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题 目: 自是花中第一流论李清照咏桂词 院 系: 文学院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15日 目 录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12页引言 23页一、李清照咏桂词思想内容的赏析36页(一)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二)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三)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二、李清照咏桂词的艺术特色68页(一)1、“比”的运用2、白描辅之以议论的写作手法的运用3、抑彼扬此反衬手法的运用(二)1、词人运用特写镜头2、把桂花人化(三)创造性语言,大众口语化语言的运用结语8页参考文献8页自是花中第一流 论李清照咏桂词 【中文摘要】在女诗人寥若晨星的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女诗人是不得不提的。特别是她的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两宋之际女词人,其词的创作,可以根据婚前、婚后、以及南渡后时间为分界线,以婉约词著称。王士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清代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则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之本色”,所以又有“词家二李”,词国“男女二皇帝”之称。在她现存的词中,有四分之三的词写到了花,有梅花、菊花、荷花等众多花。而尤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美丽的易安居士,也正是因为这种美丽的与众不同才称得上是第一。李清照的桂花词为我们展示了易安居士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多舛的命运时所散发的那种独特的感情美、心灵美,及其有机地交织融合成的一种天衣无缝的艺术美。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女子,如桂花般静默沉稳,淡淡的而非艳丽的,不惊的而非喧闹的,那是一名普通却又特别的女人成长后的蜕变。而我们也会从中了解她的心灵历程,从而加深对词中自我形象社会意义的正确认识。总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可以看出易安在她的咏桂词中着重刻画的是桂的高洁品格,咏桂即是咏己,咏桂词正是李清照自身的写照。【关键词】李清照; 桂花; 高洁品格; 感情美; 心灵美; 艺术美Abstract:Poetess rare 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 poetess I must mention, in particular her word, no one does not work, its refining Department won the seat of the Muso its Korea at direct participation of the class of the piece of jadecover not only overlooks the women, straight For the overwhelming eyebrows, she is zhao. Qingzhao, No. Anju Shi Yi,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ong Dynasty poetess, the word creation, before and after marriage, and crossed the time for the line, Ci. Wang Shi says: graceful Yian for the case, bold young Ann said , the Qing Dynasty Shen Qian lyrics miscellaneous say claimed men in Li Yu, Li Yian Girls, most is when the true nature of the line , so another word home Lee , the word country male and female emperor, said. Existing words, three-quarters of words written to the flower, plum, chrysanthemum, lotus and other flowers, but especially people talked about was undoubtedly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Naturally spend in the first-class, let us see a different kind of beautiful and easy Anju Shi. It is also different because of this beautiful be regarded as the first. Qingzhao the sweet-scented osmanthus word shows us distributing the kind of unique in Anju Shi Yi to face the harsh reality and the fate of Unfortunate feelings of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soul, and its interwoven fused into a seamless artistic beauty . Our eyes as if a woman, such as sweet-scented osmanthus silent calm, light rather than bright, do not panic, not noisy, it i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dinary but a special woman growing. We will also learn about the course of her mind, thus deepening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word self-image.Key words: Li Qingzhao ; Osmanthus; noble character; feelings of America; beauty of the soul; artistic beauty引言桂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的呢?文献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旧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有 “招摇之山多桂。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唐、宋以来,桂花栽培开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唐代白居易东城桂中有“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清照写花,其中写梅十八次,菊五次,荷花四次,桂花三次等,几乎全是在文人笔下专宠的花种。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仅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 “人化”了的自然物,浸透着诗人的情,情景交融。李清照写桂花的词有三首,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其中专咏桂花的有两首。虽然咏桂为数不多,却不难看出李清照最爱桂花的情怀,要不怎会有“自是花中第一流”之说呢?