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doc_第1页
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doc_第2页
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doc_第3页
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doc_第4页
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2014届高三联考卷(综合试卷一)语 文 长沙市第一中学周玉龙 (考试范围:全部内容)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6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讥诮(qio) 顷刻(qng) 露马脚(lu) 大海捞针(lo) B艄公(sho) 黥刑(qng) 肩胛骨(ji) 毁家纾难(sh) C绷脸(bng) 关卡(qi) 一场雨(chng) 冥然兀坐(w) D孝悌(d) 强迫(qing) 真差劲(ch) 殷红一片(yn) 【解析】B项,“艄”应读shao。C项,“场”应读chang。D项,“悌”应读li。 【答案l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交接扭怩既往不咎珠联璧合 B洗炼绵密眉眼颦蹙绿草如茵 C慧眼巨擘以逸代劳云蒸霞蔚 D飘零罪孽锱铢必较一泄千里 【解析】A项,“扭怩”应为“忸怩”。C项,“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D项,“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报道,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饬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丰富、细腻,如 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沉静、平淡。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如果公司实力雄厚,拿出资金与资源,在社会的监督下做些慈善,那是高尚;如果公司打着慈善的名义做生意,或慈善是捞钱的挡箭牌,那是邪恶。 【解析】句式杂糅,“打着名义”应改为“以名义”或“打着旗号”。 【答案】D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 , ,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 , 。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 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 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 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 B. C. D. 【解析】与“经过“浸透过”搭配;“生命旅程”依秋、冬、春、夏顺序;“生命元素”依由内在而外在的顺序。 【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日:“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日:“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日:“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日:“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日:“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日:“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日: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 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日:“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日:“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刺船:用篙撑船。三泖:湖名。倩:古代男子的美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 【解析】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 【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泰岩心异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日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髯复何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解析】D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拿”“用”。A项,代词,他助词,取独。B项,表承接,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竟”。C项,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况且”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解析】C项有两处错误。陈泰岩雇船收债;见到舟人的相貌时,只是觉得与众不同。 【答案】C8下面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 B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C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D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金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解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翻译: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因为不管用什么都不能替代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答案lC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舟人日:“日且西,盍止诸?”(3分) 译文: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3分) 译文: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日:“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译文: 【答案】(1)(陈泰岩)告诉舟人:“太阳就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3分,语、盍、诸,各1分) (2)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投奔)谁呢?(或:你孤身一人,无人可依靠)(3分,既、 茕茕、依,各1分) (3)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4分,讯、紊紊、安用、竞,各1分) 【参考译文】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 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 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 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 距离郡中还有数里,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舟人说:“好的。”就拿着酒壶离开了。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那髯者说: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而你的仇人已被杀死,我会慢慢地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坚守道义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泪如雨下。 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 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泰岩了解这些后,对他佩服为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煮酒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希望拿几句话 赠送给您。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 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IO.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答:(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答: 【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眷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眷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时世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2)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答案l(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3)开琼筵以坐花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其中,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宇宙无穷极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那失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大穹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宇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人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不绝如缕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由“懵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所使然。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畏与虔诚而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赞叹。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状态,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这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胶柱鼓瑟、作茧自缚,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美学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待来年的企盼。 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则自古有逐臭之夫、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如八大山人水墨画之入化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语不逊吗?12.