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平凉市庄浪县刘庙中学 李晓红【摘要】通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天水市两所中专院校的学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34.2%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8.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只有0.4%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而一半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男女性别维度上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这个因子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在是否单亲家庭维度上,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个因子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关键词】 中专生 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Abstract Through uses Middle-school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Meter to make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to the two of the Tianshui institute specialized middle schoo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the statistical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34.2% students have light degre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oblem, 8.7% students have middle degre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oblem, only some 0.4% students have the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 but a half above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condition is good. Two factors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In the male and female sex dimension the force symptom, biased, hostil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nse and sensitive, despondent, anxious, the study pressure, the adaption not good, the mood not balanced, the psychological not balanced these 10 factors have the difference, in whether the single-parent family dimension, hostile, anxious, desponden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ous and sensitive, the adaption isnt good and the mood not balanced 6 factors have the difference.Keywords Polytechnic school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ingle-parent family1问题的提出中专包括各种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其生源主要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专生一般年龄在15-20岁之间,处于青年初期,也称为青春期,是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中专生作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不同于大学生,除了具备青少年固有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与中专生特有的生活背景有关。首先是学习背景,中专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家里不愿让其流入社会,而中专学校没有入学的门槛,这样他们就来到中专院校。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不高,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偏低。其次是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大多来自工人家庭、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偏低,还存在一大部分生活条件相当困难的学生,还有父母离异、下岗等,这种不优越甚至是不良的家庭背景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心理和情绪的不平衡状态,甚至产生无助迷惘感,引发种种心理问题。第三从就业前景看,中专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现在每年有1400万工人下岗,.亿农民进城就业,在加上大专生、大学生数量剧增,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都较为紧张,这些都对中专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种种原因导致中专生的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1。有关研究显示:9.8%的中专生心理有疾患,困扰中专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有:自责倾向、人际焦虑倾向、学习焦虑倾向和身体症状,同时50%的中专生对自己“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并带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专生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让人满意,79%的中专生都不同程度地为人际关系而感到苦恼2。种种迹象表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本研究对天水市的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在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班干部和是否单亲家庭六个变量上详细分析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得出一些数据资料,为天水市中专生心理健康以及咨询提供依据。2研究方法2.1 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水市的两所中专院校(天水农业学校、甘肃省机械工业技工学校)的103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天水农业学校的45名被试,其中男被试25名,女被试20名,一年级的被试22名,二年级的被试23名。甘肃省机械技工学校的58名被试,其中男被试31名,女被试27名,一年级的被试30名,二年级的被试28名。2.2 测量工具: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含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每个因子有6个项目,总计60个项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无为1分, 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各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数线。22.99分为该因子存在轻度症状。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5分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总均分22.99分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为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44.99分为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5分以上为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3 程序:2.3.1 在有效控制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分别对天水农业学校和甘肃省机械工业技工学校的被试进行测试。2.3.2 发放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30份,回收有效量表103份,回收率82%。2.3.3 收集数据,用SPSS 14.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做百分比统计,再通过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班干部和是否单亲家庭六个变量上详细分析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最后做总结分析,给出建议及应对策略。3调查结果的统计以及分析3.1 表1 各项目学生心理问题程度百分比统计分值 4-4.993-3.992-2.99二分以下平均数值程度严重中度轻度无强迫症状7.8%49.1%43.1%2.23偏执5.9%32.3%61.8%1.98敌对5.9%33.3%60.8%1.95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1%12.8%32.3%55.9%2.15抑郁1%6.8%28.5%63.7%1.95焦虑12.7%33.4%53.9%2.13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5.9%9.8%7.8%32.3%35.3%65.7%61.8%54.9%65.7%2.072.111.98学习压力均值2%0.4%13.7%8.7%39.2%34.2%45.1%56.7%2.25(注:2 2.99分为该因子存在轻度症状。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5分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总均分22.99分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为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44.99分为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5分以上为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数据显示,从总体看34.2%的被试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8.7%的被试有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0.4%的被试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和学习压力。