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docx_第1页
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docx_第2页
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docx_第3页
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docx_第4页
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题库判断1. 我国的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2.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3.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4.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5.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6.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7. 政党的秘密事项都不属于国家秘密。8. 员工在商务谈判、技术谈判、出国出境访问、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做到内外有别;会谈中要有记录,不该让对方知道的事项和数据绝对不外泄露。 9. 涉密计算机删除硬盘上的秘密信息后,可介入国际互联网。10. 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 11. 用于上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在未上网时,可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12. 在与公司以外单位、人员经济交往、技术交流等活动中,涉及到对方商业秘密的,未经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13.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4. 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 15. 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协作范围内的绝密级图纸,该单位接待人员可电话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为其办理借阅手续。16. 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仍然要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17. 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18.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19. 涉密人员离岗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3-5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2-3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1-2年。 20.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2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2. 绝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为25年。23.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保密法。24. 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的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25.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6. 专业技术人员很多都属于涉密人员。27. 以磁介质、光介质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形式是目前最常见的国家秘密载体。28. 除设备原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泄密途径。29. 保密要害部位是指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30. 无国际竞争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的科学技术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31. 计算机的保密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检查措施和技术监控措施。32. 生产和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是防止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较为根本的防护措施。 33. 作为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移动存储介质正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载体。34. 手机只能通过发送信号泄密。35. 跳频技术是一种防止窃收方跟踪接收的通信保密技术。36. 公文传阅应该以文秘部门为中心点进行传阅。 37. 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38. 保密检查是保密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措施。 39. 在保密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危及国家秘密安全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被检查单位的主管领导提出立即采取应急整改措施的要求。 错误40. 保密行政奖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主要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两种。4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多数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42.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43.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44. 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45.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46.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47. 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48. 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49.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单选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年4月29日修订通过。C:20105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 )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B:依照法定程序 52.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自( )年10月1日起实施。 C:2010 53. 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 )年。 C:30 54. 凡涉及( )内容的公文,一律不得在单位或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网上运转。A:国家秘密 55. 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 )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D:公民56. 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 )。A:一周57. 一份保密期限为2年的秘密文件,正确的密级标注为( )。B:秘密2年58. 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 )。B:10天59.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由确定密级的( )标明密级。A:机关、单位60. 凡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有关机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并根据被泄露事项和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予( )。C:党纪处分61. 个人参加会议带回的涉密文件资料应( )。 B:交保密室登记、管理 62. 书面形式的载体应在( )做出国家秘密标志A:封面或首页63.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 )。 A: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64. 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 )。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65. 管理绝密级涉密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 D:不得复制、摘抄 66. 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定密责任人的人员,即机关、单位负责人。机关、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 )。A:正职负责人67.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存在党、政各有把手的情况。这些单位在确定法定定密责任人时,( )。 B:从两人中选举产生一位法定定密责任人 68. 承办人,是指根据机关、单位内部岗位职责分工, 负责具体处理、办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人员。承办人 是( )。B:定密流程中第一个环节工作的执行者 69. 