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充满新时代的气息.doc_第1页
让数学教学充满新时代的气息.doc_第2页
让数学教学充满新时代的气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数学教学充满新时代的气息河塘中心小学 陶郁凯 数学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在前言部分,还是在目标部分,都多次提到了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如何理解该理念,落实此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随着时代的潮流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在师生、生生的多向合作交流的互动中得以实现。近来本人学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例谈点体会,并求教于同行。一、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拓宽教材的探究空间。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教材中的问题结论及解题方法过早呈现必然会压缩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本该曲折、复杂并富有挑战性的探究过程简化成通向问题答案的“捷径”,削弱教学应有的创新教育价值。如研究“小数的性质”时,我对教材进行再设计时,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了加工,通过思维布白,为学生留下更为自由、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1、 动手操作,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中(一个被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个被平均分成了100份)涂出面积相等的两块,并试着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得出一些等式:如0.1=0.10,03=0.30通过观察,寻找发现简单的结论(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大小不变)2、 大胆提问,展开研究:(1)小数末尾添一个0,小数大小不变,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验证吗?(2)小数末尾多添几个0,小数大小变吗?(3)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变吗?小组交流,并完成研究表格。3、 验证完善结论,并列举实例,对这一结论作出必要的说明。4、 判断辨析,加深理解小数的性质。或许这样的设计不能使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获得完美的结论,但它至少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自由探究与创造的空间。整个课堂充盈着猜想、例证、质疑、争辩、交流、补充、拓展,数学学习由此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过程。二、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需要开始。当学习材料缺乏思维的挑战性,研究的目标显而易见的时候,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就不会太强。只有通过竞赛等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使探索真正成为一种需要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这部分教学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渗透一些割补实行知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重点难点就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她是这样展开的:出示平行四边行纸片,没有给出数据。师:谁能说说你怎样来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讨论、汇报。生:可以进行剪拼转化成长方形,再测长方形的长、宽来求。师:好!你们会求了,那再试第二块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看谁最快!师:谁再说说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做的?生:学生继续剪拼、回报(同上)师:咱们再比赛,看谁最快地求出第三块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生继续剪拼、测量,有个别同学开始不剪,直接测量了)师:好,大家快起来了,你们是怎么做的?生:也就是,只要测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师:为什么呢?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总结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忆以前的设计执教过程,多数教师也以问题导入,也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但解决的问题多数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一步一步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这样学生的思考永远是被动的,获得的结论永远是注入的,探索的过程永远是俗套死板的。而上面的那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在情急的状态下,急中生智,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由于需要而主动地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规律。因此,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迫切需要”的情景。三、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实践体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并非“一无所有”地步入教室,他们原有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认识,都构成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特定视界”。他们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的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他们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不同的学生完全可能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我们应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激发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提倡和呵护学生想法的开放性与创造性。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是这样展开的生:搜集材料,认识生活中的圆柱体。师:好!同学们,都已认识了圆柱体,你能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圆柱体吗?生:动手做,并展示、汇报、交流。师:大家的圆柱体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圆柱体模型是怎样做成的?做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要求?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圆柱体有什么特点?师:如给圆柱体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圆柱体)想想看,应怎样量体裁衣呢?裁出的衣服又有什么特点呢?通过以上教学可以想象,通过一般观察去认识与通过体验去认识,认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参与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留下的印象更是不一样的,与其对着长方体去观察,去发现,还不如让他们先把已有知识运用起来,在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去感悟,去体验更多新的知识点。知识不能简单地复制到脑中,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起来,教师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