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作文审题立意_抓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作文审题立意_抓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作文审题立意_抓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作文审题立意_抓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作文审题立意_抓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抓)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适用区域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材料作文审题:明确材料的重点及角度、切合题意、新颖深刻、个性突出、紧扣材料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论述类材料作文题的审题方法,明确材料的重点 及角度,确保切合题意。教学重点运用跳跃思维审题立意,掌握论述类材料作文题的审题方法。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材料的重点及角度,确保切合题意。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审题立意“六字诀”即“转拿提抓辩挖”,今天教学“抓”,就是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抓住了材料的关键词语,就抓住了材料的要害,抓住了材料的题眼,立意就会呼之“跃”出。二、复习预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文: 心胸若大海心胸是一个人的素质、内涵、人格的体现。古人云: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心胸应若大海,它平凡,它低调,它内敛。气压乾坤量含宇宙,胸吞百川,怀包万仞,方可成就非凡的气度。 心胸若大海,海能纳百川。苏子的心胸不可谓不广,在坎坷的仕途之路上一路高歌前行。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并开创豪放词风,他的光彩令他周围的人黯淡无光,于是他们不愿做绿叶开始诋毁苏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终于,皇帝下令,贬!这一贬对他人来说可能是宣判了死刑,可苏子没有抱怨,他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一切诋毁,他用豁达的胸襟回世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心胸若大海,海亦能平静无波澜。悉达多在未成佛陀之前曾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此举遭到了天魔的极力阻挠。天魔大怒,先制造了山崩地裂、巨雷大鸣、飞沙走石等假象,然后以三个女儿渴爱、憎恶、贪欲为诱饵诱惑释尊悉达多,而释尊此时已心如止水,心胸若海,所有天崩地裂、所有媚态引诱都如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大海,引不起丝毫波澜,终于修成正果。 心胸若大海,海能承载万物。易经上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蔺相如便可谓有海一样的胸怀的君子。众所周知,他曾在强秦的威力下冒生死之险,力保和氏璧,完成“完璧归赵”的使命。赵王因此封他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得知后不甘其下,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处处忍让,不与计较,终于廉颇为他的德行与胸襟感动,演绎了“负荆请罪”的佳话。若不是拥有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又怎能令廉将军折服,令后世代代传颂! 沙漠不拒绝每一粒沙子,故能成其无垠之美;高山不拒绝每一颗碎石,故能成其高耸之美;大海不拒绝每一朵浪花,故能成其广博之美。心胸若大海,是铸就辉煌的熊熊烈焰,是导向成功的步步阶梯。心胸若大海,是楚庄王能容宴会上醉后轻薄妃子的臣子,终赢得沙场上危急关头壮士“提携玉龙为君死”;心胸若大海,是齐恒公不计前嫌,重用拥有安邦定国之才、经天纬地之略的管仲,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心胸若大海,是秦穆公虽失良马仍赠以美酒,交得三百良友,大难临头方得救;心胸若大海,是落难皇族刘备求贤若渴,善纳雅言,借得子龙之勇武,顾得卧龙之智谋,终成为蜀中霸主,鼎足一国。心胸若大海者,待人以善,施人以恩,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劲敌为益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成就人生之辉煌。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心胸应若大海,它平凡,但不代表平庸;它低调,但不代表俗套;它内敛,但不代表无光。 心胸若大海,海纳百川,静如止水,承载万物,铸就不凡!三、知识讲解知识点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易错点抓不住重点,不会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四、例题精析跳跃思维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六字诀抓抓材料 关键词语抓材料 关键内容【例题1】【题干】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预测,不一定成真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的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接受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保尽力而为;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束缚,因为它不一定会实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解析】围绕“生活”谈“接不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而不是单纯谈“预测”。【例题2】【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是锻炼还是折磨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何况,如何教育孩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慈父慈母,皆无原罪。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事实并非如此。