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五十颂-噶玛滇真听列惹萨.doc_第1页
事师五十颂-噶玛滇真听列惹萨.doc_第2页
事师五十颂-噶玛滇真听列惹萨.doc_第3页
事师五十颂-噶玛滇真听列惹萨.doc_第4页
事师五十颂-噶玛滇真听列惹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师五十颂 噶玛滇真听列惹萨 显密佛子必读法典事师五十颂 文噶玛滇真听列惹萨 开示日期:96年9月8日地点:文殊院二楼 事师五十颂是马鸣菩萨所造,收编于大藏经第三十二册,编号1687。今晚所谈的事师五十颂,是根据民初汤居士的译本。 虽然这个译本与原文有些出入,但我个人将它与宋朝的译本做比较,相差并不多。一时尚未取得藏文原文,所以无法依照原文来做通解。历代已经有许多译师将事师五十颂作出各种不同的译文,虽有出入,但我个人以为,我们应当尊重前人的翻译,不能因为自己发现所译有出入,来挑前人的毛病,增长自己的傲慢,这是不对的。造论缘起马鸣菩萨是印度人,从小天资聪颖,依止许多善知识,据说三岁能作诗,五岁能写经。出家之后,特别精通于显密论典,成为当时一位伟大的堪布班智达,但是未曾被国王所重用,心中极度不满,所以离开了常住的寺院,到东方去朝拜一处闻名的自生度母圣像,这尊圣像是从岩石之中自然生出的。途中经过大海,在海上被龙王、非人等等兴起大风浪,遭遇许多障碍,他被挟持到非人的居住处。所谓的挟持,有可能是大风浪把船打破了,漂流到一处没有人的地方。马鸣菩萨在那裡心中非常苦恼,天天向度母祈祷,希望早日离开这无人之岛。有一天,他梦见了度母显现,告诉他:你只要晚上头朝向想去的地方,就能离开这裡,到达彼处。马鸣菩萨恆加向度母祈祷,并且每晚将头朝向想去的地方。果然,有一天他醒过来之后,回到了印度。此时已经事隔多年了,人事皆非。他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发现与他同期的班智达、堪布大都往生不在了。新的堪布、班智达向马鸣菩萨就教许多论典,但是马鸣菩萨提出他个人的见解之后,并没有受到这些新辈所认同,于是鬱鬱寡欢。得不到相对的尊重,他便将这种苦闷,转为慎恨这些海中的非人对自己所作的障碍,因此他秘密学修了许多咒术,最后,令害他的那些非人所居住的岛屿没入海中,以为洩恨。后来,度母在梦中告诉他:如此行为是不对的,业障极重,你所受的一切戒律,大乘、小乘、金刚乘的戒律都破了,因为你杀生。你必须好好忏悔,否则将堕入无间地狱。马鸣菩萨久闻中国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威德,于是想到五台山朝圣,以为忏悔。度母再次显现在他的梦中,告诉他:这样做无法完全清淨你的业障。马鸣菩萨问:我如何才能清淨业障?度母说:唯有你造一部有关于初学者,特别是密续的行者,如何依止上师的方法,让初学密续的弟子有所依循。如此,造论的功德便能清淨你破戒的业障。于是马鸣菩萨在第二天天亮之际,开始写下了事师五十偈这部论的根本文。经律论开篇各有不同凡是讲授经论,未进入本文之前,一定要先顶礼传承诸祖师,尔后顶礼文殊师利菩萨。根据藏王赤松德贞的规定,凡是由梵文译成藏文的经典论着,属于经藏者,开篇必须加上敬礼一切诸佛菩萨;若属于律藏,应加上敬礼一切遍知佛;若属论藏,则加上敬礼文殊师利童子,以示区别。文殊师利童子也称为妙音菩萨。事师五十偈总共分为三个部份。首先是顶礼及造论缘起,其次是本文,最末为迴向。第一偈得具贵胜金刚萨埵上位因, 上师莲足如实恭敬为作礼。清淨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第一偈所说是顶礼。上师与法师是不同的。上师的藏文发音是喇嘛,意思是众生的母亲,汉译为上师。喇是最高、无上,嘛是妈妈的意思,所以喇嘛意指众生的母亲;法师则是可以为人诵经、为人解经的行者,两者有别。何谓众生的母亲?严格来说,众生的母亲必须是登地以上的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具有解救、保护众生的功德和威力,未登地的菩萨虽然亦有此心,但不具此威德,所以无法真正保护众生。