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doc_第1页
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doc_第2页
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doc_第3页
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doc_第4页
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变迁及历史境遇摘要: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在数量、素质、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工人阶级的概念需要从“总体工人”的意义上重新作出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新的阶级阶层分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伴随现代信息资本主义转型的是全球阶级概念的涌动和浮现,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雇佣劳动阶级的全面解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空间。 关键词:当代工人阶级;变化;知识经济;全球化;历史境遇 20世纪70年代以降,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在数量、素质、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工人阶级的概念需要从“总体工人”的意义上重新作出诠释。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雇佣劳动阶级的处境变化及其全球阶级概念的发展趋向都值得加以关注和研究。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外延的变化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雇佣劳动关系具有普遍化趋向。工人阶级在数量上呈历史性增长,在外部构成上呈现新的变化。首先,工人阶级的社会来源更复杂化。一是部分中间阶层加盟。科技的快速进步,资本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导致许多小农场主和城市小业主破产,被动地进入工人阶级的队伍。二是妇女工人的数量增加。随着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权运动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扩大以及政府鼓励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就业量呈现增大趋势。三是外籍劳动和移民增加。经济全球化以来,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变化,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劳动市场的发展,西方国家外籍劳工和劳动移民数量增加。其次,生活水准的异质化。在整体社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产业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共存,成为一个重要特征。再次,就业方式和获取报酬方式的多样化。在保持传统就业方式的同时,社会大量发展非全日制、临时工和远程工等非传统就业方式,使得工人的工作方式处于变动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也日益多元化,工人阶级与非工人阶级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就产业结构中人员的构成而言,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阶级比重上升。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研究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业社会的商品经济,正在被新兴的服务性经济所取代。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就业人员减少,在就业总人口中比重下降,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即服务人员增多,在整个就业人口中比重上升。第二,就职业结构中人员的构成而言,白领工人及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队伍庞大了。美国劳动部在官方统计中,将就业结构中的人口分为四个部分:白领工人、蓝领工人、服务人员和农业人员。在整个20世纪,发达国家的白领工人数量已大大超过蓝领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米尔斯指出:“白领阶层中三个最大的职业团体是学校教师、在商店内部和外部工作的推销人员,以及各式各样的办公人员。”他将白领阶层称之为中产阶级,意味着领薪水的雇员和挣工资的劳动者这样一些新“阶级”在迅速崛起。白领职业者是一个在经济上不稳定,容易在竞争中分化的群体,在政治上他们并没有选择方向的政治意图。第三,就技术结构中人员的构成而言,产业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工人阶级在技术构成上的分层化。其内部可分为四个技术层次:科技知识分子、熟练工人、半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整体上,工人阶级的知识程度和技术水平获得了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教育获得飞跃发展,工人平均受教育时间增加,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也同比提高。信息化社会,改变了劳动的特点,导致劳动分工中脑力劳动的意义突出,工人阶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新的再生产模式也要求塑造新型的劳动者,资本增值的欲求迫切要求劳动者在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满足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正如舒曼所言:“制造高度复杂而精密的商品越多,需要广泛使用新技术的生产计划也就越多,作为整个完成任务阶段最佳的劳动力使用方案则要求更多地投入熟练技术人员。由于生产设备的复杂和高昂的价格,没有劳动者对设备的保养,没有对劳动者的技术教育是不会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的。” 总体看来,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数量上看,工人阶级队伍出现扩大化。在产业结构上不仅有第一产业,而且有第二、三产业的工人;不仅有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人,而且有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人。即既有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下层管理人员,也有处于非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为生产服务的科研人员和其他专门人员,他们都是总体工人的组成部分。从素质上看,工人阶级队伍具有脑力劳动化倾向。这主要体现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新型劳动者在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传统工人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在不断下降;同时即使是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传统工人内部,劳动力的智力因素也大大增强。从结构上看,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况。它不仅可以分为以体力劳动为主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两支生产大军,而且包括三大阶层:第一是具有高度文化素质,专司科学技术职能的文化劳动者阶层;第二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劳动的产业工人阶层;第三是具有中等文化素质处于上述两大阶层之间的准文化劳动者阶层。同时由于职业种类、文化程度、劳动方式、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人们表现出多种的经济要求、政治追求和文化诉求。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科技的高度发展并为垄断资本所控制,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范围也在扩大,可支配的劳动越来越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的规范化、简单化,使资本雇佣的对象越来越广;机器体系的复杂化要求越来越多的工人具有高度专业的技术,新型产业部门的出现使企业对知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内涵的变化 从当代工人阶级变化的状况与特点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结构及外延不再是传统的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概念了。