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ppt_第1页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ppt_第2页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ppt_第3页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ppt_第4页
湘教版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新课程培训讲义浅论高中地理教学艺术,2,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一个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怎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必须从改变地理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其中最核心的是:竭尽所能的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艺术!因为课堂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课堂教学艺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地理教育的质量,是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表现。,3,1、新的教学观念的树立,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原动力 2、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 3、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4、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以案例教学法为例),4,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五大理念,即: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5,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提升教学艺术,所以新的教学观念的树立,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原动力。当今新课改中地理的教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要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化;要从过去单纯的“知识型”教学向“智能型”教学转化,要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要从过去单纯的“教”向“教、学”并重转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教师应实现以下几方面观念的转变: 1、地理教师角色要从“演员”到“导演”和“朋友”转变; 2、以地理教师“讲授为主”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人人参与”的观念; 3、从重视“结果”转到重视“过程”的地理教学观念; 4、从单纯的“精讲多练”的观念转到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观念。,6,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 (一)、要转变墨守成规念经者的角色,努力成为课堂设计的创造者。 (二)、转变教学方式灌输者的角色,努力成为知识探索的引导者。 (三)、转变课堂活动垄断者的角色,努力成为地理学习的合作者。 (四)、转变经验教学传播者“教书匠”形象,努力成为“教育家”。 (五)、转变优秀学生激励者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7,谈地理教学中的“势度与韵味” 王树声 近日读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曾文正公云:“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所长。”所论非常精到,虽然谈的是文章,但对于教学也很有启发。 我体会:教学中的“气”是学科的“魂”,是教师对学科价值的理解,对教学意义的认识,这里包含着教师的思想、观念、作风。只有理解正确,信念坚定,才能信心百倍,理直气壮,充分备课,课上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这就是“势”,我们常说“势如破竹”“气贯长虹”,都是指一种行为上的气和势,令人感到“势不可挡”,听课过程中有时感到不那么顺畅,就是 “气”不足,“势”不顺所致。,8,我认为:教学中的“识”指见识、胆识,也可理解为一种见解、辨别力,我们常说“远见卓识”,在教学中就要有见地;“度”是一种“标准”、“规格”,也是“程度”“限度”的意思。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增删材料,运用教具,都需要有“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教学需要,取得良好效果。教学备课。要敢于取舍,分清主次,既不是“干瘪贫乏”,也不是“多多益善”,这就是“度”,而这就来源于“识”。 教学中的“情”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多向交流的活动,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师生间、生生间要充满和谐、友善的情谊,教学中才能“以情育思”相互交流。教师的全神贯注,满怀激情,学生的凝神倾听,积极思维,会心的微笑,含蓄的眼神,鼓励的手势,赞许的目光,都蕴含着情的交融,理的期待。这样的课洋溢着气韵情致,充满韵味,令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回味无穷。,9,教学中的情趣、意味,来自教师的新颖的教学设计,生动的教学语言,这又源于教师要具有对教学的热爱情感,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教法设计的创造才能;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术表现。 以上是综合标准,青年教师于此四者之中,认真体会,结合自身特点,试先练其所长,相信必将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裨益。,10,体现课堂教学艺术,要实现“六变”、突出“四化”、着力“四活”、着眼“五境”、力求“四味”: 一、实现六变: 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 四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 五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六变“单科教学”为“多科整合”。 二、突出“四化”: 即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 三、着力“四活”: 即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 四、着眼“五境” 即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演示烘托情境、游戏创造情境、表演展示情境。 五、力求“四味”: 即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11,教师的阵地在课堂,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门学科、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则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特点。有的教师教态潇洒自如,一举一动恰到好处;有的教师声音圆润清亮,语言准确、简洁,抑扬顿挫,富于情感;有的教师详略得当、脉络分明、富有条理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众多教师各施所长、各具特色。下面本人将课堂教学艺术情况谈谈几点体会。,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艺术。针对地理学科特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教学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堂课如一盘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彼此关联,相互制约,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得力于教师对教学过程总体布局的缜密设计。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认真分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组织教学、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和完成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13,导入新课一石击破水中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波动效果: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展示图表,实例开讲;巧用诗歌,趣引故事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石紧紧吸住一样。讲“洋流”时,引用二次世界大战时“洋流助战”的故事;讲“南极烈风”时,引用生锈的锚链一夜之间被风吹得铮亮的故事等,都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14,教材导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教材导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课文、读图表。指导学生会读、读好课文是地理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上“圈点批注”,做到一般描述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难内容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教会学生读文与读图结合,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的方法来读书,将文字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采取讲前必读、讲中有读、以读代讲(浅显易懂的内容)、读中有练、读后小议等多种形式做读书训练,对于丰富地理教学课堂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大有裨益。,15,讲授新知语不惊人誓不休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靠教师的言传。