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doc_第1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doc_第2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doc_第3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doc_第4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创)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某农业研究所项目编报时间:2010年10月目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二、建设规模1三、建设内容1四、项目总投资1五、资金筹措2六、投资使用计划2七、建设期限2八、项目效益2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一、项目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12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2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12三、人员及其构成13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获奖情况14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21六、资产与财务状况21七、协作与技术依托单位情况22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24一、拟建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24二、项目产品市场分析26三、市场竞争优势27四、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28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0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30二、建设规模30三、产品方案31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2一、选址原则与要求32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32三、项目建设地点的条件和现状33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5五、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36六、所选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和现状图37第七章 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37一、农艺技术方案37二、设备选型42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46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6二、项目建设目标46三、项目总体规划布局47四、建设内容47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58一、环境保护58二、安全生产60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62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2二、项目建设后的运行管理67三、项目实施进度69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72一、投资估算72二、资金来源76三、资金运用77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79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79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79三、项目盈利能力79四、借款偿还能力81五、不确定性分析81六、社会效益分析82七、生态效益82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84一、综合评价84二、问题与建议85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4项目主管部门:二、建设规模本项目在安徽省合肥市*区*镇采用良种繁育技术,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三、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建低温低湿库100m2、常温库800m2、物资库200m2、农机具库200m2、晒场2000m2、质检、挂藏室400m2、种子晾晒棚200m2、加工厂房400m2、暂存仓1000m3;土地平整700亩,土地改良700亩,新建灌溉水井2眼,修建排灌渠系4km、田间道路5km;配套完成配电间、输变电线路、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购置灌溉、质检、制冷、加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49台(套、件)及农业机具40(套、件)。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总投资582万元,其中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选址*区*镇百里村108国道旁)投资255万元,占总投资的43.81%,田间工程建设投资99.2万元,占总投资的17.04%,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投资41.7万元,占总投资的7.15%,仪器设备购置费87.7万元,占总投资的14.88%,农机具购置费20.87万元,占总投资的3.59%,新品种引进补助费3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科技推广费投资31.0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项目管理费投资14.7万元,占总投资的2.53%。五、资金筹措本项目拟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资金2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172万元。六、投资使用计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两年,第一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土建工程及部分田间工程,用款407.4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70%,第二年完成田间工程、附属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试生产,用款174.7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31%,第三年投入正常运行。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即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八、项目效益项目完成后,建成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增良种生产能力355万公斤。新增种子加工、仓储能力355万公斤,推广新品种7个,新增新品种推广能力120万亩,新增固定资产503.27万元。经测算,项目正常投产年销售收入1837万元,利润总额377.15万元,净利润275.37万元,投资利税率47.83%,税后投资回收期5.1年,税后财务净现值(I=8%) 1017.5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29.53%。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2、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3、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4、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办发200879号);5、关于印发国家农作物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农办科200158号);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产品方案1优质早稻良种万公斤1062优质中稻良种万公斤903优质晚稻良种万公斤170二建设规模1生产性基础设施平方米4310建构筑物立方米1000立筒仓2田间工程亩(1)土地平整亩700(2)土地改良亩700(3)排灌渠系米7000(4)田埂及田间道路米5000(5)机井(含配套设施)眼23生产性辅助设施(1)变配电间平方米50(2)围墙延米2000(3)输变电线路米2000(4)地中衡台14仪器设备台(套件)495农机具台(套件)407新品种引进补助33按比例控制7科技推广费31.03按比例控制8项目管理费14.7按比例控制三总投资万元582四资金来源万元1中央投资万元2802地方配套万元1403自筹资金万元172不含流动资金五效益指标1年总收入万元1837正常投产年2年利润总额万元377.153投资利税率%47.83免农业税4投资利润率%47.835税后投资回收期年5.17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