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docx_第1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docx_第2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docx_第3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docx_第4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二章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2第三章产业发展规划3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4第五章空间管制规划10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20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规划23第九章管理单元控制26第十章分期发展与实施策略27第十一章附则28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省城乡规划条例、xx省省级开发区条例、xx省开发区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x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的批复(xx政秘2014236号),按照省政府对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要求,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科学地进行用地布局,调整和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编制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 年)(以下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 xx省城乡规划条例;(6) xx省省级开发区条例;(7) xx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办法;(8) xx省开发区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9) xx省开发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10) xx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年); (11) xx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12)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14) 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5)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 规划范围西至环湖西路、南至蔡山路、东至茅清路与银杏路、北至丁香路。规划占地总面积11.6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第5条 开发区类型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xx市中心城区近郊的产业主导型开发区。第6条 法律效力(1)本规划是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指导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2)规划文本中加下划线内容为规划中的强制性条文。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第7条 发展定位xx西南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发展的示范区;xx江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区;xx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载体;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的示范版。第8条 规划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最终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和谐”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9条 经济目标力争到2020年,xx高新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实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竞争力提高;到2030年,实现经营(销售)收入千亿元,跻身xx省高新区的第一方阵,建设成为发展思路新颖,配套设施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劲的创新型园区。第10条 人口与用地规模到2030 年,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6 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开发区就业人口为5.2万人左右。第三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11条 产业发展定位xx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智力资源的密集区,xx高新区的建设要在实现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主导产业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同时,努力成为xx市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辐射xx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带动xx区域经济发展的扩散源和辐射地。第12条 主导产业选择xx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为:化工新材料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三大产业,同时发展必需的科技服务业作为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在园区内形成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体,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为导向,相互关联,集约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迅速引入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第13条 产业发展布局高新区产业发展共分为五大园区,分别为化工新材料专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园、生物制药专业园、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和技术研发专业园。