上师是已经获得了最珍贵、超凡入圣的法报化三身之根本因,在如是殊胜的上师莲座之下,将上师的双足顶戴于自己头上,以示最高敬意。因为没有藏文可以对照,所以我只能依翻译以及释本来为大家说明。贵胜指无二的智慧。金刚与萨埵分开来解释。金刚指法身智慧。不被摧灭的称为法身,本来具足的也称为法身,坚固不可坏的也称为法身,法身只有我们密续才提到。萨埵的本意是众生,但这裡的萨埵是指由法身之中示现出来的报身。报身唯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见,凡夫六道众生不具有天眼,以及与登地菩萨相应的功德,所以无法见到报身。一切报身都具有菩萨十三种严饰,文殊院有八大菩萨,诸位仔细前去瞻仰,即可了解一二。报身是诸佛由法身之中示现,为登地以上菩萨说法而显现,一般凡夫众生无法见到诸佛报身,所以诸佛的慈悲显现,由报身再示现化身,具有人一样的粗重色身,令六道众生也能亲见,譬如释迦牟尼佛即是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总归来说,就是诸佛的功德。欲获得如是功德,唯有从上师的加持方能,因此作者马鸣菩萨在这裡写道:此虔诚恭敬地先予以顶礼。金刚是诸佛法身,萨埵是诸佛报身以及化身,若是将金刚、萨埵合起来,金刚萨埵是为密乘弟子转化修行障碍而显现的本尊,所以金刚萨埵与大日如来并无分别。什麽是金刚萨埵?由字义上来传译,金刚萨埵也可译为金刚勇识,具有勇勐的金刚心,这也称为金刚萨埵。梵文及藏文对金刚萨埵有许多许多的解释,各位不是学文义学,不需要了解那麽多,只要知道金刚萨埵是个本尊,非常重要的本尊,谈到金刚萨埵时,你懂得唸百字明咒,可以了。接着本文上说:清淨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这两偈是造论的缘起,也就是造这篇颂文的依据,以及必要性。佛陀曾在各处说法,各种因缘之下,教导世人如何尊敬上师,但并没有特别有那一部经说到应该如何服侍上师。马鸣菩萨造这部论不是个人的想法,不是自创。各位别忘了,他是个神童,饱读经书,不仅是佛法,连外道的他都非常精通。他将佛在各经典所提到,有关如何服侍上师、如何追随上师的方法,将之集结,写下了这五十偈,谈到超过百种以上服侍上师的方法。事师五十偈不是马鸣菩萨自创,而是集结,根据一切清淨的密续经典,当然也有根据显教的经典,所以不是以个人的妄念创造出来的。凡是依马鸣菩萨事师五十颂而行的人,必定能获得终极解脱,所以请大家恭敬的听闻,并且接受。同时,自己学好之后,也可以为他人宣说。造论的缘起以及必要性所依,在这两句讲得很清楚了。第二偈应该恭敬上师之所依,亦即,恭敬上师的理由为何?偈文说: 已能获得胜灌顶,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所住诸如来,三时现前为作礼。这一偈提到了金刚轨范师,我想这是当时对金刚上师的称呼。事实上,我们很少讲上师,而是称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从多杰洛本翻译而来,多杰洛本即是所谓的轨范师,教导仪轨、教导戒律。寺庙的住持都称为金刚上师多杰洛本,可是多杰洛本也分好几种,在此不做详述。这一偈告诉我们,已经授与我们清淨灌顶,并且能显现本具的智慧,一切行谊皆符合威仪,非造作,而是自然流露,流露出慈悲、智慧、大方,并且能够以金刚法要来显示一切行为的金刚上师,这是对金刚上师的定义。什麽是金刚上师?也就是,他自己获得真正传承的灌顶,智慧已经开显,所做一切都符合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对如是的金刚上师,十方诸佛每天早、中、晚三个时候,都会前来他的面前恭敬顶礼。十方诸佛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这般凡夫弟子?灌顶的种类灌顶有三种,绝对不只是拿个宝瓶放在你头上,也不是拿个东西在你头上敲一下。