1017.5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9.53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指出,“十一五”时期,要把粮食增产作为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目标,大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重点技术,加快适用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类粮食品种九大优势产业带为重点,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超级稻等高产优质良种的选育推广,集成推广一批高效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与工程设施结合,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良种供应能力和辐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五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投资安排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加大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区域骨干性、示范指导性项目,改善和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安排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原原种扩繁基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水产品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秸秆养畜等8类项目。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的安徽,耀眼处在于它的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多年来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水稻生产面积、水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多年来,全省粮食生产能力一直稳定在175亿公斤以上,每年调出粮食35亿至40亿公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未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安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290亿斤增加到2004年的370亿斤,2005年又上升到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在2004年、2005年连创新高后,再创第三个历史新高,达到380亿斤。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粮食供应上为国家做出新贡献。合肥市农科所作为安徽省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建设承担单位,并组织具有农业资质的工程资询单位安徽三星咨询有限公司、有关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产粮区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和城镇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国家基本耕地,加上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备受关注。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均耕地水平仅为世界的44.5%。1997-2003年的七年间,全国耕地净减近1亿亩,年均净减1422万亩。即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仍需占用耕地,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耕地的总需求将达20亿亩,按粮食安全保证率95%和目前的占地趋势推算,届时耕地缺口将达到1.3亿亩。因此,在耕地少、人口多的背景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是依靠农业科技,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本项目繁育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优质的基础上较好地协调了产量和抗性的关系,比原有优质常规稻增产510%以上。因此,本项目的提出,可进一步提高优质食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2是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半数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从1985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进口大米8001000万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稻米品质欠佳,粮食生产与销售脱节,稻谷产品产销不对路,优质稻生产基地缺乏,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水平低。同时,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大市场,将面对国外优质大米特别是泰国大米等的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科学合理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项目繁育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较好地协调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通过这些优质水稻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可为推动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3是确保水稻种子质量、促进种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种子作为特殊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诸项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率占到31%左右而居首位,繁育和推广良种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重要举措。因此,从种子的源头抓起,建设育种繁育基地,可保证生产用种的种子质量。另外,由于我国种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育、繁、推衔接不够紧密,产业化经营层次相对较低的问题。本项目通过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可增强种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种业企业的发展。4是加快区域良种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安徽省是国家13个省级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生产是安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安徽水稻种子生产基础薄弱,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可发挥安徽水稻良种生产的比较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5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需要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而增收最困难、最缓慢的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加入WTO之后,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可能性最大,这些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安徽是我国粮食主产区,通过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可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介入生产领域,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建设单位名称合肥市农科所。