肥的头几天,体重下降幅度较大;随后脂肪含量也下降,但蛋白质增加,故体重无明显变化。 在摄能相同情况下,晚餐丰盛、餐次少者易发胖。 一天少一口,体重向下走;一天多一口,体重向上走。 婚后易发胖(饮食组成和习惯的改变)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指标 单独控制饮食 适量控制饮食结合运动 (极低能量饮食) (适当限制总能量) 最大氧吸取量 降低 改善 瘦体重 损失 增加或保持 体脂含量 丢失少 丢失多 营养缺乏 容易发生 一般不会发生 胰岛素敏感性 ? 改善,不同减体重措施对健康指标的影响比较,肌肉和韧带力量 降低 改善 体力 下降 改善,耐久力提高 静息代谢率 下降 保持或增加 精神状态 压力大 改善,对减体重有信心 血清HDL-C水平 下降 提高 减体重计划 不易坚持 容易执行和坚持 减体重后反弹 容易发生 一般不会发生,适应症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BMI24有上述合并症情况,或BMI28 无论有无合并症,经过3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可考虑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减重药物 中枢性作用减重药: 西布曲明(曲美、诺美亭等,抑制中枢对5-羟色胺和 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饱腹感)。 副作用:增加心率、血压升高。 非中枢作用减重药: 奥利司他(赛尼克、罗氏纤等,选择性抑制肠道胰脂 肪酶,减少脂肪吸收) 副作用:脂性腹泻,适应症 极度肥胖 有严重肥胖并发症 常用方法 胃肠道手术:小肠旁路术、胃成形术、胃旁路术、胃内气 囊放置术等,易出现并发症,易引起吸收障 碍、代谢紊乱、营养不良 局部去脂术:只能暂时满足美容要求,容易反复,手术中 存在脂肪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外科手术治疗,第二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死亡,2000年 17,000,000 (占各种死亡的1/3) 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World Health Report,2020年 25,000,000 (预计死亡增加50) 76%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 发展中国家35岁-55岁为主 发达国家60岁以上为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orsis AS) :是一种炎症性、退行性及增生性的血管病变,基本损害是动脉内膜局部呈斑块状增厚管腔狭窄、堵塞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稳定性斑块 易损性(不稳定性)斑块:,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一)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1.血浆中的脂蛋白 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 分类 化学组成(%) 功能 (超速离心法) 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乳糜微粒 0.52 14 8095 57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 (CM) 低密度脂蛋白 2025 4550 10 20 转运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 (LDL) 利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 510 15 5070 15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身 (VLDL) 高密度脂蛋白 50 20 5 25 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 (HDL) 代谢和排泄,高TC、高LDL、高TG、低H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TC越高,冠心病(CHD)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越高; 血清TG水平增高与HDL水平降低同时存在 ,则冠心病发 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3-4 倍。 HDL与CHD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锻炼、雌激素的使用、适量饮酒、减肥被认为有升高 HDL的作用,而吸烟和肥胖则有降低HDL的作用。,2.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还与脂肪酸的种类有关 饱和脂肪酸(SFA): 与血清TC、LDL呈正相关; 与碳链长短有关,18个碳原子 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胆固醇。,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以MUFA替换膳食SFA(8%kcal) TC - 9% LDL -19% 膳食中每千卡能量增加MUFA 7%21% HDL +6%+22% TG -2%-24% 故MUFA能降低血胆固醇和LDL。作用机制是增加LDL受体的活性,使循环中LDL清除加快.,鱼类和鱼油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血清TC、 TG、LDL低,HDL高,认为与以鱼类为主食有 关; 1996年Pauletto等发现坦桑尼亚以淡水鱼为 主的湖区人群血清TC、TG低于素食为主农村 人群;,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鱼类和鱼油的作用 2000 余名心脏病的患者 吃鱼组 (鱼200400g/w 或鱼油0.5g /d) 不吃鱼组 结果 吃鱼组CVD死亡率比不吃鱼组低29% Burr ea al., Lancet 1989,鱼类和鱼油的作用 受试者:11324第一次发生心肌梗死病人随访 42个月,随机分为2组 1.实验组:EPA+DHA(850mg/d) +VE (300mg/d) 2.对照组: VE 结果: 实验组 :总死亡率降低15% ,CVD死亡率降低30% 对照组:无作用 GISSI Prevenzion investigators, Lancet 1999,354,总之, 增加PUFA摄入量可降低TC、TG、LDL低,使HDL升高。 PUFA摄入量与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PUFA由于双键多,在体内易被氧化。大量摄入可提高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促进AS的形成或发展。 MUFA双键少,可能对预防AS更有优越性。,H在不饱和键同侧 顺式,反式脂肪酸(TFA) :升高TC、LDL,降低HDL; 磷脂: 促进胆固醇利用 植物固醇: 降低胆固醇吸收,H在不饱和键两侧 反式,脂肪酸与血脂的关系,(二)能量、碳水化合物 与动脉粥样硬化 能量摄入过多肥胖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受限代谢紊乱血浆TG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血浆TG 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和胆酸吸收。,(三)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 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蛋氨酸摄入增加可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管损伤或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四)维生素、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1.VE抗氧化作用 2.VC抗氧化、降胆固醇、保护血管壁等 3.其它维生素: B12、B6、叶酸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化;尼克酸在药用剂量下降TC和TG、升高HDL、扩长末梢血管等。,4.