一个教师,满腹经纶,但不善于表达,就不能很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时,要形象生动,造成一种地理意境,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如讲述日本的富士山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彩图,并介绍“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的积雪就像秀丽的少女戴了一顶白色的草帽,缭绕的白云似一条白色的纱巾,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妩媚”。虽是寥寥数语,却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如讲洋流的概念时,可形象地把它称为“水中的河流”;讲梅雨的成因时,则可用“拉锯战”来点明特点。在总结地理规律时,可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 教师准确而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受到语言美的熏陶。,16,衔接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承转来衔接不同的教学内容。贴切自然的过渡,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教师可凭借一些“穿针引线”的话,将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一位老师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两个知识点时,是这样过渡的:引导学生认识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并顺利地解决了“为何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度大”这一问题之后,教师抓住时机,趁学生正一个个“自鸣得意”之际,问道:“太阳辐射强度大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为何比较低?”学生似乎有些疑惑了。“凡是去过青藏高原日光城拉萨的人,都深有体会头上热滚滚,脚下凉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为什么?”教师绘声绘色地进一步推波助澜(顿时,教室里一片沉寂)教师环视教室一周之后,打破僵局:“那就让我们一同看看大气的另一种作用保温作用吧!”这位教师借助新颖的材料,使衔接过渡显得情趣盎然;通过巧妙的质疑,使学生欲答而不能。带着悬念,带着迫切要求问题得到解答的心理,学生们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学习之中。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过渡,使教材内容通畅连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17,设疑激趣盘马弯弓惜不发 有经验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思维,引而不发,使学生学习知识犹如在迷宫中寻找通道,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例如在讲“洋流”一节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了这样一个疑问:“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每次从印度半岛到非洲东海岸去,都选择在冬季,而返航时择选择在夏季,这是为什么?”学生急于得到正确答案,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适宜的氛围。,18,联系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气象气候、地震火山、旅游金融等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每每要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释。可以说,地理本来就是生活知识能力的日常教科书,地理课的特色在于应用生活实例综合教学,在于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地理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天气的概念时,通过让学生对当天天气以及平时收听、收看到的天气预报进行分析,总结出天气概念。这样,通过对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在进行“环境问题”的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现实,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身边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废水及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的关系。地理课堂教学引入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觉得地理事物距他们很近,所学知识很实用,从而乐于接受,增长了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适应生活实际的能力。,19,巧留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地理课堂中的巧留空白,使教学过程中美的升华。课堂上,教师绝对不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而应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堂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全体学生,教会他们使用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然后巧留空白,使每一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答案,从而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习“气旋和反气旋”时,我在讲解、分析、图示了气旋的气压状况、气流状况、风向和天气特征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反气旋的特征;讲清楚“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大陆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后,对于七月份的情况有意卡住,让学生填充,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刻作出正确的判断。,20,板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树 地理课堂教学板书按形式分为文字板书、板画和板图。很多老师精心备课,在设计文字板书时,注重“冗繁削尽留清瘦”,言简意赅,高度概括,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在板图的设计中注重色彩的搭配:用红色等暖色去画暖流、夏季风等,用蓝色等冷色去画寒流、冬季风等,能使学生从色彩的感觉中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板书中的重点语句用彩色笔书写以示强调,教学中适时出示挂图,与板书、板图合理搭配,利用色彩美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细胞加强记忆。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让学生受到了知识美、艺术美的熏陶。,21,课堂小结余音绕梁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完美;教师在结束新课时,可采用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动口动手,练习检测;巧设悬念,承前启后;知识疏理,绘图列表等既符合教学要求,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再学之乐。例如我在教完“经纬网”一节后,留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一个人要修一座房子,要求四面留门且各门都朝正北方向,该房子应修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两个人对面而立,但又都是朝正南方向,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结尾,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余音绕梁,余味无穷的效果。,22,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它不是教师机械地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包含了师生之间复杂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为此,课堂的教学就显示出了它的艺术特点。其特点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形象性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具体、形象。例如“海洋中的化学资源问题”,如果我们只讲“丰富”,这很抽象不易理解,如能说“海洋的水体中含有80多种元素,由它们构成了海水中的主要盐类,世界大洋中盐类物质的总重量约为5亿亿万吨,体积约为2200多万立方千米”。这似乎具体了很多,但还不够,如能再进一步说“如果把这些盐类全部提取出来,均匀地撒在地球表面,盐层可高达87.7米,有30层楼房那么高”。这样就显得形象生动多了,以此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以形动人”的情景作用。,23,为了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师有时要运用版书、画图、挂图,直至多媒体手段。这里,形象性与直观性是统一的。因为直观性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但形象性不完全等于直观性,它可以比直观性更间接一些,因此适应范围就更广。教师有时还要“以姿势助语言”打手势。如讲“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右手所在”,用身躯和手来比划一下,就形象多了。教师和学生的富于表情的朗读,声音的模拟也是形象性,达到“如闻其声”的效果。 比声音模拟、表情朗读再进一步是角色分配和情境模拟。由学生和教师扮演不同角色,并造成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情境,达到“如临其境”的效果。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形象性,是比直观性更高一层的形象性。