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余毒也。能反其道,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仙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选自宋史吴芾传,有改动)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2)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参考答案(1)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从事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缺失。(重点词语:将、延、俾、阙失)(2)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吴芾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与众不同。(重点词语:舆、致、以、异)参考译文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推举为进士,迁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已经专擅朝政。吴芾与秦桧是老朋友,吴芾退避好像从不认识他。办公坐堂列队进见,一揖而退,秦桧疑心他,微言示意言官议论罢免了他。吴芾先后担任处、婺、越三郡的通判。何溥推荐吴芾的才干适合任御史,授为监察御史。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从事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缺失,力求人事合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这样就会使全国人心悦服,上天也会帮助成功了。皇上认为他的意见说得非常对。吴芾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来,两淮战况南宋方面不利,廷臣争着陈述退避的计划,吴芾却说:“今日的事,是有进无退,前进是好办法,后退是没有办法。”不久,金朝君主完颜亮死了,吴芾于是就上疏劝皇帝亲自征讨。皇上车驾到达建康,吴芾就请求皇帝就将车马停留在建康(以建康作为首都),这样做来稳定中原人们的希望。吴芾又说:“去年,两淮各城望风逃散,没有一座城能拒敌坚守的原因,这是秦桧堵塞进言途径、挫折士大夫志气的余毒啊。能够改变这个情况,那么士风就一天天振兴,而面对危难勇于献身的也就有人了。”吴芾任婺州知州的时候,鼓励人民义务服役。金华长仙乡十一户人家,自动按第一第二排列他们的家产,轮流服役,差不多二十年。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吴芾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与众不同。二、(2019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其言不欺。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明帝嘉其功,拜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居于磁州。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赠圜太傅。(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前所隐公钱簿书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答案C解析A项错在“崇韬深德彭不杀”,“不杀的”应该是张彭,而不是崇韬,主客颠倒。B项“倾险贪黩”是说张彭的为人,不能分开。D项“倾险贪黩”“后事觉”应该断开,前面讲张彭的为人,后面讲事情败露,构成因果关系。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答案D解析“赠”只能给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州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居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答案B解析“并赦免张处球”分析有误。通过“以此计之,子亦难免”可以看出。此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参考答案(1)如果自己在头上涂泥归顺朝廷,又怕无法承担责任,希望您可怜我们,为我们指明活路。(2)拿你的父亲来说,固然难以宽恕,但罪罚不殃及后代,你可从轻处理。参考译文任圜,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能言善辩,有美好的仪容举止。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军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死去,营救潞州的晋兵都散去。李嗣昭(见局势)很危急,他向任圜询问是去还是留,任圜劝说李嗣昭坚守等待,不能有二心。不久唐庄宗攻破梁的夹城,听说任圜为李嗣昭策划坚守的计谋,十分赞赏他,从此更加出名。后来李嗣昭和唐庄宗产生矛盾,任圜多次奉命在他们之间来往,分辩消除谗言陷害,李嗣昭最终免受灾祸,是任圜的功劳。张文礼杀死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他。李嗣昭阵亡,任圜代替他统率军队,号令严明。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关闭城门坚守,不能攻克,任圜多次以祸福利害晓谕告诉镇州人,镇州人相信了他。任圜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楼呼叫任圜:“城中的军队粮食都快完了,而又抵抗朝廷军队很久,如果自己在头上涂泥归顺朝廷,又怕无法承担责任,希望您可怜我们,为我们指明活路。”任圜告诉他说:“拿你的父亲来说,固然难以宽恕,但罪罚不殃及后代,你可从轻处理。至于你拒守一年多,杀伤我的大将,一时窘困无路,才表露诚意,就此看来,你也难免受到惩罚。但坐而待毙,哪里比得上低头服罪?”处球哭着说:“你的话对啊!”于是派遣儿子送状子求降,人们都称赞任圜的话不骗人。第二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任任圜为行军司马。任圜与郭崇韬素来相处很好,又任他的行军司马,崇韬因而把镇州的事务交托给他,而任圜做事多有违背崇韬的地方。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婪,后来事情败露。张彭把以前隐藏官府钱财的账本全部献给郭崇韬,崇韬很感谢张彭,没有杀他,因此跟任圜产生矛盾。明帝嘉奖他的功劳,拜任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任圜召选有才能的人,压制投机取巧的人,公私富足,天下安适。过去使臣出使四方,都由户部供给凭信,安重诲上奏请求由宫中发凭信,任圜用旧例和他争执,没有结果,于是和安重诲在皇帝面前争论,任圜声色俱厉。而发给使臣的凭信最终还是由宫中发出,任圜更加气愤沮丧。安重诲曾拜访任圜,任圜让他的家妓出来,家妓擅长唱歌而又有姿色,安重诲想要,任圜不给,因此二人更加相互仇视。任圜觉得不能保全自己,于是请求辞官,退居在磁州。朱守殷在汴州反叛,安重诲诬告任圜和朱守殷合谋,派人伪造诏书杀他。任圜接到诏命后很平静,招聚族人畅饮后死去。唐愍帝即位,赠任圜太傅。三、(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钅宏。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季。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B.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C.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D.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考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公”“上”“大臣”“军”“事”“陈某”“形势”“事理”“粮馈”“险岨”,虚词“之”“以为”“且”“与”“又”“皆”。“上”是“以为知兵”的主语,意思是“皇上认为他懂得用兵”,前后断开,再结合本句的意思,可判断选B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B.庶吉士,亦称庶常。明、清翰林院短期职位。在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答案C解析题中C项,会试第一名称“会元”。“鼎元”是殿试第一,即“状元”的别称。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B.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时,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答案A解析题中A项,“不善经营”于文无据。其中“至公考为文学”中的“公考”,意为“陈公的父亲”;“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为文学”,是“致力于文学”的意思。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参考答案(1)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提拔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2)(但他)对于家庭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参考译文陈公,讳名步瀛,字麟洲。陈氏家族早年居住在歙县,陈步瀛的曾祖父陈时宾迁居江宁,于是就成了江宁人。祖父陈应陛。父亲陈士钅宏。家里先前经商,到了陈步瀛父亲,致力于文学,喜欢施舍周济他人,钱财都用尽了,生了四个儿子,陈步瀛是老四。陈步瀛长大后,家里更加贫困,他精勤奋勉地做学问,在文章方面很杰出,考中了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的第一名,被选为庶吉士。(他在庶常馆考试后)散馆(为官),改任兵部主事,又提拔至(兵部)武选司(担任)郎中。陈公(步瀛)在兵部任职的时候,操办的事情,(严谨清楚),(属下)官吏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守丧期满除服,兵部尚书奏请(皇上)补授(兵部)车驾司郎中的官职。两年后,被授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次提拔,为甘肃按察使,审问案情公平。正遇上平凉府盐茶厅回民叛乱,数个郡县的叛民结起伙来,人心惊动不安。叛乱的人在通渭石峰堡聚集,总督李侍尧就假托追赶逃跑的贼寇,往西到靖远县躲避去了,只留下了陈步瀛,扼守陇上作为防御。陈步瀛也发怒了,不避危险艰难,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拘押起来,又抓住了分别在其他县作为内应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