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刀辨位诊治新思路课件_第1页
颈椎病针刀辨位诊治新思路课件_第2页
颈椎病针刀辨位诊治新思路课件_第3页
颈椎病针刀辨位诊治新思路课件_第4页
颈椎病针刀辨位诊治新思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针刀 辨位诊治新思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分清证候证型,因证施治 西医注重辨症论治,通过各种诊察手段,确定病症,对症下药; 针刀更强调辨位论治,辨清病变部位,有的放矢,刀至病所。,针刀所强调的“病位”,不仅仅是一个大致的、平面的部位,而是一个具体的、立体的、三维的病位。 辨位诊断,是我们针刀治疗的先决条件。只有辨清病变的部位,并精确到具体的组织和层次(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然后有的放矢的刀至病所,病痛才能迎刃而解。,如何诊断病损部位和层次?是否有规律可循?通过临床观察,脊柱、四肢骨突部位(肌腱、韧带的起止点),或者骨组织旁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的部位,是人体容易损伤的部位。这一点为针刀临床辨位诊断提供了思路,为针刀治疗提供了安全的入路途径。,辨位诊断的步骤,问诊: 通常病人主诉的疼痛区域既是病变部位。 根据临床症状推断病变部位。 触诊:在上述部位仔细触摸、按压、拨动,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阳性反应物),并确定范围、形状、方向、层次、硬度和活动度。 浅层病变(筋膜、肌肉)硬结条索很易摸到,触压痛明显,易推动; 深层病变(韧带、关节囊)硬结条索需用力按压、拨动才能触及,且压痛深在,酸胀感明显,不易推动。,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有关的书籍文献都有详尽的阐述,但无论多么权威的报道都无法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思路都不能精确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来探讨颈椎病的针刀辨位诊断思路和安全操作方法。,颈椎病的辨位思路 从症状推断病变部位。 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主要上下项线之间(椎枕部) 次要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1横突、C2棘突旁 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主要C4-T1后关节、横突,中、后斜角肌止点。 其次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肩胛冈、冈下窝)、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肩峰下和三角肌下滑囊、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着重点:颈椎骨各突起(棘突、横突、关节突) 其次:上下项线之间、肩臂等部位 注重诊察病位的层次和形态。,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棘突正中:碰到坚韧的项韧带即切刺,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2.0cm,多为斜方肌、头夹肌、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损伤点。斜向内侧朝棘突旁骨面方向切刺,或垂直于椎板、关节突骨面逐层切刺,不强求到骨面,落空感即止。 关节突:后正中线旁开35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针刀与关节突骨面垂直逐层切刺,先松解浅层的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沿关节突的骨面向内外铲切。,颈椎关节突后外侧方入路依据及安全性: 如图所示:颈椎椎板之间的间隙较大,而位于椎板外侧的关节突呈叠瓦状排列,并呈一与皮肤平行的弧面,上下关节突有关节囊连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时,此处肌肉较薄,很容易触及关节突骨面。所以从关节突的弧面进针既能轻易到达关节突骨面,又不易进入椎管。,横突后结节: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针刀与横突尖骨面垂直逐层切刺。 横突前结节:横突后结节往前约1.5cm处,大都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针刀与横突尖骨面垂直逐层切刺。 注意: 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逐层切刺肌筋膜,再探索轻摆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切刺,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颈椎横突侧方入路依据和安全性: 颈椎横突较短小,位于关节突前方,与关节突几乎是在一个矢状位上,所以很难保证从后位入路针到的是横突。而侧卧位横突更容易暴露、触及。,颈椎的神经根出椎间孔后绕行于椎动脉后、外侧方,其前支出横突前、后结节之间的脊神经沟往前下,椎动脉其实被神经根包绕保护,侧位针横突后结节,针刀若要刺到椎动脉必须先过神经根这一关!而前结节只要针刀往后外侧方靠,也不会刺中椎动脉。所以,术前精确定位,术中轻巧操作,是不会损伤椎动脉的。,椎枕区(颅底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浅层:由内向外分别有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 深筋膜:有数条往上的皮神经穿行而过,由内往外分别是: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在穿行(出)椎枕部时容易受到来自椎枕部紧张挛缩的肌腱、筋膜的卡压、刺激 深层下项线:枕下肌群止点,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三肌围成枕下三角,椎动脉在此过C1后弓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孔,椎枕肌的损伤,寰枕、寰枢关节的错位,容易卡压、刺激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眩晕。,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成三等份,临床上发现: 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解剖层次: 浅层:前者相当于斜方肌的外侧缘,有枕大神经穿出,后者相当于头夹肌的内侧缘,有枕小神经穿行,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而上述三神经与额颞部的眶上神经和颞神经有着广泛的交通支,椎枕部肌群的损伤,常可卡压或刺激这三条神经,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 深层:前者相当于头后小直肌的止点,后者相当于头后大直肌和头上斜肌的止点。,所以,上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