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综述摘 要: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以公立高校为例,对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解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立高校;教育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240/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2-125-03 美国的战略管理家德鲁克1997年在福布斯杂志的主题文章中说:30年以后那些主要大学将会成为废墟大学将不能生存无法控制的开支,看不见教学内容和质量上的改进高等教育在危机中 。原密西根大学校长詹姆斯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特征是高成本、低效率。为什么大学会有如此严重的问题呢? 人力资源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也谈到: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组织发展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目前理论界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研究者众多,比较集中的几个观点是: 一、认为教育产权不明晰,是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万朋、薛天祥教授认为教育产权不明晰,是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就是经济主体对财产的权利,更严格地说是一组权利束(property-rights) , 即经济行为主体在划分、占有、支配和使用特定财产时所形成的经济权能及利益关系。具体讲,产权具有以下三层含义:产权是排他地使用资产并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就是剩余索取权,谁获取剩余,谁就拥有资产;产权是剩余控制权形式的资产作用权力。产权由两部分基本内容构成:权能和利益。权能是产权主体对财产的权力或职能,利益是产权对产权主体的效用或带来的好处。两者分别回答了产权主体必须干什么、能干什么,以及产权主体必须和能够得到什么。权能和利益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利益是权能的目的,是产权主体的行为动机;权力则是获得利益的手段或充分条件,是权力行使的结果或效果。 教育产权指围绕教育资本而形成的学校产权,即对特定学校的财产权利。指参与学校投资、经营、管理的各个活动主体围绕学校的教育财产形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权利关系和结构。 所谓产权清晰,一是指明确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所获得的利益。二是指各主体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要对称。所谓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清晰,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含义:教育资产所有者财产权利的界定。即判定教育财产归谁所有,谁是财产的所有者或谁拥有财产的所有权;分权结构下产权的界定。即在财产所有权主体明确的情况下,判定产权实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交易过程中和发生外部性问题时产权的界定。即在产权主体地位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在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内部之间以及学校与其他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中进一步明晰交易双方的权利,以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他们认为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教育产品是一种具有外部正效应的产品,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源更为稀缺,因此必须明确界定教育产权,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排他性使用, 只有如此, 才能有效地增加教育资源投入量,减少教育领域内由于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造成的教育财产损失,以降低教育的交易费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教育的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产权界定清晰,保护合理,人们在具体的交易活动中就会支付较少的交易费用,或者说,人们在既定的产权安排下就会积极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否则,就会由于权利界定不清而产生低效率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铁明认为明晰的教育产权在运行中除了上文提到的界定财产归属作用外,还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约束作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苏州大学赵霖平、焦爱梅认为产权界定愈清晰,产权主体愈明确,则外部效应愈低,交易成本愈低,效率越高。公立高校是一种典型的国有产权。政府代表社会全体成员对高校进行投入,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具有对公立高校共同占有、共享利益的权利。然而,社会全体公民群体庞大,但各成员从公立高校得到的利益(公立高校的外部收益)十分渺小,而个人能对高校进行监督的代价及其昂贵。在相对的高成本面前,单个公有人索取公立高校外部收益的兴趣锐减,甚至完全丧失。这样由理论上的产权主体(所有社会成员)都来对公立高校的财产进行直接管理、直接行使其权利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政府作为全体社会的代言人就成为唯一可能关心公立高校运行,以及对公立高校的社会收益感兴趣的主体,从而通过代理的方式拥有了公立高校的财产所有权,并行使使用和监督的职能。但政府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低效率也就必然产生。 二、认为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教师人力资源效率低下 楚红丽等学者认为:政府作为非自然人,不会像个人股东一样自觉地关心自身权利的损益,并努力维护其权利,也不可能直接对公立高校实施经营活动。对公立高校的经营客观上需要落实到自然人身上。这就形成了公立高校与个人、政府之间的复杂契约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且参加交易的一方的行为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的关系,都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属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个人与政府之间。由于政府手中的资源、权力属于公有资产,归公众所有,因此,个人将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及所需资源委托给政府经营,从而构成第一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个人被称为初始委托人,政府为公众与公众所需要的教育服务的中间代理人。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政府与学校管理者之间。国家政府给公众提供的教育服务,是通过学校经营管理层直接提供的,因此政府与公立学校经营管理者之间构成契约关系。政府成为中间委托人,扮演中介的角色,学校构成政府与教育服务的中间代理人。第三层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于学校的内部运作,如校长与教职员工之间,校管理层与院系管理层之间,院系管理层与各教研室之间,各科室管理层与各科员之间等。第四层就是学校教育服务消费者与学校教育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如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这可归为最终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的关系。 经过这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公立高校的财产所有权并没有明确地落实到这条委托代理链的某一个自然人,而全体公民也自动放弃了公立高校的财产所有权,只剩下财产所有权的代表政府,这就造成公立高校产权的虚置:在公有制条件下的产权代表,尽管在权利构成上类似于私有企业的所有者,但却不具备规避风险的欲望和能力。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分布不对称和偏好取向的不同,代理人属于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委托人属于掌握信息少的一方。代理人愿意用较少的劳动和付出,换取自己最大利益;委托人却希望代理人的决策和行为尽可能与自己的利益相一致。当代理人的行为造成委托人利益受损或福利损失时, 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在代理人方面表现为:公立高校各层代理者由于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代理人履行好代理职责的动机较弱,在委托人方面表现为:公立高校所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既存在代理人没有履行好代理责任的问题,又存在委托人不成其为委托人的问题,导致人力资源效率降低。 三、认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王义遒教授、花长友教授等学者认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教师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我国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以科层制下的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高等教育领域原来权力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被打破。为了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也已发生了变化,如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精减行政机构,实施职能重组,并在一些学校实行了学院制改革,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加大院系的办学自主权,搞活基层;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等等。