56.7%的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从总均分看,被试在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六个因子上出现了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得分最高。症状Mean SquareFSig.强迫症状14.7721.418.237偏执51.8303.844.053敌对104.3147.155.009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74.5024.484.037 *抑郁104.0006.419.013 *焦虑114.7596.048.016 *学习压力78.6013.514.064 适应不良73.4465.593.020 *情绪不平衡56.2324.166.044 *心理不平衡4.0024.270.6053.2 表2 各项目在是否单亲家庭维度上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是否单亲家庭维度上,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6个因子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一定的重视。3.3 表3 各项目在男女性别差异维度上的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症 状 Mean SquareFSig.强迫症状75.6137.708.007 *偏执143.17611.390.01 *敌对149.47110.579.02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62.90517.846.000 *抑郁126.8487.942.006 *焦虑281.87516.289.000 *学习压力317.90815.915.000 *适应不良229.05919.787.000 *情绪不平衡133.04510.453.002 *心理不平衡115.9818.457.004 *根据数据显示:在男女性别维度上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这10个因子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sig值均小于.05),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这说明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男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要比女生差。4.讨论4.1从统计的数据结果看: 34.2%的学生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8.7%的学生有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0.4%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56.7%的学生处于心理健康状态。从总均分看,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六个因子上出现了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这表明一半以上的天水市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8.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不容忽视的0.4%的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近年来,王教授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与王极盛所做的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相比,中专生无论在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心理问题上都要比中学生高。这说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重视。 4.2 数据结果显示:是否单亲家庭维度上学生在六个因子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他们较非单亲家庭学生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等问题。单亲家庭中专生心理问题常表现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家庭,情绪低落、自卑、自尊心下降、行为退缩,常常缺乏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评价,产生自卑感和被拒绝感,对于被拒绝,他们十分敏感,本能的反应是退缩、自尊心下降,在自我退缩的行为中,许多中专生感到孤单,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十分无助。他们在情绪上可能会显得忧郁,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表现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敏感、多疑、戒备心强,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对立情绪,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导,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得非常严,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从而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进入校园以后往往很难适应集体的生活,往往伴随他们的是情绪不平衡和焦虑症状。人格发展不良,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有烦恼自我承受,不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或任性、自私、无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个别单亲家庭中专生的人格发展不良,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烦恼无从发泄遇到问题缺乏信心,往往选择自暴自弃或自我发泄。,情感淡薄,表现缺乏同情心、冷漠、拒人千里之外、玩世不恭。虽然有的单亲家庭学生有开朗、积极、心态完好的一面,但更多的单亲家庭中专生表现出对情感的淡薄,对别人缺少同情心,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和帮助,毫不顾及地指责父母,顶撞老师,甚至对周围的人持怨恨、冷酷的态度,常常导致思想行为的极端,走向偏执、敌对的误区。单亲家庭中专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为:1.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对离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周围人的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应,他们往往认为父母的离婚是见不得人的,认为被忽视、被遗弃,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惟恐他人谈起。另一方面,社会对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片面夸大也给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常被视为人类性格的加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虽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但它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和父母的教养态度。中专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是以其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少儿时期,父母的认知不统一,观念行为不一致,往往会使子女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成长的人具有健全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之,在亲情淡薄、缺少爱的家庭成长的人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有的家长将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转化为一种观念加诸子女身上,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产生怀疑、否定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的家长由于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等种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心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视子女为包袱,百般嫌弃,甚至虐待,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自卑感强、抑郁、自尊心下降、敌意、怨恨、人际交往困难和退缩等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认为子女的抚养权争来不易,因此对孩子百般迁就、姑息,造成学生的任性、无责任感、专横和胆大妄为、问题行为较多。3.学校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犯错误,对犯错误的学生处理简单,动辄批评处分,或简单归为单亲家庭的影响所至,使学生羞愧,愤恨,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冷漠、孤僻、对立、消沉的心理。4.3二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男女性别维度上,男生较女生在十个因子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得分均显著的高于女生。男女心理健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女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虽然较多,但多偏重于人际关系方面和爱情方面,她们往往因为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协调产生一些矛盾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但这往往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矛盾的和解,这种心理问题也就慢慢缓和了。在爱情方面,因为她们都处在青春期,难免对爱情产生一定的幻想和冲动,当这种幻想和冲动受挫或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压力比起男性的工作、事业、人际关系、养家糊口等社会压力来说质轻量小,在生存竞争压力上男性远远超过女性。另外,女性的自我防卫能力较强。心理障碍多与当前现实的心理矛盾有关,一旦发生,来势凶猛但女性易于发泄,易受暗示,容易被劝解,“消化、吸收”外来压力的能力较男性强。故女性心理障碍症状多为一时性的,在心理矛盾缓解后,心身症状也随之消除,一般不留心理症状后遗现象,男性由于“英雄角色”的传统观念束缚,多封杀自己的感情,难以外泄,而转向心理内部冲突,导致深层损害。因而男性的心理症状重且持续时间长。