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1).doc_第1页
光的直线传播(1).doc_第2页
光的直线传播(1).doc_第3页
光的直线传播(1).doc_第4页
光的直线传播(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光的直线传播授课时间月 日 星期 ( )课型课时 104课 题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速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5kms3.0108ms。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的形成。重 点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的形成。难 点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的形成。教 具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引入简介本部分学习的内容及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定义: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分类: 1 ) 、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 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 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做介质。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依靠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来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说明几何光学的来由)例:潮州俗语:“日出鸡蛋影”。:人在路灯下以速度v匀速行走,判断人头影的运动情况?(匀速运动)2)、证据:影、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3)、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4、影的形成:1)、定义: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区是发自光源并与被照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2)、分类:本影与半影。 A、本影:光源上所有发光点都照不到的区域。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 B、半影: 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能照到,而另一部分发光点照不到的区域成为半明半暗的半影。 本影与半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A、日食:如图所示.a、 在月球的本影区里,可看到日全食(完全看不到太阳);b、在月球的半影区里,可看到日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太阳);c、在月球的半影区里,可看到日环食(只能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 B、月食: a、当月球处于里时,看不到月食;b、当月球一部分处于里时,可看到月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月亮);c、当月球全部处于里时,可看到月全食(完全看不到月亮)。 4)、小孔和小缝成像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C、小孔成像中,像就是光斑; D、小孔成像中像是倒立的实像;E、小缝可看作无数小孔并行排列而成的,小缝成像的规律与小孔成像的规律相同,这也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速 1、光速: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C3.0105kms3.0108ms。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3)、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 2、光年: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2)、大小:1光年 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3、光速的测定方法简介:1)、伽利略测量法,未获成功;2)、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的天文观测法;3)、荷兰惠更斯在罗默的基础上第一次测出C2.0108ms;4)、1849年斐索旋转齿轮法;1862年傅科旋转棱镜法;5)、1879迈克尔孙重做斐索傅科实验,1926年改用旋转棱镜法.三练习见教材练习一课后回顾 授课时间月 日 星期 ( )课型课时 105课 题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重 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难 点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 具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引入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定律由学生简述光的反射定律内容(二)光的折射定律1定律的发展史:经历了近1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1.493019.61.531.494025.21.591.515030.71.631.506035.11.671.51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说明:如果使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到界面上,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这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折射率n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1)定义式:i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r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相对折射率在高中不作要求又因为空气的绝对折射率为1.00028,在近似计算中认为空气和真空相同,故有时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当作绝对折射率进行计算(2)折射率的定义式为量度式折射率无单位,任何介质的折射率不能小于1。(水的折射率为1.33,玻璃的折射率一般为1.50)例1见教材例题(3)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证明: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例2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多少?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1)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2)r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由(1)、(2)两式解得:所以r=45例3光线从空气射入甲介质中时,入射角i45,折射角r=30,光线从空气中射入乙介质中时,入射角i/60,折射角r/30求光在甲、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解:设光在甲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甲,光在乙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乙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得: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得:,所以,练习:1光线从空气射入n的介质中,反射光线恰好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入射角约为多少?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有入射角i跟反射角相等i=,根据题意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即两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与折射角r互余,即+r=90,则ir=90又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所以i602一束宽度为10 cm的平行光束,以 6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的介质中界面光滑平整,求反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宽度。(10cm、17.3cm)3见教材练习二作业:1已知水的折射率是,某种玻璃的折射率是,则光在水中和在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之比是多少?(98)2光线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已知入射角是53,则这种介质可能是什么?水课后回顾1光的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是研究几何光学的重要法宝高中阶段只研究在两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的两界面间的折射情况及所遵循的规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作图突出几何的特点2折射率是几何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每一种介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确切的折射率,不同种类的介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例如:玻璃的折射率是1.50,水的折射率是1.33授课时间月 日 星期 ( )课型课时 106课 题三全反射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重 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难 点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教 具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了光的折射定律,那么由光的可逆性当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新课教学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空气介质11空气介质1NNOON/N/AAB12323n1n2介质1相对介质2是光疏介质介质1与介质2相对空气都是光密介质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2介质NNAOB空气12介质NNAOB空气2全反射现象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12介质NNAOB空气1介质NNAOB空气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越来越强,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3临界角:在研究全反射现象中,刚好发生全反射的,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叫做临界角临界角用C 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 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因而:结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例1已知如图1所示,介质为空气,介质的折射率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B光线a、b都能发生全反射C光线a发生全反射,光线b不发生全反射D光线a不发生全反射,光线b发生全反射解析:根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中时,介质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所以光线a可能发生全反射,介质的临界角为:,C450注意图中光线a给的是与界面的夹角30,而此时的入射角为6045,故光线a能发生全反射,故正确选择答案为(C)例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介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9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延长线间夹角为15,求:(1)该介质的折射率;(2)光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3)当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的临界角解:根据题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45 r=-=45-15=30(1)(2)(3)C4504应用(1)光导纤维: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m到100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2)自行车的尾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3)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 课后回顾 授课时间月 日 星期 ( )课型课时 107课 题四光的色散教学目的及要求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3.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4.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5.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7.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8.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重 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不同的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难 点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教 具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引入从全反射棱镜引入其它形状的棱镜(画图)二新课教学1通过棱镜的光线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2光的色散: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 3)、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红 n紫。不同色光在介质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红v紫。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介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偏向角 小 大折射率 较小 较大在媒质中的光速 较大 较小5单色光单色光:严格说,单色光是指只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实际上频率范围很窄的光,就可认为是单色光。利用单色光源(如气体放电,激光器)、滤光器或根据分光原理制成的单色器可以获得各种纯度的单色光。6复色光复色光:亦称“复合光”。包含多种频率的光,例如太阳光、弧光等。7三原色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色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这三种色光的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