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013微水雾滴灭火设备.doc_第1页
技术规范-013微水雾滴灭火设备.doc_第2页
技术规范-013微水雾滴灭火设备.doc_第3页
技术规范-013微水雾滴灭火设备.doc_第4页
技术规范-013微水雾滴灭火设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CF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NCA/CTS 0013-2010微水雾滴灭火设备认证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mist extinguishing equipments 2010-12-30发布 2010-12-30实施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发布前 言本技术规范是微水雾滴灭火设备认证依据。本技术规范由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东靖飞、刘程、李毅、陈喆、康卫东、宋立丹、戚彬、赵磊微水雾滴灭火设备认证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喷放微水雾滴的灭火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性能检测及产品认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135.1-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部分 洒水喷头 GB5135.3-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3部分 水雾喷头GB5135.5-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5部分 雨淋报警阀 GB5135.6-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6部分 通用阀门GB6245-2006 消防泵 GA61-2010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A400-2002 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使用GB5135.1-2003中的定义,且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雾滴直径 Dv099 drop diameter Dv099喷雾液体总体积中,在该直径以下雾滴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99%。3.2 雾滴直径 Dv050 drop diameter Dv050喷雾液体总体积中,在该直径以下雾滴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50%。3.3微水雾滴 water mist直径Dv0.50小于200m且DV0.99小于400m的水雾滴。4 型号规格设备及部件的型号规格由代号和主参数组成,型号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设备型号类别瓶组式设备泵组式设备喷头分区控制阀产品代号XSWPXSWBXSWTXSWFZ主参数瓶组贮水量(L)贮存压力(MPa)泵组额定流量(L/min)泵组额定压力(MPa)公称流量系数 最小工作压力(MPa)公称动作温度()公称直径(mm)额定工作压力(MPa)示例1:XSWP-70/15表示贮水量为70 L、贮存压力为15 MPa的瓶组式微水雾滴灭火设备。示例2:XSWB-32/3表示额定流量为32 L/min、额定工作压力为3.0 MPa的泵组式微水雾滴灭火设备。示例3:XSWT1/4-68 表示公称流量系数为1.0、最小工作压力为4.0MPa、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喷头。示例4:XSWFZ50/4表示公称直径50mm、额定工作压力为4.0 MPa的分区控制阀。5 要求5.1通用要求5.1.1标识设备中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中文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单向阀、分区控制阀、释放阀、减压装置应标示介质的流动方向。减压装置上的压力调节装置应具有锁止机构的操作和警示标识。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设备明显部位,铭牌标志内容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5.1.2材料5.1.2.1 释放阀、分区控制阀、安全泄放装置等与介质接触的部件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造。5.1.2.2 贮水容器、贮水箱应采用耐使用介质腐蚀的材料制造。5.1.3 启动运行要求5.1.3.1设备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功能。