李词可以根据婚前、婚后、以及南渡后时间为分界线,而只在最后一阶段诗人才开始赏桂、咏桂,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常常在经历沧桑后才懂得生活,懂得生命,这说明桂花对于她人生最后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她就像是诗人的生命符号。本文试就桂花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做简要赏析和分析。一 李清照咏桂词思想内容的赏析李清照在咏桂词的创作上,思想内容突破了传统题材就桂论桂的窠臼,破俗就雅,将自己融入桂花。桂花仿佛披上了一层李清照的的味道、李清照的颜色、李清照的精气神儿。桂花即是李清照,赏桂咏桂即是赏己咏己,自我情感的外化。她的咏桂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而且意境深广,远非一般咏桂词能比,就此三首词来进行分析。(一)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这是一首咏桂花词,从内容上看,当写成于李清照南渡后,其夫赵明诚病逝前期间,集中表现了词人的审美取向和眷恋故国旧家的愁苦情怀。词的上片从正面咏赞桂花,“揉破黄金万点轻“,中秋时节,一树树桂花竞相开放,在阳光的映照下,如万粒璀璨的金花,耀眼的赏心悦目的。我们知道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可以说成“金碧辉煌”、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可以说成“金口玉言”,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金”所代表的不仅是颜色上的华丽,同样也代表了价值最高。这里用黄金来写桂花,突出了桂花色彩的绚烂以及可贵的程度。用“万点”在数量上显现了桂花的开得繁盛的状态。用“轻”来显示桂花体态的娇小玲珑,可人。而“揉破”更是有种以柔克刚的意味,情趣盎然。 俗话说“好花还得好叶衬”,接着,词人便把目光转向桂叶,“剪成碧玉叶层层”,如“碧玉”般的桂叶,在金灿灿的桂花中别有一番滋味,带了一点小清新的味道。“叶层层“层叠有致的状态,葱茏蓬勃,一层一层地掩映着金色的桂花,倒是有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味。“剪成”的层层桂叶不禁让人想到唐代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动感十足。“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彦辅”,晋代人,名乐广,字彦辅。晋书乐广传说他“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是一位“神资朗彻”,“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赌青天”,桂花的风度精神如乐广。词人这里借桂花如彦辅的同时也在隐隐地告诉我们她如桂花,如彦辅般超脱于世,清丽脱俗。“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花,还是“人之水镜”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下片开头紧承上片结尾两句,对桂花作进一步的颂赞。“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梅的花蕊重重生,外观上不如桂花清丽。丁香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世人赞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等等佳句。至于丁香,古今诗词中常常去象征愁绪,如李商隐代赠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戴望舒雨巷中的“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等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竟以“俗”、“粗”来描写呢?此时此景所感即为情景交融后而产生的一种情,这是一种愁绪。当我们心情明朗时,即使见到平时看不惯的人或事也会一笑置之,而当我们心情阴沉时,即使是平时最钟爱的事物,也会无精打采,无心玩味。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词人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言外之意,桂花是那么与众不同,端庄稳健、深沉蕴藉、清秀儒雅,如彦辅一般的风度精神。“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这是在前述所有赞美之词的基础上来了一个转折,转到词人当时的主观感受上。写桂花不懂愁人的愁绪,不解风情,其香往往无情地把流落他乡的异客从回归故土的美梦中熏醒。“透”字更是把这种由美梦到解梦,有幻想到破灭的愁绪表露的一览无遗。李清照南渡后,常常怀念故乡故国。结尾两句一方面表现了桂花香气四溢,另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对不思北定中原的南宋王朝的不满,由表及里,由桂花到社会现实再到词人内心,扩大了词的内涵,提升了词的境界。全词写桂花,桂花的外形和桂花的本质,不仅反映了词人反粗反俗的审美观,而且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二)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同丈夫屏居乡里青州期间写下。上片紧承题目,从正面起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她的颜色并不像玫瑰、牡丹那样艳丽,是“暗淡轻黄”的。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人们过度的关注和偏好。但是她的体性温柔,如此特别才能香留天地之间,飘送世间,沁人心脾。很显然,桂花同众花不同处在于不求闻名遐迩只求自己那一处芬芳,乐于奉献。在第一二句的基础上,第三四句发表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那浅碧深红色固然令人怜爱,但像桂花这般,精神高尚、德性雅洁、胸襟豁朗,又能默默奉献给人间带来芳香而不求闻达的高尚品格,谁能不承认她是花中第一流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李清照固然是对具有内涵的事物由衷赞赏的,再美丽的事物也有凋零的、泛黄的一天,唯有内心的那股精神是可以长久保鲜,永不褪色甚至大放异彩的,而淡淡的桂花正是这样啊!宋玉灼碧鸡漫志卷二云:“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明陈宏绪寒夜录载:“李易安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说自己年轻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从这些文字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这里写的桂花实际是在写自己,如桂花般清丽脱俗,如桂花般不求闻达,如桂花般内心里住着一位默默奉献的姑娘,不浓妆艳抹亦不花枝招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世人赞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等等佳句。而菊花更不用多说了,世人赞菊,白居易作诗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赞美梅花和菊花的文人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如此倍受青睐的梅和菊怎么会去嫉妒看似平常的桂花还感到害羞了呢?因为她们都做不到桂花的香留人间啊!而“定”和“应”更是用得恰到好处,因为词人本身也是对这两种花极其赞赏的,只不过一比较,更爱桂花,但绝无贬低梅花和菊花之意。“画栏开处冠中秋”,“画栏开处”出自唐代李贺的金桐仙人辞汉歌中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表明地点,“中秋”表明时节,一个“冠”字表明词人对桂花十分肯定的态度,呼应上片,强化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论断。“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两句同陈与义的清平乐咏桂中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的意思大致相同。