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doc_第1页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doc_第2页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doc_第3页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doc_第4页
人物对话时的语言描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 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一)、牵羊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二)、推车式。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三)、挑担式。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花市)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选自夜走灵官峡)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四)、省略式。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种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话是谁说的。例: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令箭荷花!”“原产哪里?”“原产原产姑娘家里!”年轻干部哈哈大笑。(选自花市)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例: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最后一课)人物对话描写有几种形式【举例】我推着撒了气的自行车来到一个个体修车摊前。“小朋友,你要修车吗?”那位正在修车的叔叔停下手里的活主动打招呼说。我说:“车带没气了,我还要赶快去上学。”“你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查一下。”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小毛病,只不过气门芯坏了。”“要多少钱呀?”他似乎明白我怕挨坑,伸手指指贴在一旁的服务公约说。“有价格,只收两角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叔叔。”【解答】1人物的对话描写从格式上来讲,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和无提示语。2提示语在什么位置要决定于表达思想的需要。比如“小朋友,你要修车吗?”把提示语放在后面,可以表现出修车叔叔主动打招呼的热情态度。“说着他站了起来,接过车开始检查”把这句提示语放在中间,是因为提示语前后都有要说的话,表明他边说边做事的主动态度。总之,提示语在什么位置,不只是格式问题,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说之妙”人物对话描写形式的多样化训练在初中的起始阶段,要承续小学打下的记叙文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丰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记叙文的质量和水平,这在初一阶段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是一个重要部分,人物语言描写则关系着人物形象成败,以下几种语言描写形式的训练,能够加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语言表现的形式。一、变换说话人的位置在人物语言描写中,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1提示语在前:我说:“我还有事呢,你先走吧!”2提示语在后:“还是老大孝顺。”姥姥说,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3提示语在中间:“原来就为这点事呀,”老师听了忍不住说,“我还有以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呢!”4没有提示语:“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二、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动作状态,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我高高地举起拳头,一锤砸在桌子上,大声说:“他凭什么这么污蔑我”三、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在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可以在语言表述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可以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在一起使用。如:1她抬起头,双眼满含着晶莹的泪珠,嘴唇颤抖着说:“我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2吃过晚饭奶奶咧着掉了牙的嘴,笑呵呵地说:“一定要在12点放,你们去睡吧,到时候我叫你们。”那张刻满皱纹的脸像朵大菊花,昏黄的眼睛变得亮多了。3“哼,看你美的,你肯定不行。”哥哥不耐烦地把书扔给我,斜着眼望着我说。四、替换“说”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也可以用跟“说”类似意思的同义词来替换“说”,使语言表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一些。如:1他一声大吼:“这事是谁干的?”2全班齐声高喊:“我们愿意”3她轻声吟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五、隐藏“说”在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必每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