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ppt_第1页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ppt_第2页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ppt_第3页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ppt_第4页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主讲:刘蒙之 传播学博士、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1、库利:社会学传统 库利(18641929)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 会心理学家,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1887年获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后 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库利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个人如何社会化,并贯 穿于他的三部极具分量的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之中。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互动理论 倡始人。强调 传播的社会关 系性,把传播 看做是人与人 关系得以成立 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查尔斯皮尔士(1839年1914年),Peirce, Charles Sanders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科学 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 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u 库利和皮尔士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 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 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u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 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u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 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施拉姆的传播理解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 体的信息。 u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 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如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 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u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 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 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定义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 构、状态和历史。 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 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信息 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 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 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 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 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 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区别 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 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 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 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此 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 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4、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 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 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 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的中文义: 传,纵横地传播;播,广泛地传播。合成一词, 最早见于北史 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 传播的英语义: 传递、交流、通信、传达、交往、沟通、传染。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Communication”与“传播”相比,不仅具有单向的精 神内容的传布、扩散和物质实体的传染(病菌)、撒扬 (花粉),而且具有双向的人际交往、信息交流、思想 沟通、意义共享、物质交换等意蕴。相比较而言,英语 的含义较丰富而又具有弹性。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的五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共享”说 施拉姆认为,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 向”。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 共享性。 这类定义源于拉丁文的Communicare的意思:“使共 同”。 亚历山大戈德的定义即是: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 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Agode ,1959)。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共享”说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 性和共享性,但没有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其 含义,而非符号。”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 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人却 毫无意义” 。 传播“乃是设法建立共同性,也就是设法共同享有一 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 。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影响”说 沃伏.韦伦认为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 部程序”。定义强调了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u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的定义为: 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 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 u奥斯古德等人认为:“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 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 。 u沃伦韦弗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 的全部程序”。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影响”说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把传者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 的基本特征,并据此检测传播活动进行了没有和进行得 怎样,而忽视了人类传播活动中还有一些信息并非是向 人们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事实。 “影响”说定义有它的长处,比如用它来指导和评估 政治传播和经济传播等具有明显劝服性的传播活动,就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反应”说 这类定义吸收了心理学中刺激一反应论的观点,其含 义极为广泛和模糊。 u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 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SStevens,1966)。 u理兹的看法是:“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不管是语文 或非语文、记号或符号)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 的过程”(LRich,1974)。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 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而 有的定义甚至混淆了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传播学 与心理学、生物学之间的界限与区别,使传播学成 了一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4)“互动”说 格伯纳认为: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 会的相互作用”。定义借用社会学术语,强调了传播 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格伯纳后来进一步解释道:所谓传播,就是“通 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CGerbner,1967) 。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瓦茨罗维克等人也认为: “在互动的情境中,有 讯息价值的所有活动都是传播”(1967)。这些定义借 用社会学术语,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 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 讯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有目的、合需求的 信息交流与沟通。同时,随着信息传播的持续进行, 每个参与交流的人所拥有的信息非但不会减少,也不 限于对等交换,而且会一起增加、共同累积。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过程”说 l 希伯特(PSiebert,1974)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一 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 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传播不是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 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过程,用以运送意 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l 彼德等人在媒介:美国大众传播解析(Peter, 1976)一书中的看法与此相近:“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 种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l 德弗勒和丹尼斯在大众传播通论一书中定义更全面 些: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 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 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 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过程”说定义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 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它要求传播有始有终 ,而且传播的效果最终能够显示出来。 如果传播缺乏基本要素或者传播中断、阻塞,就 不能构成传播的过程和发挥特有的功能。 这似乎是一种渐趋成熟的定义。它既标明了信息 传播的轨迹,也指定了传播研究的要素,已被不少中 国传播学者所采用和接受,但它仍有“模糊”、“宽泛”和 难以把握的缺陷。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6) 对上述定义的评价 对于上述几类定义,我们指出了各自的不足和缺 点,也许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因为有的并非科学 定义、有意定义,而是操作定义、无意定义;有的只 是特定时代和传播阶段的定义,而时代和媒介却在不 断发展变化。因此它们往往有时有用,有时无用;在 某个操作层面有用,在另一情况下无用。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另外由于任何定义都具有突出和遮蔽的双重作用, 即它必然只限于有选择地强调和突出“传播”的某些方面 ,同时又回避和遮蔽了“传播的其他方面,而不可能全 面详尽地指称和列举它的具体情景和所有义项,从而使 得任何高明的定义都有某种瑕疵。 可见,要想给“传播”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定义,是 十分困难的。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德弗勒和丹尼斯指出:“一贯正确不是科学的特点 。科学是实现理解、前进和纠正错误的厉刃。” 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我们既不能无视前人 的精神劳动成果,也不能照单全收、不假思索,用操 作性、随意性的传播定义来“指示”科学的传播学研究 ,也不能在没有对传播取得明确认识的情况下而贸然 进入它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复习补充: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传播是现在通常定义为一个在我们日常社 会活动领域发挥基本功能的互动过程。传播研 究的相关专题包括、人内传播、崇拜交际、人 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商业传播、政治传播、大众传播、家庭传播、 健康传播甚至精神传播等等。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传播理论在学术界的发芽出现在1940年代后 期,好像植根于所有的知识传统,所有的社会空 间都传播实践发生关联。来自语言学,物理学、 工程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的思想 理论都被传播学吸收消化,被解释为传播学的理 论体系。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尽管传播学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 断发展,不断成熟,在全世界的大学和知识界 生根发芽,但是时至今日,这个学科还没有成 熟,还没有成为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清晰的 学科。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1、修辞学传统(Rhtorical Tradition) 修辞学是其中最古老的一种。从古典修辞学的观点来 看,传播可以作为一种话语的实践艺术来学习和培养。 修辞(Rhetoric)的古典意义是指运用演讲来规劝、说 服听众,让他们接受一种观点并采取某种行动。 作为西方的修辞学的Rhetoric,指的是一门研究人们如 何运用演讲或话语、象征来影响人的观念、行为的学问。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2、符号学传统(Semiotics Tradition) 符号学传统认为,传播是一种依靠符号的主 体之间的媒介。 符号学研究的是信号的科学。符号学理论把 传播建构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两个主体之间 的观点依靠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传达。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符号学理论认为,传播问题源于理解障碍,而 理解障碍来源于信号载体,如物理信号,如口语和 书面文字,或者图像与他们承载的意义,符合体系 的结构以及符号的特殊使用方式之间的滑移。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美国符号学家和数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学指出,人 类的一切思想和经验都是符号活动,传播是对符号的 操作,符号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传播是依靠符号进行 的人类互动活动。所有的思想靠符号,思想是对符号 的操纵。 所有的符号过程是三个部分的关系: 符号自身、被表现的物体(Representamen)和阐 释义(Interpretant)。