(1)化工新材料专业园:位于园区南部,东至银杏路,南至合欢路,西临环湖路,北至勇进路,用地面积4.36平方公里。该专业园北部侧重发展材料类产品,南部侧重发展精细化工类产品。(2)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园:位于园区中北部,东至茅新路,南到勇进路,西临环湖,北至纬三路,用地面积2.07平方公里。该专业园内部进一步细分为智能设备、精密机床、环保设备制造区。(3)生物制药专业园:位于园区西北部,东到环城西路,南至纬三路-皇冠路,西近环湖路,北临纬一路,用地面积0.77平方公里。该专业园内部进一步安排生化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等。(4)现代服务业专业园:位于园区东北角,东到茅清路,南至勇进路-纬三路-纬一路,西至环城西路-环湖路,北至丁香路,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主要为高新区配备仓储用地,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以及文化休闲和生活居住服务场所等。(5)技术研发专业园: 位于园区西北角,西到环湖路,东至高压线防护绿带,南抵地块内部水塘,用地面积0.13平方公里。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主要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第14条 用地适宜性评价地形分析:规划区域多为山林地,无基本农田、森林公园等,土地不受政策限制,易于近期实施。地质条件分析:规划地块内有部分软土分布,呈软塑流塑状,厚度1.525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80-140KPa。极易震动变形,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侧向滑移和塑性变形,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次生灾害,影响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软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80KPa,故遭受震陷的可能性不大。机场净空分析:规划用地位于xx机场的净空保护范围内,控高要求为30-150米内,在机场的限制建设范围之内,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高度应严格按照机场控制高度建设。湿地保护及水源保护区分布分析: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邻石门湖,其规划建设应按照石门湖湿地保护的要求予以严格控制。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核心保护区、湿地缓冲区、湿地实验区。核心区:范围为现状水面。该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严格禁止开展任何城乡建设。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市环保局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家环保局批准。缓冲区:为水面以外50米控制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开展城乡建设活动。实验区:水面以外50米200米的区域。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可在自然保护区划定的允许区域开展旅游,但应维持原地貌和景观不受破坏和污染;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经上述评价,园区范围内总体用地情况较好,适宜建设。第15条 与上位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衔接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在xx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第16条 与上位土地利用规划衔接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涉及到本次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属于允许建设区。大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区范围是指到2020年的控制范围。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部分用地都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少量属于有条件建设区,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第17条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一心伴两轴、水绿间五区、产城一体化、联动高新区”“一心伴两轴”:即在地块东北部规划服务高新区乃至整个xx西部片区的综合商业中心;同时依托环城西路和勇进路形成贯穿南北、东西的两条对外发展轴线,强化与周边功能组团的联系。“水绿间五区”:即按照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原则,充分利用园区西面的石门湖水系以及高压防护绿带,形成生态化的组团发展模式,构建支撑园区总体发展的五大功能组团,即北部服务配套组团、滨水休闲商务组团以及北部工业组团、南部工业组团、东部工业组团。“产城一体化”:规划强化产业与居住服务区域的紧密结合,尤其是与园区东部xx市老城区的联系,强调生活、工作、交通、游憩的功能混合,减少通勤交通和产业区配套。“联动高新区”:产业发展与高新区加强合作,成为与高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区。第18条 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居住用地布局结构为组团式,每个组团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开发居住用地时应以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和居住区为目标。规划居住用地8.0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74%。第19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1)行政办公用地(A1)规划在纬三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的西北部建设华亭公安分局,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22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11%。(2)文化设施用地(A2)规划文化设施用地1.96公顷,主要为园区工人以及周边安置区居民服务,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18%。(3)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1.33公顷,主要为园区工人及周边居民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12%。