2建设单位性质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情况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三、人员及其构成1、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责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合肥市农科所是科技型的民营种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根据种子行业的特点,致力于结构与机制的创新,以资本关系为纽带,通过出资参股形式,整合与优化育种、制种、市场、管理和资金等相关资源,使全体股东形成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公司组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任命了1名总经理和2名副总经理,组成核心管理层,下设科研部、生产质检部、经营服务部、资产财务部和综合管理部5个职能机构,建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内部竞争”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责明确,人员结构合理。2承担本项目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业绩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获奖情况公司注重科技开发,历年投资科研经费占年度销售收入的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31。2007年的科技开发经费达到199万,占年度销售收入的7.2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生产经营权的优质水稻品种介绍如下:(1)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1.5天。株高82.97厘米,株型适中,茎秆中等,剑叶挺。亩有效穗22.27万,每穗总粒数97.01粒,实粒数74.48粒,结实率77.57%,千粒重21.82克。出糙率75.7%,整精米率54.9%,粒长7.4,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3.3%,直链淀粉含量13.3%,胶稠度72。稻瘟病抗性,苗瘟2级,叶瘟0级,穗颈瘟0级,接种鉴定3级。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431.79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4.72%;2001年平均亩产387.14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2.49%。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2)中98-19号 (皖审稻200200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0.3天,株高82.75厘米,株型集散适中,亩有效穗22.12万,每穗总粒数88.98粒,实粒数77.79粒,结实率87.31%,千粒重23.78克。出糙率78.5%,整精米率52.0%,粒长7.7,长宽比3.1,垩白粒率38%,垩白度3.8%, 直链淀粉含量12.9%,胶稠度88,稻瘟病抗性,苗瘟0级,叶瘟2级,穗颈瘟0级,接种鉴定2级。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445.12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7.85%;2001年平均亩产410.42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8.77%。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3)皖早籼55号 (皖审稻2003103)选育单位: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7天,比对照浙733迟熟3.4天。株高85.99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剑叶短挺、色淡,后期落色好。亩有效穗23.12万,每穗总粒数93.74粒,实粒数78.72粒,结实率84.07%,千粒重22.94克。出糙率79.2%,整精米率37.4%,米粒长7.3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0%,垩白度7.1%,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97mm。病区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苗瘟0级,叶瘟0级,穗颈瘟0级。产量表现:2001一2002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1年平均亩产415.77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1.72%;2002年平均亩产431.87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7.19%。适宜地区:皖西北地区种植。(4)皖晚籼33号 (皖审稻2003112)选育单位:安徽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肥市种子公司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2.4天,比对照皖晚籼19号迟熟2.7天。株高92.3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亩有效穗21.88万,每穗总粒数98.15粒,实粒数80.77粒,结实率82.28%,千粒重19.93克。出糙率78.1%,整精米率71.7%,种皮深红色,米粒长7.2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14%,胶稠度7lmm,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病区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苗瘟3级,叶瘟4级,穗颈瘟0级。 产量表现:2001一2002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1年平均亩产434.88公斤,比对照皖晚籼19号减产8.29%;2002年平均亩产342.92公斤,比对照皖晚籼19号减产0.74%。 适宜地区:皖中南地区种植。(5)中选972 (国审稻2003144)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南部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3天,比对照威优402早熟0.4天,比金优402迟熟1.5天。株高94.7厘米,株叶形态好,长势繁茂,分蘖力偏弱,茎秆粗壮,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万穗,穗长20.8厘米,每穗总粒数117.7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8.1克。抗性:叶瘟5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13%,白叶枯病5级,白背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2.7%,长宽比2.8,垩白米率100%,垩白度79.5%,胶稠度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1%。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南部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0公斤,比对照威优402增产4.04%(极显著);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497.5公斤,分别比对照金优402、威优402增产5.92%(极显著)、2.71%(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4.9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减产5.22%。(7)中佳早2号 (皖审稻2005003)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7.0天,比对照浙733早熟2.0天。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但穗粒数少。株高83.7厘米,亩有效穗20.8万,每穗总粒数112.8粒,实粒数92.4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7.3克。出糙率79.8,精米率77.4,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9,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5.00,胶稠度74mm,粒长7.3mm,长宽比3.3,透明度3级,碱消值7级。米质达国标3级,部标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颈瘟0级。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54.21公斤,比对照皖早籼53号增产1.98%;2004年平均亩产475.93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1.58%。适宜地区:皖中北地区种植。(7)中优早13号 (皖审稻2005004)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8.5天,比对照浙733早熟0.5天。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色淡绿,剑叶长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较低,杂株较多。株高83.5厘米,亩有效穗25.2万,每穗总粒数102.8粒,实粒数79.8粒,结实率77.7%,千粒重24.7克。