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精练题》doc版.doc_第1页
《初中语文精练题》doc版.doc_第2页
《初中语文精练题》doc版.doc_第3页
《初中语文精练题》doc版.doc_第4页
《初中语文精练题》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精练题 文言文(提高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鸿门宴节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韂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韂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闲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闲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注释:戮,l联合,一同瞋,chn发怒时睁大眼睛眦,z眼角跽,j,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卮zh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彘,zh,猪1.解释下面显示为红色词的意思。 若入前为寿 拔剑切而啖之 沛公安在 会其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3.这次宴会并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而是危机四伏的,那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刘邦认为自己和项伯皆有婚姻关系,项伯一定会为他极力争取,项羽也一定会顾及这一点,不会杀他。B 项羽自视很高,认为自己了不起。刘邦认为只要自己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满足其虚荣心,一定能躲过这一关。C如果自己不去,项羽一定会以此为借口来攻击他,那样会全军覆没。D从形势看,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项羽强大而刘邦较为羸弱,刘邦不得不“赴宴”。4.通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积累,试选取其中一个人物进行简要的评价(需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可选人物:刘邦 项羽 张良 范增 樊哙 所选人物: 你的评价: 1.思路点拨:在阅读时,学生要能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用课内的知识点解决课外的问题。文中的“若”在陈涉世家中出现过“若为佣耕”。当然,“若”还可以解释成“好像”,所以要根据语境义选择最恰当的意思。“安”在马说中出现过“安求其能千里也”;“会”在口技中出现过“会宾客大宴”,在陈涉世家中出现过“会天大雨”。对于一些平时未能接触到的词语,要能结合所在的句子去理解,当解释好后,要再放回句子中去检验。参考答案:你 ; 吃 ; 哪里 ; 适逢、正赶上2.思路点拨:句子的翻译是古文中必考题之一,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技巧, 如留、删、补、换、调、变等。句子的翻译,最重要的是做到字字句句落实到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适当时候要符合现代语法的要求,语序要做适当调整。参考答案: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3.思路点拨: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这样的题目要尊重原文,同时又要高于原文,注重整体把握。参考答案:A4.思路点拨:人物传记中往往考查对人物的评价。笔者认为学生在做这种题目时,要学会就人物所做的事情进行综合评价,而且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多个角度,尽量做到全面。我们需要尊重文本,就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评价。参考答案: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在敌我力量悬殊,自己处于劣势时,能够主动去向项王请罪,为自己争取到主动。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刚愎自用。在处理刘邦这件事上,显得过于仁慈,缺乏成大事者的气魄。张良:老练多谋。当看到形势不利于刘邦时,把樊哙叫进去,较好地解决了难题。范增:老谋深算。他具有较强的政治洞察力,能很好地制定相应的计策。他认识到刘邦的可怕之处,制订了扑杀刘邦的计策。樊哙:忠勇豪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面对项王,毫不畏惧并据理力争,粗中有细。文言文(提高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篇,完成14题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蠼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节选自史记)注释:扬其波:推波助澜;铺b其糟而啜chu其醨l:吃那酒渣,喝那薄酒;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才美德;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mn:浑浊的样子;皓皓之白:比喻品质的高尚纯洁;温蠼hu:尘垢,文中是污蔑的意思。 1. 写出下列句子中显示为红色字的意思。被发行吟泽畔。( ) 是以见放。( )新浴者必振衣。( ) 受物之汶汶者乎!( )2. 选出与例句中显示为红色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渔父见而问之曰。A.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B. 而自令见放为。C.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 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3. 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蠼乎! 4. 孟子告诉我们要舍生取义,文天祥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观? 1. 思路点拨: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它已经突破简单“记忆”要求,由本意引申为“引”“意”。“被”在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出现过。“见”、“振”、“受”在课本中已不能找到文言,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猜测它的意思。参考答案:同“被”散着被抖动蒙受2.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而”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可表示并列、表示转折、表示顺接、表示修饰,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参考答案:D3. 思路点拨:这一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要力争字字落实。译句时注意词序的调整,反问语气的表达。参考答案:我宁可跳到水流中葬身鱼腹,又怎么能让我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蔑呢!4. 思路点拨:中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形成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答案: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培养爱国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尊敬父母,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建立富强、和谐、文明的中国而努力。文言文(提高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辨,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显示为红色的词。滑稽多辨 ( ) 数使诸侯 ( )国且危亡( )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与“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刀劈狼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翻译: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翻译: 4.齐国之所以能够“威行三十六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文字词理解能力。文言文字词翻译,注意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数”(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且”(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同时也要注意联系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参考答案:同辩,辩论 多次将近劝说,规劝.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以”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以”是介词 “用”的意思,而A句中的 “以”是表结果的连词,可解释为 “以致于”的意思,B句中的 “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解释为 “因为”,C句中的 “以”是表目的的连词,解释为 “来,用来”,只有D句中解释为 “用”,故选答案D参考答案:D.