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20XX年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年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1特征码bqebtpukfwwdxzntidog摘要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 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著名的“羚羊峡”。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寺至砚坑口)1。关键词西江 地貌 羚羊峡 新构造运动 河道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后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实习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一、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附近多低山。图羚羊峡附近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一西江早期古河道一西江中期古河道一西江现河道二、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 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 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峡。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很大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三、 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羚羊峡的形成, 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密切相关。更新世中晚期, 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 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 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 使烂柯山南部上升, 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 造成了河道闭塞, 河水倒流, 需要寻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 旱峡地区相对下降, 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 经长期风化夷平, 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 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 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 断裂破碎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 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 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强烈, 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行刻蚀。更新世末期, 烂柯山北部上升, 旱峡缓慢抬起, 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 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 羚羊峡谷初具规模, 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 今日之西江水, 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 作第二次改道, 形成了著名的“ 羚羊峡” , 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 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 旱峡”。肇庆市附近沙头地区西江袭夺湾平面图实习总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肇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与,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通过实习,也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