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诊断学课件.ppt_第1页
课件:中医诊断学课件.ppt_第2页
课件:中医诊断学课件.ppt_第3页
课件:中医诊断学课件.ppt_第4页
课件:中医诊断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学,问诊,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问寒热,1.恶寒发热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问寒热,2.但寒不热 病人只觉寒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见于里寒证。 根据病势的缓急和病程的长久,可见两种: (1)新病恶寒寒邪直中(里实寒证) (2)久病畏寒阳气虚衰(里虚寒证),问寒热,3.但热不寒 概念:只觉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者, 见于里热证 根据热势的不同,可分三种 (1)壮热:即高热见于里实热证 (2)微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 (3)潮热: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盛,如潮汐,问寒热,潮热 根据发热的时间、发热的特点及伴有症状不同,分为: (1)阳明潮热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 (2)湿温潮热身热不扬 (3)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夜间潮热阴虚火旺 (4)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问寒热,4.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的症状,见于半表半里证 根据有无规律,可见两种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问汗,特殊汗出 自汗:昼间汗出,动则尤甚 - 气虚 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 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 绝汗:病情危重,汗出不止 - 亡阴、亡阳 战汗:全身战栗,续之汗出 - 疾病转折点,问汗,头汗上焦热盛、湿热、虚阳上越 半身汗邪气阻络 手足心汗阳气内郁、阴虚阳亢或 中焦湿热郁蒸证 阴汗下焦湿热郁蒸,问疼痛,区别疼痛的性质:胀、刺、冷、热(灼)、重、酸、绞、空、隐、窜。 头痛疼痛与部位结合 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心脉急骤闭塞不通)。 胁痛责于肝胆。 区分胃脘、腹疼痛前者为心下;后者为脐周。,问头身胸腹,头晕:区分肝阳、湿热、气虚、阳虚、痰热、肾虚、瘀血。 胸闷 心悸包括怔忡与惊悸 (1)惊悸:因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者,谓之惊悸。 (2)怔忡:无明显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激动不安者,谓之怔忡。,问耳目,耳鸣 (1)爆鸣声大,按之更甚者实证(肝胆火盛) (2)鸣声渐小,按之渐轻者虚证(肾虚精亏) 目眩 (1)实证: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心窍 (2)虚证: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精亏血虚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问睡眠,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问饮食与口味,口渴 (1)口渴多饮 (2)渴不多饮 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 (2)厌食 (3)饥不欲食 (4)消谷善饥 口味的分类:淡、甜、酸、苦、涩、咸。 口中粘腻不爽湿浊、痰饮、食积,问二便,大便异常 (1)便次异常:便秘,泄泻 (2)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 (3)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 里急后重 便溏不爽 滑泄失禁 肛门气坠,问二便,小便异常 (1)尿量异常 (2)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癃闭 (3)排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 余沥不尽 小便失禁 遗尿,问经带,经期、经量异常 (1)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2)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崩漏 月经过少 闭经 带下异常 (1)白带 (2)黄带,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倦怠乏力,属于 A.阴虚潮热 B.壮热 C.阳明潮热 D.湿温潮热 E.气虚发热 阴虚潮热,可出现 A.身热不扬 B.高热不退 C.午后低热 D.日晡潮热 E.发热重,恶寒轻 中午寒颤,午后即发热恶热,汗出好转,每日一次,其病是 A.