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杆机器猫设计论文_第1页
爬杆机器猫设计论文_第2页
爬杆机器猫设计论文_第3页
爬杆机器猫设计论文_第4页
爬杆机器猫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方案的构思及分析 2 2 4 4 4 三、 执行机构形式的计算 5 5 10 10 11 四、作品主要创新点及推广价值 12 五、机械运动方案自评 13 六、创新设计小结 13 七、参考文献 14 第 1 页 共 14 页 一、设计要求 此对动感效果要求高一点。 在上升时完成伸缩头以及摆尾 的动作。 零件大小要适中。 二、 设计方案的构思及分析 要实现爬杆动作的连续,我们想到了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 首先,我们在曲柄与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上两个滑块(即作为自锁套),使两个滑块分别作为机架交替上升,从而实现爬杆动作。其中上滑块与曲柄相连,相应的连杆接下滑块。当机构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下自锁套因受到自锁机构的限制而固定不动,把其受到的向下的力转化为向上的动力,推动机构反而向上运动。如图一所示。 图一 那上下自锁套又是怎样自锁的呢? 我 们设计了两个如图二所示的构件,滑块套住圆杆的两端多出了两个梯形状的“耳朵”,而且这“耳朵”还是中空的。我们在这中空的空间里分别放置两个小球,并用弹簧把它支撑起来。此小球的直径第 2 页 共 14 页 小于梯形底边而大于梯形顶边( l 梯顶 d 球 l 梯底 )。当滑块有向上的运动趋势的时候,小球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不能被卡住,从而滑块能够上移;当滑块有向下的运动趋势的时候,小球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而被卡住,从而滑块形成了可靠的自锁。 若曲柄是逆时针转动。 1)曲柄在底端转至顶端的过程中,经力的分析,下自锁套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时小球未被卡住,它将无 阻碍地被连杆往上拉;与此同时,上自锁套受的却是往下的拉力,与上面的相反,其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内部的小球被自锁套卡住,从而上自锁套被固定而使整个连杆机构看作是一个曲柄摇杆机构。 2)曲柄由顶端向底端逆时针转动时,上下滑块的受力情况恰与第一种情况相反,下自锁套因受力自锁而被固定,此时上自锁套仍向上运动,在曲柄过最底端时又出现了第一种情况。于是,两滑块周而复始交替向上爬。(见图三) 第 3 页 共 14 页 伸缩头动作我们采用偏心轮机构来实现。如图四所示。 摆尾动作我们采用双摇杆机构来实现。 如图五所示。 传动机构我们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如图六。电动机直接带动齿轮 1转动,齿轮 1 同时带动齿轮 2 和齿轮 3转动,齿轮 2 带动曲柄转动,实现爬杆动作,齿轮 3 带动凸轮,实现伸缩头动作。 第 4 页 共 14 页 三、执行机构形式的计算 针对上述的种种实际情况,我们小组在设计此爬杆机器人的时候就全面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从而确定各构件的尺寸与制造构件的材料。详见下表 机构名称 构件尺寸 所选材料 选用理由 曲柄滑块 曲柄 30距) 2板 价格便宜、材 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强化性 连杆 300距) 2板 价格便宜、材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强化性 锥管( 4 个) 2板 价格便宜、材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强化性 自锁机构 圆球( 4 个) 8品橡胶球 取材方便、具有高韧性、材质轻盈 上述构件全部采用钣金造型,然后由焊接连接,使其加工制造简单,易保证较高配合精度。 在我们设定了曲柄与连杆的长度后,每一步机构各构件的上升位移便也能自然而然地计算出来了。 当曲柄逆时针由最底端转至最顶端时,下滑块上升 2 倍曲柄的长第 5 页 共 14 页 度位移,即 120样,曲柄逆时针由最顶端转动到底端时,上滑块也走过 120锁套在自锁时的下滑距离不计)。 下面我们就该机构运动一周的情况列表作一下分析(此时曲柄处于顶端逆时针旋转): 曲柄旋转角(逆时针) 上自锁套运动情况 下自锁套运动情况 0 自锁(固定) 向上运动 6080 向上运动 60锁(固定) 1) 执行系统运动简图 自由度 n=3 F=3h)=3 3-(2 41 下自锁套自锁,上滑块向上爬行。 上自锁套自锁,下滑块向上爬行。 第 6 页 共 14 页 2)计算内容 解析法设计铰链四杆机构: 实现两连架杆对应位置的铰链四杆机构设计: a 0+) +b d+c 0+) a 0+) +b d+c 0+) 将上式移项后平方相加,消去得: d2+c2+ 0+) 0+) =2 0+) -( 0+) 令 c2+: 2 0+) 0+) = 0+) -( 0+) 将给定的五个对应位置代入: 2 = 0 2 0+ 1) 0+ 1) = 0+ 1) -( 0+ 1) 2 0+ 2) 0+ 2) = 0+ 2) -( 0+ 2) 2 0+ 3) 0+ 3) = 0+ 3) -( 0+ 3) 第 7 页 共 14 页 2 0+ 4) 0+ 4) = 0+ 4) -( 0+ 4) 求出 0、 0 若已知 0、 0,则只需三对对应位置。 一般,先取 d=1,然后根据 求出在 d=1 情况下各构件相对 d 的长度 a、 b、 c,至于各构件的实际长度,可根据机构的使用条件按比例放大后得到所需值。 若将图 1 中摇杆的长度增至无穷大,则 B 点的曲线导轨将变成直线导轨,铰链四杆机构就演化成我们这爬杆机器人所运用的曲柄滑块机构(如图 3)。 