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doc_第1页
“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doc_第2页
“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doc_第3页
“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doc_第4页
“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麟游县“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预习教材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研讨教材分析学情编制学案 课前交流评价完善学案批阅学案优化设计 课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找出疑难激情导入展示目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探讨解惑参与研讨帮困扶优展示点评质疑提升展示交流点评质疑精讲点拨达标测试生成能力布置任务检测反刍达标检测总结反思知识迁移反思评价总结反馈激励评价再批学案反思总结整理学案自我反馈 课后“235”高效课堂模式即“双向、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双向”指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三段”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三个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三种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群学,三个导学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五步”指课堂导学的五个步骤,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反思评价。“235”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充分,“课中”积极互动,“课后”温故知新。一、课 前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出重在“导”、核心在“学”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中“学案”要求进行独学(结构化预习),完成学案部分,然后,小组对子间进行对学交流,完善自己的学案。最后,教师将全体学生的学案收集、批阅、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导学案设计。二、课 中(一)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引导学生咀嚼目标。在学生自学时,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集中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但当时不纠正,立即调整引导解疑设计,为“后教”作好准备。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材内容,试做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练习。通过独立思考,找出疑难问题。(二)合作探究 教师: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与鼓励。学生: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三)展示交流教师:通过“精讲、点拨、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按照展示“六字诀”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组内展示(小展示),或组间展示(大展示)。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四)达标检测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优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关注B类学生(中等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类学生(潜能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次,对各组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恰当评价,并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再次进行引导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学生:独立按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交由小组长或学科组评判,并将本组成员的检测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后报告老师。(五)反思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和小组的反思评价,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总结反馈,并就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进行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后对每位成员做出评价。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三、课 后 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学习成果,扩大教学效益。教师:一是收集学生的学案,再批,通过看学生落实情况,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备好课后课。二是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学生、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扶措施。学生:一是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主要是自己在课堂参与了多少,展示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学习小组赢得了多少成绩,今后应该怎么办。二是对本节内容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学、群学、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三是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积累,完成拓展练习。“235”模式操作时力求做到三变:即“课堂”变“学堂”;“演员”变“导演”;“一言堂”变成“百家鸣”。处理好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235”模式的尝试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动力及展示自我的平台我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第四章 “235”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一节 导学案的有关概念及地位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它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其核心是“三学”,即学生、学情、学法。重在“导”,核心是“学”,而“案”是基于“三学”的设计。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二、导学案的基本要求1、导学案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知识的堆砌。2、导学案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讲义。三、导学案的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5、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6、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第二节 导学案的原则、特点一、导学案的原则1、主体性: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2、导学性: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3、探究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层次性:必须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5、问题性: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6、反思性:有利于学生总结收获,教师积累经验的“留白处”。7、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增强智慧的创新意识。8、实用性: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二、导学案的特点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4.达标检测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第三节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流程导学案的编写,一般通过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来实现,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一、集体备课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高效课堂下的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学科组或者备课组的教师团队为基本单位,发挥集体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师生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导学案的教学活动。 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二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的学校同学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三是以“文科综合(政史地)”和“理科综合(理化生)”为单位组织的同年级跨学科的集体备课。本节谈到的“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基本单元来探讨的。