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doc_第1页
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doc_第2页
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doc_第3页
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doc_第4页
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创作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刘兴林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创作它,并从中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诗词对一个人的思想熏陶和人生的修养等方面,也无不起着桥梁和促进的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特性的形成,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在当今诗词创作实践中,我们却又常常看到,许多标成律诗、绝句的诗,从内容和意境上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可就是不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从而导致随意而写,随心所言,拉郎硬配的现象出现。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格律诗应由哪些要素所构成。下面就律绝诗的几个基本要素,展开一些简略的阐述,希望能够对初学律诗创作者有所帮助。一、律诗1、律诗的含义我们所讲的律诗,指的是具有格律的近体诗,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韵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2、律诗的基本格式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平韵格律诗的格式共十六式,其中,正例律诗有八种,即: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仄)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下同。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说明:七言诗以平起、首句入韵为较常见。3、律诗的基本结构。 一首律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由此可见,起承转合,就是一首律绝诗的基本布局结构。起承转合,也有人叫起承转结。律诗的起承转合是: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合或者叫“结”,是指尾联,要体现结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从前有的诗评家,特别注重和强调这个起承转合。其实这种起承转合式,只是律诗的一种结构,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构,但不是唯一的。每首诗的内容都不一样,还是应当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既要合理,也需要多样化。4、律诗的格律要求及语句结构律诗的格律要求,也即律诗诗句语言的平仄变化要求。毛泽东曾经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这种语言文字调的平仄相间、有规律性的节奏变化,从而造成语句音律的一种抑扬顿挫,体现一种和谐优美。律诗的语句结构,就五言律诗来说,每句必须是五个字,诗句的语言结构也必须是(2-2-1)(2-1-2),而不能是(1-2-2);但就七言律诗来说,每句诗也必须是七个字,诗句的七个字必须是(2-2-3)(2-2-2-1)(2-2-1-2)的语言结构,而不能是(3-2-2)(1-2-2-2)的结构。例如: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中,首联的诗句结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2-2-3)万水-千山-只等闲(2-2-3)又如: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诗句结构是:破帽-遮颜-过-闹市(2-2-1-2)漏船-载酒-泛-中流(2-2-1-2)横眉-冷对-千夫-指(2-2-2-1)俯首-甘为-孺子-牛(2-2-2-1)上述所举的这两个例子,是符合平仄要求的语言结构句子。但是不是说只要是符合平仄的五个字或七个字就可以入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例如:绿柳村-云遮-雾罩,(3-2-2)(仄仄平平平仄仄)黄花岭-水秀-山青。(3-2-2)(平平仄仄仄平平)又如:瀑布云铺天盖地;(3-2-2)(仄仄平平平仄仄)蘑菇石斗雪熬霜。(3-2-2)(平平仄仄仄平平)以上两例,平仄非常符合律诗的平仄交替变化的要求,但它却不是律诗的诗句,其原因就是语言结构不符合律诗诗句语言结构的要求,故不能作为律诗的诗句来用。这对一个初学律诗创作者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容易混淆的地方,请大家务必记住为要。我们是不是要死记硬背这些格式呢,其实不然,只要想容易一点,单纯的记住(2-2-3)这个格式就可以的,灵活的掌握和变通,把其它两类归结为这一类就会更加地简捷便利,但必须避开(3-2-2)这种格式词语结构的句子。5、律诗的对仗我们知道,以八句完篇的律诗为例,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而我们现在所要说的对仗,主要是指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这里所说的颔联与颈联,就是律诗中间的两副对子。这两副对子,在律诗的创作中,举足轻重。现代诗家熊东遨先生曾形象地比喻说:“律诗中的两联(颔联与颈联),就像我们建设一幢房子一样,它就是我们这所房子的顶梁柱,如果有一根或几根柱子弱了,房子虽然暂时不会倒塌,那也会经不起长期的风雨侵蚀,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房屋结构的美观和牢固性。”颔联和颈联在律诗中不但重要,而且在创作时也有特别有所讲究。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对仗的形式来展现。律诗以每两句为一联,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也即是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之间两两相对。除了按照平仄格式使之平仄相对之外,对应词的词性还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在对仗中,形容词常与动词作一类而对用),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举例如下:送友人入蜀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颔联中:“山”和“云”是名词对名词;“从”和“傍”是副词对副词;“人面”和“马头”,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起”和“生”是动词对动词。颈联中:“芳树”和“春流”,是名词性词组相对;“笼”和“绕”,是动词相对;“秦栈”和“蜀城”也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而且“秦”和“蜀”都是古国名,是地域标志,对得很好。再如: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也都是对仗句。颔联中:“映阶”和“隔叶”是动词性词组对动词性词组;“碧草”和“黄鹂”是色彩性词组对色彩性词组;“自”和“空”,是动词对动词,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是一种特殊;“春色”和“好音”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颈联中:“二顾”和“两朝”,是数量词性词组相对;“频烦”和“开济”,是动词性词组相对;“天下计”和“老臣心”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这里的“天下”和“老臣”,都均有特有所指,前者是指以刘备为首统治的蜀汉政权,后者则是指为前者服务的诸葛亮,二者在中华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再如笔者的:悼师母翁淑芝女士噩耗惊闻夜已深,坐啼行哭剑穿心。恨无羽翼凌空驾,唯有悲思伴枕噙。昔育凤鲲登虎榜,今归天府化甘霖。情同萱草春秋颂,德善操行逾古今。诗中的两联,只要细心的阅读,其对仗性也是很明显的,在此也就不再作详细的赘述了。以上我们所说的词性分类,只是作一些简单的了解,如果严格的说起来,词性的分类就还有很多,特别是在词性的结构上更为复杂。例如: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等。有关律诗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的对仗要求,对于一个初学律诗创作的人来说,首先必须应坚持和掌握。正如俗话所说的:“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写诗也是这样,如果偏离了其本规矩,那就得另当别论了。这也就是说,对仗在律诗的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位置,而且缺一不可。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外。这种特殊的例外,我们一般不主张,不提倡,在此也不再作赘述。只有当诗词的创作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摆脱一些规律的束缚,但也并不是信马由缰,任意而作。6、律诗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