第20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是指商业、商务以及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1)商业设施用地(B1)主要结合居住组团以及沿城市主要道路布置,主要设置商业、餐饮、零售、批发市场等功能,规划商业设施用地92.81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8.52%。(2)商务设施用地(B2)规划在园区的西面,环湖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的区域,布置商务设施,其中主要包括银行、广告传媒、贸易、设计、投资咨询等功能,规划商务设施用地10.02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92%。(3)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主要是指零售加油、加气、电信、邮政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在本次规划中主要是加油站用地,规划公用设施网点用地0.72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07%。第21条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用地结合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思路可以分为调整、保留、新建三类,三类用地可根据园区不同工业用地的区位,采取梯度空间模式布局。现有产业密集区以升级改造为主,同时严格限制污染和高能耗产业的入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北部推进,形成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体,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为导向,相互关联,集约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迅速引入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规划工业用地587.4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53.95%。第22条 仓储用地布局规划规划仓储物流用地位于环城西路与纬三路的东北角,能够快速利用园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积极发展公路物流运输,形成园区重要的物流转运枢纽,为园区的工业产品提供便捷、快速的进出通道。规划仓储用地29.8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2.74%。第23条 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交通大京九铁路东侧分流线合九铁路贯穿xx境内,已开通至全国各地货运业务及合肥、北京、上海、广州等客运线路。南京xx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强xx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与上海市的联系,可在3小时内自xx到达上海。xx石化建有铁路专用线,北起合九铁路xx铁路货站,南至xx石化热电厂卸煤场,设计运量120万吨/年,设计油品装车能力70万吨/年,是xx石化煤炭、油品、化工等大宗物资运输的企业铁路。2)公路交通规划将园区与城市道路茅清路、丁香路、勇进路、环湖路、环城西路相连,使得基地主要的货物外运通道更加便捷。(2)区内道路交通规划构筑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主次分明”的园区道路骨架格局。1)主干路主干路网主要将园区内各个功能组团串接起来,并与次干路相结合,成为园区内纵横通达的道路骨架,建立各功能组团的便捷联系,形成完整的园区主干路网系统;结合园区的发展定位,本次规划方案设计中,园区主干路形成“三横三纵”的主干路网格局。“三横”主要是指园区内东西向的勇进路、丁香路、蔡山路,其道路红线宽度分别控制为60米、40米和40米。“三纵”主要是指园区内南北向的环湖路、茅清路以及环城西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控制为40米、60米和60米。2)次干路次干路主要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工业园区各功能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和交通集散。规划园区次干路形成“三横两纵”的次干路格局。“三横”主要是指皇冠路、霞虹路(东西向)以及纬三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40、25米;“两纵”主要是指霞虹路(南北向)以及茅新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米和25米。3)支路支路的间距控制在200 米左右(居住用地)和400米左右(工业用地),红线宽度规划控制在12-25米,横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布置方式。(3)停车设施规划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宜为0.81.0/人,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宜为80%90%。根据园区发展需求,在皇冠路与霞红路交叉口东北角处布置一处社会停车场,占地面积约为1.5ha。(4)加油(气)站规划期内园区建设范围内公共加油(气)站数量为2处。第24条 绿地系统规划(1)绿地系统空间结构规划以防护绿地、石门湖水系两大生态系统为骨干,充分利用园区内的生态要素,组合、串联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一廊、两带、五轴、多节点”的绿地系统总体格局。一廊:主要是指园区内由于布置公共管廊而形成的特有的防护绿化带。两带:是指依托石门湖和高压走廊而形成的石门湖生态水带和生态防护绿带,石门湖生态水带对沿线水系进行保护控制,生态防护绿带则是园区生态空间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轴:主要是指依托环城西路,环湖路、丁香路、勇进路、茅清路形成的园区景观主轴线,同时也是园区发展的延展轴。多节点: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和休闲商务中心对园区进行布局引导,构建多样的休闲、娱乐场所空间。(2)绿地分类规划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规划时充分考虑人口和产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均衡布置,方便居民使用。规划大型综合公园绿地1处,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内规划适量的街头绿地。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规划沿园区主干道和次干道建设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规划园区范围内,110kV电力线两边控制防护绿地宽度为30m,220kV电力线两边控制防护绿地宽度为40m。附属绿地:按照相关国家规范,在各类园区建设用地布置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等。第25条 景观系统规划(1)总体景观格局以“滨水景观”与“生态绿廊”为景观中心,以“水网”和“绿网”为脉络,以生态化、现代化园区风貌为愿景,构筑多层次的整体景观格局。建立“蓝绿交融、地方特色”的景观体系,融园区景观于自然生态之中,构筑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2)景观带(轴)产业功能景观带以化工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生物制药产业等高新产业为特色,围绕园区产业组团进行打造。