二、集体备课的标准集体备课做到“四定”:1、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每周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通常要保证不少于两节课时间;2、定地点:按备课组设置教师办公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专门的备课室,这样便于开展集体备课;3、定内容:每次集体备课应先拟定集体备课内容;4、定执笔人:这里的“执笔人”不是指“中心发言人”或者“主备人”,而是指负责将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记录整理形成导学案的备课组教师。三、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一)个人“初备”,形成“初案”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要求全组教师提前进行个人初步备课。教师应立足“以学定教,团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以“备学生”为前提和核心,做好“四个围绕”;1、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预测学习难点,梳理知识重点);2、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和教学情境设计;3、围绕“235”高效课堂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互学、群学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4、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体备课发言准备。(二)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每周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应提前检查本组教师个人备课情况(初案),及时签字确认。集体备课时,教师轮流发言,发言重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站在教者、学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难点、知识链接点、能力培养点、情感渗透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分析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交流时,每一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初步形成一个师生共用的优秀导学案。最后由执笔教师整理好该导学案后以电子稿发给备课组每位教师。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备课不能仅仅停留在主备人对课堂设计的单纯分析上,一定是拓展、挖掘、深度思考、思维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生成有价值的东西。(三)人人“复备”,形成“个案”由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对教师来讲是教学宏观蓝图的构建,不是教学过程细节内容的确定,由于班情不同,学情不同,教师自身教学个性不同,所以任课教师要在集体研讨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删减或增添,将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激趣、点拨等教学设计进一步具体、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四)课中“续备”,形成“续案”。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特征,是一个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性的设计。这里提到的课中“续备”,实际上就是指导学案在课中的过程性设计(“续案”),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对学情的动态性调查,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进程和课堂即时性问题的生成,印证真实的课堂情境与导学案预设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修正学习方案。课中“续备”的过程是以“以学定教”的真实反映,是“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的动态延续和宝贵时机,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保证,当然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的直接考验。没有课中“续备”,就少了真实的课堂生成,少了课堂真正的灵性和创造。(五)课后“补备”,形成“补案”。高效课堂充满了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预设之外的生成。教师要将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在课后及时记载,对导学案进一步修订,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将心得体会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讨。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个阶梯。 四、集体备课的组织与管理1、建立备课组织集体备课通常以一个年级同学科备课组为单元展开,成员组织至少有2人以上,学校领导根据自己的学科必须参与到备课组与教师一起备课。2、完善备课制度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本组教师都是责任人。每次活动,参加人员要自觉按照“四定”的要求,带好备课资料,参加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确定一名执笔人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并负责整理完成集体备课的导学案。集体备课采取“提前一周”的备课形式,即本周备下一周的课题内容,并在本周集体备课结束之前提前布置下次备课的课题。五、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1、集体备课要有“备”而来。完整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是“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个备”,“个备”不充分的课进行“集备”是没有意义的。2、集体备课要“名副其实”。备课组要发挥集体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避免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每位教师轮流主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导学案印一下,每人一份,美其名曰:资源共分享。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序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3、集体备课要“以生为本”。集体备课要以“学”为中心,调查学情、尊重学情,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传统备课一切以“教”为中心,几乎不关注学生的学。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新思考、新想法,也会被一成不变的教案设计抹杀,课堂没有生成,学生没有创造。集体备课应摒弃这种“目中无人”的备课。4、集体备课要“彰显个性”。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不仅仅指教情、师情,更重要的是学情、生情。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5、集体备课要落实一个“研”字。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目标是提升。杜绝走形式,杜绝下载、粘贴、剪贴等“拿来主义”。第四节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遵照以下基本要求:一、研读课标明思路课标为导学案编写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编写的重要参考和基本出发点。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理清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思路,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二、深研教材组内容编写导学案之前,教师必须深研教材,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丰富和重组教学内容,既要“走进教材”,也要“走出教材”。下面将从教材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等四个方面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1、探究深度,探寻方法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价值,探寻学习方法,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即把教材中深奥抽象的内容,精心取合、巧妙整合,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2、拓宽广度,整合资源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从“经验型备课”走进“研究型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从封闭的问题设计走向开放生成的问题设计,从单一的教材资源走向整合的课程资源。3、把握梯度,分层推进导学案的编写应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创新的设计梯度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达到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4、变换角度,创新教材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有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本着“解放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多角度、多视野来审视教材,创生教材,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对抗,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多端思维能力。第五节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导学案基本的组成是: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达标检测、反思评价。