因为它不仅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总之,从教学内容的形象(打比方),到教学手段的形象(版书、版报、多媒体);从声音的模拟到情境的模拟,都是教学艺术,都体现了教学艺术的形象性特点。,24,2、情感性 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而且通过思想交流影响学生的感情发展。教学具有象文学艺术一样的感染力,并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即谓之“以情感人”。 情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创造民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教师的严历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 教师不可能通晓一切,求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人人都如此。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应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励思考,不怕露短与出错的求实学习态度,以及轻松的学习环境有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导演才能取得成功。例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些?,25,(1)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2)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3)地球上没有昼夜长短变化现象;(4)若上海现在位于晨线上,半年后将位于昏线上。”这一问题提出后,先是请个别学生回答,但得到的答案各有不一,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讨论,才明确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清了地球上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三者的原因,得到正确的答案。(1)地球昼夜之分是由地球的球体形状,不透明、不发光,在太阳的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与地球的运动无关,所以是错误的。(2)往往被人认为是正确的,其实它也是错误的。因为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两种原因产生的,一种是与地球自转有关的周期,其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另一种是与地球和公转有关的周期,其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我们平时所读的昼夜更替周期是以上两种周期的叠加,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6,比恒星日只多出了3分56秒,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昼夜更替周期只是单一自转形成的,即使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它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是其周期是一个恒星年而已。因此(2)选项是错误的,(3)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材是在昼夜更替的前提下研究的,给人们的印象好象只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实际上昼夜长短变化,只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地球不公转,只是停留在轨道某一点上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只存在昼夜长短,在太阳直射的半球上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等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而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其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恒星年,也就是说一年内只有一次昼夜更替,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当然就不会有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所以(3)、(4)都是正确。 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在学生的人生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27,3、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始终是富有创造性的。尽管有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但是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再创造的。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过程类似于导演把剧本拿来写成分镜头剧本,要经过认真的准备和设计,而且也需要灵感。这种再创造的备课过程,需要输入的信息有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与风格。也就是我们有经验的教师谈备课时所讲的“四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尽管教材、教法、学生、教师的经验、风格等都是相对稳定的东西,但把这四者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是需要灵感的,而这恰恰是创造的契机,创造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泓“活水”,教师面对的是天性活泼的学生,他不可能用事先准备好的刻板如一的教案,什么公式去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没有经验的教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会束手无策。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一走进课堂就仿佛注进,28,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就是创造。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班级可以看到他们所讲的同一节课具有不同的色彩。他们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在讲“五带的划分”问题时,对于高一年段的学生,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纬度地带划分方法,但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我们就应该结合地域分异规律,把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综合起来讲。在强化其界限问题时我故意设制一个陷阱进行讲述。(1)赤道属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学生马上都会回答既是北半球又是南半球。(2)回归线属于热带还是温带?因此大多数学生也就受思维定势的干扰,马上回答既是热带又是温带,他们就没有把太阳直射点问题考虑上去了。所以我们说,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的教法,闪烁着教师的创造热忱和机智。教师的灵感、幽默感,教师讲课的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拈来、妙趣横生,都充满了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使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 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形成了教学的艺术魅力。教师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技术所不可企及,任何教学机器所无法替代的。,29,地理课堂教学中导言的艺术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语艺术至关重要,它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造情景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用权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易于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新课导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0,(一)承上起下,温故知新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新课导入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种导语方式,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新、旧课之间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用导语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起到上挂下联、温故知新,自然过渡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讲述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构成地壳的各种物质和世界上万物一样,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引起地壳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31,(二)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入主题的优势。如讲“地质灾害”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2008年5月14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的大地震,造成了几万人死亡,许多人受伤,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还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全国各地的人民十分同情和关注,纷纷给受灾的兄弟姐妹们捐物捐钱,充分体现了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那么,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国什么地区多地震?