矿物质 镁对心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有重要作用 钙与血压有关;高钙饲料可降低TC 铬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 碘减少TC沉积 铜缺乏可使TC升高、损伤心血管 锌过多降低HDL 铁过多损伤心肌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五)其它膳食因素 酒、茶、蒜、洋葱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全身表现,Adapted from: Drouet L. Cerebrovasc Dis 2002; 13(suppl 1): 16.,心绞痛,脑卒中,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PAD) 间歇跛行 疼痛 坏疽 坏死,肾动脉狭窄,心脏猝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营养防治原则 1.限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 2.限制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摄入: 占总能量的25以下,P/S值达到11.5、TC300mg/d 3.以谷类为主食: 粗细搭配,适当增加玉米、莜麦、燕麦等成分,占热能55% 以上。 4.选择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品,5.增加豆类食品: 30克/干豆.日 ,豆腐干45克,豆腐 75150克 5.多吃蔬菜水果菌藻类: 400克以上,并注意深色或绿色 比例 6.限制钠盐摄入:小于6克,尽量少吃或不吃超市中的熟食 烹调放盐时使用定量的小勺子 不进或少进高盐的食物,如味精、蚝油、酱油、咸菜等 做菜时用醋、葱、蒜、辣椒、芥末等调味,以增加食欲 。,男性 白酒 1两/天 葡萄酒 2两/天 啤酒 300毫升/天,您知道300毫升啤酒大概是多少吗,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三选一,“一二三”,7.少饮酒多饮茶:,第三节 营养与高血压 威胁当代人的大敌 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一)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分类(WHO) 1999年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世界流行形势 欧美国家(35-64岁)患病率20%以上 美国成年男性 23.5% 芬兰 45.3% 日本 25.0%,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我国居民15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情况(),我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2.我国60岁以上老年患病率22.4%-42.2%, 女性高于男性,北方高于南方; 3.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 控制率仅有6.1%。 4.年轻化、知识层发病率高,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与危害 1.早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管壁缺氧变形; 2.血管内膜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径变窄,缺氧加重; 3.脑: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软化、痴呆; 4.脑卒中: 长期高于正常59mmHg,发生率33%, 升高89mmHg增加50%; 脉压差大于80mmHg的危险性是小于50mmHg34倍;,5.心脏: 心肌肥厚、缺氧; 利于过氧化脂质在血管壁沉积, 是心血管意外的物质基础; 6.肾脏: 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变性、硬化肾功 能损伤。 血压每降低5mmHg,肾损伤的危险性降低25%。,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度6086% 2.体重因素:超重与肥胖的人患高血压是体重正常人的 23倍。 3.生活方式和精神: 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不规律生活方式 4.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5.与饮食营养有关的因素:盐、脂肪、钙、蛋白质、烟、 酒等。,血压与食盐 成正比 50岁以上的人对盐敏感性升高; 家族性高血压对盐敏感性更高;,机理 1.血液中钠多-保留水分多血容量大心脏负担大血流量大对血管压力加大血压升高(老年人血管硬化,缓冲能力差) 2.长期高盐饮食使血管壁细胞内钠多细胞肿胀管腔变小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血压与钙 1.缺钙者易发生高血压; 补钙后:每天每增加100mg可使收缩压降低2.5mmHg; 2.更年期妇女缺钙和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3.补钙可降低高钠饮食的危害; 血压与钾 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增加心脏收缩能力;减轻血管阻力。 血压与镁 低镁与血压有关,高血压与脂肪 1.控制脂肪摄入总量 2.减少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3.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 花生油菜籽油 每天吃多少油合适?,高血压与蛋白质的关系 1.适量可减少钠的吸收或增加钠的排出; 2.适量选择 3.海鱼虾淡水鱼虾大豆类鸡鸭类羊肉瘦猪肉牛肉 4.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其摄入,膳食纤维 1.减少脂肪吸收量,控制能量、体重 2.增加过多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排泄,控制甘油三脂过 多的合成 3.降低升血压、血糖激素的水平 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膳食纤维? 30-35克/天.人 折合约500-750克绿色蔬菜 哪种膳食纤维好?,酒 1.高热能食品。无任何营养成分 2.每天平均饮酒30-40克,收缩压升高3-4mmHg 3.酒精可使脂代谢紊乱,加速甘油三酯合成,引起高血脂 4.引起肥胖,加重糖尿病。 吸烟对心血管的影响 1.升高胆固醇 2.升高LDL,降低HDL 3.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心绞痛,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综合性治疗=饮食+运动+精神调节+药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选择健康的膳食模式 保持合适的体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限制酒精摄入 戒烟,限制饮酒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限制能量摄入、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过 量摄入。 饭吃八分饱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易诱发中风; 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限制钠盐摄入 类型 食盐量 轻度高血压 35g 中度高血压 12g 重度高血压 无盐膳食 每天摄入食盐从10g减少至5g,血压可下降105mmHg,6g/日,有利于稳定血压 摄入足量的钾、镁、钙,3.5克,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 芹菜 胡萝卜 西红柿 黄瓜 木耳 海带 香蕉 降脂食物 山楂 大蒜 蘑菇 木耳 高钙食物 奶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 蔬菜 水果 鲜枣 猕猴桃 苹果 柑橘 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 动物油脂 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 腌制食品,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有氧运动 心理平衡,0吸烟 管好嘴 迈开腿 好心态 饭吃八成饱 日行万步路 多饮茶 少喝酒 不吸烟,Surgeon Generals Report.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2004. 