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doc_第1页
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doc_第2页
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doc_第3页
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doc_第4页
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禄丰县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分析禄丰农民“钱从哪里来 人往何处去”禄丰县供销社张小东一直以来,农民增收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十分突出的摆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三农”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大后,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延伸,是中国政治、经济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表现。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诸多领域,内容十分宽泛,众多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连篇累牍。禄丰农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繁博,关联复杂。农民问题主要来自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以及竞争力不足。主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极为严重;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试图转移到城市工作时,却因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无法与城市劳动人口竞争。笔者认为禄丰农民的主要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要求,将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艰巨,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对此作一基本分析探讨。一、禄丰三次产业分工的历史现状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更取决于产业间资本、劳动配置效率的提高。在国民收入以及积累和消费比例固定的条件下,要使整个产出达到最大化,资本、劳动在各个产业部门的配置应保持最优比例关系。资本、劳动配置过度偏重于任何产业部门,都会使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最优经济增长。根据生产最大化理论,可以将产出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作为资本、劳动在各个产业部门的配置是否处于最佳状态的判断标准,即在资本、劳动配置最优状态下,各产业投资、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相等1 因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统计数据难以收集,这里主要分析的是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结构问题。假定整个县域经济的实际产出由三个产业部门的实际产出构成,由此可以得到等式: (1)其中,为整个经济的实际产出,、分别为三次产业的实际产出。三次产业的实际产出均为各产业劳动投入的函数(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观点),即有: (2) (3)其中,为整个经济的劳动投入总数,、分别为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数方程(2)满足产出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4)即产出最大化时,三次产业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相等。(2)式对时间t求导,得到: (5)对方程(5)两边同时除以得: (6)或 (7)其中,为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为三次产业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为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产出弹性系数(由弹性系数的定义得到)。对方程(7)作适当调整(两边分别求导),可得到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8)从方程(6)、(7)可知,三次产业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比值等于产出弹性的比值除以实际劳动投入的比值。即: (9) (10) (11)由等式(4)可知,如果劳动在各个产业部门处于最优配置,则式(9)、(10)、(11)中各个产业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相等,边际产出的比值等于1,产出弹性的比值等于实际劳动投入的比值。否则,劳动在各个产业部门的配置未处于最优状态,实际产出低于最大产出。表一 禄丰县 GDP(可比价)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统计年 份GDP(万元) 从业人员/人Yx1x2x3LnYLn(L1)Ln(L2)Ln(L3)2000226597165968503194155912.3309 12.0196 10.8261 10.6349 2001247129173021490953966912.4177 12.0612 10.8015 10.5883 2002270226173786497254155512.5070 12.0656 10.8143 10.6348 2003298750173410496574240112.6074 12.0634 10.8129 10.6549 2004334515170710542604262112.7204 12.0477 10.9015 10.6601 2005402628172682494134906512.9058 12.0592 10.8080 10.8009 2006452847170747523054893213.0233 12.0479 10.8648 10.7982 2007512169167686530255239413.1464 12.0298 10.8785 10.8665 2008581796163257524464677113.2739 12.0031 10.8675 10.7530 2009653732 162776 53526 44214 13.3905 12.0001 10.8879 10.6968 2010731995 159638 56627 44678 13.5035 11.9807 10.9442 10.7072 数据来源:禄丰县统计年鉴(20002010)运用2000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劳动投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模型(8)得到禄丰县2000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与GDP的关系为:回归检验如下表二至表四:表二 禄丰县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对GDP的检验分析结果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系数t值R2DWF值0.8108 10.1714 -5.3779 -1.5769 0.5159 2.4865 2.9779 1.3222 0.4283 1.7483 2.0615 2.5516 0.7362 6.5106 表三 回归关系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自由度MSF回 归1.3412 3.0000 0.4471 10.1714 残 差0.3077 7.0000 0.0440 总 和1.6488 10.0000 由df1=3、df2=7查F值表得F0.01(3,7)=8.45,因为FF0.01(3,7)。表明x1、x2、x3对y的综合性影响是极显著的。可见,在 20002010年变量对产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方程的拟合程度很高(误差只有1%)表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作用是明显的。