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园的来历和科举制度的废止.doc_第1页
遐园的来历和科举制度的废止.doc_第2页
遐园的来历和科举制度的废止.doc_第3页
遐园的来历和科举制度的废止.doc_第4页
遐园的来历和科举制度的废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诗经而名的遐园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西方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1900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废除科举)正式废止了科举制度,昔日众举子追求功名前程的“贡院”改建为学堂,众“考棚”也闲置下来。时任山东提学使罗正钧曾出洋考察,回国后欲效仿西方文化教育,遂于1908年请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清*,在原贡院的位置建立图书馆以开启民智。经朝廷核准之后,宣统元年(1909年)3月,罗正钧亲自主持在大明湖西南隅仿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建造了图书馆。 取诗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命名为“遐园”。当年12月16日建成。遐园全园占地约 9600平方米,大门坐西向东,正中嵌有罗正钧手书的“遐园”二字门匾。园内正中为海岳楼,上下60间,为储藏图书之所。楼前为宏雅阁(阁前是阅书室),用以贮藏图书与金石文物。楼西为神龛,楼东为虹月轩,另有金丝榭、碧琳琅馆、提要钩玄之室、明漪舫(儿童阅览室)、浩然亭、朝爽台等建筑,系储藏古碑石、装潢书帖、职员居住及读者休息之所。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强渡黄河,欲攻占济南。蒋介石闻报日军已渡河进兵济南,严令韩复榘统军依托小清河,死守济南。韩得令,却告左右道:“第3集团军只有5师1旅加几个民团,总计不过8万人,多是轻武器,尤其没有重武器。蒋有百万军,一应装备俱全,不死守南京,却要我死守济南,岂非不公!” 遂不理蒋命令,统军撤出济南。在撤出济南以前,韩复榘以“焦土抗战”为名,纵兵在济南等地大肆焚烧抢劫,在撤离济南的前一天,韩复榘下令焚烧各厅局、法院、兵工厂、前总督署等处建筑物。顷刻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遐园也在焚毁之列。前后出师表石刻来历遐园门前绿柳成荫,树下设有茶座,藤桌藤椅,游客们在此小憩品茗,放眼湖中,小船往来如鲫,画舫上传来悠扬的丝竹乐声,十分惬意。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类茶座最怕下雨,遇雨时游客们则争相跑入遐园廊内避雨,故此类茶座被老济南人戏称为“雨来散”茶馆。园内杨柳垂阴,修竹郁森,曲水清清,亭台回廊错落有致。在遐园西廊内南壁上,曾嵌有40多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石刻,落款为岳飞手书,石刻后面还有清同治十年左宗棠的评语:“断非赝书无疑。”然而,这一石刻的字迹与现存岳飞手书字迹风格迥异。也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此石刻系明朝白麟伪托之作。这一石刻虽非岳飞手迹,但其书艺精湛,仍不失为佳作精品。此石刻现已移至山东省博物馆收藏。这些石刻的来历也颇值得一提。济南名士杨鹤年(1842-1922)先生深感清末内忧外患,决心将祖传的前后出师表明拓珍本翻刻分发,以激励人们爱国之情。他亲往南山选购上好石料,又去泰安选聘刻碑高手来家,费时三年,刻碑42方,存放于后院北屋,后不久老先生病逝。后其子杨明漪先生将 42方碑石依顺序砌于后院墙壁上,并筑游廊遮护。日寇侵华后,杨家曾两度用灰泥涂掩保护,外人难以辨认,杨明漪先生于解放前病逝。解放后,其后人经杨明漪至交、时任济南市政协委员的秦文炳先生介绍,于1956年将这些石刻捐给国家,移砌于遐园内。见证日本投降的“奎虚书藏”1909年建馆时制定的山东省图书馆章程规定:“凡山东人著作,搜罗必备,别为一部,以征是邦之文献。”建馆时全馆藏书就有91000多卷,后来陆续收购和接受了大量的私人捐赠藏书,到1916年,遐园藏书已达13万卷。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日军*火轰击城区,馆舍建筑和藏书文物遭到严重破坏。事后图书馆曾以被炸毁残书设专架在阅览室展示,书曰:“呜呼!我国人其念之!”惨案发生后,适逢大雨连绵,房屋无不塌毁渗漏,书籍、标本、仪器损毁不计其数。1929年8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以省立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甚重,非切实地整顿、改良办法不可”,改任王献唐为馆长,负责主持重修工程。1934年山东省*拨款5万元开始筹建新藏书楼。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傅增湘亲笔题写了新藏书楼名“奎虚书藏”,其意为“奎星主齐,虚星主鲁,奎虚者,齐鲁之分野也。”从遐园园内抬头向西看,就能看到“奎虚书藏”。 这座楼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在当时属于“摩登建筑”,建造时面朝东,在空间上与遐园融为一体,在济南比较少见。遐园和“奎虚书藏”有一小门相通。跨过小门,“奎虚书藏”藏书楼就在眼前。建筑坐西面东,平面为“山”字形,红砖砌墙,平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按五段处理,南、北两端和中间部分稍突出,基本为现代建筑风格。建筑顶部女儿墙做叠落状马头墙处理,正中为“奎虚书藏”四个大字。南、北两端的女儿墙也采用叠落的马头墙形状,与中间部分相呼应。楼的正门是木制的,经历了70多年的风尘。据说,楼内的黑色木门是从德国汉堡码头运到天津港,又用牛车从天津拉过来的,整个过程历时3个月。新藏书楼建成后,山东省立图书馆进入了自建馆以来最兴盛的时期,成为国内知名的省立图书馆之一。 此后,“奎虚书藏”一直作为藏书楼。 在山东省图书馆二环东路新馆建成之前,众多善本图书都珍藏于此。1945 年,“奎虚书藏”一度成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司令部大礼堂,日本在济南的投降仪式就在“奎虚书藏”一楼大厅举行。当年12月27日,日本向山东人民投降这天,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曾挥手题就了“我武维扬”匾额。如今,“我武维扬”匾额就在受降遗址旁边的房间里,经现场测量,该匾长2.75米,宽1.11米,重约150公斤。“我武维扬”四个金色的大字遒劲有力,另外上面还写有“民国卅四年十二月廿七日受降纪念”字样,落款为“李延年题”。 匾的背部还详细记录了“计划者”、 “监工”、“工程师” 和“介绍人”的名字。科举制度废除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科举是中国封建皇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汉代,隋唐时期形成制度。明清两代考生首先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中凛生,由官家按月发给粮食;成绩次好的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限制。成绩再次的是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人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能参加正式科举考试。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北。录取的人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参加考试的人是贡士。考取后称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上面所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根据这一制度秀才是功名的起点。如果在三级考试中都名列第一,这就是连中“三元”。据史书记载,自实行科举考试起至废科举,连中三元的有十三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其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制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玉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具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