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句子翻译要逐字翻译,人名、地名、时间不必翻译,但关键的词语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句中要联系上下文,注意“隐”、“委”的意思。句中要联系上下文,注意 “侵”、“威”的意思。参考答案: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隐语,又喜欢享乐无度,常常通宵饮酒,沉迷酒色之中,不问政事,把国事交给大臣们。 诸侯都震动惊恐,于是把侵占的土地,退还给齐国,齐国威震天下三十六年。 4.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由“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和“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可以分析出齐威王勇于改过,有魄力, 胸怀宽广。参考答案:齐威王善于纳谏,励志图强,勇于改过,有魄力, 胸怀宽广。文言文(提高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黄州快哉亭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1“为何适而非快”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显示为红色的词不能为此解释的一项是( )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D. 诣太守,说如此2下列各组句子中,显示为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物伤性 振之以清风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王披襟当之 长洲之滨,故城之墟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译句: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译句: 4阅读上文后,可用范仲淹的哪句名言来勉励他们?结合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受到的启示。 1思路点拨:本题从近义性角度出发,专项考查“多词一义”,既考查“诣”由语境义“拜访”回归本义的理解,又考查“去”古今异义用法及“适”“之”的基本义,覆盖广。D项是干扰项,是难点所在。参考答案:B2思路点拨:本题专项考查学生虚词用法掌握情况。A项“以”分别是连词“因为”和介词“用”(“以清风”是介宾结构)的意思,B项“乃”分别是副词“于是”“就”和连词“竟然”的意思,C项“之”分别是代词和结构助词,D项的“所以”均为“的原因”。参考答案:D3思路点拨:语译是文言阅读中文意理解的常见题型。翻译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可。翻译这两句要了解它们的句式特点和重点词语的意思。这两句都是反问句,句 “之所以”“而”“焉”“变” 等重点词要落实到位。句要重点落实“使”“自得”“病”等词。参考答案:句楚襄王觉得欢快的原因,同老百姓觉得愁苦的原因,这就是人的境遇的差别,跟风有什么关系呢?句读书人活在世上,假使他的心里不能泰然自得,那么走到哪里会不愁苦呢?4思路点拨:本题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理解的能力。文本虽取材于课外,但第一问答案在课内,结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思想感情,再抓住本文的重点句子不难发现作者写景的目的和表达的感情。第二问为开放题,回答本题要紧扣原文,思辨古今坏境,从积极意义出发,切不可游离文本。参考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启示:身处逆境要淡然从容,豁达超然;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言之成理即可)。文言文(提高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武昌九曲亭记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注释:子瞻:苏轼的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陂陁:ptu,不平坦,高低起伏。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即塔也。精舍:佛寺。萧然:寂漠清静。杖策:扶杖。乱流:横绝江水。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1解释下列各句中显示为红色的词的意思。子瞻迁于齐安( ) 依山临壑( )萧然绝俗 ( ) 扫叶席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3读了选文后,结合所学,试分析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4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结合岳阳楼记、武昌九曲亭记选段,谈谈我们生活中应怎样对待挫折? 1思路点拨:这道题侧重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题时结合积累,根据句意作出正确的解释。参考答案:贬谪,放逐山谷隔绝以为席2思路点拨:这道题侧重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翻译文言文要本着“信”(忠实原文)“达”(通畅)“雅”(有文采)的原则,采用“调、留、换、删”的方法译文,尤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如“意”、“适”等参考答案: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3思路点拨:这道题侧重评价综合理解,探究分析能力。解题时要阅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如“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等,同时结合所学,探寻人物的性格。然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参考答案:苏轼是个才华横溢、洒脱豪放,命运多舛、幽默达观,在失意遭遇中不消沉,善于寄情山水,自得其乐,政治坚定,具有磊落胸怀的人。4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课文的比较分析能力。完成这道题,要读懂文章,寻找岳阳楼记和武昌九曲亭记中相关人物,对待挫折的共同点。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生活中挫折、悲喜之事乃人之常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要头脑冷静,不应只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学习古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放眼于美丽的大自然,喜事不乐极生悲,坏事不消极沉沦,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文言文(提高题)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临川先生文集)注释:致:到达。溟(mng)漠:迷茫。推:推测。器质:器度和资质。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崎岖:这里是曲折的意思。屯(zhn)邅(zhn):行进艰难的样子,比喻处境艰难。困踬(zh):窘迫,受挫。以其公议之是非:因为是非自有公论。1解释下列句中显示为红色的字的意思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 苟能如此足矣( )故充于文章( )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2选出显示为红色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啮人,无御之者 B世之学者 感世路之崎岖C望文蔚然而深秀者 夫环而攻之 D恐前后受其敌 不能名其一处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文节,至晚而不衰。_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1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目标是考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考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认真推敲其意义。参考答案:怎么 足够、满足 所以,因此 扬名2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这些都是常用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应用,考查的范围主要在课内文言文,向课外文言文作了一定的延伸,只要准确把握已学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可以提炼出本题的答案。参考答案:B 3.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而文言文阅读能力取决于文言词语的掌握,因此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起”、“遂”、“气”等词就尤为重要。参考答案:既经压抑,再又起用,最终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4.思路点拨:第4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对文章意思能够大致读懂,多推敲,多分析,就能总结概括出欧阳修的性格。参考答案: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精微的学术功力;豪放、强劲、果敢刚正。