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研究.docx_第1页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研究.docx_第2页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研究摘要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于河南经济发展以及中部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得出了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三次产业结构趋同性的结论。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产业集群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全区由9个省辖市组成,土地面积为5.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3%,2006年末总人口为4029.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1%。2006年中原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7086.2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9%。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全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此地,区位优势显著。因此,研究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经济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中的带动作用,对实现我国全局发展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一、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 资料来源:200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并经过计算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分布上,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为749.99亿元,占中原城市群国内生产总值的10.6%;第二产业的产值为4091.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7%;第三产业的产值为224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657.731.7。从就业结构上来看,中原城市群的总就业人口为224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为1133.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50.5%,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为557.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4.9%.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为553.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4.6%。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50.524.924.6,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大量就业人口滞留在农业部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现状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的是开封市,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7.8%;最低的是郑州市,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8%,已接近和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是济源市,其次是漯河市,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9.8%和64.5%。但这种过高的比重是建立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水平、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第三产业不发达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的是漯河市,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8.7%,比重最高的是郑州市,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2.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开封市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原城市群中最低的,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其三次产业结构在中原城市群中也是最合理,有作为中原城市群首位城市的优势。其他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相差不大,尤其是许昌、漯河、平顶山三市的产业结构非常接近,其中漯河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此论文转摘于流星三、中原城市群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现状 从中原城市群农业内部构成来看,由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粮食的生产逐步趋于饱和,农业发展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综合经营转变,在其总产值构成中,种植业的比重由1992年的69.32%下降到2006年的56.5%,下降12.82个百分点,而随之上升的是畜牧业、林业与渔业,其中畜牧业上升幅度较大。从横向数据比较看,中原城市群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河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6.25%,其中,种植业占36.45%,林业占51.31%,牧业占35.32%,渔业占31.77%。显然,附加值较高的牧业和渔业中原城市群在省内并无优势,比重偏低。 从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看,中原城市群的支柱产业依然是以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为主的轻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部门的发展还不充分。比如钢的产量低,钢铁企业的规模小,而且产品的档次低、技术含量低。汽车工业同样如此。作为代表现代工业的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于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等工业有的刚刚起步,有的根本就没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中原城市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第三产业中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业的比重更低。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低度化倾向明显。中原城市群金融、保险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7.46,而且各个城市间的差别也比较大。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亟待优化和升级。这种低度化的产业结构会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就要在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上,中原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仍然比较高,第二产业比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有限,第三产业总体增长态势良好。在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上,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呈现低度化倾向,深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较低。 2.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性现象突出。借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公式,根据表1计算出的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的产业结构趋同性。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公式: 公式1 其中,分别是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 表2数据显示,中原城市群内所有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除了开封市与济源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794,平顶山与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9及以下,其余都在0.9以上,洛阳市与焦作市,以及漯河市和许昌市甚至分别达到了0.9975和0.9982,这一数据有力的表明了中原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趋同性。事实情况亦如此,首先,在郑州,洛阳,焦作这三座城市群内较为发达的城市间,三市的能源、建材、化工等重工业产业档次没有拉开,产业结构趋同。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济源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结构上的趋同,制造业方面大同小异,无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剧了产业结构趋同。九市中,有郑州、洛阳、许昌、平顶山和济源五座城市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作为支柱产业,有八市皆有机电行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轻纺工业,甚至皆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种不结合自身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实力而盲目地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产业布局,严重地阻碍了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妨碍了中原城市协作的进程,各地的重复投资和建设,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根据200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数据显示,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也呈现趋同化。以服装产业的产业链为例,中原城市群中所有的城市都产纱,即都有纺纱产业,而且产量或行业的集中度较低;除济源外,所有的城市都有织布产业和服装产业。这一方面说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产品结构或产业结构的趋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集聚的程度低,城市群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低,城市间是相互竞争而不是相互促进。 为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消除产业趋同现象,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逐步优化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结构,在中原城市群逐步形成四大产业发展带,奠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并且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也应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