在这场讨论中,十分关键却又为舆论所忽视的,是乐嘉女儿的所思所想。乐嘉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锻炼还是折磨,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本人。可如今,众人将大把精力花费在争辩何种教育方式更可取上,并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恐怕不是偶然的。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里推崇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颜氏家训等经典著作,无不将“教子”置于首要位置。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容易被异化为单向的灌输,将父母的三观强加给子女。当记者就其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向乐嘉提问时,他如是说:“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她以后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这段回答值得玩味。因为女儿“喜欢”,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非。可乐嘉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的权利。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不该由乐嘉来判定。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在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天赋的基础上进行。但这对中国家庭中天然拥有权威的父母而言,并不容易做到。他们往往倾向于简化与子女的交往关系,不愿意也不可能受子女的约束。因为他们制订了游戏规则,当然不愿意受它的制约。若干年前,美剧成长的烦恼热播,着实震撼了我。原因就是,儿子麦克竟然直呼老子杰森之名,两人竟还勾肩搭背,如朋友般聊天。无须讳言,许多中国家长没能意识到,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乐嘉究竟在锻炼还是在折磨女儿太过纠结。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应由乐嘉与女儿共同决定。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真正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内容“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观点“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折磨孩子”由此选择一种,或进行辩证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也可拓展到当今的“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例题3】【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一则几经反转的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一位79岁的老人跌坐在一辆玩具汽车前,被网民、媒体定义为“碰瓷新高度”,招来骂声一片。然而,真相却与传言截然相反,这位老人的确被玩具车撞倒受伤,也被孩子家长及时送到医院,非但没有敲诈勒索,而且婉拒了对方更多的赔偿。真相曝光后,网友和媒体纷纷致歉,一位记者坦言,他乍看网传视频时想当然地认为老人在碰瓷,完全忘掉了新闻人应该先问真假再断是非,事后很是惭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跌倒的社会信任感该如何扶老人跌坐在一辆儿童玩具汽车前,有图,有视频,似乎是事实。因而被网民、媒体定义为“碰瓷新高度”,似乎也顺理成章。然而,真相却与之截然相反,相关媒体人又出来道歉。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网友能跟风似的一边倒,媒体人为何忘了职业良知与底线?虽然最终证明了老人清白,但跌倒的社会信任感该如何扶起?不可否认,近年老人碰瓷的事件确有发生,甚至出现了“老人变坏”或“坏人变老”的说法。很长一段时间“老人碰瓷”的负面新闻在各地层出不穷。但类似误会,事件反转的情况也不少。此情此景,似乎让每个人都被卡在道德与不信任之间,进退两难。那么公众的社会信任为何会遭遇危机?媒体人不假思索的传播导致信息展现不完整。尽管有图,有视频,有“真相”,但这种碎片化的视频展现的内容没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再加上之前太多的碰瓷现象,严重伤害了善良人们的感情,老人碰瓷已经给社会大众造成了不信任心理。而撞到老人的又是玩具车,更具有戏剧化的效果,会觉得凡是出现老人摔倒就是碰瓷。当今的一些媒体人,对很多消息不能去深究,甚至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新闻时效性,只用极少的信息,仓促做出判断。安徽亳州“女孩救人被狗咬”带来的负面影响,足以说明一些媒体人的浮躁。从众心理的因素,也导致网络舆论在传播好人被讹的事件时,人们的负面情绪被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原本只是个案的不信任,而成了对整个跌倒老人群体的不信任。从众心理,是一些人缺乏有关知识,又不愿在判断上深究,因此在情境不定的情况下,他人的判断最具有参照价值。看到老人摔倒扶一把,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许多人都用怀疑的眼光来看,这是一连串负面事件,特别是南京彭宇案过后产生的一种纠结的情绪,从情感受伤,到内心纠结,再到思维固化,难免就会有怀疑的眼光先入为主。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端正认识呢?正如材料中记者坦言“先问真假再论是非”,对待新闻事件,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应该多一点求证精神,不凭空猜测,要在事实的基础上理性地发表观点,不跟风盲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连最初的信任都没了,又何谈传承。信任“跌倒”了,仍然需要全社会共同扶起。【解析】注意关键词:几经反转、网民、媒体、真相、网友和媒体、新闻人应该先问真假再断是非本材料立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新闻媒体的角度:先问真相,再定是非;用事实说话;莫忘职业道德,莫忘媒体责任;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假新闻危害大;亡羊补牢,为时已晚。(2)普通网民的角度:不信谣不传谣;务求真相;流言止于智者,不要人云亦云。(3)事件当事者的角度:勇敢面对媒体,及时公布真相;诚信;勇于担当。