城市功能景观轴以地方化为特色,围绕环城西路、菱湖北路、丁香路、勇进路、环湖路等进行打造。滨河生态景观带规划依托石门湖现有水系,构筑园区内部生态景观带,将自然生态基质的河道景观,塑造园区多样化的滨河景观带。(3)景观风貌区湿地景观风貌区规划遵循地脉特征,充分分析现状环境特点,围绕园区内现有的水体,保留绝大部分湿地资源,并形成具有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功能等综合效益较高的自然湿地景观。居住生活风貌区规划依据现状特点,改变以宿舍为主的居住方式,引入符合产业需求的居住类型,建设部分商品住宅,同时,加快产业工人公寓(公租房)、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不同类型的居住生活风貌区。同时考虑 “园、水、绿相融”的总体布局模式,突出绿化、水景,把“水”、“绿”同居住建筑布置结合起来,形成自然流畅的绿水风光。商务配套现代风貌区作为园区未来现代化风貌的集中塑造区,规划围绕开放空间,布置商业娱乐、行政办公、金融餐饮等建筑,形成地方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区。围绕服务配套组团和休闲商务组团打造园区未来的核心区。第五章 空间管制规划第26条 城市蓝线空间管制(1)范围划定蓝线规划管制范围主要为规划地块西面的石门湖以及规划范围内的重要水塘。结合水利部门对园区水源地保护和防洪排涝要求及园区景观建设进行蓝线规划管制。(2)保护和控制的要求1)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2)园区内结合水系的保护,可通过景观设计规划成为观光休闲区,保护水体和周边环境。3)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落户的企业原则上为工业用水量不大或工业废水量不大的企业,对水污染大户进行治理整顿,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3)控制内容包括环湖路与皇冠路、环湖路与环城西路交口的两处水域。第27条 城市绿线空间管制(1)范围划定绿线规划管制范围以绿地系统为基础进行绿线划定,包括公园绿线、滨水绿线、道路绿线、防护绿线。(2)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3)控制内容包括沿环城西路、勇进路、茅清路、环湖路等主干道两侧的防护绿带、南北向高压走廊防护绿带、沿霞虹路、茅新路、纬三路一侧的工业管廊防护绿带,以及丁香公园、环湖公园、街头绿地等绿地控制线。第28条 城市黄线空间管制(1)范围划定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如能确定用地位置、面积及范围,则严格按照本规定管制;如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在总体规划阶段不能确定具体位置,但必须确定设施的总个数或总规模等内容的,则设施的总个数、总规模将作为控制的内容加以管制。本轮规划将以下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到管制规划范围内: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取水工程设施(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热电厂、区域变电所(站)、市区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电信局、电信支局;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2)保护和控制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服从城市黄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黄线管理、对违反城市黄线管理的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变化等,需要调整城市黄线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黄线。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贯彻安全、高效、经济的方针,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期有序实施。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3)控制内容包括规划范围内的高中压调压站、特勤消防站、一级消防站、110Kv狮山变电站、城西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范围控制线。第六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29条 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园区2030年用水量约为12.9万立方米/天,年需水量4709万立方米。(2)水源规划根据xx市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园区内用水能够依靠xx一水厂解决,不再另行规划建设。(3)供水管网规划按照分质供水原则,园区供水管网系统可分为生产供水管网系统、生活供水管网系统、再生水供水管网系统及消防供水管网系统。第30条 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至规划期末2030年,园区平均日污水量为10.32万m/d。(2)污水处理设施规划1)污水处理厂规划园区不再新建污水处理厂,依托原有城西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园区污水经污水干管收集后排入城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用为3.99元/吨。2)污水进厂处理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的要求。园区内企业污水或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需要执行这一标准。3)特种水处理研磨及酸碱废水回用至除盐水供应;含氟含磷含氨氮废水、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下一步处理。4)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为I级A标准。5)污水管网规划园区根据该地区地势情况,污水干管由北向南敷设。具体走向与干管管径结合各个污水分区具体安排。6)污泥处置规划园区采用污泥焚烧的方式处理污泥,同时积极采用干化焚烧的热电联供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为园区提供热源。第31条 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利用规划1)在园区产业区内部可根据各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人工水体对雨水进行蓄存,可结合企业内部的冷却水做成开敞水面,经过处理后作为中水资源的补充;2)居住区内雨水利用的形式可结合小区规划,通过对大型公建以及各类建筑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作为景观用水、道路清洒用水以及杂用水。同时规划绿地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约1020厘米,增加绿地草坪的蓄雨量,并减少绿地用水量。3)在停车场、广场应采用透水砖,道路采用透水沥青;以减少雨水径流,减少排水管网的投资。