对于曲柄滑块的解析式来说,相较于它的“前身” 铰链四杆第 8 页 共 14 页 机构的要 简单许多: 滑块的行程 端点 2称为滑块的极限位置,它是以 我们这个爬杆机器人,由于它还运用了自锁原 理,故当曲柄转到与杆成一直线时,运动的滑块就将相应地换一次,若电机为逆时针转动(即曲柄为逆时针,如右图) a)当 A B 时,下滑块向上滑动位移是 2等于曲柄长度的 2倍,为 100 30=60 b)当 B A 时,上滑块向上滑动的位移也是 2 30=60 这样:当电机转过一周时上下两滑块相互配合地走过S=2=60+60=120 第 9 页 共 14 页 图五) 自由度 n=3 F=3h)=3 3-(2 41 与电机相连的齿轮为 1z , 与摇杆相连的齿轮为 2z , 与凸轮相连的齿轮为3z, 为了实现爬杆的周期与爬杆机器 猫的缩头动作周期相同,我们将齿轮 2z 和3算得出各参数: 名称 计算公式 结果 /面模数 面压力角 20 齿数 1z , 2z = 3z 15, 60 传动比 i 4 分度圆直径 1d , 2d = 3d 90 齿顶圆直径 1 2 232 23 齿根圆直径 (2*11 (2 *232 心距 2 )( 2121 10 页 共 14 页 齿宽 51 32 20, 15 为了实现较明显的伸头和缩头动作,我们采用偏心轮的设计,将基圆半径 r 定为 25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力,将偏心距 凸轮随着齿轮3时针旋转),运动规律为: 0 头部向上运动,行程为 1080 头部向下运 动,行程为 10、 作品主要创新点及推广价值 爬杆机器猫装置是一款以机械结构为主,参透有孑孓思想理念,爬杆的同时还有摆尾摇头动作,动作生动形象。 它涵盖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基础学科的内容。采用曲柄滑块、单向锁、导杆、杠杆、齿轮等典型机构,运用同步齿轮凸轮等多种传动形式,结合创新设计的思想精髓,引入孑孓运动等先进设计理念。引入自锁器机构是本设计的核心创新点! 鉴于爬杆机器猫在选择题意于设计上的创新性,在逃生与机械创新设计、制造重要性宣传两方面的双重意义以及较高的性价比,其可被置于矿山矿井、商场楼塔、 博物馆、学校等公共场所,商业价值大、应用前景广泛。 五、机械运动方案自评 经过小组的一起努力,向老师请教疑难解答,我们从一开始提出第 11 页 共 14 页 的各种想法,再一步步完善,构思,最终确定了机械运动方案,并计算参数、建模、装配。每一步过程中不免有疑惑、坎坷,我们也参考了很多书目,总的来说该设计符合技术要求。但我们知道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希望老师能提出批评建议。 六、创新设计小结 这次的创新设计完成了,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分析、计算和绘制,经过了团队合作和各自的思考,经过了无从下手和有所领悟,创新设计总算完成了。这是分工协作的 的成果,团队成员分别负责传动机构运动和配合,零件的建模和说明书的制作。然而我们并不是等到各个部分的设计完成之后再将其合并汇总,而是交流和讨论贯穿了设计的整个过程。在这次创新设计中找到的问题和经验,使我们认识到,课本只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但不是全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生活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为我所用。这次的创新设计,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这么多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机械创新设计,我们设计的内容是爬杆机器猫。可以说,这几个星期真的是煎熬,时时有就这样放弃然后重新找一个课题的想法,可我们 都知道,这是不行的,不经历失败,不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创新没这么容易,我们一步步克服困难,即使困难再大,我们风雨兼程。我们遇到问题时,即使有过分歧,我们也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细心聆听队员的观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已经大家观点的可取出。最终我们坚持了下来,并完成了创第 12 页 共 14 页 新设计。体会有很多: 果没有大家的互相合作,互相鼓励,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创新设计,当一个方案出来后,分析了半天,才发现它的不合理性,时间就是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的。直到最后的方案的确定下来,在合理的分工后,我们还有很多 协作,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当想出一个解决方法时,心情真的很喜悦。 然我们已经学过了机械创新设计,可是由于学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所以缺乏理解,许多东西都还只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而通过创新设计,我们才能将概念付诸实践,明白很多理念性的东西在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上还是行不通的。如何运用现在的技术,让我们自己来造出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机器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更是一个温故知新,运用知识的途径。经过这次创新设计,加深了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熟练了以前学习的 图软件 和 维制图软件的运用。还学会了动画的制作,为我之后的机械设计的创新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知道,这次的创新设计是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做准备的,只有好好去做,才能从中学得更多,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