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ppt_第1页
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ppt_第2页
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ppt_第3页
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ppt_第4页
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由于经验方法本身来源于生产规律的直接分析和总结,所以历史比较久远,但在油藏动态分析的领域中,193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并能普遍使用的经验方法。随着开发油田类型的增多和研究工作本身的不断完善,近几十年出现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已成为油藏工程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选择经验公式和确定其中的参数是经验方法本身的基础工作,运用经验公式推测和判断生产情况是经验方法的目的。 下面根据国内外开发实践总结出的一些基本规律,介绍目前国内油藏工程方法中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主要是产量、含水等的变化规律。,一、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1.含水阶段划分 无水采油期 fw90%,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一、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2.含水上升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油水粘度比。 原油粘度越大,无水采收率越低,达到相同采出程度所需注水量越大,所以对于稠油油田绝大部分的地质储量要在较高的含水期采出来-后期提液 低粘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采出,尽量控制含水上升,延长中低含水期。 因此充分认识不同油藏及其不同开发阶段含水上升的规律,研究影响含水上升的地质及工程因素,对于制定不同含水阶段的控水措施,提高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3.水驱特征曲线 对水驱油田(天然水驱或人工水驱)进入含水开发期后(fw20%),lgWp(lgWOR)Np(或R)呈直线,该曲线称为水驱特征曲线。,说明: 出现在中高含水阶段,且保持不变,国内大多数油田适用 有较大开发调整时出现拐点,但仍为线性关系 可用于评价措施效果,计算采出程度、核实储量、预测含水变化;是标定水驱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基本方法。,二、水驱规律的基本关系式,1. WOR(或fw)与Np(或R)的关系 由 稳定渗流条件下 则,Sw为油田平均含水饱和度,则有 或,取对数 写成直线形式(乙型水驱曲线) 又 代入WOR方程,二、水驱规律的基本关系式,2.Wp与Np或关系式 甲型水驱曲线 与N及o/w有关,它们越大,A2越大 B2与N有关,N越大,B2越小,地质储量相同油田,斜率应相同,o/w越大截距越大,也就是说采出等量的Np需要产水量越大。,甲型水驱曲线也可写成: lg(Wp+C)Np呈直线,随含水上升和Wp增加,C的影响减小,中后期半对数图上可得直线。 C的确定 在研究数值范围内取Np1、Np3,然后计算其中点 由Np2查的Wp2(生产数据表 ) 求C值,3.确定可采储量(Npmax)和采收率 给定最大水油比WORmax或极限含水率fwm,可以求出Npmax和采收率,一般WORmax=49 或fwm=98% 1)由水油比和累产油关系 确定A1,B1 求 求,二、水驱规律的基本关系式,2)由累产水量与累产油关系 由 对t求导 又 则,步骤: 先求A2,B2 由 代入甲型水驱曲线得,三、应用,直线段的选择,中含水期开始,fw20% 利用甲型(WpNp)曲线,除非特别指明,一般需进行C校正,但fw70%时,C的影响很小,可忽略;初期需考虑C。 利用水驱曲线判断开发效果 放大压差:提液、转抽换泵, 可提高采液速度,无变化 补孔、改层,增加了动用程度, 可转变 调剖堵水视效果而定 开发调整:井网、层系,应用条件和范围 要求稳定生产,无重大调整措施,可通过校正得到线性关系,但对油田的复杂性未考虑到,如分层、非均质,是一种经验方法,可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时的油藏、井组等情况,理论依据不严格。 直线段出现时机和上翘问题 实际曲线应是早期凸向产水量,中期直线,晚期凸向产油量,这由Kro/Krw的性质决定;到特高含水期,Wp和WOR可无限制增加,而Np有限,所以凸向Np轴 影响因素:相渗曲线:c,d,Swc,Sor; 非均质性越严重直线段出现越晚; 原油粘度越大直线段出现越晚,甲乙型水驱曲线比较 甲型Np、Wp规律性较强,而WOR为瞬时指标,变化多 甲型变化缓慢,直线段出现晚,难判断 两条曲线互用,可判断直线段出现时间,例:大庆油田511井组小井距注水开发实验区,511井控制含油面积A=7934 m3,he=10.17 m, =0.26, soi=0.837,Swc=0.163, o=0.7cp, Boi=1.122, Bw=1.0,o=0.86, w=1.0。其它的生产数据见表。 求:地质储量,画出水驱曲线,预测水驱的最终采收率。,解: N=Ahesoio/ Boi =793410.170.260.8370.86/1.22 =12543吨 甲型水驱曲线,曲线的校正,选取三点,计算出C值的大小。C=100。,log(Wp+c)1.215+5.25104Np,由甲型水驱曲线,乙型水驱曲线为: log(WOR)=-1.8245.33104Np,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油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任何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的油气田,其开发的全过程都可划分为产量上升阶段、产量稳定阶段和产量递减阶段。 油藏投产阶段:井数迅速增加,注采系统逐步完善;采油量很快达到最高水平。 高产稳产阶段:井数变化不大;含水率、产液量上升,产油量稳定在最高水平,稳产时间与油田地质条件,采油速度和油藏流体物性等因素有关。 产量递减阶段:油田含水率迅速上升,产油量迅速下降,采油方式逐渐向机械采油方式转化。地质条件和原油物性间的差异,使得递减期开发时间相差较大。