偏回归系数检验系数如下表三:表四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自由度MSFx1的偏回归0.1093 10.1093 2.4865 x2的偏回归0.0768 10.0768 1.7483 x3的偏回归0.2862 10.2862 6.5106 离回归0.3077 7 0.0440 由df1=1,df2=7,查F值表得:F0.05(1,7)=5.59,因为F1 F0.05(1,7),F2F0.05(1,7),F3F0.05(1,7),因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而偏回归系数十分显著(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说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投入(从业人员)对全县总产出GDP影响不大,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小。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大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纷纷采用新技术,资本代替劳动,提高了二产的资本有机成。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投入已呈现出边际效率递减之势,每年增加1%的劳动力,近1700人(禄丰2年的新增人口数),将使县内GDP下降5.38个百分点,“僧多粥少,举步维艰”,表明此阶段第一产业劳动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方向是背离的,第一产业投资整体上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与县内GDP呈高度的正相关,每增加1%的从业人员(450人),将拉动县内GDP增长2.06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对持续增长的事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可计算出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比值(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的比值与理想劳动配置状况下劳动的边际产出的比值 1相差较大,这表明县域内三次产业劳动配置效率很低。数据表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边际产出比值为负但绝对值不大,表明第一产业劳动投入相对于第二产业劳动投入而言己严重过剩,呈现出“边际产出递减”现象;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边际产出比值为正且大于1,表明第二产业劳动投入相对于第三产业劳动投入而言适中;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比值为负,第一产业劳动的边际产出远低于第三产业,表明相对于第一产业劳动投入而言,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不足。简言之,第一产业劳动投入严重过剩,第二产业适中,第三产业劳动投入不足。表五 禄丰县20002010年三次产业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比值年份GDP (万元) (从业人员/人)劳动的边际产出比-20002265971659685031941559-0.55 1.19 -0.65 20012471291730214909539669-0.51 1.17 -0.60 20022702261737864972541555-0.52 1.21 -0.62 20032987501734104965742401-0.52 1.23 -0.64 20043345151707105426042621-0.57 1.13 -0.65 20054026281726824941349065-0.52 1.43 -0.74 20064528471707475230548932-0.55 1.35 -0.75 20075121691676865302552394-0.57 1.43 -0.82 20085817961632575244646771-0.58 1.29 -0.75 2009653732 162776 53526 44214 -0.59 1.19 -0.71 2010731995 159638 56627 44678 -0.64 1.14 -0.73 二、禄丰农民收入静水流深几多愁导致农民收入高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各方人士已分析探讨不少。笔者把影响禄丰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指标统计如下表六所示:表六 禄丰县农民收入相关指标统计(GDP可比价计)年份全县GDP (万元)农业增加值 (万元)三次产业从业人员 (人)农业从业人员(人)农业人口 (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农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元/)粮食产量 (吨)200022659763304257846165968339987651819458788.1 3814.2 183230.0 2010731995 14469226094315963835361816726458428051.9 9063.8 178737.0 年均增速(%)12.448.620.12-0.390.399.888.9512.319.04-0.25这些数据只说明一个问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很大,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属弱势群体。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已到了极限。”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有必要进行系统多因素多层次分析,如下图所示:农民资源与生产土地 烤烟粮食农副产品蛋禽肉等市场与交换SD垄断市场竞争市场自然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二次分配 国际市场城镇化工业化用 地农民城镇居民公共服务图一 影响农民收入多因素结构简图中国改革30年,是农民分散化、边缘化的30年。农民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在人地矛盾、水资源紧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情况下,通过价格传导机制,面对国际国内三大市场(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艰难的竞争并生存。而农业产业化服务化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受农产品季节性特点等因素影响,那怕“谷贱伤农”也得售卖(农民基本没有自己的冷库加之仓储设施有限),一次分配农民只能基本保本;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下,二次分配的分配对象较多,加之政府要做的事也实在太多,农民从中受益较少。很多农民基本享受不到公共服务。在整个产业链中,农民收益处于郎咸平的“微笑曲线”2郎咸平:如果把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按附加值、利润率大小进行比较,然后按其数值划出一条线段,就会看到一个两端凸、中间凹的曲线形状,简称“微笑曲线”。生产制造业于附加值的最底端。最底端。现在各地都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好事,但政府的许多政策资金落实给了企业化的合作社,严重挫伤了农民化的合作社。禄丰农业受自然资源制约日益凸显,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的余地已起来越小。不仅如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制约了禄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约有2亿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投放在土壤中。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60多万吨,氮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3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42页。1983年后的包产到户对全国粮食增长贡献率为零4 中国农业科学院 林葆研究员中国化肥的使用现状与需求展望。禄丰农业一方面十分脆弱,处于超负荷运作,另一方面面临资源有限性与环境承载力的挑战。三、禄丰农村剩余劳力有序转移大江东去禄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严重过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近极限;资源环境向农业产业化提出新的挑战。