文言文(提高题)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注释: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白:使露出白木。1解释下列句子中显示为红色的词的意思。齐使田忌将而往( )士卒亡者过半矣(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乃钻火烛之( )2下面显示为红色的词,哪一项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中的“以”意思相同。 A以啮人,无御之者。 B固以怪之矣。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4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孙膑这样做的依据( 依据用原文回答)。 1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同学们平常要注意积累常见实词的意思,解题时还要把握整个句子的意思,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注重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往课外迁移。“将”可联系学过的“上使外将兵”一句理解为“率领”;“亡”可联系学过的“或以为亡”一句理解为“逃亡”;“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理解为“约定”;“烛”是名词用如动词理解为“照亮”。参考答案:率领(军队) 逃跑 约定 照亮2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虚词的掌握情况。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常见虚词的意思。如“之”、“以”、“于”、“而”、“然”等。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的变化。题目中“以”的意思有很多种。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中的“以”的意思,根据句意可理解为“因为”, A句中的“以”意思是“如果”;B句中的“以”意思是“已经”;C句中的“以”意思是“因为”;D句中的“以”意思是“凭借”。参考答案:C3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把握,也就是翻译句子的意思。解题时要注意逐字落实,特别是一些重点词,要注意词类的活用和特殊的句式,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语序的安排。翻译这句话重点应抓住“度”、“暮”、“至”等字的意思来理解。参考答案: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4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跟现代文阅读一样,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细读文本,全面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词句来解答。从文中来看,孙子根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制定了“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的诱敌深入的策略;又根据“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制定了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的策略。同学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句来加以概括就行了。参考答案: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文言文(提高题)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适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注释:政教大行:政绩显著。 更始时:更始年间 绝类:绝了后代 服阕:守丧完毕 全椒:地名1解释下列句中显示为红色词的意思。辄令平守之 母欲还取之适与贼期 既食母讫2选出下列句中显示为红色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处处志之C辄令平守之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4.你觉得刘平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1思路点拨: 该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语境义。这几个词超越教材,又紧扣教材,答题时要注意“词不离句”的原则。先回忆教材中学到的几种意思,再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参考答案:辄:就;还:回;期:约定;讫:完毕。2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之”是意义和用法最多的一项,先结合具体语境逐个加以解释,A、B、C三个选项的“之”都是代词,而D项的“之”是主谓之间的助词。参考答案:D3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关键词必须准确翻译。句中的“涕、至、哀”在翻译时必须得到字字落实,否则就会失分。参考答案: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4.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认真真读懂原文,结合内容对人物形象予以整体感知,然后用简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参考答案:有能力,尽孝道,重诚信,行德政,讲义气。结合文中有关内容稍加阐述。 文言文(提高题)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凶,闹饥荒。填然,战鼓咚咚的样子。直,同“只”。 罟,渔网。彘,猪。勿夺其时,不妨碍它们的生长季节。庠序,指学校。检,约束。涂,同“途”,道路。莩,饿死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显示为红色的字的意思。王好战 弃甲曳兵而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下列句子中显示为红色的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C. 非我也,兵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4.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认为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称王,才能达到“天下之民至焉”的境界? 5.联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思考,这两篇文章中孟子为什么都要“以战喻”,即用打仗作喻来说明道理?试谈谈你的认识。 1思路点拨:考试中文言文语段来自于课外,但知识点来自于课内。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显示为红色的字基本上都能迁移到课内文言文中去,因此,只要学生课内文言文掌握得扎实,并能正确运用迁移、取舍的方法就不难做出来。参考答案:喜欢,逃跑,背,年成、收成。2.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并能正确运用留、删、补、换、调、变等方法。参考答案: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3.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语境义的辨析能力。每个选项都是由课外和课内两个句子组成。这无疑给辨析降低了难度。参考答案:C4.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及关键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本题答题的区间在文章最后两小节中,可根据文章的意思概括归纳出四点来,为降低要求,答出三点即可。参考答案: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让百姓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注重教化。反对上层贵族的奢靡浪费。5.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答对这道题,学生必须对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孟子的机智的说话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参考答案: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政治动乱,战乱频繁,当时的各个君王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战争,孟子就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而达到把自己想要讲述的道理说清,并让君王接受的目的(言之有理即可)。文言文(提高题)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师 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注释: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受:通“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闻道:闻,听见,引伸为懂得。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句读(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百工:泛指手工业者。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