,油气田何时进入递减阶段,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储集类型、驱动类型、稳产阶段的采出程度以及开发调整和强化开采工艺技术的效果等。根据统计资料,对于水驱开发的油田来说,大约采出油田可采储量的60时,可能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当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后,需要分析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产量进行预测。,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产量递减基本概念 1.递减率 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D-瞬时递减率,1/d或1/mon; D0-初始递减率,1/d或1/mon; t-开发时间,d或mon; k-比例系数;,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n-递减指数,一般 当n=0时,D=const为指数递减 当n0且n1时为双曲递减,一般01;D与Q有关 当n=1时为调和递减;D与Q有关 n=-1时,直线递减,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2.油田常用递减率 自然递减:上阶段末开始生产井在本阶段的自然产量(总产量-措施产量)与上阶段的产量相比,减少的百分数 综合递减:不除去新井、措施产量的总产量的递减率,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油气田产量递减分类 1.指数递减 适用于递减初期,封闭弹性驱油藏 产量变化 由n=0,D=D0, 分离变量积分,递减期累积产油量 当t时,Q0,此时递减期的最大累产油,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2调和递减 适用条件:递减速度较慢,晚期 产量变化 由n=1,,递减期累积产油量 取Q=1时作为递减期的最大累积产油量,递减率变化 因n=1 又 所以,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3.双曲递减 适用条件:递减率可变,范围较广 产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n0,n1 故 积分,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n1时,取Q=0时作为递减期的最大累积产油量 递减率,特殊情况 1) n=-1 由 Q=Q0(1-D0t) 直线递减 2) n=0.5,3)衰减规律 把符合 的递减称为衰减规律 B常数,单位t.mon或t.a t时,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4.递减速度描述 产量递减速度主要取决于递减指数n和初始递减率D0 当D0相同时,指数递减最快,调和递减最慢 当递减指数相同或递减类型相同时,初始递减率越大,产量递减越快 一般情况下,递减初期三种类型比较接近,因此指数递减常用 递减中期,比较符合双曲递减 递减后期,比较符合调和递减,应当指出,油气田或油气井的递减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引起递减类型转化;因此应当根据递减阶段的实际资料,对递减类型作出可靠的判断,以便有效地预测未来产量。,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递减类型的确定 根据油田实际资料建立递减曲线方程,并进行外推预测,必须确定方程中的递减指数和初始递减率。 若产量递减属于指数递减规律,递减指数n=0,产量与时间在半对数坐标中呈直线关系; 然而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多数油田或油井,产量多数以双曲规律递减,对于双曲递减,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需要根据已知的资料确定递减指数和递减率。,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递减类型的确定,1特征曲线法(图解法) tlgQ、NpQ有线性关系为指数递减,此时可确定Q0、D0,注意开始时间 NplgQ有线性关系为调和递减 其它的一般为双曲递减: Qt线性关系-直线递减 过原点直线,n=0.5双曲递减,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递减类型的确定,2试凑法(试差法) 由 得 取不同n值,绘制 (Q0/Q)n与t的关系 曲线,n正确则有 线性关系,斜率可求 D0 n值较接近真实值时, 线性关系不易判断,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递减类型的确定,3曲线位移法 所谓曲线位移法,就是将画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成曲线的产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位移某一合适距离,使其成为一条直线的方法。 由 取对数得 设 C常数,带入上式,取C值合适,则lgQlg(C+t)为直线,C偏大则向下弯,C偏小,向上弯,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递减类型的确定,4拟合法 理论图版和实际图版相对比,拟合确定n,D0,理论,实际,第三节 产量递减规律 递减类型的确定,参数确定方法:在保证纵坐标相同的条件下,左右移动实际曲线,使之与其中一条重合,得到n值,再在理论曲线上引一条垂线,得D0t(理论值),则实际D0为,例1:指数递减规律的确定,某油田开发产量数据如下,确定产量变化形式及产量变化公式。,油田的最大累积产油量为:319.7+61.1/0.209319.7+292.3612.0万吨,例2. 双曲递减规律判断,某气井生产数据如下表,确定产量变化形式。,试凑法,曲线位移法,拟合法,在实际曲线上取一点,对应时间是4年,对应理论曲线上为1.46,理论值除以实际值得到递减率的大小,D00.365,第四节 采收率预测,1 影响油藏采收率的因素,采收率: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从油气藏中能够采出的经济合理油气的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地质因素,人为因素,油气藏的类型:构造,断块,岩性、低渗、裂缝,孔隙结构、润湿性、连通性、非均质、孔渗大小,天然能量大小以及可以利用的程度,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