5.1.3.2设备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5.1.4 灭火要求 设备的灭火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2.喷头5.2.1一般要求开式喷头应符合5.2.25.2.5的规定,闭式喷头应符合5.2.25.2.8的规定。5.2.2流量系数将4只喷头试样安装在GB5135.3-2003中第6.2条规定的试验装置上。试验压力从喷头最小工作压力至最大工作压力,每个测量点压力间隔为额定工作压力10%,测量喷头的流量。喷头流量系数K 的平均值及每个压力下测得的流量系数值与公称流量系数的偏差应小于5%。5.2.3喷洒雾滴直径在图1所示24个测量点处,在喷头最小工作压力下采用相位多普勒测速及粒径分析仪(PDPA)测量雾滴直径。测量位置垂直于喷头的中心轴线并位于喷头下1 m的平面内,喷头喷洒的雾滴直径Dv0.50应小于200m且Dv0.99应小于400m。注:D为喷头下方1 m 处雾锥的直径;图1 雾滴直径测量位置示意图5.2.4耐高温性能喷头的耐高温性能应符合GB5135.3-2003中第5.12条的要求。5.2.5耐腐蚀性能喷头的耐氨应力腐蚀性能、耐盐雾腐蚀性能应分别符合GB5135.3-2003中第5.8.1和5.10条的要求。5.2.6密封和耐水压强度性能闭式喷头的密封和耐水压强度性能应符合GB5135.1-2003中第6.3条的要求,其中密封试验压力为喷头最大工作压力的1.2倍(不小于3.50 MPa),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喷头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小于4.80 MPa)。5.2.7功能闭式喷头的功能应符合GB5135.1-2003中第6.8条的要求,其中试验压力从喷头最小工作压力至喷头最大工作压力,每个测量点压力间隔为(喷头最大工作压力-喷头最小工作压力)20%,每个压力下测试5只喷头。5.2.8其他性能闭式喷头的静态动作温度、动态热性能、耐潮湿气体腐蚀性能、耐环境性能应分别符合GB5135.1-2003中第6.7、6.19、6.23和6.24条的要求。5.3.贮气瓶组贮气瓶组的密封要求、抗震要求、温度循环泄漏要求、耐倾倒冲击要求应符合GA400-2002中第5.2.3、5.2.4、5.2.5、5.2.6条的要求。5.4.释放阀释放阀的强度要求、密封要求、超压要求、工作可靠性要求、耐腐蚀性能和手动操作要求应符合GA400-2002中第5.4.4、5.4.5、5.4.6、5.4.8、5.4.10、5.4.11的规定。5.5 气体单向阀气体单向阀的强度要求、正向密封要求、反向密封要求、超压要求、工作可靠性要求、开启压力要求、耐腐蚀性能要求应符合GA400-2002中第5.7.4、5.7.5、5.7.6、5.7.7、5.7.8、5.7.9、5.7.11的规定。5.6.安全泄放装置按GA400-2002中6.14的规定进行动作试验,贮气瓶组上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应不小于1.25倍的贮气瓶组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1.425倍的瓶组最大工作压力。泄压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15%);贮水瓶组上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应不小于1.05倍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容器的设计工作压力。泄压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15%)。5.7.减压装置减压装置的强度、密封、减压特性要求应符合GA400-2002中5.17.2、5.17.3、5.17.4的要求。5.8 泵组5.8.1材料泵体应采用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它金属材料。5.8.2 强度要求泵组的强度应符合GB6245-2006中第6.5的要求。5.8.3连续运转性能在额定工况下连续运转6h,泵组应工作正常、无故障或损坏。5.8.4安全泄放要求泵组上应设置安全泄压阀。将安全泄压阀安装在试验装置上,排出连接管路和其内腔的空气后,封闭安全泄压阀的所有出口,以不大于0.5 MPa/s的速率缓慢升压至安全泄压阀启动,开启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偏差不超过5%,安全泄压阀设定开启压力为(1.051.25)倍的设备最大工作压力。5.9分区控制阀5.9.1强度要求 按GB5135.6-2003中8.6的规定进行试验压力为2倍额定工作压力的阀体强度试验,压力保持时间为5 min,分区控制阀的阀体应无变形或损坏。5.9.2密封要求按GB5135.6-2003中8.7的规定进行试验压力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的密封性能试验,压力保持时间为5 min,分区控制阀及附件应无渗漏或损坏。5.9.2功能使分区控制阀承受从设备最小工作压力到设备最大工作压力的水压,进行级差为(设备最大工作压力设备最小工作压力)10%的一系列功能试验。分区控制阀应能在规定的压力范围下动作。分区控制阀应能通过手动、自动或机械应急方式启动。分区控制阀启动后应手动复位,阀瓣或阀芯组件不应自动回到伺应状态位置。5.9.3工作循环5.9.3.1分区控制阀正向充压至设备最大工作压力,使阀门达到完全开启或关闭状态,切换频率不大于10次/分。