某机密级文件2012年确定保密期限为20年。5年后的2017年,该文件根据工作需要降低为秘密级国家秘密,其保密期限最长还有 ( )年。B:15 70.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 )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D:实用性71.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 )携带出境。 C:不得72. 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73. 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C:民事责任 74.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75. 国家秘密标志由国家秘密的标识、密级、( )三部分组成。C:保密期限 76. 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 ) 年、机密级事项( ) 年、秘密级事项( ) 年执行。A:30 20 10 77. 工作秘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 )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B:不属于78. 商业秘密可以分为技术信息和( )信息。D:经营79.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B:审查 80. 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 C:35年 81. 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外出办事时,必须( )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A:2 82. 绝密级载体在市区内投递,应派( )进行或者交由机要交通部门投递。 D:专车双人83. 发往市区外的涉密载体,要通过机要交通或( )投递。 B:机要通信部门 84. “黑客”通过寻找并利用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软件的漏洞,窃取( ),或者绕过计算机安全控制机制,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系统,窃取信息。 C:计算机口令、身份标识码 85. ( )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涉密计算机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 A:口令 86. 计算机电磁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辐射方式向空中发射电磁辐射信号;二是通过( ),如经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向外泄露。 D:传导方式 87.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实行“( )”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B:谁主管、谁负责 88. 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外提供国家科技秘密的,应当在( )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C:10 89.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少于( )位。A:8 90. 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隐患不包括( )方面。 B:非法侵入 91. 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 )功能的手机软件。A:数据粉碎 92. 公文传阅要由( )负责到底,其他人员均不得代行其职。 A:专人 93. 不得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手机( )功能。 B:位置服务 94. ( )的保密检查是指保密检查工作的组织者要求被检查对象就某一时期的保密工作情况或某一具体事项所涉及的保密问题。 C:书面形式 95. 实施保密奖励的主体是国家,体现了保密工作是( )责任。 A:国家 96.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处(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A:5 97.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 )、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A:窃取 98.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 )。B:军人 99.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百万元以上的,可定性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特大案件。 B:二 100. ( )与党纪处分一样,都是组织行为,有着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A:组织处理 101. ( )是司法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判处刑罚。A:司法处理 102. 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违反保密法规定的,应按照( )规定进行处理。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03. ( )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B:机密 104. 秘密级国家秘密是( )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C:一般 105.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二十年。 B:机密级 106.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A:自行解密 107. (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A:县级以上 108.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C:省级以上 109. 定密授权应当以( )形式做出。 A:书面 110.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做出书面记录。BB:机密级 111.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 )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AA:24小时 112.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 )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A:24小时 113.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内出具鉴定结论。 B:30日 114. 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日。B:30日 115. ( )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A:国务院办公厅 116. ( )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 )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A:县级以上 县级以上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我国( )所规定的。C:宪法 118. 以下不应属于保密主体范围的是( )。 B:全体员工 119. 企事业单位应与( )签订保密协议。A: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 120. 保密协议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机构可以是( )。D:A地的法院121. 以下行为不存在泄密危险的是( )。 C:涉密U盘专盘专用 122. 关于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密可保 123. ( )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A:政治 124. 以下不属于保密行政法规的是( )。 D:政府出版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125. (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权力体制等方面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状态。A:政治安全 126. 以下不属于地方性保密法规的是( )。 B:国务院颁布的保密条例 127. 在保密工作中,下列不属于麻痹大意行为的是( )。 B:大众传媒发表文章严格按规定报审 128. 从我国保密立法的起源考察,最早的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始见于公元前10 世纪左右的( )。B:西周 129. 关于保密协议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错误的是( )。 C:可以直接设定违约金 130. 以下关于保密规章,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保密法律体系的主干 131. 131. 涉密计算机安装从互联网下载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是( )。 D:被植入“木马”窃密程序132. 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是( )。C:中央保密委员会 133. 133. 保密法第48条是对12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应依法追究责任。 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 134. 我国最早的保密立法始于( )。 A:夏朝 135. 135. 保密经典故事“口不言温室之树”的主人公是( )。B:孔光 136. 在中国古代,对外国人(“化外人”)做间谍打探消息的,会被处于( )。 D:死刑137.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国家秘密。B:机密级、秘密级 138.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 )。C:公务员法 139.