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高校管理的行政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高校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权力来实施管理,学校权力过于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权力影响、包办学术事务的现象比较严重,而行使学术权力机构(如: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的主要成员大多是拥有行政头衔的双肩挑干部,这就使得从事学术管理、行使学术权力的学术性机构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和明显的学术机构行政化的倾向。这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效率的发挥。 还有学者认为,行政权力主体内部职责不清,造成行政权力指挥效率和权威的下降,也是影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我国高校现行的行政权力结构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组织结构是一种直线职能制形式,即在大学中,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到院长(或系主任) 、再到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 实行统一的直线式指挥,在学校一级同时设有承担各种具体管理职能的职能机构。党委及其领导下的校长,对下级进行指挥,下达命令,并负有全部责任,而职能机构和管理人员,他们是党委及校长的参谋机构和助手,只对下级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进行业务指导,没有决策权,也不能对下级机构和人员下达命令、进行指挥。但各职能机构之间分工往往界限不清,有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管理任务难以由一个职能机构去负责,容易造成不能协调配合、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的现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实行学院制,但是,由于对学院放权不够,多数学院只是系的翻牌,原来的教研室变成了系,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流行于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两实一虚的管理体制也为这种组织结构的本质属性提供了佐证,其中的虚即指系,本应为学术权力核心的系被虚化了。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不好,会造成事实上的权力交叉,特别是由于校长及校务委员会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大学领导决策中的权力不均衡;同时校长负责制没有与民主管理体制相制衡,不仅导致行政管理机构膨胀、冗员增多,人力资源效率低下,而且削弱了学术权力的作用;而中、下层权力过小,也降低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中、下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四、认为师德下降是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师德是教师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高校教师的师德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高校教师的师德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走向。高校教师的师德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学生成长具有示范作用。从目前高校师德失范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教师重教研轻育人。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 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 也没有离开教学的教育。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是依据这一规律, 明确地提出高校教师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为人师表。而实际上,有些高校教师认为教育学生的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职, 与自己无关,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于是, 他们满足于课堂教学, 认为传授教学内容, 教给学生知识, 保证教学进度, 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学科考试, 就是完成了本职工作。高校教师又是科研工作者,个人职称晋升、项目申报主要考核科研水平, 各高校对教师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承受着业务和职称提高的很大压力, 教师不得不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术提高中来,不愿意花宝贵的时间用来和学生交流, 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教研轻育人使得教师育人方面的人力资源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学校要配备更多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专门从事育人工作,使教师在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 重个体价值轻本职工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出现,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 高校是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地带, 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有的教师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一技之长在外兼职,谋取利益,对教学工作极不负责, 经常像放电影一样将教学课件放一遍, 无视学生的疑惑, 对课堂秩序不管不问,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实际上是言传身不教, 在岗不敬业, 教书不育人。这是目前年轻教师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造成学校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重学生教育轻教师教育。高校已经不是传统的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象牙塔,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逐渐形成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社会各种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维, 这无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高校扩招带来了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和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 这给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以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 难以顾及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常常满足于一个月一两次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致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弱化了师德建设的效果。 考核重业绩轻师德品行。一般而言,高校对教师业绩和成就的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称评定; 二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年度综合考核。年度业绩考核有明确的指标体系, 评价结果常与职务职称晋升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 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现在的问题是,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 比较注重物化成果的考评, 而缺少对师德一类的精神成果和无形成果的考察,有的教师自身就较缺乏良好的教师素质,包括师德素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形成偏差,没有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和丰富的内涵。主观上又放弃了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注重提高个人的师德素质和师德境界,在为人、为师方面极不负责任,自甘落后,随波逐流。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不注重学术道德修养,过分追求个人名利,有失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准。 其实,公立高校教育产权不清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可以说从来没有清晰过。如果说公民、政府、高校、学生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话,那公立高校几乎都存在这样的关系。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数不少的高校,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或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产权不清,多层委托代理可能会引起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但不是必然因素。 同样,在高等教育的任何时期,我国高校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权力,学术权力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历史上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集权思想严重。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依附性较强。三是千百年来,由于受封建宗法社会结构、科举制度和当代政治斗争的影响, 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使得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肩负着沉重的功名负担,这就为大学行政权力越权管理学术事务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多年来,高校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权力,学术权力始终处于从属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