各人工水体及蓄水设施应与周边排水渠连通,连通处可设置闸门,避免排水渠内的水回灌,以保证各时期雨水的安全排放和有效利用。(2)雨水管渠规划沿园区内主要道路设置雨水排水管渠,管直径为DN600DN1600。规划雨水管道按地形坡度铺设,以减少埋深,排水管渠尽量采用暗渠或管道,以美化环境,对建成区或现状道路上的排水明渠及排水边沟应进行改造。(3)雨水泵站规划重要地段应设置抢险雨水泵站,以保证50、100年一遇以上高潮位和暴雨同时出现时,可满足雨水的安全排放;园区内不设雨水泵站。第32条 供电工程规划(1)供电负荷预测至2030年,园区用电总负荷约266MW。(2)电力设施规划规划在菱湖北路南侧新建一座化学工业园热电站。(3)高压走廊规划1)220kV高压走廊地块内部有两条220kV电力线斜穿园区,形成高压走廊,此段走廊控制宽度为40米。2)110kV高压走廊园区牵涉到两条110kV高压走廊,为110kV狮子山变电站进线线路,此段走廊控制宽度为30米。3)10KV管沟系统综合管沟是园区10千伏电缆敷设的重要通道,整合给水、信息、热力等通道,可以少占道路地下58-61%垂直投影面积。第33条 电信工程规划(1)业务量预测至2030年,园区固话用户5.658.01万线。(2)局所规划电信局所的规划应向“大容量、少局址、多接入”的方向发展。规划位于纬三路南侧设置一处电信局所。第34条 燃气工程规划(1)压力级制城镇燃气管道设计压力(P)分为7级,园区天然气压力级制为二级:即中压管道(0.2P0.4)和低压管道(PO01)。园区中压天然气管网设计压力为0.4兆帕,管网起点压力0.4兆帕,末端压力0.2兆帕。居民用户调压器出口到庭院户内管道为低压供气,用户灶前压力不低于2.0千帕。天然气中、低压输配管网供应方式依据使用对象、用户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供气方案。对居民天然气用户和普通用户采用中压低压系统等。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工业用户可直接采用中压系统直接供气。(2)中压管网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小区管道供气系统,实现规划管道与现有管道顺利衔接,保证在天然气置换前、置换过渡期、置换完成三个阶段输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提高输配系统运行可靠性,中压主干线基本成环布置。环网布置的大小,既能充分保证输气的可靠性、互补性,又利于危险时实现区域燃气切断,环内管道可采用枝状敷设,环枝结合。在保证安全供气条件下,方便检修和发展新用户; 中压干管在保证安全间距的条件下,尽可能靠近用户,以减少支管长度;在满足供气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穿越河流和其他大型障碍物,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园区中压管道沿环城西路、环湖路以及丁香路、勇进路、纬三路等布置,并与次高压燃气管相衔接,规划中压管径为DN200DN300。(3)低压管网规划园区低压管道通过调压站结合各燃气用户布置,低压管网主干管形成环网,次要管道呈枝状分布。(4)调压设施规划调压柜(箱)是连接中、低压管道对用户供气的枢纽。来自中压管道的燃气,经调压后进入低压庭院管道及户内管道,再经燃气表计量后供用户燃具使用。对于工业用户及大型商业用户采用专用调压站或调压柜供气。规划在园区北部,丁香路与环城西路西南交叉处,布置一处高中压调压站,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若干中-低压调压器,其不单独占地。(5)防火间距规划区内的各燃气调压(站)柜处在地面以上时与一般建筑物最小净距为4米,与重要建筑物最小净距为8米,与电力设施最小净距为4米;当燃气调压(站)柜处在地面以下时与一般建筑物最小净距为3米,与重要建筑物最小净距为6米,与电力设施最小净距为3米。第35条 环卫设施规划(1)垃圾中转站设置:规范园区内并不布置垃圾转运站,而是利用周边的十里垃圾转运站和程良路垃圾转运站。(2)环卫机构:在垃圾转运站内设立环卫管理机构。包括环卫专用车辆的停车场以及环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3)公共厕所: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每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结合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建。(4)废物箱: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和路口,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其设置标准:交通干道间隔50-80米设一个,一般道路间隔80-100米设一个。(5)洒水车供水器:主干道为700-1000m,其它道路为1200-1500m,具体位置与消防队、自来水公司商定。第36条 管线综合规划(1)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求1)结合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情况下,使线路短捷。2)在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单项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管线综合,协调、安排各种管线的建设,以利今后的施工和管理。3)尽可能将管线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4)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2)工程管线竖向位置1)未建管线让已建管线;2)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3)支管线让主干管线;4)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弯线;5)小管道让大管道;6)压力管让重力管。(3)地下管线埋深由上至下的垂直顺序宜为为:电信管道或光缆、电力电缆(低压在上、高压在下)、供电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种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见下表:序号净距(m) 管线名称上面的管线名称123456给水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直埋管块进埋管沟1给水管线0.152污、雨水排水管线0.400.153热力管线0.150.150.154燃气管线0.150.150.150.155电信管线直埋0.500.500.150.500.250.25管块0.150.150.150.150.250.256电力管线直埋0.150.500.500.500.500.500.500.50管沟0.150.500.500.150.500.500.500.507沟渠(基础底)0.500.500.500.500.500.500.500.508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150.200.250.500.50管沟0.150.500.500.150.500.500.500.509沟渠(基础底)0.500.500.500.500.500.500.500.5010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150.200.250.500.50注:大于35KV直埋电力电缆与热力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应为1.0m。第37条 工业管廊规划(1)管廊布置形式园区公共管廊采用架空敷设多层综合布置形式,主要布置在纬三路、勇进路、茅新路、霞虹路延续的绿化带以及高压电力线下的绿廊中,可有效利用空间,节省投资,方便维护、检修、管理。