我想,很难跟大家解释灌顶真正的意义,但是大家对灌顶的基本认知要建立。(1) 成熟弟子种性的灌顶第一种是成熟弟子种性的灌顶。譬如,欲学修金刚萨埵,祈求上师给予金刚萨埵的灌顶,此灌顶称为成熟种性的灌顶。什麽是种性?就是佛性,犹如种子需要灌溉一样。以现代话来说,如是灌顶也称为允许修该本尊法的灌顶。并非接受一种灌顶之后,就可以学习一切法,不是的!要学金刚萨埵,需获得金刚萨埵的灌顶;要学药师佛,需获得药师佛的灌顶;要学绿度母,需获得绿度母的灌顶。想学任何一尊本尊,都必须先获得该本尊的灌顶。灌顶也可说是学习本尊的许可,获得灌顶之后,才可以学习该本尊法。(2) 解脱道的灌顶第二种称为解脱道的灌顶,在解脱道上的灌顶。譬如,在修法之中观想上师的身口意放出三道光芒,融入自己的身口意,而获得灌顶,此灌顶称为解脱道的灌顶。在上师相应法之中,有如是的观想。(3) 解脱果的灌顶第三种称为解脱果的灌顶,解脱果位的灌顶。这种灌顶是指,自己的心性已经成熟了,佛性已经开显了,也获得上师放光加持了,最后获得十方诸佛为十地菩萨放光灌顶,如是灌顶,称为解脱果的灌顶。简单的说,灌顶也分为根、道、果的灌顶。偈文所说是根的灌顶,成熟种性的灌顶。 忏悔发露真保护也许大家传统的观念只拜菩萨、拜佛,所认知的菩萨和佛是木凋、泥塑、铜铸,摆在那裡不会说话的,只愿意跪那个、拜那个而已,要忏悔都去跟那个不会说话的忏悔。为什麽?因为怕人家听到,绝对不敢跟上师说。就算跟上师说,也会去头去尾。我跟你讲我的缺点,通通让你知道了,哪一天你讲出去了怎麽办?有人私底下说:我跟你说,你去跟仁波切忏悔要小心哦!不要讲真话。你讲真话,仁波切绝对会在大众之中把你曝光,他嘴巴很大啊!是如此啊!你忏悔不就表示你做错了?做错了要有什麽约束力,让你不会再犯?那就是摊在阳光下,让众人都知道,让这些知道你会犯这个错的人,在你快要犯错的时候提醒你,这是保护你啊!在我的见解,这是保护你,藏在阴暗处只会发霉,只有把它曝在阳光下,才能杀菌。有个人跟我说:我想出家。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啊!你只是想而已,永远不可能成办。他说:那要怎麽样才能成为真的?我说:去跟你所认识的人宣佈:我要出家,而且今年一定要剃度。他说:万一我没有剃度呢?你会被笑死啊!强迫自己做,不是吗?当你去讲的时候,所有人看到你就会对你很客气,跟你双手合十,还会跟你阿弥陀佛,你非得出家不可啊!忏悔是什麽?要发露,把自己的丑行、过失显露出来。有人来跟我忏悔,两腿一跪,说:仁波切我跟你忏悔。我问:要忏悔什麽?他说:我也不知道。你都不知道你要忏悔什麽,那麽到底要怎麽跟我忏悔?他说:我不用讲,你都知道啦!我说:我知道是我知道,跟你自己讲不一样哦!连讲的勇气都没有,表示根本没有忏悔的诚意。做错事不可怕,可悲的是一错再错,而且硬拗,只要辩得过。做错事了,就承认,跟上师说我不会再犯错嘛!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不行!仁波切,你这样说我不同意。我说:为什麽?我们全班通通犯错,只有我听你的话,承认我错,结果只有我被打。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这样的教育真是可悲啊!教导我们的下一代要说谎,不任意信任别人,所以孩子的心中充满不确定感和不信任。原本和谐纯真的风气,现在已经消失了,这是我们的共业,最后只剩下宗教、佛法可以保护我们的心。 方便话不求自利我们每天戴着假面具,面对溷浊的社会,不得不说一些方便话。什麽是方便话?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谎话。谎话就谎话,为什麽叫做方便话?因为谎话有两种,一种是不伤害人的,一种是会伤害人的。我们所谓的方便语,是指那种不会伤害人的谎话。例如,有个人明明快死了,你不能跟他说:你快死了。这会让他意志更消沉,应该鼓励他:没关係,上师会加持你。这算不算谎话?这是谎话,但这是善意的保护他,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那麽这种方便话也会有罪的。