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二章阴阳五行.ppt_第1页
课件:第二章阴阳五行.ppt_第2页
课件:第二章阴阳五行.ppt_第3页
课件:第二章阴阳五行.ppt_第4页
课件:第二章阴阳五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子午流注,第一节 阴阳,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实际意义,阴阳,阳,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运动的、前进、轻清、外向、上升、温热、无形、明亮、干燥、兴奋、左边、南方。 静止的、后退、重浊、内守、下降、寒冷、有形、晦暗、凝聚、抑制、右边、北方。,“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阴阳的重要性,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人类的生命活动遵循天地大道,离不开阴阳的影响; 阴阳是万物的纲纪,阴阳的规律影响着万物的变化,人为万物之首,也会受此纲纪的约束; 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我们了解事物,无非是探讨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而是什么引导着这个变化呢?是阴阳。 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而社会、自然中的物体,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是宇宙还是银河,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本始还是阴阳; 另外,就是神明之府,神明就是精神就是思维,所以这一条与人类自身密切相连,那么神明怎么来的,还是与阴阳有关系。,现在常常讲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观点的提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但不能去盲目的追捧。实际上,这个和谐的根本还是基于阴阳,还是要在阴阳里寻求。 阴阳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生命、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最本质的东西。,三、阴阳的基本内容,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热与寒,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 阴阳的对立是相对而言,阴与阳不能独立地存在。没有阴阳间的相互对比,就不存在阴阳之说。,阴阳的统一(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是指既然阴与阳都是气的属性,两者合二为一气,那么阴与阳应该是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的,古人称之为“相成”。 阴阳的相互依存,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且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前提。 无阴则无所谓阳,无阳则无所谓阴。 就自然界而言,天气、地气的升降和云雨的形成,就是阴阳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地气的上升可夹带水汽蒸腾而为云,雨水之生成有赖于云的凝聚;天气之下降,可致云凝聚的雨水下降,形成降雨的过程,从而使大地重新获得水湿。,一、阴进阳退,阳进阴退(阴阳消长) 在阴阳的动态平衡中,阴阳之间总是保持着你生我退、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个关系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一但失去这个动态的平衡,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阴阳的动态平衡,二、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阳变化的主要方向 主要说明的是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阳生阴长”主要讲的是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和谐。 “阳化气,阴成形” 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天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阳光的不断增长;那些成形的属于阴的万物是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过程,阳气就好比能量,在春夏这两个季节,能量是处于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这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讲的秋冬的变化。 “阳杀” 与阳生相对而言,生长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 “阳杀”后,能量收藏,天地万物得不到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秋冬景象。 所谓“秋冬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讲的就是这个萧条的状态,就是这个收藏的状态。,上述的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如环无端。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 释放,这便是“易理”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指的是生发,释放的这个过程,阴指的就是收藏的过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指的也是这个过程。 但在上述的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还要留意另一个问题,这就是重阴必阳的变化,阳生的变化并不是发生在立春而是发生在隆冬。同样,重阳必阴的变化也没有发生在立秋而是发生在盛夏。这又反映了阴阳另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阳生于阴,阴生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的相互转化若阴气达到极至,则阴气突然消失,阳气慢慢生长起来。反之亦然。 例如在人体的气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物质和功能的转化过程。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两者在生理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以推动功能活动;功能又可以通过气化将饮食水谷转化成营养物质。而正是这种功能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才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四季气候变化来看,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即可向寒凉转化;而从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则会逐渐向温热转化。,四 阴阳的两个主导,第一个主导阴阳之间和谐为主导,而非对立制约为主导。 阴阳第一个主导举例说明 第二个主导阴阳之间阳为主导,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第一个主导中。,第二节 五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若世界只是用阴阳来划分,简单是简单了,但失去了丰富性。 中国古代哲学将世界分成五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上述五种物质我们称之为五行。 五行是一种文化 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构成了物质世界。如此,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行划分。,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二、五行和阴阳,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五行中,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三、五行的基本内容,木曰曲直 :“曲”弯曲,“直”伸直。