湿温病 B.少阳病 C.疟疾病 D.瘟疫病 E.太阳病,下列哪项是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表现 B A.头晕胀痛 B.头晕昏沉 C.头晕眼花 D.头晕耳鸣 E.以上均非 情志郁结所致胸痛的表现是 D A.胸背彻痛 B.胸痛咳嗽C.憋闷疼痛 D.胀痛走窜 E.刺痛不移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导致渴不多饮 C A.阴虚 B.湿热 C.寒湿 D.痰饮 E.瘀血,口干,但欲嗽水不欲咽属 A.阴虚津亏 B.热入营血 C.湿热内蕴 D.瘀血内停 E.痰饮内停 饥不欲食多见于 A.消渴病 B.胃阴虚 C.胃强脾弱 D.湿热蕴脾 E.胃气将绝 下列何症属肝郁脾虚 A.泻下黄糜 B.便夹脓血 C.溏结不调 D.肛门灼热 E.里急后重,哪项不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饮食停滞 D.肾气亏损 E.胆郁痰扰 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多属 A.心阳不振 B.脾气虚弱 C.湿困脾土 D.寒邪直中 E.肾阳虚弱 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D.肝胃不和 E.食滞胃脘,望诊,望神,得神:精充、气足、神旺 失神:精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神乱: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 (1)癫 (2)狂 (3)痫,望面色,五色主病 青主寒痛瘀惊风 黄主虚湿赤热证 白脱血虚寒夺气 黑肾虚瘀与水饮,望形态,形体强弱胖瘦: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姿态异常:喜动者属阳,喜静者属阴 (1)卧:面向外,躁动不安,仰卧伸足,掀衣去被,身轻自转侧阳(实热证) 面向内,喜静少动,踡卧缩足,喜加衣被,身重难转侧阴(虚寒证) (2)坐: 坐而喜仰,胸胀气粗肺气壅实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肺气虚弱,异常动作 (1)多见唇、睑、指、趾颤动 在外感热病中为动风先兆 在内伤杂病中,多为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多见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痫病等 (3)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角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 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 (4)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5)肢体软弱无力,行为不便而无痛,多属痿病;,望头面五官,望头形、囟门、头发 (1)望头形:伴有智力发育不全 大颅-先天不足、肾精不足 水停 小颅-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全 方颅-见于佝偻病、先天梅毒 (2)望囟门 囟填:囟门高突,实热证 囟陷:囟门下陷,虚证 解颅: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属肾气不足。常伴五软(头、项、手足、肌肉、口软)和五迟(立、行、发、齿、语迟)。小儿佝偻病。 (3)望头发,望头面五官,面肿及口眼歪斜 (1)面肿:外感风邪、脾肾阳虚、心肾阳虚 (2)口眼歪斜:风邪中络、中风 目部的脏腑归属,望头面五官,目态主病 (1)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2)目睛微定:痰热内闭 (3)昏睡露睛:脾虚清阳之气不升 (4)瞳孔扩大:肾精耗竭,绿风内障 (5)瞳孔缩小:肝胆火炽、劳损肝肾、中毒 (6)目视上翻、瞪目直视、目睛正圆、戴眼反折等,为危证,望头面五官,望口唇齿龈 (1)望口唇 (2)望齿龈 光燥如石,阳明热盛 燥如枯骨,肾阴枯竭 (3)望咽喉 伪膜坚韧,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多为白喉。,望躯体,望颈项 (1)外形变化:颈瘿、瘰疬 (2)动态变化:项软、项强、落枕 望手足,望皮肤,望斑疹斑与疹鉴别 望水疱 望疮疡痈与疽的鉴别,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排出物变化总的病机规律是 凡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 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望小儿指纹,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浮沉分表里 三关测轻重,典型考题,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熏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下列除哪项外,均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A目暗睛迷 B舌苔骤剥 C脉微欲绝 D抽搐吐沫 E昏迷烦躁 下列各项,属实热证的是 A头颅过大 B头颅过小C囟填 D囟陷 E解颅,在五色望诊中,白色的主病是 A.湿证 B.