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_第1页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_第2页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_第3页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_第4页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 加强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 自从选调生制度实施以来,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进基层,给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但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笔者对咸阳市彬县选调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 2001 年以来,彬县共招录选调生 62 名, 1 人未报到, 1人被除名、 1 人辞职。截止 2015 年 6 月, 18 人调出占 29%,在岗 41名(借调到省、市机关 6人),其中男性 17名占 女性 24 名占 大学本科学历 38 名占 研究生学历 3 名占 30 岁以下 19 名占 46%, 30 岁以上 22 名占 54%,彬县籍 11 人占 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 16 人占 39%; 4 名被提拔为正科级科级领导占 12 名被提拨为副科级领导占 29%,目前已婚 34 名占 83%。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注重内务缺乏实干。通过调查, 85%的选调生到基层后被分配到党政办从事办理公文、撰写材料、整理档案、接打电话等工作。在党政办这个上传下达的 综合性岗位,虽2 / 9 然可以迅速熟悉乡镇全局工作,但这样就成了 “ 传声筒 ” ,在办公室 “ 纸上谈兵 ” 时间多,真正下村处理复杂 “ 三农 ”问题机会少,不懂如何与村民打交道,不知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难以赢得村民充分信任,调查时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表示,“ 年轻干部只有把材料写好,才有发展机会,以后才会调到县里、市里工作 ” , “ 内务型干部 ” 受各级部门领导的欢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部分领导认为选调生的年纪轻、经验少,不敢将信访、拆迁等核心工作交给他们做;二是基层年轻干部,特别是高学历能写材料的年轻干部较少,地方领导为配好配硬 “ 笔 杆子 ” 往往就选准了选调生;三是目前市县各级各部门缺乏能写材料的干部,一些选调生为了尽快离开农村,苦练材料功夫,借调市县部门就成了其必由之路,这样难免造成选调生在基层得不到充分锻炼,背离了选调生制度的初衷。 二是时有借调不利发展。调查了解到,为更好的培养选调生,保证其在基层的工作时间,我省出台了陕西省选调生选拨培养管理办法(陕组通字 201338 号),彬县也曾先后出台彬县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彬组干发 2008156号)、彬县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规定了 “ 选调生在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 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市、区)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 ”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 “ 县里借走镇里人 ” 、 “ 市里借走县里人 ” 时3 / 9 有发生,借调给原本人才匮乏的基层带来苦恼,上级命令“ 顶不住 ” ,只能执行。此外,多位选调生反映,他们在借调中也 “ 两头不讨好 ” :在上级单位,自己没有身份,难以发展;对乡镇来说,自己远离本职岗位,逐渐被边缘化。走访时曾有选调生表示有 “ 抽调抽调,抽抽就废掉 ” 的忧虑。 借调一是影响乡镇机关的建设,违背了让选调生充实基层,提高基层素质,促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初衷;二是容易扰乱选调生队伍的人心, 一些选调生看到别人被借调走,往往还会产生攀比心理,进而产生失落心理。三是参加工作时间长的选调生的借调经历,还会让刚刚走出校园的选调生误以为自己无需长时间在基层工作, “ 在乡镇只要熬几上个月就到县里了 ” ,导致不少新人抱着功利之心走上选调之路。 三是选拔培养使用脱节。目前,选调生工作中 “ 重任用、轻培养 ” 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调查发现 70%以上的选调生,除岗前培训外,参加省、市、县针对选调生的培训很少,有的选调生入职 3 年,仅参加过 1 次培训;大多数选调生表示,即使有培训,内容也较空泛,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据调查显示 彬县选调生出境(赴台)学习 1 人占 赴外省挂职锻炼 5 人占 参加省上培训 5 人占 出现这类问题,根本原因是选调生工作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相互脱节。按照规定,选调生属多层级管理,但事4 / 9 实上, “ 省管、地管还不如县管 ” ,省级组织部门选拔之后,没能结合选调生实际制定培养计划,一些具体用人单位也未能正确认识选调生工作,常常重视选调生使用,而轻视其培养,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工作中出现 “ 两头不管 ” 的问题。 四是定位不准急功近利。调查发现,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省委组织部选调的 “ 后备 ” 干部,优于基层干部, 到基层是来 “ 镀金 ” 的,对自己放松要求,心浮气躁,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层工作和干部群众之中。选调生初到乡镇一般会遇到居住条件差、语言障碍、生活艰苦、饮食习惯等问题,有的选调生对此产生退缩畏难情绪,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少数选调生缺乏脚踏实地、吃苦奉献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基层环境和繁重的加班任务,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选调生满怀热忱地来到乡镇,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反差时,便动摇了信心和勇气,开始 “ 权衡利弊 ” 患得患失,扎根基层的信念开始动摇,总想找各种关系寻找进上级机关的门路。 调查表明,参加选调考试主要有以 下三个原因:一是“ 官本位 ” 心理作祟。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深信 “ 学而优则仕 ” 的观点,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可以在基层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政治生涯谋取资本。二为追求稳定生活。社会上普遍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养老、医疗都有保障,是铁饭碗。三是解决就业问题。