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月考历史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为进行有效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其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平民古代帝王的后代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等,故正确;平民属于被统治阶级,不会获得封地,排除。故选组合,排除ABD,选C。2.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C. 三省六部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A是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B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C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制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强调“尊宗敬祖”“认祖归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的风俗相关,故选D。3.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 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C.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上义国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本题可用排除法,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之间,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直到出现春秋战国诸侯国争雄局面,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所以C项中“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是错误的;D错在将中央集权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世界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现在仍然实行中央集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6.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贯穿的两种现象: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二是在中央君权与相权的争夺,它贯穿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其发展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强化,故组合正确,故选B。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存在的矛盾,但这不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故排除ACD。7.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 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 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 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 货币经济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所谓“现代性”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B项皇室权威更趋强化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说是“逆现代性”,故选B。其它三项都是宋代“现代化”的表现,排除ABD。8.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共同点是A. 独立处理政务B. 直接管理地方政务C. 拥有官吏任免权D.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废丞相,皇帝把最高人事任免权,最高行政权都收归自己,强化了君主专制,内阁只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决策权,故AC错误。内阁与宰相是中央的行政官职,不涉及地方官制与地方政务的直接管理。故B错误。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也只是皇帝的侍从,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D正确。9.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 职官简练,事务清闲C.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D. 理政人员素质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显然是防止机密事务的泄露,可知军机处重视保密工作,决策封闭,C正确。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实权,排除A;材料主旨是强调军机处封闭性,不是事务清闲,排除B;材料并不能说明理政人员素质低下,排除D。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它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形成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BCD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点评: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政治的影响: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天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有助于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对经济的影响:平原少、土地有限,使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岸曲折,海湾良港众多,温和的地中海式气候,为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的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和发展要求有相对自由的环境,以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建立殖民地。殖民运动不仅缓和了希腊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与大规模的航海贸易活动相结合,炼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11. 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 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集体领导,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差额选举”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B体现了人民主权的主要原则。A不对,有财产资格的限制;C不对,这主要是司法机关;D不对,这不是民主政治的最典型体现,民主即由人民统治、人民当家作主。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点评: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促希腊精神文化的辉煌;为人类提供一种集 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形式。12.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 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B. 乙建议政府保护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C. 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D. 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罗马法强调了倡导自由民的平等、法律公正,故A项可能被采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罗马法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但前提必须是自由民,故B项可能被采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有效工具,不可能废除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故C不可能被采纳,故选C;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需要有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故D项可能被采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3.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既是罗马繁荣的基础,也是罗马衰落的根源B. 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C. 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D. 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罗马的衰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不是罗马法的原因。因此A错误,故选A。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因此BCD均正确。考点:罗马法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4.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上议院的首脑下议院多数党领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或女王,排除;英国上议院的首脑是由贵族充任,排除;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和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故正确,故排除ABC,选D。1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国王和议会权利在“光荣革命”前后的转变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成了议会的国王,这说明“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16. 华盛顿将1783年的美利坚合众国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下列解释符合此比喻的是( )A. 联邦政府是十三州的协调机构B. 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C. 美利坚合众国实行三权分立D. 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个松散的联盟【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1783年的美国推行松散的邦联制,故被华盛顿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本题应排除A项,选择D项;B、C两项均开始于1787年宪法颁布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83年”,故排除。17.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的司法解释权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其中国会可以弹劾总统但不是随时就可以,排除;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的司法解释权,故组合正确,排除ACD,选B。18.有历史学家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A正确。B项说的是国家机构相互制衡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各州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并非无限制的增强;D项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9.近代某国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其最后确立的共和政体被称为“一票共和”。这个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经过了曲折艰难的过程,各种政体层出不穷,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最终在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下以一票的微弱多数确立了共和政体,被称为“一票共和”,故选C。英国和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并不符合“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一票共和”,排除ABD。20.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法国与美对比,相同之处是A. 国会议员都是由总统任命B. 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C. 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D.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和法国的国会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不是由总统任命,排除A;美国总统是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产生,而法国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排除B;法国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而美国参议员任期为六年,排除C;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而法国总统由法国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间接选举产生,故总统受到权力制约,故选D。21.在英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继续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国王可以不经议会停止法律实施B. 美国参议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C.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不需要经过议会同意D. 法国有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不经议会停止法律实施,排除A;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排除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要经过参议院同意,排除C;法国有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故选D。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破坏,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战争”是指鸦片战争。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BCD三项与“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者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 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材料“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解题的关键,强调这场战争使中国从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确定答案。23.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是为了A. 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 强调战争爆发的原因C. 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 纪念这次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将其称为“通商战争”的目的是粉饰战争的性质,排除A,选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变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24.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A. 北京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故选B;ACD中没有材料中五口通商的信息,排除。25.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A. 扰乱地方社会秩序B. 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 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 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答案】C【解析】由条约内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设工厂的权利,而且各项机器进口只交进口税,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客观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秩序,但非主要影响,故排除A项。控制清政府的财政是在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对关税的约定,和进出口无关,故排除D项。26.光绪帝曾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是在A. 三元里抗英中B. 黄海战役中C. 威海卫战役中D. 