水饮 C.痛证 D.夺气 E.瘀血 中焦火盛的表现是 A.胖而能食 B.肥而食少 C.形瘦食多 D.形瘦食少 E.以上都不是 猝然昏倒,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属于 A.动风发痉 B.咳喘肺胀 C.中风入脏 D.风中经络 E.暑入心营,齿燥如枯骨者,属 A热盛伤津 B阳明热盛 C肾阴枯涸 D胃阴不足 E肾气虚乏 风痰的特征是 A色黄粘稠 B白而清稀 C清稀多泡沫 D白滑而量多 E少而粘稠 视物昏暗,模糊不清是指 A.目痒 B.目痛 C.目眩 D.目昏 E.歧视,小儿指纹偏红提示 A.外感表证 B.里实热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肺气壅滞多表现为 A.坐而仰首 B.坐而喜腑 C.卧不得坐,坐则昏眩 D.神倦俯卧 E.蜷卧缩足,喜加衣被, 望 舌,望舌色,淡红舌正常人、表证初起,病轻 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 红舌实热(有苔)、阴虚(无苔) 绛舌温病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热入气分而舌红;热入营血而舌绛) 紫舌血行不畅 青舌阴寒、血瘀、热极、酒毒,望舌色,青紫舌 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阳虚阴盛,气血不畅。 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热毒炽盛,深入营血。 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瘀血内阻,络脉瘀滞。,望舌形,(1)老嫩舌 苍老舌 多属实证。 娇嫩舌 多属虚证。 (2)胖瘦舌 胖大舌多属气虚、阳虚,水湿内停。 瘦薄舌舌色淡白者 多属气血两虚。 瘦薄舌舌色红绛,舌干少苔者阴虚火旺。,望舌形,胖大舌多为水湿痰饮内停 若色淡白,舌体胖大者为气虚、阳虚 兼苔水滑,为脾肾阳虚,津液不化; 若色红,舌体胖大,苔黄腻,为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浊上逆 瘦薄舌主虚证 若瘦薄而色淡白为气血虚; 若瘦薄而色红绛为阴虚火旺; 若瘦薄而无津、干瘪,或晦暗为肾阴枯竭,望舌形,此外,邪热的轻重与点刺的数量成正比;根据芒刺出现的部位,还可分辨热在何脏。如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望舌形,(4)裂纹舌热盛、阴虚、血虚 (5)齿痕舌脾虚、水湿内盛,舌态变化,强硬舌: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 歪斜舌:中风、或中风先兆 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颤动舌:虚损、动风 短缩舌病情危重,望舌苔,厚薄邪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 润燥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腐腻痰湿、食积 剥落胃气不足、胃阴虚、气血两虚 真假表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望舌苔,(1)厚薄 (以是否见底为划分标准) 薄苔主外感表证判断疾病的深浅, 厚苔主里证病情的轻重 由厚苔转薄苔正气渐复; 由薄苔转厚苔病势渐增。,(2)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为正常舌苔或虽病而津液未伤 (2)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见于阳虚而痰湿内停者 (3)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至舌苔干裂 提示体内津液已伤或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输布津液 (4)糙苔:苔质干燥粗糙如砂石,摸之刺手,为热盛伤津之重症 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为浊邪中阻,润苔健康人或病人津液未伤 滑苔主寒主湿 燥苔热盛伤津,阴津亏耗 糙苔:多属津伤已极。 舌苔由润燥病情加重; 舌苔由燥润病情好转,(3)腐腻 以舌苔表面颗粒的粗细、性状区分。 腐苔:苔质厚、颗粒粗大、疏松,如豆腐渣,擦之即去主食积胃肠,或痰热内蕴 腻苔:苔质紧贴在舌面上,颗粒细小致密,粘腻,擦之不去主湿证、痰饮。 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 薄腻或腻而不板滞主食积或脾虚湿困; 滑腻主痰浊、寒湿内阻; 厚腻如积粉者主时邪夹湿,自里而发; 厚而粘腻主脾胃湿浊上泛 腐苔 腐苔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腐苔脱落,不能续生胃气衰败,(4)剥脱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地图舌:舌苔剥脱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界限明显主气阴两伤 镜面舌: 若舌色白如镜,毫无血色,为气血亏极 若舌面无苔,光滑如镜,舌色红者,主胃阴干涸,胃无生发之气,病重,预后差。