因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大,部分5 / 9 毕业生把到基层锻炼当做解决就业问题的跳板。但这三个原因不能使选调生长时间安心的留在基层工作,加上目前社会媒体对选调生政策宣传上不清晰、不明朗,随着选调生政策发生变化,晋升渠道单一,个人意愿短时间得不到实现,一定程度上致使选调生群体中产 生萎靡的状态。 五是两地分居疲于奔波。调查发现 75%的已婚选调生,夫妻双方在异地工作。每逢周末,这些选调生来回奔波于两地,长时间的夫妻分居,给选调生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困扰,如孩子的抚养、家务的分担、父母的赡养等问题,造成诸多家庭矛盾。而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选调生要消耗大量精力去面对,极大影响其工作效率。走访时, “ 枉为人子、枉为人夫(妻)、枉为人父(母) ” 的思想一直困惑着部分选调生,觉得自己为了这份工作,愧对于远在他乡的父母、妻儿(丈夫)、子女,有的选调生甚至有辞职,另谋出路的念头。 出现这类问题 ,一是选调生大多来自异地他乡,对象大多不在本地工作;二是陕西省选调生选拨培养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中虽然有选调生跨市、县(区)调动的相关具体制度,但操作性不强,选调生调动、流动难度依然较大;三是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微薄,随着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减去日常衣食住行,所剩无几,照顾妻儿,赡养老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要说安家置房,生活的拮据和经济压力让选6 / 9 调生身心疲惫。 六是培养使用有违初衷。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简称 “ 选调生 ” 。调查发现,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选调生招录力度,人数逐年增加,招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调生补充乡镇公务员不足,解决乡镇公务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但一些镇没将两者区别对待,这有违选调生政策的初衷。同时调查发现,大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后未列席镇党委有关会议,不清楚本乡镇工作的部署,缺乏基层领导干部的思维理念,得不到选调生在基层应有的历炼。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各级组织部门都分别制定了选调生管理相关制度、办法,但宣传范围小,局限性大,一些乡镇对政策掌握不到位;二是受编制等 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乡镇干部青黄不接情况严重,年轻干部尤为缺乏;三是一些乡镇领导不重视、不重用选调生,按一般干部的培养方式对待选调生,没有给予其发展的平台,使得选调生在基层 “ 大熔炉 ” 中不能脱颖而出。 三、选调生发展培养管理使用的思考 一是蹲苗扎根志存高远。基层锻炼是一个 “ 除燥气、戒娇气、增才气、聚人气 ” 的过程,选调生从基层做起,首先要做好 “ 吃苦 ” 准备,放弃 “ 镀金 ” 想法,找准自己的位置,7 / 9 把经历当阅历看,把优势当劣势看,把小事当大事看,把吃亏当美德看,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将立足点放在充实自身、增长 才干上,沉下身、静下心,从小事做起,扎根基层,磨练意志。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艰苦的基层就是一块砺石,把有志向的人磨得更加锋利。其次,县级组织部门要做好 “ 传帮带 ” 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往届选调生与新招录选调生进行帮扶,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对选调生思想上引导、业务上帮带;安排组织部机关干部、镇领导干部和选调生 “ 结对帮扶 ” ,为选调生解疑释惑,帮助其成长;三是乡镇党委政府要为选调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尽可能解决选调生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摒弃杂念,安心工作。 二是多管齐下加大培 养。各级组织部门要多方位锻炼、帮助选调生成长:(一)定期召开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组织学习选调生相关政策,督促落实选调生列席乡镇党委会议等情况,了解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商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二)加大选调生到农村、基层、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磨练力度。根据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选调生参与征地拆迁、信访接待、招商引资等重点难点工作,有利于选调生接触到真正的基层,提高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将选调生的培养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根据选调生的特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采取专题培训、挂职8 / 9 锻炼、 跟班学习、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方式,提升选调生个人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构建选调生交流平台,开展选调生座谈会、活动周等各类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增进选调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传递正能量。 三是健全机制严格管理。(一)执行定期谈话和汇报制度。选调生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找选调生谈话,及时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动态,帮助选调生理顺情绪、解除困惑,为选调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健全选调生汇报制度,规定选调生定期向组织部门汇报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二)加强考核管理。根据选调生的特点,制定选调 生考核办法,科学评价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评价选调生完成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和作风方面的情况。考评采取群众评议与组织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增强考评办法的操作性和考评结果的可比性。将考核结果及时归档,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加大选拔任用力度。按照干部队伍 “ 四化 ” 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根据岗位需要,敢于 “ 加凳子、给位子 ” ,择优选拔任用。对有发展潜力、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