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二、知识链接即课前预习,其目的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发现和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为新的探究活动明确研究方向。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三、学法指导导学案不仅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常见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四、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预习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自主学习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五、合作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具有生成性、互动性、问题性、层次性,为学生搭建成果交流、问题暴露、拓展生成的互动平台。展示不是对所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提升。编写导学案合作、展示内容时,既要出示预设问题(包括本节课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又要为生成性问题预留空间(包括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六、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本节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七、反思评价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第六节 导学案使用的基本要求导学案编写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征。所以,导学案的使用既是一个使用的过程,还是一个设计再创造的过程。下面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导学案的二次开发及导学案的使用问题。一、学生使用的基本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做好常识性指导,其次要针对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发挥作用,做好过程性指导。(一)、导学案使用的基本常识认识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导学案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作用。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和“纠错本”被称为高效课堂学习的三件宝贝。活页夹是专门用来收集留存导学案的,可以避免丢失,学生要定期对各科导学案进行整理,作为重要的复习巩固材料。双色笔用于标注导学案上疑难问题、对子的相互批阅、导学案的修改完善。纠错本的使用可以与导学案结合,将导学案里记录的纠错内容归类整理在纠错本上。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导学案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用教材学”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它的使用要依托教材,达到增长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的目的。 (二)、导学案使用基本要求通常,对一个课时或者一个课题的导学案,学生使用要经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独立预习学生拿到导学案后对各模块的整体设计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照导学案,结合教材开始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问题。 2、课中-自主、合作、探究独学:学生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在导学案上做好标注。 对学:将独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学习对子质疑求证,交流分享学习收获,并将成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群学:对学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讨论、探究解决,将收获记录在导学案上。 展示:展示导学案上预设性问题,并将生成性问题(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新成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达标测评: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评。 反思:使用导学案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反思,反思包括: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感悟反思后完成收获、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等。 3、课后-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课后通过导学案的开放性、拓展性作业或活动安排,实现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转变,是实现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等,可以通过查看导学案的问题记载,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地复习。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二、教师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导学案不仅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同步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同样也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一)教师使用导学案的常规要求1、 课前-“预习抽查”、“二次备课” 预习抽查-做好评价、学情调查-确定学习起点-进行“二次备课”。课前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进行二交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优生尝试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教师即时性生成的课堂情境记录在导学案上,一是作为课堂展示内容,让小组将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二是课后进行研究与反思,这是很宝贵的课堂生成材料。3、 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课后,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批阅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子互批、组内批阅、组间互批、学科批阅、教师批阅等。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下节课的重点展示内容。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总结评价,关注潜能生,个别辅导。教师课后补备: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下次集备、修订导学案提供参考。巩固复习:结合导学案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二)教师使用导学案做到“一突出”、“一强化”1、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学,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味、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掌握学习方法,获取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2、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更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小课题的研究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第七节 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6、高效课堂22条作者的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第八节 导学案编写的板式设计(示例)麟游县 学校 年级 导学案(1)科 目课 题课 型设 计审 核复 备编 号班 级组 名姓 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我的学习内容温馨提示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麟游县 学校 年级 导学案(2)科 目课 题课 型设 计审 核复备编 号班 级组 名姓 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我的学习内容温馨提示自主学习尝试新知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展示交流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巩固新知反思评价知识迁移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同伴评价: 小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麟游县 学校 年级 导学案(3)课型: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时间: 课题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难 点知识链接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用时 分钟)合作探究(用时 分钟)展示交流(用时 分钟)达标检测(用时 分钟)总结反思(用时 分钟)同伴评价: 小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第五章“235”高效课堂各学科课型流程及导学案示例第一节 小学“235”高效课堂各学科课型流程及导学案示例 “235”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新知探究课教学流程问题探究课是为了形成某一数学概念,探究某一数学公式、法则或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新知探究教学的课型。