出糙率78.1%,整精米率45.0%,垩白粒率7.0%,垩白度1.2%,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75 mm,粒长7.7mm,长宽比3.3。米质达部标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颈瘟0级。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40.77公斤,比对照皖早籼53号减产1.04%;2004年平均亩产457.41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3.70%。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8)皖早籼59号 (皖审稻2005015)选育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0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0.7天。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剑叶宽短,叶较披,分蘖力较强,有效穗中等,结实率较高,后期落色好。株高81.7厘米,亩有效穗21.4万,每穗总粒数102.7粒,实粒数87.8粒,结实率85.7%,千粒重23.2克。出糙率79.5%、精米率74.7%、整精米率47.2%、垩白粒率31%、垩白度4.5%、直链淀粉含量24.07%、胶稠度32mm、粒长7.4mm、长宽比3.0。米质达部标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3级,叶瘟3级,穗瘟5级。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55.88公斤,比对照皖早籼53号增产2.35%;2004年平均亩产449.95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减产7.75%,达极显著水平。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9)中佳3号(皖审稻2005043)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4.5天,比对照汕优47迟熟0.7天。该品种株型紧凑,群体生长整齐,叶色淡绿,剑叶挺直,分蘖力中 等,有效穗较多,穗粒数较多,千粒重小,后期落色好。株高106.7 厘米,亩有效穗21.5万,每穗总粒数122.5粒,实粒数90.0粒,结实率73.5%,千粒重20.0克。出糙率79.8%、精米率78.5%、整精米率71.3%、垩白粒率10%、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l7.00%、胶稠度80mm、粒长7.8mm、长宽比3.7。米质达国优l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5级,穗瘟7级。产量表现:2003一2004年参加安徽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357.29公斤,比对照皖晚籼32号减产14.99%,极显著;2004年平均亩产471.72公斤,比对照汕优47减产7.23%。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10)中选181 (国审稻2003143)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5天,与对照浙733熟期相当。株高97.7厘米,株型偏散,分蘖力较弱,后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21.5万穗,穗长20.7厘米,每穗总粒数107.2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8.9克。抗性:叶瘟7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11.4%,白叶枯病5级,白背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2%,长宽比3.0,垩白米率100%,垩白度43.3%,胶稠度4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7%。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0公斤,分别比对照舟903、浙733增产17.53%(极显著)、11.50%(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77.9公斤,分别比对照嘉育948、浙733增产14.34%(极显著)、5.31%(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3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1.74%。 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公司成立以来,坚持实施“优质高效”的品牌战略,建设了1.7万亩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质检、加工、仓储设施(设备),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构建了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规范化的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依法经营。天仁种业有限公司具备较雄厚的技术力量,总部技术人员中有高中级职称人员5人,初级11人,聘用农民技术人员20多人;基地技术人员中有高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80多人,还培养了近万名制种经验丰富的熟练员工,具备了年制种面积10万亩的管理能力,是目前国内杂交水稻异地制种生产管理面积最大的企业。公司已与育种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国水稻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有势力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院(所)企合作关系,具有雄厚的科研育种能力。六、资产与财务状况合肥市农科所2007年底总资产8750.82万元,总负债3594.13万元,固定资产总额2127.25万元,年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1289.27万元,净利润1977.38万元。公司曾于2007年4月份在合肥市农发行贷款400万元作为杂交水稻种子收购资金,该笔贷款本息已于2007年4月份全部还清;2007年4月和5月分别再在合肥市农发行贷款310万元和200万元进行异地制种种子收购入库用;截止到2008年8月31日公司银行存款201万元整,其中8月货款回笼合计521万元。由于公司还贷及时资信好,2008年市农发行授予天仁种业公司为A级信用单位。七、协作与技术依托单位情况公司已与专门的科研育种机构和较强的技术力量的中国水稻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有势力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院企合作关系,具有雄厚的科研育种能力。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所,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现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2003年经科技部等部门批准为非营利性农业科研机构。研究所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国水稻研究所集中了多学科的水稻研究人才,人员结构合理,仪器设备先进,具有系统地开展杂交水稻育种、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队伍和条件。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国家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均设在其内。有1000余亩的科研试验用田和5000余亩的示范用田,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气候箱群、温室、网室等先进科研配套设施。“十五”期间,中国水稻研究所紧紧围绕中国农科院党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建设目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所、人才强所、开放获所”三大战略,水稻科技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高。“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参加评估的1077个农业科研机构中,在22项评估指标中以107.74的总分名列第一。中国水稻研究所不仅具有多种学科的专家和成果储备,后续新品种的不断推出也具备诸多优势条件,所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大多适应安徽、浙江、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在全国率先选育出第一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和保持系,并实现三系配套。