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doc_第1页
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doc_第2页
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doc_第3页
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冯晓丽(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摘 要: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体育制度是一个制度化组织和组织自然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时期制度环境的必然产物。主要以行政化手段开展的社会体育,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并因缺乏组织制度整合与创新使得诸多方面处于无序状态。社会体育的制度创新应以“有限理性”为主导思想,设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体育目标和形式,应在国家体育制度决策中,对社会体育予以更多的注意力分配,使社会体育制度取得更多的合法性机制和资源配置。关键词:制度理论;社会体育制度;制度创新社会组织的活力来自于两个基本动力源,一个是制度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体育组织的活力也同样如此。我国体育事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并随之形成了一套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体育制度。在社会体育方面,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体育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但我国社会体育制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体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拟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对中国社会体育制度进行组织探析。1 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的组织分析1.1制度主义及其发展19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些社会学家开始从制度角度研究组织现象,形成了哥伦比亚学派。学界认为,制度学派的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阶段从1940-1970年代,以哥派的塞尔尼兹克为代表的老制度主义,第二个阶段从1970年代至今,以斯坦福大学的梅耶、斯科特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塞尔尼兹克认为组织的制度化过程是组织的自然适应过程,组织的变迁是有目的的无预料的后果,组织是演化而并非设计的结果,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组织的特征。梅耶以现象学为基础,认为作为客观制度的理性化信仰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合法性与同形性是新制度主义讨论的核心内容。新制度主义主要特点是它突破了旧制度主义只研究组织结构的局限。旧制度理论只涉及制度化的组织,即组织的制度性的一面,而新制度主义则强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了制度环境的概念,认为组织环境除了技术环境外还存在制度环境,其中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制度化产生影响。1.2我国社会体育制度是一个制度化组织和组织自然演化的过程塞尔尼兹克在行政管理的领袖中,进一步阐发了制度化组织和组织自然演化的思想,他把制度化定义为“超过了组织的具体任务或者技术需要的价值判断渗透、渗入进组织内部的过程”,2即当一个组织本身不断受到外在的价值观念、观念制度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超越了组织内部的技术需要时,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就是制度化的过程。塞尔尼兹克的结论是:在研究组织时,我们要走出理性模式,要超越所谓的效率和组织本身。“体育制度”是指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及由他们制订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办法的总称。它是依据社会制度并在体育实践基础上建立与发展的。3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现象,其组织形态的变化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不断受到外在的价值观念和需要的逐步渗透的自然演化的过程。建国初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极大激励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向全世界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体育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和民族使命,竞技体育成为了国家和人民对体育价值观的首选。1952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56年3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简则,明确提出国家体委“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体育事业”,随后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地方体委。1956年前后,原国家体委还陆续颁布了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少年业余体校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竞赛制度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制度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裁判员等级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组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20世纪7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了“省级以上侧重抓竞技体育,市县及以下侧重抓群众体育”的战略分工,逐步建立起了“高、中、初”不同训练层次相衔接的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体系,完善了运动员、教练员等级制度,提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确立了“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导思想。此时,原先隶属于全国体总的各单项运动协会,以及各行业体协则成为了无足轻重的补充和点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后,对体育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相应转变,健身、娱乐、休闲开始成为了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制度逐步演化产生了社会体育制度,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和各种经营机制开始出现。基层街道体育活动站、各种体育社团的出现,使社会体育获得了许多支撑点。各类体育组织、社团依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经营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创造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地区、社区因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差异造成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的需求,提高了社会体育活动的效益,充分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1.3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的发展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度环境下追求组织合法性的产物制度学派提出,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不同,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按照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制,采用那些在制度环境下被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和做法。制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组织通过设置与外部制度环境要求相“同构”的机构,达到与制度环境的融合,从而获得社会合法性和组织赖以生存的资源。4 迪玛奇奥和鲍威尔进一步认为,当代社会制度趋同化的动力一个是国家制度,一个是专业组织。 5 各个组织受到的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影响不同,社会体育属于受制度环境影响较强的组织。社会体育的组织结构不仅要满足实现内部功能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外部环境的要求。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应地要求内部结构做出调整,从而保证组织结构与外部制度环境同形。