如何重新界定工人阶级的内涵,成为一个新的理论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经典界定是:“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无产者在经济学上只能理解为生产和增值资本的雇佣工人。”可见,马克思是将“工人阶级”同“无产阶级”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并未涉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收入高低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因为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雇佣工人阶级基本上就是产业工人,没有必要进一步界定哪些人是“雇佣工人阶级”。因而,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从事体力劳动以及生活水平低下等自然也就成了雇佣工人的特征。然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文化结构的重大变化,扩大了工人阶级的范畴,这就提出了划分工人阶级界限的方法问题。下面结合国外学者的观点作一分析, 其一,以生产劳动来定义工人阶级。希腊学者普兰查斯通过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将从事非生产性劳动的工人排除在无产阶级之外,认为被称为工人阶级这一概念的人们,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即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他把工人阶级与一般领取薪金的人严格区别开来,并把不是产业工人的人们,如公务员、办事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者、管理人员等,归属于领取薪金的中间阶层这一范畴。“从阶级的观点来看,办事员、技术员、工程师、研究人员等处于中间地位,因而,他们越来越接近工人阶级。但是,他们不能与工人阶级融为一体。由于不直接参加剩余价值的创造,所以,这些领取薪金的人作为总体来说,还不具有产业工人的性质。”这个观点将工人阶级限定为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和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从而将工人阶级局限于产业工人和体力劳动工人之内,而将大量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人和无产阶级化了的雇佣劳动者排除在了工人阶级之外,不能准确反映工人阶级变化的现实,是对工人阶级概念的一种保守、僵化、传统的理解。虽然生产过程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产生剥削关系的基础,但是剥削关系并不仅仅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非生产性劳动在生产之外为资本的增值服务,间接地受资本家剥削,执行的也是“生产性”职能。所以,以生产劳动来定义工人阶级是不完全的、狭隘的,缩小了工人阶级的外延。实质上是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来区分工人阶级,不符合马克思后来提出的“总体工人”的概念。 其二,以剥削为核心来界定工人阶级。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代表赖特认为,普兰查斯以生产劳动来定义工人阶级实际上是将白领排除出了工人阶级的范畴。依他之见,马克思主义者采用的是一种相对宽泛的工人阶级定义,它包括所有非管理的体力劳动者,再加上“无产阶级化”的白领工人,尤其是从事文职工作的职员。赖特认为,按照马克思对阶级概念的原初设定和理论约束,阶级概念是以剥削为核心的一种结构属性。即工人阶级是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的一个与资产阶级相对的名词范畴。马克思之所以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看作两大对立的阵营,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受剥削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两极分化的阶级关系。为此,赖特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剥削(财产剥削、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来界定工人阶级。就财产剥削而言,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因不拥有生产资料,为了工作而在劳动市场上出卖自己劳动力的人;就组织剥削而言,工人就是非管理者,处于在生产中不拥有任何组织资产的地位;就技术剥削而言,工人阶级就是不满足技术雇员的资格证书标准或自主权标准的文员和销售人员以及非手艺性的体力职位和服务职位。无论是生产劳动者还是非生产劳动者,无论是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只要符合三种资产剥削标准之一,就属于工人阶级。赖特对工人阶级的定义,抓住了马克思阶级概念的核心范畴剥削,这是其理论的可取之处。但是,赖特的三种剥削类型超出了基于经济关系的剥削,尤其是技术剥削的概念能否成立,还是一个问题。一个工人如果因为他技术水平高而获得了较高收入,与阶级剥削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正如赖特本人所意识到的:“资格证书剥削标准的逻辑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样,就不能以技术和收入为标准来界定工人阶级的内涵。 其三,广义与狭义的工人阶级概念。瑞典的赫尔曼松在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工人阶级“消灭了”的论述时,提出了狭义与广义的工人阶级概念。他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工人阶级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范围来界定。”狭义的工人阶级是指在物质生产领域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即一切在企业中进行劳动并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人。广义的工人阶级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工作者,而且还包括非生产领域内工作的为数众多的集团以及无权的国家职员,在流通和服务领域处于类似地位和私人企业的职员等,雇佣劳动者的这些集团同生产工人一道组成整个工人阶级。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使这种生产关系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囊括了生产本身,而且囊括了流通和为居民服务,结果是独立的企业主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过渡到现代雇佣劳动的过程加强了;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再生产化了,结果一部分家务劳动在家庭范围内逐渐消灭而被私人资本主义的雇员劳动所取代。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使得直接受资本主义剥削的人数增加了,这就使工人阶级得到非物质生产和服务领域雇佣劳动者的极大补充。从而有必要提出广义工人阶级的概念。狭义的工人阶级是整个工人阶级的核心,但并非一切雇佣人员都属于工人阶级,一个人属于工人阶级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受雇佣,而且取决于他不是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拥有社会权力的社会集团的人,即判别工人阶级的基本标准是处于受雇佣和受支配的地位。 从广义上而不是从狭义上来理解当代工人阶级的内涵,应该说是蕴含在马克思“总体工人”这一概念之中的。马克思虽然在雇佣劳动的意义上界定了工人阶级的含义,但是,马克思实质上从未把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看作划分工人阶级的标准,他肯定的只是生产劳动的涵义和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马克思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列为三大差别之一,但并未将二者的差别看作是划分阶级的依据。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生产工人的概念将会扩大,其内部构成将会变得日益复杂。由于生产社会化,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整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因此,“随着劳动进程本身操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个职能就够了。” 