其的主要任务是学懂、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将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和新的学习中。导学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科学设计。在学习环节上注重问题生成、展示解决,当堂检测。课堂流程如下:一、课前预习学生对照导学案,一是阅读体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二是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补充完成有关填空;三是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二、课堂学习课中是新知探究课的主要环节,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六个环节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1、激趣引入,明确目标。教师上课后根据学习内容,采用谜语、故事、诗歌、复习旧知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按照学法指导以饱满的情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学生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带领每个成员,通过同质对学、异质帮学、组内群学等,依次使每个成员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内互帮互助,深入探究,梳理出本组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以便在班级展示中解决。在组内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组内,及时了解、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当的进行补充、质疑、点拨、评价。3、班级展示,突破难点。班级展示也就是大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的同时,将本组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提供给大家,请求援助解决。其他小组进行解答、补充完善。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汇报,对精彩发言、创新点要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对难点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引导。4、质疑对抗,知识迁移。学生在展示汇报中,其他学生提出质疑的要及时解答,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本组成员或其他同学。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教师对学生有疑虑、争议的困难问题,或表达不准确,或达不到深度的地方,进行恰当的点拨、讲解、总结和提升。5、达标检测,反馈评价。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让让学生独立、定时完成。学生按时完成后由学科长或教师宣布参考答案,小组长或对子间进行批阅、统计、评价、汇报。教师在现实检测过程中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巡视、了解、掌握情况后,依据各组的汇报和了解的情况进行全班总体情况评价。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跟踪指导,或指定组内成员进行帮扶。要说明的是,设计的拓展拔高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只是针对有余力的学生,可不在评价统计之列。三、课后完善总结反思,整理学案。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整理学案,进行自我反思,并向组长反馈“未清”问题,组长及时将未清问题反馈给老师。教师也要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完成导学案的补备。麟游县镇头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科 目数学课 题梯形的面积课 型新知探究设 计田秋兰审 核复备编 号班 级组 名姓 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学习重、难点理解公式并正确熟练计算梯形的面积。学法指导1、结合课本第88、89页所学,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7、8号同学可以不做。知识链接我的学习内容温馨提示课前【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按照学法指导要求,认真完成你的学习任务,并将你的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重温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发现规律】1.预习课本88、89页内容,学懂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2. 动手操作,制作学具。如果你当小老师,你打算怎样向同学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你能从下列几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或创造一种方法,为在小组内展示做准备吗?方法一: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方法二: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方法三:把梯形沿两腰中点的连线分成两个小梯形。方法四:自己可以创造一种方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完成学习内容,记录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待课内合作探究。课【小组合作 解决疑难】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展示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 2、组内成员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对小组内出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用红笔标出。深入组内,了解学生倾听、补充、质疑情况,巡视指导点拨。【班级展示 突破难点】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有不同看法积极发表。组织学生认真倾听,解答难道问题。【质疑对抗 知识迁移】通过汇报交流,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互动解疑中【达标检测 反馈评价】1、按要求填表名 称面积字母公式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2.8m4cm三角形6.8dm5dm梯形下底:2.8m上底:1.2m1.4m2、3、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4、实践运用(1)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25厘米,面积是13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米?独立完成后在班级交流,组长评价反馈。带号的7、8号同学可以不做。组织小结与同学分享课后【总结反思 整理学案】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235”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巩固练习课教学流程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巩固练习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并促进学生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一、课前温习。在学生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之前,导学案应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强化知识中的基本要素。二是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3情感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二、课堂练习。课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五个环节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课伊始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2、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学生由于有了课前对本节练习所有知识的回顾,在这个环节中要选择或设计一组基础练习题,练习题应与教材例题紧密结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结对交流,寻找知识的遗漏之处,及时帮扶。要求教师要积极深入小组,了解各组解决的情况和遇到的不同问题及难点问题。3、展示交流、答疑解惑。在合作探究之后,各小组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或问题进行班级展示,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提出疑问,围绕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再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学生间对主问题更深入、更激烈的交流讨论,在集体展示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错,并进行反思,寻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在纠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总结同类题型的规律,加深学生的认知。4、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在后面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生所学知识“活”起来。学生按时完成后由学科长宣布参考答案,小组长或对子间进行批阅、统计、评价、汇报。教师在现实检测过程中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巡视、了解、掌握情况后,依据各组的汇报和了解的情况进行全班总体情况评价。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跟踪指导,或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