丰岛海战中【答案】B【解析】【详解】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幕,具体来说是黄海海战,故排除D,选B;三元里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故排除A;威海卫战役时邓世昌已经殉国,故排除C。27.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A. 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表明是辛丑条约中的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故选D;北京条约未涉及设立使馆,排除A;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但未涉及设立使馆,排除B;南京条约未涉及设立使馆,排除C。28.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B. 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C. 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答案】A【解析】【详解】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故选A。1922年中共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排除B。“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发生在同盟会之前,排除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阶级局限性导致其共和革命思想脱离人民群众,排除D。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是A. 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B. 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 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其实质是否定君主专制政体,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3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 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 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 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只强调推翻清政府,没强调封建帝制;C、D选项不能突出“巨变”二字。3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C.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D. 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就明确提出了反封建,此次五四运动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可见,反封建是两次巨变中共有的内容,不是“补课”,而“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新内容,此即“补课”;五四运动中上海等各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见,“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此即“起点”。故C错误,A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晚于五四运动,故B错误;宣扬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D错误。3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不能体现在A. 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 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C. 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D. 中国革命开始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中共成立前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中共成立后是马克思主义,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成立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B;中共成立前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中共成立后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共成立前,革命目标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成立后,则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故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33.某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席大会。代表们对号入座,第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泽东。蒋介石也坐在会场里材料反映的会议A. 明确中共的奋斗目标B.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 决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D.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由广州毛泽东蒋介石,可以判断是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故选D;AC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内容,排除;B是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34.91年浴血荣光,91年红旗漫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它纪念的历史大事是A. 南昌起义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秋收起义D. 井冈山会师【答案】A【解析】【详解】南昌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故选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尚未建立人民军队,排除B;CD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35.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 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A;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排除B;材料“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反映的是井冈山地区,结合所学,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C;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D。3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出发地是A. 南昌B. 瑞金C. 遵义D. 延安【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结合所学,1934年10月,因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从江西瑞金开始进行长征,故选B;南昌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所在地,排除A;遵义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所在地,排除C;延安是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D。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15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该制度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嫡长子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内涵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国内王侯地位最高,并没有强化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 诸侯国相对独立,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并不能实现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 嫡长子继承制属于宗法制的内容,不是分封制,故D项错误。3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B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科举制不是排除世家子弟入仕而是避免垄断,故C排除;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排除D。3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的中朝制度C.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D. 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A;西汉的中朝制度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排除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C;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就是废除宰相制度,排除D。40.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礼仪政治”到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答案】B【解析】【详解】A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信息,失之全面,排除;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政权向各阶层民众开放,体现了“公天下”的“现代化”特征,故选B;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实行的都是“人治”,法律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C;西周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享,排除D。41.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A. 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B. 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C. 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D. 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的时间错误;B项和C项是克里斯提尼的内容;只有D项是二者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比较:改革梭伦(奠基)克利斯提尼(确立)伯里克利(顶峰)选区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部落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公民权力解负令,个人自由不容侵犯;按财产划分等级。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民开放无等级和财产的区别,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有津贴常设机构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执掌最高权力司法机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陪审法庭军事机构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监督机制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4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 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废除债务奴隶,维护了罗马公民的利益,有助于缓和各种社会矛盾。B、D两项内容与材料无关,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应选A选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作用43.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 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 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 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这经济实力强大后对参与政权的强烈要求,故C选项政权;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被选举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已经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故B选项错误;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学生应该可以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史实入手,正确理解该信息,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44.1787年宪法使美国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共和政体,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法正确;联邦制的建立与满足人民群众权益要求无关,美国没有确立责任内阁制,说法错误。故选组合,故排除ACD,选B。45.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 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90年内更换12部宪法”可知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激烈,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C项正确。A B D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排除。所以选C4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A. 中英协定关税B. 赔款2100万银元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鸦片战争,协定关税更便于市场的开拓,故A项正确;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与题干中市场扩张的驱动不符,故B项错误;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属于马关条约的条款内容,故C项错误;派兵保护各国使馆属于辛丑条约的条款内容,故D项错误。47.(这场战争)“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这场战争A. 使中英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B. 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C. 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D.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B【解析】【详解】“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列强诸国群聚清朝”“租借地”等关键词描述的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促使民族觉醒,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故选B;甲午战争主要体现的是中日矛盾,故A错误;义和团反洋教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故C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D错误。48.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中共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说明了民主取代了专制成为社会的共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其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民主法制成为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所以答案选B,A项并未彻底打破封建专制专制统治,C D两项晚于辛亥革命,他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49.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A.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B. 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故本题选D。50.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A. 城市中心道路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 统一战线道路D. 国共合作道路【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第卷(非选择题,51小题12分52小题13分。共25分)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形象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制度?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制度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古代中国哪一朝代的行政区图?分别写出图中直接管辖A、B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