马克思“总体工人”的概念表明,某一社会集团或个人是否属于工人阶级主要是依据他们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而非劳动的性质。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范畴,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工人阶级包括体力劳动无产阶级和脑力劳动无产阶级,各个部分都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正如巴加图利亚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经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概念,已经被当今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所证实,它为马克思主义者制定现代的工人阶级概念,进而确定在向新社会形态的过渡中工人阶级政治统治的有关观点,非常重要。”所以,当代工人阶级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而内涵却相对更集中了。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工人阶级的历史境遇 当代工人阶级不仅自身的结构特点发生了变化,其外部环境也起了变化,它不再是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而是同资本主义体系一道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中。工人阶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阶级地位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和转型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劳动状态和处境变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和私有化浪潮下,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因持股而加深了。资本和商品的全球流动,使福特主义增长方式在向金融资产增长方式转变。这一转变在微观层面上的反映是,体现资本社会化趋势的股权分散化,促使企业到市场去寻求风险资本,从而获得发展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因为持股而不再是纯粹的无产者。但是,它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的社会性质。雇佣劳动者的金融资产无论从职能还是数量上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在当代,银行信贷是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的条件,而工人无法用自己的金融资产获得信贷来从事经营生产这一事实决定了其雇佣劳动者的身份。股权分散化与金融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同时进行的,雇佣劳动者家庭金融资产不能脱离垄断资本而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由于工人持股而加深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私有化浪潮下,西方企业的雇员股东制的加速发展并没有直接改变劳资关系,这种意义上的所有权扩散,并不具有变革资本主义的性质,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是个骗局。”因此,职工持股没有多大意义,只有意识形态的意义。亦如斯凯思指出的:“二战以后,公司股份的本质发生了从个体性投资向机构性投资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主要受益者的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是富人利用更间接的机构性的方式从财富创造过程的所有权中获益。”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统治和剥削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产业的转移,移民劳动力的竞争和临时用工制度的推行,社会福利和保险的减少,使发达国家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趋于恶化,而工会力量的削弱又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资本全球化的运作中,当代工人阶级受到了更多更重的剥削,全球化成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走向新的组织化、两极分化的第一推动力量。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力图将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降低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无产阶级化仍然是资本主义最大的社会潮流。 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一场新的阶级阶层分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资本生产的全球化、知识化、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发展,雇佣劳动朝着异质化方向演变,古典意义上的雇佣劳动者在减少,以知识和服务为中心的新型雇佣者增多。正如让罗指出的:“新经济创造了一批不同于传统工人的新型雇佣者。”美国左派学者莱斯特瑟罗预言说,全球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地震和经济火山爆发。一方面,一种新型流氓无产阶级将会成长起来,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将毫无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将出现一个“知识劳动阶级”,他们将获得财富和权力他们是未来的精英。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出现,已经突破了传统边界。由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或者信息化时代,还意味着知识、技术和信息在商品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带来的结果是传统的缺少教育、学历和技术的工人阶级将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时,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资本打破了民族、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把西方的先进科技与东方的廉价劳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捞取剩余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人阶级之间的竞争加剧,也必然会导致新的失业现象。在传统社会里,资本家为了利用自己的生产力,是需要工人劳动的,那时几乎所有执政党都把实行充分就业作为自己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凯恩斯甚至发明了有意识需求控制,以使失业者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这样资本主义才能够维持进程。资本与劳动在命运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资本可以掌握权力,但劳动并非没有杠杆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信息社会里,情况完全相反,资本家需要电子计算机,而不是工人。在目前西方国家里,所谓“企业减肥”、“生产合理化”都是企业裁员的同义词。由于公司企业合理化战略的成功,加之几乎一半处于就业年龄的居民缺乏可供支配的正常工作,职业劳动的社会控制功能对于多数人而言已变得十分脆弱,甚至完全失效。 再次,在经济和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全球阶级概念正在浮现。新科技革命不仅驱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使西方社会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服务社会、文化资本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而且加快了资本全球化扩张的步伐,它对工人阶级或雇佣劳动阶级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一个新的全球阶级的出现。因为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已经真正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已经联合起来,一个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