完成100次开启-关闭循环试验后,分区控制阀应工作正常、无损坏现象。5.9.3.2分区控制阀中的弹簧、隔膜等弹性元件应符合GB5135.5-2003中4.6.3条的要求。5.10 控制盘5.10.1基本要求控制盘的基本功能、电源要求、耐气候环境要求、耐机械环境要求、耐电压要求、绝缘电阻要求应符合GA61-2010中6.1.4、6.1.6、6.2、6.3、6.4、6.6、6.7的规定。5.10.2 控制功能瓶组式设备控制盘应符合GA61-2010中6.1.11a)、b)、c)的规定。泵组式设备控制盘应符合GA61-2010中6.1.14a)、b)、c)、e)和6.1.17的规定。6 检验规则6.1抽样6.1.1 抽样方式所有样品均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6.1.2 抽样基数每种规格产品的抽样基数不少于样品数量的2倍。6.1.3样品数量 由生产单位合理确定主型产品,产品认证单元划分参见附录B,样品数量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6.2 判定准则设备或部件全部合格,则该产品为合格;设备和部件若出现不合格,则该产品为不合格。设备或部件型式试验项目全部合格,该设备或部件为合格。出现A类项目不合格,则该设备或部件为不合格。B类项目不合格数大于等于2,该设备或部件为不合格,产品判定准则见表2。表2 微水雾滴灭火设备及部件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序号部件名称检验项目检验分类不合格分类型式试验例行检验确认检验A类B类1整体设备标识2材料3启动运行要求4灭火要求5喷头流量系数6喷洒雾滴直径7耐高温性能8耐腐蚀性能9密封性能10耐水压强度性能11功能12静态动作温度13动态热性能14耐潮湿气体腐蚀性能15耐环境性能16贮气瓶组密封要求17抗震要求18温度循环泄漏要求19耐倾倒冲击要求20释放阀强度要求21密封要求22超压要求23工作可靠性要求24耐腐蚀性能25手动操作要求26气体单向阀强度要求27正向密封要求28反向密封要求29超压要求30工作可靠性要求31开启压力要求32耐腐蚀性能33安全泄放装置泄放动作压力34减压装置强度要求35密封要求36减压特性要求37泵组材料38强度要求39连续运转性能40安全泄放要求41分区控制阀强度要求42密封要求43功能44工作循环45控制盘基本功能46电源要求47耐气候环境要求48耐机械环境要求49耐电压要求50绝缘电阻要求51控制功能7 标志7.1瓶组式设备标志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 产品名称;b) 型号规格;c) 工作压力;d) 贮水体积;e) 贮存气体类型;f) 使用温度范围;g) 生产单位或商标;h) 产品编号;i) 出厂日期。7.2泵组式设备标志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 产品名称;b) 型号规格;c) 工作压力;d) 泵组额定流量;e) 贮水体积;f) 使用温度范围;g) 生产单位或商标;h) 产品编号;i) 出厂日期。附录A (规范性附录)微水雾滴灭火设备灭火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A.1 适用范围本附录适用于微水雾滴灭火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灭火性能检测。设备应用于实际场所时,其灭火性能应通过相关试验确定。A.2 要求 A.2.1局部应用灭火性能开式设备按A.3.1和A.3.2规定的方法进行灭火试验,设备从喷雾开始后5 min内应灭火A.2.2全淹没灭火性能开式设备按A.3.3和A.3.4规定的方法进行灭火试验,设备从喷雾开始后15 min内应灭火,喷雾3 min后测得的平均温度应小于100 。A.2.3 房间火灭火性能闭式设备按A.3.5规定的方法进行灭火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a) 位于门正上方的喷头不应启动;b)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下最高温度不大于265 ;c) 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下76 mm处最高温度不大于315 。A.3 试验方法A.3.1正方形柴油油盘火试验A.3.1.1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的体积不小于500 m3,高度不小于5 m,试验空间的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 m2,应采取措施防止外部风对灭火试验的影响。A.3.1.2氧浓度测量试验空间氧浓度测量点距离油盘边缘正上方2 m3 m处。氧浓度分析仪的分辨率不低于0.1%(体积比)。A.3.1.3设备设备由生产单位设计、提供。四只喷头应按生产单位规定的最大安装间距安装在油盘正上方,安装高度为生产单位规定的最大值,喷头的设置应确保不能引起燃料的飞溅。试验压力为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A.3.1.4试验布置正方形油盘边长为1 m,油盘高度为100 mm,钢板厚5 mm,试验布置见图A.1。A.3.1.5灭火试验油盘底部垫水,加入0号柴油,油层高度不小于10 mm,液面距油盘上沿50 mm。