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家乡.ppt_第1页
课件:家乡.ppt_第2页
课件:家乡.ppt_第3页
课件:家乡.ppt_第4页
课件:家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的青海我的家,10级青海班 胡潇榕 李树明 巴迎金 李成慧 张春丽 甘文花 梁俊莲,自然地理,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位于东经10054至10125,北纬3620至3653之间。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湟源历史悠久,古为羌人居地,西汉始置临羌县。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早在唐宋时期即成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成为享誉汉藏地区的茶马互市集散地,被誉“小北京”。,旅游资源,日月山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处,文成公主远 嫁吐蕃路至此山的美丽动人故事,反映进藏和 亲情景的日月山二亭彩陶壁画。 扎藏寺,距县城15公里,相传东汉末年 就有汉僧在此活动,建有僧舍,公元1637年正式建成 扎藏寺,这里林木茂密,风景秀丽,寺院两冀的两座 山脉酷似两条巨龙,寺院建在两山之间的莫尔吉沟口。 大黑沟,8公里长 的山沟成“丫”型, 那潺潺的流水声, 疑是置身于山水甲 天下的桂林风景区 。 城隍庙,在县城西北角,建于清乾隆年间,全庙建筑属传统式 飞檐大屋顶,绘画雕刻,瑰丽无比,是西北地区保护最完整的 城隍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湟源排灯,湟源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至今已 有2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珍品”之称。起初,来此经营的各地商家为在夜间 招徕顾客,纷纷制作广告招牌,内燃蜡烛,挂在商 号门前。随着商业贸易的日益发达,商家数量的不 断增多,这种广告招牌越来越多,越做越大,逐渐 单个“牌灯”演变成数量众多的“排灯”,再后来也就 有了作为艺术品专门用于灯展的排灯,并有机地汇 集了木工、雕刻、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每年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后,几百盏排灯同时展出,从古城西门“拱海门”到东门“迎春门”,延伸到“丰盛街”至“火祖阁”,灯火辉煌,璀璨耀目,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湟中县塔尔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坐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里花海门源川,人杰地灵绘宏图,元朔山,元朔山又名老爷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旅游胜地之一。,面食 (面片),面片是丹人日常的晚饭,十分普 遍,几乎家家都能做,是十足的方便 食品。待客或过节时,往往加上羊肉或鸡蛋,加羊肉的脚羊肉面片,放鸡蛋的叫鸡蛋面片。食用一定要趁热吃绝不能凉,边汤带水,有肉有菜又有面,再随时自己口味再调上油泼 子,湟源陈醋一家五六口人吸哩忽噜,一会儿功夫一锅汤面 就底朝天了。湟源人就叫喝汤。每到傍晚,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走在街 中便能闻到面 开锅的香味,听到吸哩忽噜喝汤的声音,大冬天天冷时,喝一顿汤便浑身冒汗,令人暖烘烘的热到心里。 其实,汤面 这种吃法古来有之,据说从宋朝就有记载,称之为“汤饼”,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带的太行山区,我觉得这面 是高 地区居民发明的,这里的人们外出时,特别走“口外”(日月山以西叫口外)的,挖金子的,在行进路 上打尖(做饭吃),吃面 做起来方便,吃着又暖和,还富有营养,特别是这里有大量的 肉,吃面 既经济又实惠。