人们应该如何及时的监测和预报地震呢?这正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32,(三)巧布疑阵,激发兴趣这种导课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形成高潮。在讲述洋流按照成因分类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潜水艇多次神不知鬼不觉的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联军虽然拥有先进的声纳雷达,但是都没有发现,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而引入洋流的分类。,33,(四)图像导入,生动形象现行的中学初中地理教材图像丰富,种类众多,若巧用图像导课,既形象直观,又吸引力强。如复习“美国”一节时,可先打出美国国旗的彩色幻灯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国旗图案并加以思考,然后提出质疑:“同学们,图中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旗左上角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什么?星区以外的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又代表什么?要想弄清这些问题,请大家和我一起共同学习美国的有关知识”。,34,(五)巧用诗歌,创造意境诗歌语言优美,气势宏伟,声情并茂,充满激情,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恰当地巧用诗歌导入新课,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复习河流部分“长江”一节时,我满怀激情的朗颂长江之歌-“啊,长江!”,用优美动听的歌词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长江的无限爱恋,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切入主题。,35,(六)引用故事,趣味横生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做为新课导语,趣味横生,很受欢迎。内容贴题的故事,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到“季风气候”一课时,我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若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这危难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的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天气反常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此导课风趣幽默,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36,(七)运用谚语,通俗易懂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若巧用谚语导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迪思维。如讲“交通运输布局”一节时,我引用一则谚语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旧中国民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如今,宝成铁路象一条银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成绩斐然,下面我们就具体学习这方面的有关内容”。这样导课,既传授了知识,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两全其美。,37,除上述几种常用的导课形式之外,还有巧用资料、联系实际等多种导课方法。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新课导入形式,都应当遵循下述几个原则: 一忌用时过长(一般2分钟为宜),喧宾夺主; 二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三忌故弄玄虚,弄巧成拙;四忌缺乏新意,老生常谈。 总之,一句话,新课导语一定要因课而异,导出新意,突出主题,贴近学生,引起注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从而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38,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权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问始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就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下面就谈谈我在实践中一些点滴体会。,39,1、由浅入深的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复习区域地理“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40,2、激发兴趣的提问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即对学习课题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务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地球公转时问学生:”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的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情绪。,41,3、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键就在于提问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份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就必须根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42,4、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复习欧洲气候时,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程序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气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析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43,5、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智能的目的。,44,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然而“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又有一般规律可以遵循,按规律可以有较好的收效-这就是“提问有法”了。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每一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选择设计好课堂提问。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问还必须做到先“问”后“提”,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中的“共生效应”的作用。,45,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效应的把握 把握学生的心理效应,是应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基础。许多优秀教师,他们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揣摸、洞悉,对青少年特点的把握,每每使人叹服不已。他们手握着一把神奇的塑刀,雕塑着学生美好的心灵。其得心应手和运用自如,盖缘于他们对学生心理了如指掌。在心理学中经常讲到的几种心理效应,对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是具有很重要意义的。,46,1、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能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解开了扭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1.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的,因为这时学生已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维持师生间友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情绪是课堂管理最严重的障碍。2.课堂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在处理已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应尽量采取柔和的、暗示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逐渐地改掉不良行为。粗暴训斥和当众讽刺、谩骂、挖苦不但不会起到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产生对抗行为,从而使课堂秩序更加混乱。,47,2、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作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煞有介事的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将一份学生名单递交给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托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他们随意拟定的,根本不是依据什么智能测验的结果。但是意想不到,8个月后再次来进行智能测验时竟出现了奇迹:凡当初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的融洽。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位少女塑像,在他的热诚期待下,塑像变成了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这就是教师的肯定情感对学生内动力的激发。