开启氧浓度分析仪表,点燃油盘,油盘全充满火后再预燃30 s,手动启动设备,在设备启动时试验空间内的空气中氧含量不得低于正常大气条件下空气中氧含量0.5%(体积比)。喷射前,由燃烧生成物引起的氧浓度变化不应超过1.5%(体积比)。记录试验空间内测量点的氧浓度变化、喷头前工作压力、灭火时间。x、y 为生产单位公布的喷头安装间距 图A.1正方形柴油油盘火试验布置图A.3.2 柴油喷雾火A.3.2.1试验空间试验空间按A.3.1.1中的规定。A.3.2.2氧浓度测量试验空间氧浓度测量点位于油雾喷嘴正后方100 mm。氧浓度分析仪的分辨率不低于0.1%(体积比)。A.3.2.3设备设备由生产单位设计、提供。四只喷头按生产单位规定的最大安装间距、最大安装高度安装在油雾喷嘴正上方。试验压力为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A.3.2.4试验布置油雾喷嘴喷雾角度为80,喷嘴前油压为0.85MPa,柴油流量为(0.03+0.005) kg/s,水平方向喷射,喷嘴距地面高度为1 m,柴油喷雾火的热释放率为(1.1+0.1) MW。A.3.2.5灭火试验调节柴油流量、压力,开启氧浓度分析仪表,点燃油雾,预燃15 s,手动启动设备。在设备启动时,试验空间内的空气中氧含量不得低于正常大气条件下空气中氧含量0.5%(体积比)。水雾喷射前,由燃烧生成物引起的氧浓度变化不得超过1.5%(体积比)。A.3.3 1 m2油盘火灭火试验A.3.3.1试验空间试验在封闭空间中进行,试验空间的面积、高度由生产单位规定,但试验空间体积不小于100 m3。A.3.3.2设备设备由生产单位设计、提供。试验压力为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或符合生产单位的要求。喷头应按生产单位规定在试验空间的顶部布置。A.3.3.3试验布置面积为1 m2厚度为5 mm的正方形钢板放置在距地面1.5 m处。1 m2的正方形油盘位于钢板正下方,将4只喷头安装在正方形钢板的正上方。2只热电偶分别放置在水平距油盘中心3 m、距地面2 m以及距吊顶1 m处。A.3.3.4灭火试验油盘底部垫水,加入柴油,液面距油盘上沿50 mm。点燃油盘,油盘全充满火后再预燃20 s,手动启动设备。记录喷头前工作压力、灭火时间、温度曲线。A.3.4喷雾火灭火试验A.3.4.1试验空间试验空间按A.3.3.1的规定。A.3.4.2设备设备按A.3.3.2的规定。A.3.4.3试验布置面积为1 m2、厚度为5 mm的正方形钢板放置在距地面1.5 m处。燃料喷嘴放置在钢板下距地面1 m,水平方向喷射。燃料喷嘴沿轴线方向距钢板边缘的距离为1/3钢板边长,垂直于轴线方向距钢板边缘的距离为1/2钢板边长。平板放置在4只喷头中央正下方。热电偶分别放置在水平距燃料喷嘴3 m、距地面2 m以及距吊顶1m处。A.3.4.4灭火试验调节燃料喷嘴的压力为0.85 MPa,雾化角度为80,调节柴油流量为(0.03+0.005) kg/s, 柴油喷雾火的热释放率为(1.1+0.1) MW。点燃油雾,预燃时间为20 s。记录喷头前工作压力、灭火时间、温度曲线。A.3.5 房间火试验A.3.5.1试验空间试验室为正方形,面积为37 m2、高度为2.4 m。在试验室的对角线上设有两扇门,门高度2.2 m,宽度0.8 m,试验室布置见图A.2。A.3.5.2设备设备由生产单位设计、提供。将4只闭式喷头按生产厂商规定的最大安装间距布置。试验压力为闭式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A.3.5.3试验布置火源由木垛和模拟家具组件组成。木垛尺寸为300 mm300 mm150 mm,由相互正交的4层杉木条组成,每层有4根木条,均匀分布,木条的尺寸为38 mm38 mm300 mm,质量为(2.80.4)kg。将组装好的木垛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45),时间为48 h,然后,木垛装入塑料包内,在室温下放置至少4 h。钢制油盘尺寸为300 mm300 mm100 mm,木垛放在油盘上,油盘放置在试验室墙角的地面上,木垛距每面墙的距离为50 mm。模拟家具组件由两块聚聚氨酯海绵垫子组件组成,垫子尺寸为864 mm760 mm76 mm,密度为(292)kg/m3。用泡沫胶粘剂把每个垫子粘在尺寸为890 mm800 mm13 mm的胶合板上。粘贴后,胶合板两侧各留有13mm,底部留有25mm空间。沿组件一端,在底部25mm空间处水平放置浸有正庚烷的棉绳。试验前,垫子组件在(205),相对湿度(5010)%条件下,放置至少24 h。垫子组件用钢架在垂直方向支撑。每次试验,两个垫子组件放在水泥板上,每个垫子与对面墙平行,距对面墙1 m。木垛由油盘中正庚烷点燃,模拟家具组件由两根150 mm长,直径6 mm浸有正庚烷的棉绳点燃,正庚烷为商业级。在门的正上方各设置1只公称温度等级为57 玻璃球型喷头,喷头按图A.2安装布置,木垛及模拟家具组件见图A.3。热电偶分别设置在引燃物正上方吊顶上以及吊顶下76 mm处。A.3.5.4 灭火试验每次试验前,将试验室保持在24 8 环境中。试验室地面、墙面和吊顶都无水。试验室的两扇门保持在全开状态。试验前调节供水装置以满足喷头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要求。油盘内加入0.5 L水和0.24 L正庚烷。点燃油盘内正庚烷后,立即点燃棉绳,引燃模拟家具组件。第一只喷头动作后,试验继续进行10 min。图A.2 房间火灭火试验布置图 图A.3 木垛及模拟家具图附录B(规范性附录)微水雾滴灭火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