,剥苔: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 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舌红苔剥主阴虚;舌淡苔剥主血虚或气血两虚 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脱,仅存少量舌苔,主胃阴不足,气血亏虚 类剥苔: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乳头可见,提示久病气血不续,(5)真假苔 真苔:舌苔中厚边薄,紧贴舌面,似从里长出者, “有根苔” 假苔:舌苔边中皆厚,四周如截,似物浮涂于舌, “无根苔” 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假苔提示胃气衰败,多属虚证、寒证,望苔色,白苔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热证、里证 灰黑苔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1)白苔 薄白苔 舌质淡红 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 质地干燥 多属风热表证。 质地滑利 多属外感寒湿、阳虚水停。 厚白苔 厚白而腻 多属湿浊、痰饮、食积。 厚腻而干 多属湿浊内蕴,化热伤津。,(2)黄苔 淡黄苔主热轻, 深黄苔主热重, 焦黄苔主热极。 舌苔黄而腻,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腐; 舌苔黄而滑,多属阳虚寒湿,痰饮化热,复感湿热。,(3)灰黑苔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 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伤所致。 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舌红绛而光者,属 A阴虚 B气虚 C血虚 D气阴两虚 E水涸火炎 舌绛少苔,主病 A.内有瘀血 B.气血两亏 C.寒凝血瘀 D.热盛伤津 E.阴虚火旺 下列舌象主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A.淡红色 B.红绛舌 C.青紫舌 D.舌绛紫而干 E.舌红而燥,病人舌苔厚腻如积粉,多为 A.食积内停 B.湿邪挟热毒 C.痰饮上犯 D.痰湿化热 E.湿浊内盛 下列与淡白舌最无关的主证是 A.气血亏虚 B.阳虚 C.亡阳 D.阴虚 E.寒实 花剥苔主病为 A.脾胃气虚 B.胃阴不足 C.胃中热盛 D.胃气阴两虚 E.胃阴枯竭,舌尖起芒刺,多为 A.心火亢盛 B.胃肠热甚 C.肝胆火盛 D.下焦湿热 E.脾胃湿热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提示 A.心阴不足 B.肝血亏损 C.肺阴亏虚 D.阳虚湿盛 E.肾精不足 苔黄而质腻多见于 A.食积化腐 B.热入营分 C.寒湿内停 D.痰饮阻滞 E.外感风寒,A舌色淡红 B舌质淡白 C舌质绛红 D舌质紫暗 E舌起粗大红刺 邪入营血证的舌象是 C 气血瘀滞证的舌象是D A病邪入里B寒邪化热C邪退正复 D热退津复E湿热留恋 舌苔由黄燥转为白润,提示 D 舌苔由薄白转为白厚,提示A,闻诊,听声音,音哑、失音 (1)语声嘶哑,称“音哑” (2)语而无声为“失音”。(失语:不能言语) 实证新病、外感风寒、风热、痰浊壅滞肺气不宣(金实不鸣) 虚证久病,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津枯肺损(金破不鸣) 太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听声音,谵语和郑声 谵语与郑声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胧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为病情垂危,失神状态的表现。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 音低弱心气大伤之虚证。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听声音,独语和错语 独语和错语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所致,见于癫病、郁证。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又称为“语言颠倒”,“语言错乱”。虚证者多因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所致;实证者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所致。,听声音,咳嗽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肺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外感实证:咳声重浊,声大气粗,有痰 内伤虚证:无力作咳,咳声低微,咳而少气 重浊,痰白清稀外感风寒 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肺热 沉闷,痰多易咳寒痰湿浊停聚 干咳无痰或少痰燥热或肺阴虚 无力作咳,咳声低微肺气虚损,听声音,【顿咳】“百日咳”,其特点是咳嗽阵作,咳声连续,是痉挛性发作,咳剧气逆则涕泪俱出,甚至呕吐,阵咳后伴有怪叫,其声如“鸡鸣”。顿咳以五岁以下的小儿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初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 【白喉】其特点咳声如犬吠,干咳阵作,为疫毒内传,里热炽盛而成。