2. Sandler DP,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1993;85(24):1994-2003. 3. Crane MM,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1996;5(8):639-644,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措施,第四节 营养与糖尿病,Nutri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DM,胰岛素分泌绝 对或相对不足,外周组织对胰 岛素不敏感,糖代谢紊乱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1.诊断标准:,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注意: 1.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2.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3.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的分类(1997,ADA),1型糖尿病: (IDDM) 2型糖尿病: (NIDDM) 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各国DM的发病率均在上升,其中90%为2型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已经诊断)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21世纪DM 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 近20年我国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 全国部分省市的调查 1980年 0.67% 人均年收入 376元 1996年 3.21% 人均年收入 1271元 2002年 45% 人均年收入 7078元,危险因素,1)饮食因素,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 摄入过多,膳食纤维、维 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 超过理想体重50者比正 常者发病率高12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情况,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四成居民不吃杂粮,猪肉食用比例过高,奶类产品消费较低,豆类食品消费偏低,2)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 肥胖等。,糖尿病男女患病率接近。 两个年龄高峰:50-70岁 小高峰:20岁左右,3)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体力活动减少,节奏加 快,竞争激烈,应激增多等。,中国居民体力活动情况,半数劳动者行走 时间短 女性仍承担主要 家务 居民锻炼比例仅 为14.1%,4)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易感性 糖尿病亲属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发病率高17倍, 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女约5有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糖尿病年人均治疗费用(欧元),3. 糖尿病的经济负担,T1DM:,T2DM:,糖尿病人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主要负担 美国DM医疗费约 1987年240亿美元 1998年980亿美元 2002年1320亿美元 中国2002年17省会城市调查: DM医疗费188.2亿人民币,约占卫生事业费4% 平均普通DM病人3726元/年/人 有并发症病人13897元/年/人,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肥胖,糖尿病,三、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1.能量:,肥 胖,脂肪、肌肉、肝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胰岛素抵抗,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糖尿病,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人的影响通常通 过血糖指数来反应,2. 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GI) 食物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100,意义: 指数越低的食物对血糖的升高反应越小,粗粮低于细粮,多糖低于单糖双糖。,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减慢糖吸收 不溶性膳食纤维:促进肠蠕动 ,减少吸收 20-35g/d或者15-25g/1000kcal。,3. 蛋白质,没有直接的关系。,分解亢进,合成减少 负氮平衡 消瘦、乏力、易感染、创面不易愈合、儿童生长发育受阻等。,4.脂类: 血脂代谢紊乱,5. 矿物质和维生素,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由铬、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组成,补充VE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的发生,降低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用维生素B12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6. 酒精 营养状况佳时,饮酒可促使血糖升高; 饥饿及营养状况欠佳时,饮酒使其下降。 大量饮酒使糖耐量降低; 过量饮酒可以发生高脂血症。 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饮酒可引起心慌、气短、面颊发红等症状。,四、糖尿病的营养防治,接近或达到血糖、血脂正常水平。 保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 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营养治疗目标,1、控制总热能 维持标准体重 根据病情、血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决定 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kcal/kg.d) 体型 卧床 轻体力劳动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消瘦 2025 35 40 4550 正常 1520 30 35 40 肥胖 15 2025 30 35,营养治疗原则,2.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占总热能50-60左右,以米麦类为好;严格限制蜂蜜、糖浆、麦芽糖等纯糖制品及含糖量高的甜食,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 3.脂肪:总热能25-30、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提倡食用植物油 胆固醇低于300mg/d,4.适宜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负氮平衡时,1.2-1.5g/kg/d;肾功能不全时,限制蛋白 5.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尿丢失多,而且胡萝卜素、VE、Vc等可消除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和糖基化蛋白自动氧化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三价铬、锌、钙、磷、镁、钠。,6.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 7.合理餐次分配: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8.食物选择:宜用食物粗杂粮、大豆类、蔬菜;忌用少用的食物精制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