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没有任何传播是可以在符号系统之外进行的, 我们总是将符号翻译成其他符号。 符号系统的陈规控制了产生意义的方法,也将 意义范围限制在我们所能利用的范围。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3、现象学传统(Phenomenological Tradition) 现象学传统把传播定义为对话中的自我和他人的 经验。 20世纪的现象学理论家包括当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德国学者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依曼纽艾斯列维纳斯(Emanuel Levinas)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广泛认同了 这个传统。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现象学传统如何看待传播? 认为符号是两个主观观点之间的鸿沟:一个人 不可能直接经验另一个人的感觉,因此两个主体之 间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4、控制论传统(Cybernetic Tradition) 传播学理论的控制论传统源于二十世纪中叶香农( Shannon)、维纳(Wiener)、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以及一大批其他领域社会科学家的工作。 控制论认为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所有复杂的系统,包括计算机和电讯设施、DNA分子和 细胞、植物和动物、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社会群体和组织、 城市和整个社会、都是信息处理意义上的传播。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5、社会心理学传统(Sociopsychological Tradition) 社会心理学把传播定义为之中社会互动和影响 (social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传播总是涉及 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态度、信念和情感的个体。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6、文化社会学传统(Sociocultural Tradition) 文化社会学认为传播是一个生产和再生产共享 的意义、仪式和社会结构的符号过程。 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民主和教育 (Democracy and Education)提到: “社会不仅存 在于传播中,而且只能存在于传播中”。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7、传播学的批判传统(Critical Tradition) 批判理论传统的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是反思 性、辩证的话语,传播在本质上与社会中的权力、 压迫和解放等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关。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理论的七个传统来源 德国社会理论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包括交际行为(communicative action) 和制度性歪曲传播(systematically distorted communication)等关键概念重建了批判理论。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或者说寻求相互 理解的的话语行为,其固有的特定有效性的要求, 为了真实的传播行为发生,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s)必须自由公开地辩论。有些时候,传播会因 为权力不平衡而被制度性的扭曲,影响人们的参与 和表达,传播理论通过对制度性传播扭曲来源的反 映服务于利益解放。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的基本特点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 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 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 会关系的体现。 l “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l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 也可是横向的。 l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 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l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 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 的社会互动行为。 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 社会互动。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 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 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 验和文化背景。 第一节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 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 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 一些重要属性。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一、传播学现状 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 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 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 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学界的三种表述 l 第一种表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科学。 l 第二种表述: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 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 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 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 l 第三种表述: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把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 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 环的机制,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这一点,决定了传 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任务:它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 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 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 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这一点,决定了 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 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 应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 方法。在这个方面,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人们从 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 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 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他们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 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3、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 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 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 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 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 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 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群体传播 (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 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 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 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后还依然对个人 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组织传播 组织是一个比自然群体结构秩序更严 密的社会集合体。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 和分工的设置都为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 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现代组织的典型形态企业的基本 目标是从事生产,而生产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是人力、物 力和财力的有机结合,系统性显而易见。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大众传播 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 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特点体现在: (1)(主体活动)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 组织的传播活动; (2)(对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 的一般社会成员;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3)(手段)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 制和传播信息; (4)(内容)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 内部传播; (5)(机制)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 热线电话等),但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 时的干预能力。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大众传播拥有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 要来源,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各利 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 娱乐的提供者。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播既是社会互 动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收集、整理、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 的信息,由此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 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 要前提。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 而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 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 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 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是人类社会社会信息系统所特 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人的活动 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 动规律制约,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 多、更复杂。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 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双重偶然性 (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 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是人类信 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 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 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 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 正常等等。 传播隔阂: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加者无论是 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 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而产生的隔阂,既包括无意的 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而人能够主动发现 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 调整使之实现平衡。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 一个必然现象。社会信息系统永远处于平衡与不平 衡、矛盾的存在与克服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 学好传播学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 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第一 、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 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 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 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第二 、哲学指导的普遍性。传播学属于一门社 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 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 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 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唯物史观贯穿于传播学 研究之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二、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构成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 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 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 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 了“交往”的概念。“交往”包括两方面,一是以物为媒介的 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 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 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人类的生产活动可 分为两大类:物质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 质交往活动;一类是精神生产,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精神交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 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精神交往指的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