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doc_第1页
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doc_第2页
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doc_第3页
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doc_第4页
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坝中心小学数学学科校本研训工作阶段性总结两年来,我校始终依据学科研训基地工作规程精神,以县研训中心的数学学科基地校建设为契机,结合东坝中心小学研训工作实际,充分激活现有资源,深入发掘新的资源,着力在校本研训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上进行了探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研训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将两年来学校数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主题研训活动两年中,我们一直聚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分别围绕三个主题,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问题解决式”主题研训活动:低年级“计算教学教什么?” ;中年级“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结构探索” ;高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探索。两年来,我校校本研训活动始终坚持采取“课堂教学先导,理论讲座启迪,集体研讨促进,总结反思提高”的活动流程,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拓宽与能力提高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磨课”能力,2007年上半年我校又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课二教三讨论”系列活动,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成为了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既能提供原有经验,又能获得新经验,并能在多层次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个性化、均衡化发展。2、集体备课活动我校始终以“骨干引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整体提高”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连续几年,每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定在开学上课前一周,内容为“教材编排体系分析研讨”,此后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材梳理、课例研究、撰写预案。我校将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与主题研训活动有效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研训效果。3、区域内对话、交流活动为加强我校数学研训工作与兄弟学校间的交流,我校邀请了县研训员及多名县骨干教师结合主题研训课例作主题讲座。并围绕研训主题举办了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邀请了县研训员、县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到校观摩、研讨和指导,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06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周,我校还与固城中心小学协作开展了以“本色数学,有效课堂”为主题的联校研训活动,加强了与兄弟学校间的教学交流。4、数学教育科研工作两年中,我校始终以校本研训活动为主阵地,以解决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立足点,深入反思,提取有价值的共性问题作课题研究。教师结合校本研训活动中生动、鲜活的案例,撰写教学心得、案例、论文,申报个人课题,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予以推广,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二、经验总结两年中,在上级领导,尤其是县研训中心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校本研训活动开展正常、持久,并取得良好效果,校本研训初显特色。1、“问题解决式”研训模式是提高活动针对性的有效模式要使研训活动取得成效,首先要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其次要求教师要带着问题与思考参与活动。近两学期中,我校始终围绕低、中、高年段的三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例研究活动,组织深入的研讨、反思活动,促使教师们始终关注这三个主题。由于教师们的积极参与,积累了不少相关经验及理论,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已开始自觉地对这三个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教学模式初步形成。2、实施教师间互动对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既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生在教师的校本研训中。本学年我校研训活动将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相结合,以“同课异构”和“一课二教三讨论”的活动方式,切实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并辅以专家讲座,通过“教师自我对话”(自我反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同伴互助)及“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专业引领)相结合,构建了三者互动对话的研训形态。如图所示。有效解决了“只缘身在此山中”和“萝卜煮萝卜,煮来煮去一个味”的问题,避免了教师、教师群的“同水平重复”,使教师通过内外结合的对话,获得实质性的提高。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3、开拓新的研训资源是提升校本研训活动效益的必要手段“校本研训”不等于“校内研训”,校本研训的开展首先要有开放的研训意识, “闭门造车”不是科学的研训方式。因此我校着力构建了 “教师教研组学校校际”校本研训网络:一方面,我校邀请研训员及县内专家对研训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现场指导,如结合课例开展专题讲座,现场评点等,使教师们及时结合实践接受专业化理论指导,使活动经验得以深化;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交流、教师交流、活动交流”等活动,实行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互动,资源共享。如我校与固城中心校协作开展的交流活动,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活动的有效性是校本研训活动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我校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提出“全员化”、“全程化”的思想,而也正是学校研训活动的有效性使得这一思想得以落实,从而逐步营造出积极的校本研训氛围。我校在校本研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全程参与其中每个环节。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在交流时笑谈:一学期执教三节公开课,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正因为教师们能从活动中得到收益,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教师们才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积极的研训氛围才得以营造。三、工作反思与展望1、校本研训要突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教师们通过“教师自我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三种形式的对话,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得到提高。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年轻教师对必要的传承常显不够,“花架子”稍多;年长教师受旧教学模式惯性影响,对新理念落实不够。因此,新、老教师的对话有助于两者优势的互补,更让年轻教师以历史为镜,了解过去是怎么教的,有助于我们明确今天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有助于我们对照目标看清发展空间,更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学习书本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新老交流同时,活动中不少教师与专家的对话能力稍现不足,教师间的对话也更多只是浮在经验层面,影响了对话的实效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够扎实、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而且随着我校校本研训活动的深入开展,每次活动都有专家指导亦不可能。所以学习书本,加强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方法。因此,我们将校本研训形态继续进行拓展。如图所示。2、教师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校在两年的主题研训活动中虽逐步营造出积极的校本研训氛围,但因为教师间理论素养及实践水平各有差异,还是有部分老师不敢做、不敢说、不会做、不会说,上课、评课声音较单一,影响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效益,不利于浓郁研训氛围的形成。为增强教师参与意识,今后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明确活动目的,提高活动实效。使教师了解课例研究活动只是上课者提供案例给听课者探讨、研究,在互动中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思考的案例都有价值,不分好坏。使教师能打消顾虑,投入到活动中。而继续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则是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的根本保证。(2)鼓励教师加强对话。鼓励教师通过教师间的对话、与专家间的对话及学习书本,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使得教师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提高教师参与的自信及水平。(3)鼓励教师深化反思。包括教学前预见性反思、教学中阶段性反思和教学后评价性反思。深化教学前预见性反思,对上课者来说是作好“预设”,对听课者来说在上课前要熟悉教材,研究教学内容,作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听课和评课更有质量;深化教学中阶段性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细节的感应灵敏度;深化教学后的反思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和经验总结水平。深化反思,能使上课、听课教师都有话可说,最终达到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升。(4)营造宽松研训氛围的同时加以制度的保障。应营造平等民主、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坚持“优点不提跑不了,缺点不提不得了”的原则,让每一位老师充分发表意见,提倡“从鸡蛋里面挑骨头”。惟其如此,讨论才能淋漓尽致,思维的火花才能不断迸现。而制度的约束则促使教师为参与活动作好相应的准备。3、研训活动成效的深化推广意识还不强回顾一学年,研训活动是收效明显,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进行了思考,实现了提高。但整个活动中教研未能与科研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跟进与拓展稍现不够,活动还是更多地浮现在“实践”和“经验”层面,未能及时有效地深化至“理论”层次,使得活动中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未得到深入挖掘而没能得以推广,影响了提高教师、服务学生目的的有效达成。鉴于此,我们认为应作好如下两方面工作:(1)、增强教师的物化意识和网络意识。每次活动后要求教师整理、纪录下其中有价值的片断并进行深入反思和交流。倡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写博”,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让教师们把实践中的思考、议论中的己见付诸文字,这对教师参与活动过程中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对活动经验的提炼、扩充和传播,都是颇有裨益的!(2)、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进一步鼓励教师将活动中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