总之,少讲话,多持真言。 如来顶礼金刚上师有关十方如来每天早、中、晚三时皆来顶礼金刚上师,对显教和一般人来说,这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哪有佛祖早上来拜他,下午也来拜他,晚上还来拜他?我想许多人不肯相信,这是凡夫。有关十方如来承事、礼敬金刚上师的教证,见于各种密续经文及注疏。譬如密集金刚仪轨之中说到,十方如来于三时前去供养金刚上师,回归各自佛土后,又以金刚语讚叹:此师为我等一切如来之父、之母、之导师等等。月称菩萨也在密集金刚疏中说到,帝洛巴、那洛巴、无垢友等众多智者,各自在大幻化网疏之中,也就诸佛顶礼金刚上师做了非常直接的论述。佛陀曾经在宝蕴经中告诉阿难:若诸菩萨乘车,受用五妙欲供而无人驾车时,如来也会前来驾车。这句话是说,如果有金刚上师坐在马车上面,正在享受色、声、香、味、触五种妙欲,而无法驾车的时候,如来也会亲自来为金刚上师驾车。我想以后那些自称为金刚上师的人要小心了,会有车祸!如果他相信:我现在不用驾车了,到后座去做我的享受,如来会来帮我驾车。我想那会有车祸。而那个没有车祸的,我想是真的金刚上师。 坚信上师如佛如果你是密续的弟子,你必须坚信。唯有坚信上师如佛,自己才能获得如佛的加持。但这样的坚信,外道及一般人会认为你已经走火入魔了。密续修行是超越世俗观念的。譬如观想本尊,明明自己就只有两隻手而已,硬是要观想成四隻手。真的让你多长两隻手出来,我想你马上会去截肢,那不是妖怪是什麽?但四臂观音是我们心目中的观世音,慈悲的化现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习密续,尤其在这个时代,密法被当做法术操弄的时候,密法就是毒药。曾经有人跟我说:我学了十年的密法,愈学信心愈退转,我乾脆回去唸佛好了。我说:很好!你本来就是念佛的材料,你应该回去唸佛,谁叫你来学密法?如果出发点不对,学到的密法等于是饮毒药,那是很可怕的。所以,一位弟子要进入密续的道,首先必须熟读事师五十颂,从这五十条偈语之中,了解如何当一位如法的弟子。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不应该、也不被允许来学修密续。第三偈如何恭敬上师?分为两点来说明:第一是恭敬、承事、服侍上师的方法,第二是特殊的开许处。偈文说:以最胜信日三时,献花中围而合掌,头顶接足为作礼,开演上师当敬事。中围是指坛城。意思是,每天应三时地向金刚上师面前的坛城献花,以清淨、广大的信心双手合十,行顶礼。头面礼足,意思是以自己的额头来顶礼上师的莲足,额头轻轻的碰到上师的双足。过去曾经教导大家,双手合十不要实掌,要如同捧摩尼宝。我们每天都应该亲近上师、向上师顶礼,不应空手而来,因为空手而来代表资粮缺乏,至少要带一朵花,将花献于坛城。除了花之外,其他美好的东西当然也可以。第四偈师或在家新出家,为避世间讥毁故,以持禁戒心作礼,面前所置正法等。这个是特别开许,为什麽有这一偈?因为金刚上师不一定全都是受比丘戒的出家人。有些密续传承转世而来的祖古被允许结婚,称为在家菩萨,但他确确实实是转世的。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所有仁波切都可以结婚,不是的!转世仁波切有在家,也有出家。如果自己已经出家,但是所依止的上师是一位在家居士;或者自己已经先受了比丘戒,而上师虽然出家,但还未受比丘戒;或是上师的戒腊(出家的年资)比弟子还短,这该如何?为了避免形式上的顶礼与小乘戒律有所冲突,也为了避免世人讥评毁谤,同时兼顾对上师的诚意和尊敬,所以应该在上师面前放置法本或经书、佛像等,以自己的身体向经书、佛像、上师行顶礼。显教有一种顶礼方法,在顶礼上师时拜向别的方向。我第一次看到时,觉得很奇怪,纠正说:你要拜我,怎麽拜那裡?他们的说法是:我们只拜佛,拜人的话怕你会承受不起。这是自己认为的,可是我想那是傲慢的一种,不对!有一年,我跟天噶仁波切和几位仁波切,在老乌金祖古仁波切的座前领受一个教授,密法的灌顶。天噶仁波切是一位守戒非常清淨的比丘,乌金祖古仁波切是一位在家居士。当我们要顶礼乌金祖古的时候,他一直说:不用!