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B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C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D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解析】“以脏乱怪丑为追逐”是“与秩序为仇寇”,据此可知,“脏乱怪丑的存在”并非“合理的秩序”。 【答案】D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B古哲强调“天人合一”,说明那时已完全没有天生的不假意志的顺应自然了。 C古典主义大师的观点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宇宙是理性之源。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解析】B项,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C项,第四段结尾“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合天地大美的作品”中的“它”不是指代“古典主义大师的观点”, 而是“先贤妙论”,D项,有第三段可知,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类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 【答案】A14.作者为什么认为毕加索“有些语出不逊”?请结合本文观点加以阐述。(4分)答 【答案】作者认为对天地之大美,人类只能是赞叹,对宇宙之规律,人类只能是顺应。当人类竭力想表现自身,违拗宇宙大智慧时,人类就偏执了。毕加索说“我就是上帝”,有违于“秩序”,背离了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作者说他“语出不逊”,是有道理的。(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行走在乡间的音乐 安 庆 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他们手里握着棍子,塔塔塔敲在乡间的土路,心很静地走,路上的尘土被长棍敲打出一星一星的泥点,风吹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四邻八乡的路上,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脸被吹成了什么样子,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歇歇。乡间的夜晚静下来,乡村的电还是稀罕物,家家还都备着煤油灯,我听见瞎子的梆子还当当地响。母亲说:瞎子没有吃饱或者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站在门口往瞎子坐的地方瞅,听一阵阵一声声沉闷的梆子把夜敲得愈来愈深。后来,梆子声停了,我知道他被领走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 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 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 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或者有被主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 我记得一个叫“萧瞎”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老萧。他每年都要到我们村里来几趟,差不多是按季节来的,他会说他上次来的是春天,这次来麦子已经收过了。他会算农时,知道农忙时没有人顾上和他聊天、听他拉弦子、唱坠子、说书。他坐在十字路口,有几个人走来,站在他身边的老霍问他:走过来的是男还是女?他把弦停下来,须臾间说:三个男的两个女的。真准,这就是靠耳朵行走靠耳朵生活的智慧。萧瞎书说得不算好,但他拉得二胡好,清清亮亮,缠缠绵绵,惟妙惟肖。有一曲沉郁悠扬的二胡,后来我才知道它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一个深夜,我站在远处,忽然被这首二胡曲打动了,我听出了一种深藏于心的东西。我问萧瞎,他说:这也是一个盲人拉成的名曲,盲人名叫阿炳,很多年前一个流浪街头的艺人,他会拉几百首乐曲,可留下的只有几首。就是从此我开始喜欢阿炳的,至今我常放的乐曲里肯定少不了二泉映月。后来,我又喜欢上了他的听松寒春风曲;喜欢土了另外的二胡曲良宵将军令病中吟等,电视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痴迷地坐着不动。 萧瞎的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人拉他过去。别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那人说:你不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的儿子,那个儿子最后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就是二胡,据说现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的善举了。 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 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了。 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都站着等他晃动卦签的人,都是希图从卦签中得到求助的。他竟然死于非命,一天夜晚两个年轻人爬进了他的院子,他很机灵,听见了,寡妇那天正好回了娘家。他抓起床头的竹竿,但无济于事。他藏在一个什么地方的钱被翻到了,他爬起来,被偷钱者推倒,他死在了床下案子后来破了,但一个曾经的行走的艺人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一个乡间的艺人最后毁在了钱上,一个诱惑很多人的卦仙没有算出来自己要遭的祸。他留下了被偷的钱和一个小院,那个小院现在不知道归谁了。 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快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找到什么 在我心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 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2期)15.文章第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有何作用?(4分)答: 【答案】表现了萧瞎敢爱、敢追求,以及机智和风趣。说明萧瞎的艺术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的传承。16.运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两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5分) 答: 【答案】文中至少有三处对比:村民先前热衷听二胡与有了电视冷落二胡作对比;将萧瞎先前拉二胡和后来给人算卦作对比;将萧瞎行走乡间的平淡生活与后来算卦挣钱,因财遭祸的结局作对比。(还有其他对比,言之成理即可)通过对比表现了人、事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即对失落的精神世界的怅 然和留恋。1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赏析。(6分) 答:【答案示例】语言朴素平淡、口语化,且耐人品味。如写萧瞎学驴叫:“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语言朴素形象,从中又看出流浪艺人生活的艰辛。又如:“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朴素的语言表现出萧瞎平淡的生活。18.请结合文本和现实,探究“追忆乡间音乐”的意义。(6分) 答: 【答案示例】乡间音乐让我们找到了纯粹宁静的灵魂,追忆“乡间音乐”正是浮躁的现代生活所缺少的。 乡间音乐是一种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艺术,追忆“乡间音乐”可使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少一点“物欲”,少一份“功利”。(言之成理即可)六、选做题(12分。19、20题任选做一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11. 22) 【注释】闻斯行诸:听到了好事就实行。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谓怎么可以听到了就马上干呢?赤也惑:赤,公西华自称其名。惑,怀疑。敢问:请问。敢,自言冒昧之词。求也退:求,指冉求。退,退 缩不前。由也兼人:由,指仲由,子路。兼入,超人、一人抵得过很多人。指勇于作为。 乙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入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1)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反映出儒家的什么思想?(4分) 答: (2)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140字。(8分) 答: 【答案】(l)因材施教 中庸之道 (2)提示: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果说“虎妈”和“猫爸”互换方法,他们还能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贯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求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2013年10月5日 凤凰网 10月5日傍晚6点45分,一位网友发微博称,“终于见识到南迦巴瓦峰的羞涩与壮丽,但这位南京人却十分煞风景!”两张微博图片中,一张是蓝天白云下的绵延山峰,非常壮美。 另一张,则是一根白色的圆柱,背景同样是群山。圆柱上,非常刺眼地写着“南京人顾某某”的字样,落款日期似乎为2013年7月27日。 该微博一经发出,立即引发不少人的转发和评论,而“南京人”三个字的出现,更是让不少南京网友颇为恼火。 2013年10月15日 中评网 在芭提雅一家寺庙内,几头牛雕塑的背上,用简体中文写着:牛角不能碰,牛背不能爬。当地导游小梁说,这座寺庙是很多中国旅行团参观点之一,很多中国游客会爬到雕塑身上拍照。 2013年IO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在泰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1日宣布,中泰同意商签两国持普通护照人员互免签证谅解备忘录。12日,李克强在曼谷与游客互动交流,实地了解 两国旅游交往情况 李克强祝愿游客们旅行顺利,旅途愉快,并叮嘱大家,在外旅游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社会风俗,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它们,因为他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1)用一句话概括一、二则消息的内容。(4分)答:(2)请你根据第三则消息的内容,写一段以“文明出游”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8分)答: 【参考答案】(1)(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红火)不文明旅游现象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关键词:不文明旅游) (2)示例:IO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除了对旅行社有严格的禁止零负团费、禁止强制购物等措施外,还对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进行了明确规范。出游陋习、不文明出游的痼疾,不可能因为一部法律的出台而彻底得到根治。那么,在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或许也应该在其它方面找找原因及对策。 文明出游何时能实现?这需要每一个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相关部门制度的完善、文明教育的加 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具体到风景区乱涂乱画这件事情上,“南京人顾某某”是谁?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反省甚至道歉,远不如全社会的探讨和前进重要。 (其他角度:针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