(2)管廊宽度管廊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园区公共管廊输送的物料主要是液体和气态化工品以及公用水、污水、蒸汽、氮气、氢气等。管径最小DN50,最大DN500。经综合考虑,园区管廊架面宽度为46m,设计为二四层管架(上层多作为预留架面)。(3)管廊高度管廊横穿道路上空时,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其净空高度为:跨越电气化铁路(从轨顶算起)的最小净空高度为6.86+h(h0.15m),跨非电气化越铁路(从轨顶算起)的最小净空高度为5.5m,跨越车行道路(从路拱算起)最小净高5.0m,跨越人行道(从路面算起) 最小净高2.5m。公用管廊顶距离110KV 架空电力线(最大弧垂时)最小净空4m。(4)管廊结构形式园区公共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之间用钢梁连接,跨越道路时(跨度大于12 米)采用钢桁架结构。管廊基本跨度为39 米。如遇到跨路可做大跨度的桁架,跨度尽量做的规整、整齐,便于结构的设计。第七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38条 消防规划(1)消防站规划规划布置一座特勤消防站,位于纬三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口西北角,面积3.9公顷,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位于霞虹路与丹桂大道交叉口东南角,规划用地面积0.56公顷。(2)消防给水规划1)建设市政与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的技术要求,采用多水源供水方式,同时可利用就近天然地表水,保障充足的消防用水。2)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提高消防供水安全,园区给水管道管径应满足消火栓接口需要。3)在市政供水、天然水源无法保证消防用水的高层工业、民用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增建消防水池。4)重视室外消火栓的建设,规定在新建工程中统一建设消火栓,沿道路两旁设置,并靠近交叉路口,两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时,应设置明显标志,便于消防队员灭火使用。(3)消防通道规划合理规划建设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应大于160米,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宜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M,道路上空净高不应小于4米,尽头式消防车通道应设置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小于1212米,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不应小于1818米。第39条 防洪排涝规划(1)防洪排涝标准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等有关规范规定以及园区内产业要求,园区防御洪水的标准要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按照园区建设要求,并结合当地调蓄控制、排水条件,排涝标准采用50年一遇24H暴雨量24H排除。(2)防洪措施1)在充分发挥工程措施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非工程措施建设,科学合理地调度流域洪水。2)加强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提高洪水测报准确度;建立现代化的通信网络,使水情信息快捷准确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3)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保证防汛物资储备及调运到位,训练一支防大洪的突击抢险队伍,一旦发生特大洪水,立即投入防洪抢险。4)建立防洪保险制度,以利灾后迅速恢复。第40条 人防规划人防工程主要包括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人防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结合XX市人防指挥所建设统筹考虑,其选址应避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主要目标和自然灾害,并且交通便利,便于引接水源和电源的位置。医疗救护工程分为人防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三类。园区医疗救护工程应与园区东面老城区相关医疗救护设施共用。人防专业队工程分为专业队人员掩蔽工程和专业队车辆掩蔽工程。专业队人员掩蔽面积按人均3平方米配置,车辆掩蔽面积按每辆50平方米配置。人员掩蔽工程结合居住小区、商业机构等用地规划布局。第41条 抗震规划(1)抗震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XX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按规范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2)地震灾害预防规划1)工程抗震土地利用根据场地类别分区和场地破坏影响分区,将场地地段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2)基础设施对供电、供水、供气、交通、通信、医疗、消防和物资供应与保障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及功能失效影响范围的估计,提出防御措施。3)园区建筑在抗震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园区重要建筑抗震防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园区建设和改造等提出抗震防灾要求。4) 抢险救灾在对XX市遭到烈度7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产生灾情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出园区应急预案和震后抢险救灾规划,建立各级指挥体系和制定各系统的应急预案以及震后抢险救灾实施方案。第42条 安全规划(1)安全卫生防护规划依据国家对有毒有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园区设定卫生防护区域为园区内企业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边界外方圆1000米范围,该区域内不应建设居民区、居民点、文教机关、医院等。(2)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各区及企业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各级安全事故及其他灾害急救预案;1)成立安全事故及其他灾害应急指挥机构;2)成立安全事故及其他灾害急救中心和救援队伍;3)设立急救网络,建立值班制度和救援人员培训制度;4)制定化学危险品中毒和烧伤的抢救措施。