不用!于法、于礼,我们都应该顶礼,我也一样拜,可是天噶仁波切拜他自己的法座。上师的法座在前面,我们要顶礼上师,但是上师跟天噶仁波切说话,大概就是不用、不需要的意思,所以天噶仁波切转过来,拜自己的宝座。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我心想:奇怪?这是什麽意思啊?后来读到事师五十颂,我才了解。天噶仁波切是个比丘,老乌金祖古是个菩萨,为了不失礼,天噶仁波切顶礼自己的宝座时,观想乌金祖古坐在宝座上面,这是对的! 如果你自己所皈依的上师有上述情形,当你向他顶礼时,旁边若没有人,需不需要搬一尊佛像放在他面前,或是拿一本法本放在他面前,然后才拜?不需要!会如此顶礼,是为了避免小乘或一般凡夫讥笑:你是比丘,怎麽拜一个在家居士?为了避免他们造口业,顶礼时才故意放一本经书或一尊佛像,他们讥笑时,就说:前面有经书、有佛像啊,我在拜经书、拜佛像。如果没有外人在的时候,当然就是拜自己的上师。即使传承是允许结婚的,身为上师至少也都受了居士戒和菩萨戒,但这不意味着一般居士也可以传法,这一点大家要釐清。第五偈若献座位若起立,作事业等诸敬事,有禁戒者普应作,唯离拜及非妙业这一偈提到,上述礼拜以及洗足等等应该迴避,以免外人、不了解的人产生非议,除此之外,其他譬如献座、上师起立、行供养的时候,毋须避讳外人,应该如实照常。上乐金刚释本、时轮金刚无垢光的释本等,对于如何献宝座给上师,以及上师起立时,弟子应立即起立,如何供养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论述。小乘弟子质疑说:毗奈耶经云:所顶礼之处,只有佛及学年较高者。小乘坚持只顶礼佛陀与长老之外,不顶礼其他,如此密乘不是与小乘违背了吗?这个问题圣天菩萨在思择焰之中进行论证,特别指出:出家人也可以顶礼在家菩萨。所以出家比丘、比丘尼也可以顶礼在家上师。时轮金刚的释本提到:从律部的观点来说,为了让正法长久住世,首先必须获得信仰者的尊重。因此,如果有比丘形相的金刚上师出现,那麽就不应再依止在家的金刚上师,可是仍然可以从在家的金刚上师祈求灌顶。宁玛巴大部份都是在家菩萨,这些大菩萨持有他们自己所属的传承,如果想要学修该传承,唯有从他那裡获得灌顶、允许,才能够修学。第六偈上师及与其弟子,同等失坏于誓句,勤勇轨范及弟子,最初应互相观察。这一偈说到了上师跟弟子之间要互相观察,不要太冲动就皈依,皈依完了就离开。这就像鸟在鸟巢之中,羽翼尚未丰满就学飞,直接一跳,就摔下来了。成为密乘的师徒关係之前,如果未曾审慎的相互观察,那麽将来上师与弟子都非常可能违背了彼此的三昧耶戒。上师要观察弟子是否与密乘相应,堪为密乘的法器;弟子要观察上师是否具备传承、具有德相。师徒之间相互观察,不是看对眼而已,必须有所依据。狮子的乳汁不可放在土製的容器中,否则容器极容易破裂。这是西藏的一句谚语。狮子的奶水譬如金刚上师的甘露,泥土做的碗譬如非法器。将珍贵的甘露倒在非法器之中,土碗不但不能承受,还会破掉。土碗破掉,甘露焉可存在?如果上师传法给非法器的弟子,非法器的弟子不但不能持有这个法,反而会坏了三昧耶戒,令该法坏失,对上师、对弟子来说,只有伤害,没有益处。依照正式的规矩,上师观察弟子需六年,弟子若不是法器,便无法持守戒律。同样的,弟子破戒的时候,上师也犯了洩密的过失。第七偈具慧弟子不应从,无有悲愍而忿毒,贡高贪着不守护,自矜而伐为上师。这一偈谈到何者应捨,何者应取。什麽样的上师不应依止呢?当从七点来观察,只要有其中一项,便不堪做为上师。第一,无有悲悯,不具有大慈大悲的心,不愿意度化众生。譬如有金刚上师不愿意帮助众生、不愿意传法给众生,自己一个人跑到深山去闭关,这不具有慈悲心。第二,具有忿怒的心,瞋恨心特别强,稍不如意就瞋恨,而且瞋恨之中存在着报复。瞋恨与生气不同,上师苛责弟子不称为慎恨。许多显教经典记载,某弟子做了不如法的事,被另一个弟子看到,向佛陀举发。佛陀把犯错的弟子找来,问:你是不是犯错了?有没有?弟子自己发露:有!我做错了什麽。佛陀就予以苛责、斥责,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尔后制订戒律,从今而后,所有人都不许做这件事,这便是戒律的由来。