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在于就业不充分,要提高禄丰农民的收入,释放从事农业生产的隐性失业者,使其充分就业,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发展新型农业。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开发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其主要内容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其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规划明确滇中地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包括云南省中部以昆明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其中:构建以昆明为中心,以曲靖、玉溪和楚雄等节点城市为支撑,以主要交通轴线为纽带,一体化的滇中城市经济圈空间开发格局。曲靖、玉溪和楚雄等节点城市应依托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图2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5 来源: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第123页。云南乃至禄丰县属限制开发区域,即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结合禄丰实际,应充分挖掘县域农业内部的就业和增收潜力。要努力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按照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物质产业、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二)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就业容量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5倍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第315页。2003郑立新。2010年禄丰县旅游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18.6%,优化产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加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商贸物流量,加之“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中共禄丰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乃英明之举。四、禄丰农民增收敢问路在何方对于“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专家学者从主观方面解释的较多,如农民负担太重,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国家政策不当,等等。实事求是地讲,主观因素在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方面固然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将农民增收问题归咎于主观因素则有失公允,难以全面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笔者通过疏理,认为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来增加禄丰农民收入。(一)着力扶持农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工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服务,把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努力办好,真正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经济背景下,获得市场信息、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以及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等,已成为农民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三是培育“离土不离乡”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关系,真正让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在贫瘠的动力系统中激活原始积累机制,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二)“离土离乡”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禄丰县农民大都生活在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水利条件差、交通不便、能源缺乏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国家一时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用以改善那里的农业生产基本设施,如妥安乡。靠天吃饭,难得温饱。用劳动收入指标衡量,他们一年劳动365天,也还是属于不充分就业,加之土地流转会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农村劳力资源,部分农民由隐性失业者变为现实失业者,农民外出打工已是不争的事实。(三)以项目为载体,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稳定收入增长源泉。近些年各级在“三农”的投入上更多的是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固然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对农民充分就业、收入的增加收效甚微,有鉴于此,应以各乡镇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如罗次坝子萝卜、花卉种植,和平镇优质水果,中村乡板栗、核桃种植,恐龙山镇、妥安乡特色蔬菜种植,彩云镇优质米种植等,建设一批乡村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乃至基地园区,让多数农民有活干、有钱领,使三次产业在投资、消费、产出、就业四个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泰势。笔者呼吁社会各方及农村信用社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必要支持并参与这方面的建设发展。为了扩大劳动积累,适当安排一批已工代赈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以此引导农村劳力从事垦荒、造林、水土保持、修渠架桥等项事业。(四)加大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力度,向贫弱阶层伸出橄榄枝。现阶段,禄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发展不够平衡;制度建设滞后;法制化水平不高;政策配套、信息共享不够;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设施严重匮乏,进而增加农民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农民中的贫弱阶层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湖北江汉平原、安徽芜湖农村的调研,这个阶层占农户的7.3%12%之间。这部分人耕种较少的土地,一般在13亩的样子,不转入人家的土地,有的家庭甚至还因故转出土地。,因为鳏寡孤独、既缺少技能又缺少劳动力、常年有病号等缘故,他们不仅土地上收入较少,而且无法外出务工、经商,基本上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可以利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受到威胁,他们是农民中的边缘人口。建议通过社保体系建设与完善,向他们伸出橄榄枝。(五)加强实用种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增加农民职业培训的投入。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禄丰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