(肺肾阴虚,火毒攻喉),听声音,听声音,呕吐、呃逆、嗳气胃气上逆 (1)呕吐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水实热证。 喷射状呕吐热扰神明。 (2)呃逆声短而频,呃呃作响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响有力实证,热证。 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力虚证,寒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寒、热客胃。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听声音,(3)嗳气声长而缓 嗳气酸腐宿食,属实证。 嗳声频而响亮,得嗳气及矢气而舒,因情志而作肝气犯胃。(实证) 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味胃虚气逆(虚证) 嗳声频作而无酸腐气味寒邪客胃,嗅气味,(1)口气 口中臭秽胃热、龋齿、口腔不洁 口中酸臭,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食积胃肠 口有血腥味吐血、咳血、齿衄 口出腐臭气,兼咳吐脓血内有溃腐脓疡,嗅气味,(2)病室气味 血腥失血证 腐败味疮疡化脓,流脓 腐臭如败卵(尸臭味)脏腑衰败 尿臊味水肿病晚期,肾脏衰败(尿毒症) 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酮症酸中毒),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风痰阻络 D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 E痰火扰心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出现口臭 A龋齿 B心火 C胃热 D宿食 E内痈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气上逆病变 A.呕吐 B.嗳气 C.呃逆 D.干呕 E.太息,咳声清脆者,多属 A.寒湿 B.燥热 C.肺气不宣 D.肾水不足 E.肺实 A咳嗽,咯痰稀白 B咳嗽,痰多泡沫 C咳喘,咯痰黄稠 D咳嗽,痰少难咯 E咳喘,痰多易咯 热邪壅肺证,可见 燥邪犯肺证,可见,脉 诊 ,脉象要素,1、脉位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深浅,如浮/沉。 2、至数脉搏的频率,如迟/数。 3、脉长脉动应指轴向范围的长短,如长/短。 4、脉宽脉动应指径向范围的大小(粗细),如洪/细。 5、流利度脉搏来势的流利程度,如滑/涩。 6、紧张度脉管的劲急或弛缓程度,如弦、紧/缓。 7、脉力脉搏的强弱,脉搏应指的力量,如虚/实。 8、均匀度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脉力是否均匀。,正常脉象,1.有胃:指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位) 脉率调匀,不快不慢(数) 脉道适中,不大不小(形) 脉力充盈,不强不弱(势) 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2.有神 脉象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势) 3.有根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反映肾气之充足,浮脉类小结,1、相同点(以脉位表浅而相类) 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六者,均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的特点。 2、不同点 浮脉轻取即得表证,虚证 洪脉浮大有力里热亢盛 濡脉浮而细软虚证、湿证 散脉浮而散乱无根心肾之气将绝,元气离散 芤脉浮大中空失血,亡阴 革脉浮而空弦亡血、失精、半产、漏下,1、相同点(以脉位在肌肉深层而相类) 沉脉、弱脉、伏脉、牢脉均有轻取不应,脉位较深之特点。 2、不同点 沉脉重按始得里证 弱脉沉而细软气血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 伏脉更深于沉,紧贴于骨邪闭,厥病,痛极 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阴寒内盛,癥积之实证,沉脉类小结,迟脉类小结,1、相同点(以至数缓慢而相类) 迟脉、缓脉、涩脉、结脉四者脉率均小于一息五至。 2、不同点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寒证,里实证 缓脉一息四至(稍快于迟)脾虚、湿证、常人 结脉脉缓而有中止阴寒内盛,气血虚衰,寒痰瘀血 涩脉脉势艰难,往来不利(流利度)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数脉类小结,1、相同点(以至数快速而相类) 数脉、促脉、疾脉、动脉四者,脉率均有快于正常脉象的感觉。 2、不同点 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 疾脉一息七至以上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良久复来阳热亢盛,邪实阻滞,脏气衰微 动脉滑数而短惊恐,痛症,虚脉类小结,1、相同点(以其脉动应指无力相类) 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五者,均以应指无力为特点。 