4.4 在年级、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班干部、年龄四个方面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较少受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5建议5.1 虽然一半以上的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中度或重度心理健康问题,这需要包括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来缓解中专生的心理冲突,改善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1.1 个人努力。个人心理冲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在改变,首先通过个人学习、生活的表现,社会人际交往,与别人比较等增强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建立起悦纳自己的态度,其次要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调节控制个人情绪,疏解心理压力,还要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以愉快的心情、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增加与同学、朋友、家人的交流沟通,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5.1.2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5.1.2.1开设心理课。心理课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活动操作部分。目前的心理课模式,更侧重于以活动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实验证明,活动方式的心理课是在中专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5.1.2.2 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中专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专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辅导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5.1.2.3设立咨询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5.1.2.4注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员参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绝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责任,更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如果能恰当地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将会更为有效的,这一过程与学校专门心理辅导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为此就需要广大教师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的能力,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做好组织和协调的工作。 5.1.3 家庭配合。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个人问题,它和家庭、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解决心理问题自然也不能仅靠学校和个人,家庭更应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多数中专生独立意识强,长期住校生活,平时和家里人交流少,致使家庭对孩子成长、尤其心理成长关注较少,因此,家庭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心理波动,及时采取相关对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当中,家长要随时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角色形象,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灵,更加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决不能因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自由而发挥错误的表率作用。 5.1.4社会支持。社会公众的言行举止是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直接感受到的思想道德风尚,是更为广泛的表率作用,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重要的社会原因,首先,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生活压力逐渐增大,面临毕业的中专生容易形成心理负担,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不可小视,盲目崇拜、相互攀比、追求金钱、追求高消费、游戏人生、读书无用等风气影响甚广,对于模仿力强、自控力弱的中专生造成很大冲击,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常有序的社会环境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极为有利的,如各种媒体要多宣传现实中未成年人的好人好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塑造未成年人中的好榜样形象,在刻画成人世界的生活时要考虑到暴力、暧昧等情节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影响,在创作和引进国外动画、游戏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节目时,要注重鲜明地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总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好的道德风尚,树立优秀榜样,扭转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5.2对单亲家庭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另人担忧,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5.2.1学校对单亲家庭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学生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引导他们能与人相处,并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在与别人相处中通过别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同质的封闭式的团体咨询活动,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体验关爱,得到支持,学会交往,发展友谊,协商解决问题。强化育人环境,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单亲家庭,往往亲情欠缺,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倾向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膨胀。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深切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热情,消除孤独感,全身心地来体验欢乐,促进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所以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5.2.2家庭对单亲家庭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对离异之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解释,并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分开而减少对他的爱,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大有好处。第二,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于孩子的成长。应尽可能地营造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和谐环境,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第三,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针对个别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趋于内向和孤僻等特点,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能为父母做出的离婚决定感到气恼,他们对离婚事件持有消极的看法,从而否定自我、否定生活。要帮助这样的中专生建立新的认知系统,纠正他们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肯定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力并付诸实践。尽管父母离异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但这的确是父母的权利。5.3 对男女中专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 男女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不同,以及社会期待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不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没有比对男性的期待高,这就在很大方面决定了男性在社会压力和责任上比女生大,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又找不找很好的发泄方式,就采取压抑的方法,来自己承受,时间长了,必会导致一定心理问题的出现。根据这种不同,学校在对男女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女生多引导,对男生应该多增加他们的自信,在逐步增加工作技能的同时逐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他们的英雄角色,学会去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6.结论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天水市两所中专院校的学生做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34.2%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8.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只有0.4%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而一半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二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