五、课堂运用【基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传统节日,我们灵魂的栖息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每每读到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眼前总是能够浮现出大宋京都汴梁彼时的美景,春风轻拂、花灯满树、星光辉映;能够想象到,彼时的汴河两岸一定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大街小巷灯火辉煌、火龙翻飞。元宵节,除夕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能够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寻找到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够随口说出该诗句的大有人在,因为中秋节毕竟是长辈的口中、媒体的报道中经常谈到的节日;但对描写腊八节的“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描写寒食节的“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的诗句恐怕能够随口说出的就没有几个人了,因为这些节日似乎已经被现代人遗忘了。不是吗?想想人造的“双十一”购物节,人们的心情是何等振奋,“节日”前大家泡网、讨论,“节日”中大家疯狂点击,“节日”后大家等待快递小哥、彼此对比购得的商品,“剁手党”们用彻夜难眠来诠释这个新造的“节日”的内涵。但想一想,眼下有谁能够在寒食节前精心准备寒食节要吃的食物?有谁能够在寒食节表达对祖先的祭拜、对先人的感恩?也许有人说,时代发展了,传统节日落后了。但是,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春节,让我们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体验到家人的团圆带来的内心安适;元宵节,让我们在多姿多彩的花灯中展望新的一年;清明节,让我们在祭祀先人、慎终追远中体会到历史的延续、家族的传承;端午节,让我们在包粽子、赛龙舟中感知健康的生命、充沛的活力带来的愉悦;重阳节,让我们在登高饮酒、观赏菊花中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对故乡的思恋站在这条滥觞于远古而流淌到当今的文化长河岸边,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载着传统文化、翻卷着思想浪花的河水在历史的隧道中缓缓流淌这是生命的长河,它自始至终都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文化。面对传统节日,让我们把对祖先的尊敬、对文化的热爱,细腻、虔诚地编织成一个红红的中国结,让我们的思想、灵魂找到一个安静的栖息地。【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现在一些年轻人重视洋节、人造节日而忽视传统节日,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即现代社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何我们需要节日,我们需要怎样的节日等。写作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表述传统节日不能丢,要注重分析传统节日在文化上的重要作用;一是洋节、人造节日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要注意把这些洋节、人造节日对当代人的意义写出来,当然在行文过程中,要表达传统节日不能丢的思想。材料的立意主要有:岂能丢掉传统节日;洋节、人造节日不那么可怕;正确对待我们生活中的节日;等等。【巩固】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善心 “人之初,性本善。”哪怕是本性,在这世俗污流淌过一回,也可能会渐渐被埋没。 但依然有一些强大得闪耀着光芒的人用善心普照着周围每一种人、每一个角落。杭州图书馆对无业游民和拾荒者的接纳,与把手洗干净再阅读的唯一要求,与其说是同情,不如说这是善良之本性、和理所当然。而有读者对因流浪者异味的不满而提出意见,即使如今这种赤裸裸的嫌弃并不少见,但我仍想说,也请别伤害这些流浪者的庇护所。 有一颗善良的心,施舍便如清流般自然,在灌溉野花野草时,流水也感受生命的跳动、奔波的喜悦。人最能找到慰藉的,是从比自己更苦难的人身上。流浪者生活的不易,连身上异味也没有办法找个温暖的家洗热水澡清除,无疑我们欣慰,自己还是上帝眷顾的幸运儿。当有一方庇护所,让他们能沉浸于阅读之中,暂时忘却烦恼与不幸,难道我们忍心让他们被赶走重回漫无目的的路途上吗?请施舍一片天地给流浪的人,施舍一个属于他们的家。 保持一颗善心,尊重他人如同撑起一把无形的伞,给风雨中行走的人一个庇护。馆长对顾客意见的否决,让我想到美国一所监狱不仅提供给人们有益的书籍、丰富的户外活动,还教导他们识字或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新的一门语言,而非让他们坐在铁栏围着的牢狱里暗无天日。教育他人,或阅读书籍或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是对他人真正的尊重。任何事物都是可塑的,不冷眼相待也不一味施舍。当我震惊于那位妇人严厉要求向她乞求的乞丐搬砖时,又何不为一个从衣衫褴褛到文质彬彬的绅士感动?请尊重流浪者,外表的异味不能成为你剥夺他们阅读的理由。 始终怀揣一颗善心,明白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所有身份的阅读者怀有敬畏。善良理应是一种普及于所有人身上的品质。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更应多一份仁爱,多一丝包容,却不是假惺惺故作自己清高的高冷姿态,实则是虚伪。 对待图书馆与众不同的创举,我深感佩服。我在这一善良的举动背后领略到馆长智慧朴实的心愿:有阅读的渴望,就会有奇迹的诞生。 愿每个人也有一颗不泯灭的善心,温柔对待身边的“流浪者”。说不定呢,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位打着领带、穿着西装的绅士便按响了你家的门铃,满怀无尽的感激!【解析】抓关键词:杭州图书馆、拾荒者、无业游民、读者、馆长立意:关注弱势群体,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需求;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呼唤人性关怀;社会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拔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精神的充实。无论物质是否富足,只要一个人的精神是充实的,即使是苦行,也能感到满满的喜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能使宋濂在这种贫富悬殊的条件下“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足乐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