2、不同点 虚脉:搏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证(气、血、阴阳) 细脉:脉细如线,而应指明显,贵在言其形诸虚劳损,主湿。 微脉:极软极细,贵在言其力元阳衰微或气血阴阳俱虚 短脉:指脉来觉短于常度,首尾俱短,不能满部病在气分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实脉类小结,1、相同点(以其脉动应指有力相类) 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大脉六者,均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的共同特点。 2、不同点 实脉三部举按长大有力实证,正常人 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痰饮,食积、实热、青壮年 弦脉端直以长,应指紧张肝胆病,疟疾,痛证,痰饮 紧脉绷急有力,左右弹指寒证,痛证,宿食 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热有余,实热证 大脉脉体宽大,来去俱盛健康人,病进,比类法(参相类脉比较) 对举法 :把两种相反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 (1)浮脉与沉脉:脉位浅深相反 (2)迟脉和数脉:脉率慢快相反 (3)虚脉与实脉:脉力(势)相反 (4)滑脉与涩脉:脉搏流利度相反,脉象鉴别,脉象鉴别,(5)洪脉与细脉:脉体大小和脉势强弱相反 (6)长脉与短脉:脉轴向长短相反 (7)弦脉与紧脉:弦为硬度大,紧为紧张度大 (8)紧脉与缓脉:脉搏气势相反 (9)散脉与牢脉:脉位与脉势相反,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在于 A.脉势 B.脉态 C.脉位 D.节律 E.至数 一息五至以上的脉象,以下除哪项外均是 A.动脉 B.促脉 C.数脉 D.结脉 E.疾脉 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 A.脉来较数 B.脉来时止 C.止有定数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主虚证 A.浮脉 B.伏脉 C.微脉 D.细脉 E.濡脉 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主痛证 A.弦脉 B.紧脉 C.滑脉 D.伏脉 E.动脉 下列诸脉,除哪项外,皆主痰饮证 A.滑脉 B.弦脉 C.促脉 D.结脉 E.濡脉 以下何脉不主宿食 A.紧脉 B.促脉 C.结脉 D.滑脉 E.涩脉,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 A.痰饮 B.食滞 C.实热 D.疟疾 E.恶阻 下列除哪项外,指下均有脉气紧张之感觉 A.弦 B.紧 C.长 D.革 E.牢 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脉是下列哪种 A.滑脉 B.洪脉 C.迟脉 D.代脉 E.弦脉,A.浮脉,缓脉,革脉,濡脉 B.弱脉,长脉,濡脉,虚脉 C.微脉,弱脉,濡脉,散脉 D.洪脉,濡脉,芤脉,牢脉 E.洪脉,浮脉,革脉,濡脉 均具有脉位表浅特点的脉象是() 均具有脉搏无力特点的脉象是(),A.牢脉,实脉,洪脉,弦脉 B.实脉,洪脉,弦脉,芤脉 C.弱脉,牢脉,革脉,弦脉 D.牢脉,伏脉,弱脉,革脉 E.牢脉,沉脉,伏脉,弱脉 均具有脉位深沉特点的脉象是 均具有脉搏有力特点的脉象是,按诊,按肌肤 按腹部 按胸部虚里,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可见于 A.水臌 B.气胀 C.痰饮 D.积聚 E.内痈 患者,男,60岁。腹胀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有波动感。应首先考虑的是 A.水饮 B.痞满 C.积聚 D.水臌 E.内痈 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痨瘵 E.痰饮,八 纲,概念:八纲指表、里、寒、热、虚、 实、阴、阳八类证候,作为辨证的基本纲领。 病位(大体病位) -表里 病证 病性(基本病性) -寒热 共性 病势(邪正斗争) -虚实 总纲-阴阳,辨别寒热真假时,真象常反映在 A皮肤 B四肢 C舌、脉 D面色 E胸腹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A身发高热B两颧娇红C口渴饮冷 D热汗不止E脉象洪数 危重病人,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 A亡阴 B亡阳 C阳虚 D阴虚 E以上均非,阴证的舌象,应为 A.舌质苍老 B.舌质胖嫩 C.舌质红绛 D.舌有芒刺 E.舌上生痈 阳盛格阴是指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病性辨证,六淫辨证 阴阳虚损辨证 气虚类证辨证 气滞类辨证 血虚类辨证,血病其他证辨证 气血同病类证辨证 津液类证辨证 情志证辨证,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辨析:,气不摄血证与血热证辨析:,气血同病,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其证候是 A气滞 B气虚C气陷D气微E气逆 外湿的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皮肤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