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岗位的特点,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涉密范围和工作实际,确定涉密岗位,并控制在( )内。 C:最小范围 140. 年度业务工作中产生、使用、知悉总数( )件以上机密级、绝密级国家秘密的岗位,应当确定为涉密岗位。A:3 141. 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机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该确定为( )涉密人员。 C:重要142. 涉密计算机要按照国家保密局发布的BMZ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规定设置密码,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得少于( )个字符 B:8 143. 省级以下机关、单位确需确定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按照程序从严掌握,( )确认。 C:经当地保密局报所在省(区市)保密局 14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B:撤销党内职务 145. 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 )。 B:30年 146.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届限满的,自行( )。C:解密 147. 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 完整无缺。这一事件( )。 D: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148.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全部清退, 并( )。D:办理移交手续多选149.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 )规定。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ABCD A:外交 B:公安 C:国家安全 D:其他中央有关机关150. 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ABC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普通涉密人员151.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 )。ACD A:同步规划 B:同步投资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152. 我国保密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依据,由( )共同构成。ABCD A:保密法 B:保密行政法规 C:保密规章 D:其他法律中涉及保密管理的法律规范153. 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应该实行的方针是( )。BCD A:政治引导 B:积极防范 C:突出重点 D:依法管理154.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ABD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155. 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 )。ABC A:中央国家机关 B:省级机关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D:县级机关156. 下列事项中, ( )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ABCD 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157. 参加涉外活动应注意( )。AC A:不得带领境外人员到国家禁止其进入的涉密部门部位 B:同境外人员活动,谨慎携带国家秘密载体 C:须按事先确定的范围和口径与境外人员会谈 D:利用境外通信设施进行涉密联络时,注意保密158. 保密法规定,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负有保密管理职责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玩忽职守”是指( )的行为。BCD A:弄虚作假 B:严重不负责任 C:不履行职责 D:不正确履行职责159. 具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 )。AB A:天津市保密局 B:甘肃省保密局 C:深圳市保密局 D:公安部保密办160.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泄密隐患,可以( )。ABC A:询问人员 B:对有关设备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C: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 D: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载体进行销毁161. 保密宣传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 )。ABCD A:引导作用 B:规范作用 C:推进作用 D:激励作用162. 根据保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定密授权的方式包括( )。BC A:定时授权 B:主动授权 C:依申请授权 D:单项授权163. 涉密人员有( )的权利。ABCD A:参加保密教育培训 B:行使保密监督 C:获得补偿 D:要求配备保密设施设备164. 关于国家秘密的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A: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B: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确定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C:国家秘密的变更应当由使用该国家秘密的主体负责 D:国家秘密的变更可以由原定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165. 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 )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ABCD A:国家教育 B:执(职)业资格 C:国家公务员录用 D:专业技术人员资格166. 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 )原则,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AC A:谁主管、谁负责 B:集中报审 C:一事一批 D:方便工作167. 保密工作的基本经验是( )。ABCD A:党管保密 B:专兼结合 C:综合防范 D:攻防一体168. 我国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三级。BCD A:保密 B:绝密 C:机密 D:秘密169. 工作秘密分为文件类、( )、内部管理类几大类。ABC A:信息类 B:政务类 C:专项业务类 D:保密类170. 商业秘密应当包含秘密性、( )几个构成要件。ACD A:价值性 B:投资性 C:实用性 D:保密性171. 个人隐私即“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是公民不愿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身体或私生活方面的秘密信息”,包括( )等几个方面。ABD A:私人信息 B:私人空间 C:私人秘密 D:私人活动172. 涉密人员是个法定概念,其基本特征可简单概括为( )三要素。ABC A:在涉密岗位工作 B: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 C:通过任(聘)用审查 D:学习过相关专业173. 绝密级载体禁止( )。ABCD A:复制 B:复印 C:摘抄 D:汇编174. 在实际网络通信中,存在( )三大安全隐患。BCD A:计算机病毒 B:结构上的缺陷 C:漏洞 D:配置上的隐患175. 涉密计算机不得( )与工作无关的软件。ABD A:安装 B:运行 C:保存 D:使用176. 在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中要遵循( )原则。BCD A:最大化 B:最小化 C:内部确定 D:分级确定177. 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安全摆渡交换的措施主要有( )。ABCD A:使用一次性光盘刻录进行信息交换 B: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木马行为阻断、病毒查杀功能的“信息摆渡中间机”,实现不同网络专用优盘间的信息双向交换 C: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光纤导入的“三合一”导入设备,实现非涉密网数据向涉密网的单向导入 D:使用基于安全域防护的网关设备,实现秘密级涉密网与政务内网之间有条件的信息交换178.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包括( )。ABCD A: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B:计算机联网泄密 C:计算机存储介质泄密 D:计算机工作人员泄密179.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ABC A: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B: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C: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D:申请人的家庭情况180.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的( )安全。ABCD A:政治 B:国防 C:经济 D:信息181. 保密能力体现一个国家的( )能力。ABCD A:政治安全 B:经济竞争 C:军事制胜 D:社会管理182. 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包括( )。ACD A:窃密目标更加明确 B:窃密主体更加单一 C:窃密领域更加广泛 D:窃密方式更加多样183. 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内部形势包括( )。ABD A:泄密隐患明显增多 B:保密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 C:保密工作非常完善 D: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184. 以下关于保密工作的认识,错误的是( )。ABC A:无密可保 B:有密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