戒律是累积好几十年而成的,不是一天就颁布了250条戒。但是现代人被训练成不想当抓耙子,看到有人犯错,不愿意来跟上师举报。更可恶的是,犯错的人竟然威胁新进的人:我告诉你,在这裡看到的一切事情,都不可以去跟上师说!只要有人来跟上师举报,举报者马上被围剿、排斥,这种人是准备下地狱!据说,第一层地狱距离度母院下面只有十公里。所谓度母院,任何一个供奉绿度母的地方,皆称为度母院。在度母院地下十公里处,就是第一层地狱。有些人不但明知自己犯错,还恐吓别人不得举发,这种人会深堕地狱,不是不报,时间还没到哦!很快!地上会裂一个缝,你会掉下去。知情不举报的人会被缝夹住,只有头露出地上,听到下面的每一声哀嚎,这是共犯。明明知道,却不举发,这可能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为了令佛教长久住世,当我们成为佛教徒的那一刻开始,就有责任令佛教团体清淨,令佛法长存。如果彼此相互掩饰、包容,一篓橘子会因为一颗发烂,到最后全篓橘子没有一颗是完整的。集体包庇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你可以不相信,但我认为相信比较好,因为相信对自己有帮助。过去犯错那就过去了,不要给我写十次、百次悔过书,都说弟子无明,做了很多忤逆上师的事。那我就问:你到底做了什麽事,跟我交代清楚啊!我听到很多,每次写、每次忏悔、每次哭都是说:我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情,我也不愿意这样子做啊!求求你赦免我啊!问题是你连写出犯错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小心啊!我不会惩罚你,但是业报会自己惩罚自己。第三,毒。什麽称之为毒?喜欢用肢体及语言来让别人苦恼,譬如嘲讽、给他人取绰号,或是锱铢必较,对别人的怨气久久不能释怀。第四,贡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极为我慢,超级的我慢。第五,贪着,就是贪财,为了自利而贪财。曾经有人问我:有人传言洛本仁波切非常爱钱,这是不是真的?我说:对啊!我非常爱钱,你怎麽到现在才知道?如果我不爱钱的话,如何建寺利生?我怎麽能不爱钱?我若不爱钱,许多艺术创作就无法进行。我不是非常爱钱,是超级爱的!可是我爱钱有目地啊,我要建寺、造佛像、印经典、要利生啊!他说:嗯,我欣赏!我说:好!谢谢啊!第六、不守护,也就是身语意不持戒。持戒不是只有身体表相持戒,包括内心的思维也要持戒。十五世噶玛巴法王有个哥哥,是一位瑜珈士,在祖普寺非常有名,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神经病。怎麽神经?有一天,他跟他妈妈说:爸爸已经死很久了,我非常想做那件事,我们两个做一次好不好?他妈妈说:不可以,傻孩子!你是我儿子,怎麽可以做这个事?不可以!他一直央求一直吵,后来他妈妈说:好啦!可是你不可以出去讲哦!闻后,他马上跑到祖普寺,大声说:我妈妈答应跟我做爱。他妈妈羞得不敢出门,可是羞愧到濒临爆炸的时候,开悟了。诸位不要听到这席话,就叫你儿子说:来啊!来啊!小心啊!你不是瑜珈母,当今也没有那个噶玛巴的哥哥瑜珈士。如是说给一般人听,是没有人可以接受的,可是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但她为什麽开悟?无人能知答桉!噶玛巴非常喜欢他这个哥哥,当他去不丹的时候,带哥哥同行。噶玛巴出门一定有两顶轿子,前面一顶轿子放黑宝冠,噶玛巴坐后面那一顶,去不丹也是一样。他的哥哥走在两顶轿子后面。噶玛巴到不丹的时候,有天发现一群喇嘛在打他哥哥。他下轿说:你们不要打他啊,你们为了什麽事打他?他们说:这个神经病在这裡大放厥词,说噶玛巴已经破戒了。噶玛巴说:拜託!拜託!请你们不要打他,我刚刚真的有破戒。所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