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升发,舒展,能曲能伸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 火曰炎上 :“炎”炎热,“上”上升。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上升,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 土爰稼穑 :“稼”播种,“穑”收获。引申为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 金曰从革 :“从”顺从,“革”变革。引申为凡是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 水曰润下 :“润”滋润,“下”向下。引申为凡是具有滋润,下行,寒凉,密闭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土爰稼穑及现象,木曰曲直,水曰润下,土爰稼穑,金曰从革,火曰炎上,五行学说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的五行。 肝、心、脾、肺、肾构成了人体中的五行,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适应。 五行平衡相通,自然界风调雨顺,五脏衡通,人体才会健康长寿。,五、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如果我们不保护好我们的五脏,在它受到影响和损害的时候不及时补就,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自然界有季节的变化,有元气的生长化收藏,人体也有季节的更替,有元气的生长化收藏。 主持人体季节更替、元气升降的是五行脏腑: 肝属木,主持春季的元气生发;心属火,主持夏季的元气旺盛; 脾属土,主持长夏的元气转化; 肺属金,主持秋季的元气收敛;肾属冬,主持冬季的元气封藏。,相生关系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木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火生土 古人形象的用太阳照射地面,经亿年之后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金属生于土中。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古人观察自然界中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石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树木生长靠水滋润。肾循环系统好,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相克关系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古人用木的种子破土而出作比喻。肝循环系统制约脾循环系统。例如:土没有草木的制约,可能会沙漠化。人之五脏肝木克脾土:肝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脾阳气太过,阴气不足证,可以用泻肝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或者,肝的阴气不足,脾的阴气下降到肝来补充肝的阴气,导致脾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阴不足引起的脾阴不足,脾阳太过证,可以采用补肝阴的方法救脾阴。 土克水 古人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制约肾循环系统。例如:土克不住水,水就会泛滥。 水克火 古人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制约心循环系统。例如:水不克火,火势会失控。 火克金 古人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制约肺循环系统。例如:火不克金,金失去制约,克木太重,使世界无生气。 金克木 古人用金属可伤木作比喻。肺循环系统制约肝循环系统。例如:金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 事物只有相生相克均衡,才能保持稳定状态。 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 例如: 肺(金)克肝(木)太过,肝(木)太弱失常,肝(木)不能有效地制约脾(土),使脾(土)失去约束过旺等。,反侮关系 反侮是一种反克现象,即侮辱之义。 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木反克金 金的本性能伤木,木的本性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过旺,可伤肺金,即“木火刑金”。肝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上焦的肺,使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肺阳太过,肺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肝阳的方法祛肺阳救肺阴,或者,肝的阴气不足,则肺的阴气下降补充肝的阴气,导致肺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阴不足引起肺阴不足,肺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肝阴的方法救肺阴。 金反克火 火的本性能伤金,金的本性不能克火。但是,如把火炉进气口和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灭死,即克火。肺火过旺,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 水的本性能灭火,火的本性不能克水。但是,火势大于水势,也可以把水烧干。火过旺,可以伤肾,致肾水枯竭; 水反克土 土的本性能制水,水的本性不克土。但是,水势大了,也可冲破土堤。肾阳亢进,相火妄动,可以伤脾胃,引起胃亢; 土反克木 的本性能克土,土的本性不能克木。但是,土层过厚,可以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亢进,可伤肝胆。,中医理论只讲生、克、乘、侮四种关系。 “拒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获得,是不可缺少的。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此类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 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之为“子病及母”。,五、拒纳关系,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比喻。例如:有些地区坎树,破坏了植物,形成木不能吸纳水,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肝不纳肾,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可能引起浮肿。,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腐,可蚀金器。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金属没有土的孕育、包藏,则易锈蚀、氧化。肺不纳脾,脾则运化功能失常,例如:脾肿大等。,土不纳火北方冬季生火炉,往炉里抹一层湿泥。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泥干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土可纳火”。脾胃不好的人可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得过饱都可引起胸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过血不足,需要抢救。,火不纳土火经过燃烧,才可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火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停滞。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反侮、拒纳关系,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各种矛盾的运动变化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