新中国成立之后,体育制度主要是按照“苏联模式”和“延安模式”建立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实行模仿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体育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子组织,也由国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所有的体育行为都是政府行为,社会体育也不例外,当然这也是组织获得社会合法性和生存资源的必然。改革开放后,原有的组织制度状况既无法满足人们广泛参与多样性体育活动的选择,也无法提供一种制度环境使其中的资源配置以有利于社会体育发展。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社会体育在本身的发展中不断提出制度方面的要求,要求社会体育在组织结构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体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外,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体育制度的创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推进社会体育社会化进程,90年代体育法、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对社会体育进行了规范化和制度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特别是体育法的出台,为社会体育设置了与外部制度环境要求相“同构”的机构,达到了与制度环境的融合,为具体组织制度安排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安排环境。这样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具有了合法性机制,创造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2 我国社会体育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建国50 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体育制度, 它不以人们的客观意志为转移, 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体育工作者的观念和行为。6在按行政运作方式自上而下管办一统的特有的体育制度下,社会体育制度也难逃其窠臼。2.1 以行政化手段开展的社会体育, 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在我国传统的体育体制下, 行政机构身兼管办二重身份, 既是体育事业的规划管理者, 也是体育组织和各项活动的直接操办者。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较多地介入管理社会体育,其体育组织制度的重心已向休闲娱乐领域转移。我国当前社会体育主要是在单位体制下以行政化的手段开展的。行政化的手段必定带有较大的“强制成本”,行政化手段的结果必然是高交易成本、摩擦成本和整体效率低下。因此,要彻底走出效率低下的消极状态,就必须适当弱化行政控制权力,强化市场调配权力7。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由市场来配置社会体育资源的方式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这也是社会体育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但目前,社会体育仍然没有彻底走出效率低下的状态。虽然体育体制改革已经在社会体育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质上并未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2.2 当前社会体育因缺乏组织制度整合与创新使得诸多方面处于无序状态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对健身与休闲体育产生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其制度环境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社会体育的开展因缺乏制度整合,造成社会体育组织在许多方面处于无序化状态,使得大量的、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因整合成本太高或低效而无法满足。如1986 年原国家体委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尽管其用地定额指标现在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体育要求,但大部分城市小区仍不能按照规定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再如,尽管全民健身计划已经颁发了10多年, 但至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制,组织运行机制也尚处于摸索之中。3 制度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体育制度创新的思考3.1 以“有限理性”为主导思想,设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体育目标和形式有限理性是组织研究中潜藏的一条主线,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始终。20世纪50年代,赫伯特西蒙针对人的充分理性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尽管人们试图按照理性去行动,但由于理性本身和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故而人们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动,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动,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不是追求实现“最大化”的选择,而是寻找到“令人满意”的选择为止。组织目标和组织决策常常是松散关联的。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体育的建设目标的表述是十分理性的,但实际的组织运行过程却经常出现组织目标被替代的现象。这是因为组织目标是由上层做出的,但上层只是众多利益集团之一,组织目标的运行过程中有许多其他利益集团的博弈,有各种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于是常出现目标的多变性和不一致性。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现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决定了社会体育发展模式的制度创新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如果强迫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按统一的标准目标和形式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这既不符合社会体育层次、类型和内容多样化的特点,也容易限制社会体育组织办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在社会体育制度的创新中,应以“有限理性”的思维为主导,设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体育目标和形式。3.2 国家体育制度决策中,对社会体育予以更多的注意力分配,使社会体育制度取得更多的合法性机制和资源配置1963年,塞特和马奇在厂商的行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在组织决策过程中时间和注意力都是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观点。周雪光教授据此提出了注意力的分配决定了组织的决策活动的观点。8 该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当一个组织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时,这一领域的决策活动就会十分活跃,而当组织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领域后,前一领域的决策活动就会减少。所谓的组织决策就是具体的规章制度。我们可以说,注意力的分配决定了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就又决定了组织的合法性机制和资源配置。为了重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下,我国把体育的注意力集中分配在竞技体育方面,出台了如奥运争光计划等一系列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的组织决策,为竞技体育获取了绝对的合法性机制和资源配置。从而使得中国竞技体育在60年内迅速崛起,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发展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令世界刮目相看,成为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大国,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绩连西方都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惊叹不已,纷纷效仿。奥林匹克不是工具而是GAMES ,是游戏,是玩具,是欢快交流的娱乐形式,是人类的文化盛会。9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期我国体育的重心不应再是“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而应是“为民健康”的社会体育。国家体育制度决策中,应对社会体育予以更多的注意力分配,使社会体育制度取得更多的合法性机制和资源配置 ,真正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组织目标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参考文献:1 郭建如.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3期258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70页;87-88页;169页3 雷震.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6期4 阎凤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