首先,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无形中产生一种积极而亲和的情感,对名单上的学生倍加厚爱。其次,这种情感和厚爱的投射无疑是对一些学生的学习,在内动力上产生一种推动。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由于教师们的深情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不断的表露。学生受此厚爱自然会产生莫大鼓舞,自觉提高了奋斗目标,增添了学习的巨大动力。,48,3、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谁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霍布森选择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一是要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地理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应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衡量为依据。那种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作法,如过分的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统一的行动等等,在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往往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比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此”出格“行为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相反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要避免处理问题的方式单一化。对那此难于控制课堂纪律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烦恼往往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简单处理方式引起的。比如,他们将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一律罚站或送交学校惩罚(使学生没有任何选择),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抗,从而使某些错误在学生身上一犯再犯、以至屡教不改。,49,对于爱交头接耳的学生,教师不妨提出多种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例如: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2.离开教室到校园的树林谈心,觉得谈够再进来;3.继续坐在座位上听课,如果再次讲话就得自动到后边站着并写检查;4.下课前5分钟回答本节课的问题,如回答不正确也要写检查等等。只要供选择的处理方案合理,在正常情况下,学生是不会拒绝选择的。因为让学生自己选择可以体现师生平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一旦作出选择即意味着他(她)对全班同学作出了承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一定会自觉地履行其诺言的。,50,4、霍桑效应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的研究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培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地理教学管理的启示有两点:一是教师要放下架子,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个别情感交往,避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出现。二是要能耐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一定要让学生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身心轻松地投入学习。,51,5、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给地理教学这理的启示是:1.教师过份地表扬得宠的学生,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从而骄傲自满起来;而对正取得进步的不得宠的学生漫不经心、态度淡然而会使他们丧失信心;2.得宠和非得宠学生犯同样错误,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惩罚,而不能在同一时间、场合中出现强烈的反差。这样带有偏见和因人而异的惩罚,不能使非得宠的学生心服口服,因而不但不会减少课堂问题,反而使课堂问题更加严重。,52,一、教师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讲解中把高寒加大音量放慢速度,效果极好,在一次检测中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题得分率100%。,53,2.目光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随时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并可用来表达多种感情,人的洗、怒、哀、乐均能从眼神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也可对那些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暗示批评。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由于学生紧张,胆小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开口。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实践表明:当学生兴奋时,对事物就感兴趣或领会了教师意图,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时,瞳孔变大;反之变小。这时教师要调教学方案。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棍,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视角变化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学生觉的老师心不在焉。教师目光变化运用的好,回给学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54,3.表情的变化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家所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鼓舞,他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4.手势的变化研究表明,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常常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中心的持续而增长记忆的长度,增加记忆的强度,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常用手势一般分为四种:,55,(1)指示性手势:教师在展示图片和指挥学生活动时常用此类手势。 (2)暗示性手势:在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学生思维时常用此类手势。如“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气压下降”教师只用手势暗示,学生立即回答。 (3)情感类手势:指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配合情感而做出的手势。如:讲到愤怒时挥动拳头,动情时用手抚胸口。 (4)象形性手势:用来描述人物、形和貌。如:山东象攥起右手身开拇指的拳头。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扣鼻子、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56,5.位置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教师讲课时应站在讲台为主,但也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教师可适当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课堂内容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如: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当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图时,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欣赏。这样即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情况。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位置变化给予暗示性批评,即不影响上课,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走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57,地理教学语言的分类 (一)描述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讲述法。用来描述一些地理现象、地理景观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数据等。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词汇丰富。 (二)论证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讲解法。用来讲解一些地理成因、自然规律、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判断推理等。要求语言严谨,且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强。 (三)启发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谈话法。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双边活动,如:问答交流,启发悬念,扩展例证,联想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