(3)控制措施1)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防范措施2)化学腐蚀防范措施3)噪声防治措施4)静电、雷电防范措施5)机械及坠落意外伤害防范措施6)机械职业安全劳动防护措施7)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管理机构8)化学救护中心9)工程建设控制措施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规划第43条 环境治理控制指标(1)总量控制根据环保部门有关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规定及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地区环保部门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结合地区环境容量、项目及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水平,提出园区内产业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各生产项目必须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数值由环境主管部门确定,并严格把关,不得超限。(2)项目控制项目入区均需经过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影响评估,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3)园区绿化以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为目的,根据园区特点和建设要求,加强绿化,保护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建立以主次干道绿色通道、企业绿化圈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在架空线路等设施下方及地下管线带上方场地布置绿化。界区内绿地率达到10-15%。园区内部道路清扫实现机械化,道路撒水率达到100%。(4)环境监测设置环保监测站,配置专用环保检测车,定期发布环保检测公告;要求入园各企业设置环保监测组和环保分析化验室,进行日常监测,加强园区内部环境质量的管理。(5)控制指标通过环保综合治理措施,园区内最终达到以下控制指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中的主要考核指标达标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再生水资源回用率达到7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含处置)100%;危险废物处理率100%;环境管理的三同时执行率100%;噪声达标覆盖率100%。生态保护覆盖率100%。万元工业产值的综合能耗控制在1.0吨标煤以下,水耗9.0吨以下,废水排放量小于8.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7.0千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小于0.5千克;XX高新区所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原则上不得小于300万/亩。第44条 水污染防治策略(1)加强工业节水加强产业园区用水管理,鼓励企业工艺改革,加大节水宣传,强化政府调控。(2)提高中水回用率选择适宜的中水原水收集;设计合理的中水回用对策,如建立区域性循环系统、建立小区域性循环系统、建立企业间中水回用系统、建立园区社区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继续鼓励区内企业内部的中水回用;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的方式,使“中水”对用户产生吸引力;提供中水回用的政策支持。(3)强化水污染控制加强对污染行业的用排水管理,逐步搬迁污染企业。(4)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加强对园区地表水体的保护。(5)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进行水体富营养化及微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的科研攻关,加强治水工作,统筹考虑园区内生活区、工业区周边水体的保护,建立园区水环境预警及应急系统。(6)加强区域协调,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由于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紧邻石门湖和长江,且位于上游,因此区域协调显得至关重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确保园区排出水质达到规范要求。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域保护,为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区域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等的健康稳定。第45条 大气污染防治策略(1)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结构积极推广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适宜集中供暖的地区采用集中供暖,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2)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一些大城市空气氮氧化物浓度超标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重要关系,园区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通过构建绿色交通系统,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鼓励步行和使用自行车,同时采取改革燃料和先进的汽车尾气控制技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3)加强区域协调通过区域协调合作,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要求区域重点污染企业如热电厂、综合性生活垃圾处理厂必须通过同步建设废气治理装置,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气排放达标率。第46条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1)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减少交通噪声通过交通设施和用地布局的规划,促进以自行车和步行以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替体系,减少出行总量和长距离出行,改变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传统交通体系,从而减少交通噪声。(2)采用先进隔音技术,减少噪声影响通过对道路交通的噪声防护以及敏感建筑物的减噪设施的配置,包括交通隔声屏障技术、乔木绿化隔音技术、隔音窗、隔音墙、隔音毡等建筑隔音技术,减小噪声影响。(3)加强环境噪声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噪声管理办法。完善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加强对公共和个人娱乐区、商业休闲区等的环境噪声管理,加强对建筑噪声以及固定噪声源的管理。第47条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1)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