都是在为屈原没有写桂花而惋惜。但是,李清照斟字酌句的功底在这里表现无遗,“可煞”与“何事”二字相呼应,既为桂花报了不平又给屈原留了口碑。那么,这里只是为桂花抱不平吗?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对女子的歧视在封建社会被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女子尤其还是位有思想,有才情的词人,李清照是有反抗精神的,用桂花未得到应有的待遇来为自己同样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而抱不平,进行着反抗。这首词绽放的不仅仅是桂花的风采,更是词人巾帼不让须眉,自尊自强自信的写照,不愧于“自是花中第一流”的美称。(三)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金石录后序中的“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偶病中把玩”,通过这一段的记载,这一首词应该是词人重病初愈后所做。“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首字“病”就已经道出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此时,我们的面前浮现的是一位卧病刚起的词人拖着孱弱的身躯,形容枯槁,两鬓如霜的衰老形象,岁月不饶人,现实不饶人,曾经的翩翩少女如今已白发苍苍,满脸的沧桑尽显,“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令人顿生怜意。大病初愈的词人只能卧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明月,已不是圆满的月亮而是残月,面对这样残月词人禁不住联想到自己,也如这残月一般,国残家破人不圆。月光慢慢爬上窗纱,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思绪流转,曾经的月圆之夜何时才能重现。不禁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凄冷寂静如何不让我们对词人此时的病痛、无奈、悲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滋味感同身受呢?“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关于豆蔻熟水有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关于莫分茶,就是不要将茶水与豆蔻熟水混合在一起引用。否则,就会使豆蔻解除药性。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少女时代的词人力求知识的增长,渴求知识,如今大病初愈的词人已饱读诗书,知识的储备已经非常足够,再读诗书只为聊以慰藉、抚慰心灵了吧。而“闲处好”,的确,书能使人明智,书能使人豁达,书能使人乐观,如今只有诗书陪伴词人,而恰恰词人爱读诗书,我想这是对一位饱经沧桑的女人最后的一点慰藉了,最后的一点幸运了。诗书在,足够安好。门前的风景一年四季不断地变化着,虽体弱,不能远行,但还有美景相伴。若是飘雨时节更是朦胧的美景。此时,读一读诗书,看一看美景,听一听雨声,也未尝不是种别样滋味。有的人评论李清照的这句是具有无奈、苦涩,为了安慰自己才这么说的。我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从哪个时期词人所做词来看,都为我呈现的是一位自信、自尊、自爱、不甘于被现实打压的形象,所以,经历了沧桑的词人更有这种胸襟了,相信此时的她知足而乐观,所以“好”、“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木犀花,即是桂花。词人晚年桂花相伴左右,桂花终日向词人,“终日”可以表明词人热爱桂花的程度之深。桂花一直在给词人的力量,而在晚年尤其如此,面对“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更给人一种沉稳、成熟、胸有城府的姿容和气质,这不正是大病初愈后的李清照吗?可见,桂花于李清照尤其是在垂垂老矣之时是一种象征,一种生命的符号,抑或是一种结尾式的释然。赞同综观上述各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把自己的品格、韵调,以至一喜一愠,都托之于桂花,由此可以清楚地梳理出李清照咏桂作品隐含的深广的社会内容。南渡后的李清照由桂花感悟自己、感悟生命,桂似人,人似桂,物我浑然一体,显然,李清照咏桂词作,是其心理意绪的剖白和心态的外化,也是其不幸际遇的写照,可谓一部词人心灵历程。二李清照咏桂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几百年来,人们冠之以“正宗”、“清新”、“婉约”等等的佳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共辞脱口而出,无一娇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称:“闺中李易安,列于周、秦、姜、白、史、苏之外,独树一帜”,甚至批李词“无顾藉”的王灼,也不得不承认李词的艺术特色是“轻巧尖新”(碧鸡漫志)。就咏桂词而言,李清照基本贯彻其“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在艺术表现上,既能够体现其一贯的特色,又表现出在咏桂方面的独到之处。(一)1、“比”的运用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中关于“杨、班之伦,曹、刘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纤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的论述说明,凡在我国文学史上一定地位的文人墨客,“比”的运用对其作品的发扬光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李清照作为为数不多的却有着重要影响的女词人,更是运用的娴熟灵活。李清照既学习先贤,继承传统,又突破窠臼,运用了“比”的桂花词更具感染力。如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中的上片: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连用三个比喻,为这首桂花词增色不少,把桂花的外在美同内在美结合在一起,形神俱佳。2、白描辅之以议论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议论,是指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白描辅之以议论,不仅能够呈现多角度的事物本身,更能让我们领会词人所要传达的精神、主旨。如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的上片: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头两句白描之中渗透着褒扬之意,在此基础上,第三、四句发表议论,咱桂花为花中的佼佼者、第一流,充分体现了词人的感情美、心灵美及交织在一起融合成的艺术美。3、抑彼扬此反衬手法的运用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中的“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以及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中的“梅定妒,菊应羞”,这种抑彼扬此反衬手法的运用,为突出桂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更能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二)1、词人运用特写镜头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中,一句一景,一景一镜头。病起、卧看残月、豆蔻连梢煎熟水、读诗书、终日赏木犀花,每一句都是一个特写的镜头,在镜头下面演绎的是一位大病初愈而坚强、豁达的女词人,如这终日向人的木犀花般。2、把桂花人化创作实践表明,咏物词必须有所寄托,否则,为咏物而咏物,就不会有太大的价值。李清照深明此意,在咏物时,做到了描摹物态的同时,注重托物言志,把物的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