因此它流传千年而不衰具有这个原因。除 肉面 外,还有鸡蛋面 (开锅后打上鸡蛋花,不能提前放,否则鸡蛋变老就不好吃了)和葱花面 (同样是开锅后炒好葱花,泼洒到锅里)。,奶茶、酸奶,每到盛产牛奶的季节,清茶里调加 牛奶煮浓后便是奶茶,茶叶的清香 又增添了奶浓浓的醇香,最受当地 人的欢迎,湟源人一般旱餐就是奶 茶馍馍,这种饮食习俗至今未改。 早在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经过 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 藏的明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 记述。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 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气胀、腹泻,反而通气、消食。 “酸奶酸奶”这是在我县城镇或农村的大街小巷里人们很熟悉的吆喝声,吆喝的人常常是挎着一个竹篮边走边吆喝。还有一种是把酸奶摊摆在路边,酸奶是装在白瓷碗里的,一层一层整整齐齐地摆好,盖上玻璃。有人来吃的时候,从最上面依次取,如果客人要油多的,卖者就按照客人的要求挑一碗表皮泛黄的酸奶递过来。,手抓羊肉,依蒙、香俗、六七人共煮肉一大 块,重十余斤,手裂而啖,同席 皆然,不以为谦,家常所食,亦 用以请客,唯惟需蘸醋、蒜三种 以且为滋味。八、九月香羊多 时,几于比产皆然,谓之“手抓羊 肉”云。青海的藏 羊品质,独 特,羊肉鲜美,绝无异味,为当地蒙 藏牧民的日常主食之一。当地居民及 农家也受牧民影响,喜欢吃羊肉,当地人之所以把它叫“手抓羊肉”。吃“手抓”的过程中,藏、蒙牧民的用刀很有讲究,从礼俗上给客人吃肉用的刀时,将刀柄 对着客人棒上,自己持刀时,也不能将刀刃对人,否则将示为不友好或敌对。所以,牧民持刀吃肉时,无论大人小孩,一律是刀背向外,刀刃向内,刃向己方割食,而不是向外削肉,一般左手拿肉骨,右手持刀,向内斜向削肉时,右手大拇指按着肉块割下来的小块肉片就夹在刀和大拇指之间,用刀送入口中,口唇与角到肉片,刀即向外退出,眼看着锋利的刀刃在唇齿间闪动,但有惊无险,从不见有谁的嘴唇被割破,看牧民吃手抓,就像看惊险的杂技表演。丹噶尔 人吃手抓,基本上承袭了蒙藏牧民的习俗,所不同的是煮沸后,要捎去浮沫,还要在羊肉汤里放佐料,主要是当地的产的花椒,内地产的草果,因为要喝鲜美的羊肉汤。吃肉时还要摆上蒜泥、陈醋、肉汤里撒上芫荽,以佐滋味。但汉民不会用刀吃,但手撕嘴啃,不如牧民“文雅”。,馍馍,青海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豌豆、蚕豆,过去,除了河谷滩地种植小麦,大豆外,大量的山区旱地种植青稞,豌豆,脑山(海拔在3000米左右)地区只能种青稞,油菜、和燕麦。品种不甚丰富的粮食油料作物,限制了主要食品的单调,当地人只能主要吃面食,除了晚餐的汤面片,汤面条外,早、中饭只能吃馍馍,不过心灵手巧的主妇们使变着花样做发面,传统的家常馍馍有这样几种: 杂面(青稞面为主,有的和少许豆面)做的有蒸馍馍。湟源人叫“油花”摊开面,成饼状压薄,浇上清油(菜籽)撒上香豆粉(一种苦苦叶子加工而成)卷起来切开,(呈圆柱状)蒸熟后叫“缠油花(儿),还有一种是放在铁锅里压扁,烙成饼子,外地人叫烧饼,湟源人叫杂面干粮,湟源香豆和青油的叫“-干粮”-清油香豆-叫“-干粮”,干板鱼,青海有句顺口溜“贵德的梨儿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鱼天下夸。”这话一点儿不假。青海省盛产湟鱼,因其体肥肉嫩味鲜而远近驰名。将湟鱼剖去内脏,洗净杂质,按大小摆列在滚烫的石板上或沙滩上晒干,即为干板鱼。干板鱼经水泡软后,肉质柔韧,可烹制出风味别具的佳肴。 市面上出售的干板蒸鱼是把泡透的干板鱼,用葱末、食盐、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面粉,调为糊状,涂抹在洗净的干板鱼上蒸熟。由于干鱼软化,佐料也就渗入肉中,待蒸气弥漫、香味扑鼻时取出,连鱼肉带面块一起食用,辛辣鲜美,芳香可口。,谢谢观赏,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