1978年,该所因“籼型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大成果而获得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几十年来,经过几代育种人的辛勤耕耘,该所不但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同时锻炼了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培植了雄厚的科技实力,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近年来,不断有新成果、新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选育的“新优皖22号”1998年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汕优皖24号”1998年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十五”期间选育的品种有“皖早籼55号”、“皖早籼59号”、“中优141”、“博优141”、“金优9901”等品种(组合)通过安徽省审定。该所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为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一、拟建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1国际市场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5/07年度,世界水稻收获面积估计为1.517亿公顷,比上年度增长2.3%;水稻单产估计为3.99吨/公顷;世界大米产量估计为4.071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由于年初库存较少,大米总供应量估计为4.789亿吨,比上年度下降2%。这是世界大米总供应连续第四年出现下降。2005/07年度,世界大米消费量估计为4.14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00万吨。由于本年度消费超过产量800万吨,世界大米年终库存估计为7470万吨,比上年度下降11%。这是世界大米年终库存连续第五年出现下降,并且是自1982/1983年度以来数量最少的一年。由于供应减少、消费增加,国际大米价格仍有继续上行可能,对国内大米市场起到带动作用。预计明年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扬。据估计,到201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78.3亿,人口的急剧膨胀与库存量的连年减少势必造成稻谷供给不足。2国内市场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水稻生产第一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水稻产量的1/3,自90年代起我国谷物产量就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优质水稻品种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开发,推动了优质水稻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并由此直接带动优质水稻种子及其上游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上升。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关键因素。据统计数据,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48400万吨,消费量为49775万吨,产需缺口1375万吨。2007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06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粮食产量49747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万吨,增产2.8%;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2.7%;2005年我国总人口大约在13.3亿,2010年增加到13.7亿,粮食需求量将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提倡健康生活理念,重视食品安全与营养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将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局部地方将向富裕型过渡,居民的营养水平将不断提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未来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平稳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对大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育种家们已初步解决了水稻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新育成的许多优质水稻品种也能实现高产稳产,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从而导致生产上对优质水稻良种需求的稳定增长。3本区域市场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大省,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在2004年、2005年连创新高后,再创第三个历史新高。2007年水稻生产主要特点是面积稳定恢复,单产、总产双超历史。200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为4949.37万亩,其中常规水稻种植面积1310万亩,需种量7500万公斤以上,且市场需求较稳定。近年来,由于经济发达省份大幅度调减水稻种植面积,转向生产其它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安徽省为发挥自有农业生产优势,适时提出把我省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战略目标,生产优质大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国内粮食供应主要立足于自给,这也为我省发展优质水稻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必将带动对优质水稻种子及其上游产品的需求。综上所述,加快安徽省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是安徽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项目产品优质水稻良种具有较强的市场前景。二、项目产品市场分析1市场定位及销售区域本项目建成后所生产的产品是优质水稻良种。市场定位于安徽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及粮食加工企业的原粮生产基地。本项目产品的销售区域为立足安徽省,面向全国、辐射长江中下游各省份的适宜区域。2生产规模的确定根据优质水稻良种的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徽省优质水稻良种每年需求达1310万公斤以上,本项目良种繁育规模确定为355万公斤,占省内市场份额的27%,繁育的优质水稻良种可供120万亩大田生产。3价格分析预测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将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萎缩,杂交稻种子价格近几年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而优质水稻良种市场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大。其原因一是杂交稻品种的多、乱、杂,新品种层出不穷,农民们应接不暇,加上其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米质普遍较差,从而农民转向种植一些老的大路品种和常规品种;二是种子企业存在的无序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大量制种,导致杂交稻种子的大量积压,不堪重负;三是粮食市场对优质稻谷的需求使米质相对较差的杂交稻谷销售越来越不顺畅。本项目根据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特点及市场需要,预计将向市场销售优质水稻良种355万公斤,其中:早稻良种106万公斤,每公斤售价4.4元,中稻良种9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5.5元,晚稻良种17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5.5元,产品定价低于市场同类产品,可为后续繁育品种留出价格上升空间。三、市场竞争优势(1)品种优良:本项目繁育的水稻品种是已通过安徽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品质优良,综合性状好,较好地协调了优质与高产、抗性之间的矛盾,保证了这些品种在生产中的竞争优势。(2)技术领先: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以后,良种繁育技术采用“株系循环法”,该技术与其它良种繁育技术相比,不仅可保证生产的原种和良种质量高,而且繁殖系数大、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保证了基地可以为生产上提供质多价廉的优质水稻良种。(3)后续优势:本项目产品优质水稻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利用其生产的优质稻谷和优质稻米在粮食市场上比普通常规稻和杂交稻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保证了农民种植优势水稻品种积极性的提高和优质水稻良种的进一步扩大推广。