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摘要:结合我国新财政体制的宏观运行背景,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下载 关键词:新财政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通过对资金进行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以及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与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包括两部分,一是从1993年“收支两条线”开始的公共财政收入改革,二是从1998年政府采购开始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经过这两项改革措施,我国目前己经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其中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有“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部门预算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在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也相应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一,部门预算的实行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源于财政税收,这就要求其财务管理不仅要满足内部需要,更要符合财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期望。其二,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出现了诸如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中心、银行三方网络信息互通,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信息共享等新事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随之深刻变化。其三,财务管理的运行速度更加快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使信息的生成、传送和处理变得更加方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之间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这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在新财政体制运行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自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二、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预算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总量在大量行政性收费被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规模资金的综合管理方面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基数递增的预算方式,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仍然过于粗放,这就表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理财意识而导致放松了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能否实现,从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整速度要滞后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速度。在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国库授权支付等新概念的指引下,财务领域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还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就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对于原先已经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2.财务信息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处于财政资金链的末端,掌握的财务信息会更直接、更全面,因此,让政单位也参与预算管理,能够促进财政资金分配的不断优化,这同时也是新财政体制推行部门预算的目的之一。并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的直接使用者,能够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作出决策所要依据的信息,而财部门作为财务信息的外部控制主体,对信息的掌控存在间接性和滞后性等劣势,由于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制定出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提供信息的通畅渠道。 再者,财政体制改革主要由财政部门来推动,接受财政拨款的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只能被动地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提供信息,缺乏必要的参与性。新财政体制针对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预算管理有所强化,但没有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管理,这就相当于没有给予行政事业部门如何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这一重要问题的机会。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中心仍然聚焦于如何完成相关任务,忽略了预算约束,财务决策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通过不断改进收支管理和调整控制目标来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过程,大量财务基础信息的有效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构建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平台,但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参与程度低,相关系统也就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用。 3.公用经费管理不规范 新财政体制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当地居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来满足公共需要,并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由于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提供状况拥有选择权和监督权,这就要求财政资金要体现出分配和使用上的公开化。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要通过人大,决算则要通过人大常委会,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和操作程序并没有公开化。相关统计表明,随着新财政体制的推行,财政部门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要按照定额标准来使用,这就促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经费支出方面动脑筋,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经费支出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经常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把正常的公用经费开支变为专项经费开支,由于核算中心不熟悉单位业务,很难对专项经费和正常经费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监督没有产生实效。 4.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 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要通过深入分析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把衡量当前的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然而,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报告往往被财务人员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提供的编报说明中只只言片语,无法客观和深入地反映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财政部门无法全面、真实地掌握相关财务运行状况。 此外,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单位相关业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来做财务分析,或者只能单纯地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盘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这就使形成的财务分析结果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容易生成一些错误信息。 三、相关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上,要树立“先预算,后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观念。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还没有建立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也无法像企业那样用经济指标直观地比较和衡量业绩,新财政体制下的部门预算规定当年年中一般不再追加经费,这就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要更快地树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具体来说,需要依据年度预算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合理设置岗位和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相互制约机制,二是严格规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三是建立和加强预算监督、专项经费检查以及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协助、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和财产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制度这一重要环节而言,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规范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作为对财务人员的约束机制,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例如:内部审计制度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内部审计标准是否得到落实、预算是否被有效执行,财政资金是否能够在使用中充分发挥效率以及固定资产等物资是否被充分利用等。 2. 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内部自建,财政部门可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财务会计管理理论,为行政事业单位量身定做一套适用的财务管理应用程序。二是外部购买,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直接使用用友、金蝶等财务管理应用软件,以此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平台,把行政事业单位一级部门和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及时为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正确、全面的财务报告。 与传统的“一单一财务”或内部网站相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平台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提供稳定可靠、伸缩性强的基础财务管理框架,优势在于,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IT系统由源自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多个分散的独立系统构成,而新的财务管理平台可以整合这些分散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基于平台的财务信息集成应用。此外,新的财务管理平台还可以把二级部门远程做账和主管财务实时监控有效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运行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实时集中管理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3.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公用经费翻倍超支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这就说明,现阶段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在于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开支状况。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是要遵守资金支出的合规性,二是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目前的财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做到厉行节约,但并没有进一步对此制定出详细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同时也没有落实具体的责任人,缺乏足够的约束力。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和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企业的做法,把资金支付可经由不同部门,从而加强资金运转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当支出的资金建议已经获得批准之后,资金能够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拨付和使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中,付款人与上述活动的控制人不仅要做到合规性,还要做到公开性。此外,为了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贯彻,还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工作,要持续开展预算的定期审查事项。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使用方法 第一,选取和运用适宜的财务分析指标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条件,在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对于此,可以选取和使用预算拨款增长率、预算完成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专项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例、经费结余率、人员支出比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和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指标选取之后,可进一步选取和采用适宜的财务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四种。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把一些关联项目进行对比并计算出比率,并以此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财务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是把两期或连续期数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来确定指标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并进一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差额分析法是通过利用各个项目的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个项目对总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是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四种财务分析方法中映射出的原理,把单位的收支情况和支出结构的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并采用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与上年同期数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掌握分析指标的执行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三,作为财务分析工作的最后环节,财务分析编写的质量高低将关系到整体财务分析工作的成败。从实务层面来看,财务分析编写内容的重点在于:一是报告结构要有条理,有层次,二是报告内容中的数据来源要真实可靠,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