四、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但是通货膨胀、价格波动等粮食流通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动可能给本项目带来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投资成本上升、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生产能力下降等几个方面。从项目敏感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以上几个因素对整个项目的影响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尽管如此,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将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积极采纳咨询专家的合理化建议,提高风险的预测分析能力和降低风险的动作处理能力。我国已加入WTO组织,粮食包括水稻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虽然稻米价格从低位徘徊到2002年起有所回升,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能排除未来价格再度下降的可能,由此可能会导致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水稻播种面积减少,直接影响市场对稻种包括优质水稻种子的需求。对策:确立种子是商品,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观念。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指导,认真搞好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制定科学的繁(制)种计划,以销定产,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30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跟优质水稻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步伐,确定其种子的生产规模。依据农业部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就全省优质水稻生产和项目承担的现有基础而言,本项目确定建立9141亩的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是合理可行的。二、建设规模本项目建成时达到的生产规模是年生产优质早稻皖早籼59号、皖早籼55号良种106万公斤,优质中稻中佳3号、中选181良种90万公斤,优质晚稻皖晚籼33号等良种170万公斤。本项目通过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建低温低湿库100m2、常温库800m2、物资库200m2、农机具库200m2、晒场2000m2、质检、挂藏室400m2、种子晾晒棚200m2、加工厂房400m2、暂存仓1000m3;土地平整700亩,土地改良700亩,新建井两眼,修建排灌渠系7km、田间道路5km;配套建设配电间50m3、输变电线路2km、围墙或围网2km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购置灌溉、质检、制冷、加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及农业机具等,在安徽省合肥市*区*镇百里村107国道旁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建成达到生产能力时,良种繁育规模能够得到很好保证,生产的良种可以达到良种质量标准,从而可以为生产上提供量多质优的水稻种子。三、产品方案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包括优质早稻品种中早17号、中98-19号、皖早籼55号、皖晚籼33号、中选972、中佳早2号、中优早13号、皖早籼59号、中佳3号、中选181良种。项目建成达到生产规模时,年生产原种37750公斤,供良种田繁育用种;年生产优质早皖早籼59号、皖早籼55号良种106万公斤,优质中稻中佳3号、中选181良种90万公斤,优质晚稻皖晚籼33号等良种170万公斤。良种质量达常规稻良种质量标准,即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选址原则与要求1所选地点位于国家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并且水稻生产为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和产业。2项目区具有区域代表性,且可依托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院所,辐射性强。3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集中连片,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4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水源好,土壤肥沃无污染,排灌通畅,基本达到旱涝保收。5天然隔离条件较好,未发现植物检疫对象。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根据以上原则要求,本项目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设在安徽省合肥市*区*镇,距离合肥城区15公里。该处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旱涝保收,交通便利,有利于种子繁育、加工和贮藏,是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的理想地点。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9141亩,其中建设保种圃3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各类建构筑物建设地选址合肥市*区*镇百里村107国道旁,距离合肥市7公里,占地面积15亩。新建低温低湿库100m2、常温库800m2、物资库200m2、农机具库200m2、晒场2000m2、质检、挂藏室400m2、种子晾晒棚200m2、加工厂房400m2、暂存仓1000m3。建构筑物建设用地15亩属自有土地(见附件);良种繁育地全部采取租赁方式,已经与*镇签订了三十年或十年合同(见附件),土地权属清晰。三、项目建设地点的条件和现状1、自然条件(1)位置面积合肥市*区位于安徽的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114911337,北纬27312751之间。东靠安源区,南接莲花县,西邻湖南醴陵市,北连湖南浏阳市。总面积853.4平方公里,是安徽的西大门。*区,有1个经济开发区,10个建制镇、1个街道办事处、171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40.15万人。(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抚水河和草水河及其支流纵横境内,西流湖南醴陵,属洞庭湖水系。且地下水分布较广,易开采,水质好,矿化度低。水资源丰富,分布较均匀,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及项目建设用水等方面的需要。项目区境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具有悠久的杂交稻制种历史。(3)气候特征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数约170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为-9.3,年平均气温17.3;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703毫米。无霜期长达270天。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是全国重要的水稻育种和繁种基地。2、基础设施条件*区交通十分发达,产品可直发全国各地。通过浙皖铁路复线与京广、京九两条大动脉相连。火车站在距公司扩建仓储加工中心地点1公里处设有货运站,货物吞吐量达9666吨。公路便利,320、319国道,沪瑞、泉毕高速公路双十字纵贯全境。从湘东到长沙黄花飞机场,仅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距昌北国际机场200余公里,经由高速公路直达。319国道和规划中的长厦战备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区内有发达齐全的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等通讯网络和设施,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区与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区毗邻,等距离辐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武汉三镇,是一个位置特殊、交通发达的边关重镇。境内的萍水河西注湘江,曾是皖湘之间的黄金水道。浙皖铁路复线,107国道,沪瑞高速公路,三条现代交通大动脉贯穿湘东全境。从湘东到长沙黄花飞机场,仅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319国道和规划中的长厦战备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一条河流,二条铁路,三条高等级公路,织成了一个现代交通网,密集快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